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海南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由网络基础平台、地震应急视频系统、应急基础数据和应急评估决策系统构成,重点论述各构成平台在地震应急系统工作中发挥的重要技术支撑作用,以及全省地震应急技术系统联动一体化的工作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李莹  杨立庭 《地震工程学报》2013,35(S1):206-210
地震应急信息是地震应急指挥和应急救援的关键因素,是震后政府、社会和公众最迫切需要的信息。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作为防震减灾工作服务社会的工作内容之一,直接体现着地震行业对社会的服务水平。当前地震应急信息服务能力还存在明显不足,与公众需求有一定差距。本文从地震应急信息获取、处理、传递等环节全面系统地研究地震应急信息服务存在的问题。旨在发挥地震应急信息的作用,进而提高应急救援水平。  相似文献   

3.
地震应急对减轻地震灾害有重要作用,我国的地震应急始于1966年邢台地震,辽宁省的地震应急是从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以前开始的。本文全面介绍了1975年海城7.3级地震的应急工作,并对这次工作的效果和存在的不足作了评述。文章认为,海城地震应急工作是一次有成效的地震应急实践。它为辽宁省地震应急救援提供了经验,也为地震应急救援体系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根据芦山地震应对工作,分析了四川地震应急工作在地震速报、应急预案与应急准备、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建设与应用、市县防震减灾综合能力等方面的进步;也指出,芦山地震应急工作如此顺利也与特定的有利因素有关。为应对今后四川省内其他地方可能发生别的类型大地震,文中也分析了现有的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和应急准备尚存的薄弱环节,提出一些强化建议。  相似文献   

5.
结合地震应急工作的特点,分析了城市地震应急管理的组织结构,并结合地震应急管理的过程,对不同组织在地震应急不同阶段的需求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在不同地震应急阶段的应急对策.  相似文献   

6.
根据西藏自治区地震局地震应急响应工作发展需要,概要介绍了地震应急指挥车总体设计,对通信系统、中央控制系统、视频会议与语音系统等各工作子系统的主要性能进行了详细阐述。在地震发生后,该系统能有效提高地震部门应对地震灾害和突发公共事件的快速反应能力,辅助相关部门做好地震现场应急救援工作。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震紧急救援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建国 《华南地震》2006,26(1):118-125
如何满足国家和社会对地震应急的需求,进一步发展我国的地震应急工作,是地震界面临的课题。根据目前地震应急的现状,提出了以下2个有关地震应急理论的创新点:地震速报的基本模式,新闻媒体传播地震消息模式,地震应急预案启动模式,地震考察地区性差异,地震灾害死伤的基础数据模式,地震应急期分期模式,地震应急期救援真空模式,地震应急期黑箱、灰箱、白箱模式,地震救援队伍的后勤模式,国外地震救援队到中国参加救援法规模式,地震受灾体分类模式,新建和加固农村公共建筑提高一度模式。并且给予了论述。  相似文献   

8.
城市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徐敬海  聂高众 《地震地质》2014,36(1):196-205
地震应急预案作为地震应急的核心文件之一,存在操作性不强,针对性不足等问题。在分析地震应急预案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技术。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是地震发生后,为指导地震应急救援,针对具体应急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方案。阐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特点及其与地震应急预案的关系。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组成,包括:处置方案框架、应急决策知识和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介绍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工作原理,在信息技术支撑平台上应用地震应急决策知识修正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动态生成处置方案。以地市级为例论述了地震应急处置方案框架,并介绍地震应急决策知识的组成。从而为地震应急处置方案的生成与应用奠定基础,该方案试图在一定程度上改进地震应急预案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震应急宏观分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苏桂武  邓砚  聂高众 《地震地质》2005,27(3):382-395
文中首先分析了区域地震活动、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影响地震应急的途径、方式和程度;然后提取了“地震综合危险性、人口经济密度、区域性地震次生自然灾害、地方潜在应急投入系数和等级公路密度”作为分区指标,通过“自上而下”的区划途径和主导因素法、部门叠置法与地理相关分析法相配合的区划手段,对中国大陆进行了地震应急宏观分区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大陆可初步分成8个地震应急大区,各大区的地震应急宏观特点差异很大,是各地制定、实施和发展有地域针对性的地震应急对策体系时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10.
着重分析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关键技术和部署要点,在2018年保亭2.9级地震发生后,该系统在应急成果产出、应急决策中发挥了重要服务作用,充分表明,海南省市县地震应急评估系统是全省地震应急联动服务工作的重要业务支撑平台。  相似文献   

