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长期天气预报的若干基本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天气过程是长期天气预报的对象。研究长期天气预报问题,首先应该弄清楚长期天气过程的基本物理性质,亦即首先应该回答下列几个基本问题:什么是长期天气过程,它的时空尺度如何?它与短期天气过程有哪些原则性区别?构成长期天气过程的主导系统是什么?研究长期天气过程碰到哪些主要困难,其解决途径如何?本文根据国内外现有认识水平对这些问题作一些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
长期天气过程和中、短期天气过程相比较,在物理本质上有重要区别.长期天气过程是非绝热过程,外界的传送与大气能量交换对长期天气过程的演变有重要作用,因此,既使在用统计方法制做长期天气预报时,我们也尽量选用物理意义比较好的因子,如  相似文献   

3.
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假若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无法摆脱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穆氏学派从二十年代建立之日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承继规律和韵律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4.
徐群 《气象科技》1984,(5):24-28
(一)长期预报能否取得质的进展,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掌握长期天气过程形成、演变的规律。目前,我们在寒潮、台风路径的短期预报方面已达到基本可信的水平,就是因为已经基本掌握了寒潮、台风的短期天气过程。长期天气过程自然复杂得多,但只要我们始终沉迷于统计技术,而不从基本原理上掌握长期天气过程演变的来龙去脉,长期预报工作就始终具有一定的盲目性和偶然性。苏联莫氏学派从她二十年代建立之时起就重视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和分析研究,他们在环流分型、划分自然天气季节、探索前后各月(季)优势环流型的继承规律和韵律关系,可以说这是长期天气过程  相似文献   

5.
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数值天气预报中,大气可预报性问题是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它们有的是从数值预报模式初值场误差探讨,即讨论计算过程中的误差增长使得预报与实况差异太大的时间。这段时间一般为两周,它称为大气可预报的时间。这是短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问题。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大多是从天气变化稳定性进行探讨。短期天气过程与长期天气过程的关系以及长期天气过程的可预报性问题一直是近十余年来气象学者十分关心的研究课题,本文将着重介绍有关长期天气过程可预报性研究的进展。  相似文献   

6.
超长期天气过程的两步预报方法,是针对预报、服务、特别是中、长期天气过程预报和灾重天气过程预报而研制的.  相似文献   

7.
徐群 《气象科技》1975,(6):44-44
长期预报的主要特点就是时间尺度长。半个月至一个月以上的,一年以下的一般为长期预报的范畴,时间尺度与空间尺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大气中存在着大大小小的天气系统,它们的空间尺度和维持的时间尺度成一定的比例关系,中期过程一般是天气尺度—洲际尺度的天气系统形成的;长期天气过程一般和洲际一行星尺度的天气系  相似文献   

8.
一、县站长期预报因子的选择长期预报研究长期天气过程的演变规律。王绍武等指出,长期天气变化的谱幅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频率带: 1.指数循环尺度过程(3—5星期)。 2.韵律尺度过程(5—6个月)。  相似文献   

9.
向元珍 《气象》1981,7(6):4-6
我们从多年实践中认识到,长期天气过程不一定是连续变化的,前期相关因子的重要性也不一定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加的。本文对长期天气过程的隔季相关效应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关于长期天气过程的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鉴初  归佩兰 《气象》1979,5(6):15-18
用天气学方法做长期预报,首先提出的一个问题是长期天气过程如何表示?多年来人们一般利用月平均高度图及旬平均高度图,虽然它们能反映大气活动中心长时期的变化,但从动态的观点来看,平均图不能表示天气系统的连续活动过程。因此如何划分长期天气过程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应用杨鉴初1954年提出的高空西风带环流演变综合图,来划分长  相似文献   

11.
陈嘉滨  舒静君 《大气科学》1994,18(6):660-673
本文概述了根据应用参考大气概念提出的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或称静力扣除法)在国内外一些气象机构的中期天气预报、后处理和四维同化、以及气候模拟中的应用。计算表明,这种参考大气谱模式计算格式,能有效的减少截谱误差,明显地改进中期天气预报和气候模拟。  相似文献   

12.
500hPa月平均距平场演变的宏观描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采用数值方法进行长期预报和气候异常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这些研究多是沿用了中短期预