11.
为实现不同比例尺地震应急数据的融合与集成,在分析城市地震应急数据库功能的基础上,设计了基于多比例尺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南京市地震应急数据库框架。论述了其中不同尺度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处理、转换方法,以及多比例尺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的融合建库方法。接着阐述了地震应急专题数据库的设计和与多尺度基础数据的联接。最后通过开发南京市地震突发事件救灾应急平台,展示了多比例尺应急数据库在地震应急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云南地震应急视频互联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剖析云南地震应急视频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历程,从系统组成和运行原理角度分析了视频互联技术在阶段性发展过程对地震应急指挥工作产生的推动作用,以及在典型破坏性地震应急响应工作中的实战效果。结果表明:分布式、虚拟化和多网互联技术符合未来地震应急视频会议系统的应用需求,发展云视频技术有助于提升地震应急科技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3.
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产品是震后辅助政府启动应急响应、开展应急处置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以青海玛多7.4级地震为例,结合四川邻省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产品现状,分析邻省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产品的具体需求,开展邻省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为地震部门拓展邻省地震应急信息服务产品提供思路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地震应急桌面演练关键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是一种检验政府、各单位和基层组织应对地震等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手段。本文在分析了国内外桌面演练现状的基础上,结合国务院抗震救灾指挥部桌面演练的实战经验和地方地震部门地震应急桌面演练,总结出桌面演练的定义和分类,分析了桌面演练的关键环节,对桌面演练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简要的总结,分析了桌面演练的效果和未来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樊海刚  郭红梅  张莹  赵真 《中国地震》2022,38(2):248-259
地震应急是一个复杂动态的过程,需要各部门协同配合方能高效开展应急工作。本文通过调研分析历史地震应急处置案例,提出了Ⅰ、Ⅱ级应急响应下多主体地震应急协同的一般流程,构建了相应的随机Petri网模型,并基于Petri网可能出现的状态集同构马尔科夫链,在计算各应急状态稳定概率的基础上,定量评价应急协同能力。同时,将应急过程中利用率高的变迁所对应的应急行为,作为应急处置的关键环节。通过调整各关键环节的应急速率,进一步对应急协同能力进行动态分析,进而提出有效提高应急协同联动能力的相关建议,为科学开展地震应急处置工作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16.
对乐山市多年来的地震应急工作进行总结后,认为健全的地震应急管理体制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关键,高素质的队伍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保证,完善的应急预案制度是确保地震应急工作协调、高效、有序开展的前提,良好的硬件设施是做好地震应急工作的支撑,科学的震情趋势判定是做好应急工作的依据;强调平时要充分做好地震应急准备工作,积极面对突发事件,为领导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地震应急对策决策支持软件的设计与开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空间决策支持技术,设计与开发了地震应急对策软件,在软件的总体设计、功能模块、数据库建设、地震应急对策模型及接口设计与模块集成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与开发,并在“青岛市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支持软件系统”中得到实际应用和检验。实践证明,该软件能够实现城市地震灾害信息的科学管理,智能制定各种地震应急对策和生动的可视化,从而有效提高地震应急的效率和响应速度,为城市地震应急工作提供了有效的辅助决策手段;建成的“青岛市地震应急对策系统”对全国大中城市地震应急指挥技术系统的建设具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杨乐  曾薇  谭颖 《震灾防御技术》2012,7(1):100-109
地震应急通信是地震应急救援工作的基础和关键的组成部分.本文从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网络的组成及规模、站点配置、组网方式、工作模式、工作模式切换、通信方式、卫星信道规划、业务应用等方面,简要介绍了中国地震局“十五”期间建设并投入运行的地震应急卫星通信系统的设计以及在地震应急工作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江苏省地震局云计算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可控的虚拟化技术是基于网络且根据用户需求可立即交付使用,空闲时可立即释放软硬件资源的一种共享应用服务。地震行业信息网络为地震行业各个业务提供基础支撑服务,这些服务都可做为SaaS服务部署在地震云平台之上。从而解决了地震信息网络中应急指挥、地震数据存储、地震数据处理,可视化等问题。通过建立基于自主虚拟化的地震云平台,可以将各地震监测机构、管理机构的应用部署在地震云平台上。这对于地震应急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地震应急信息的发布与共享是地震应急社会化服务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地震应急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的内容。本文初步论述了云南地震应急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的服务对象、服务内容、平台架构、网络结构,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其未来的进一步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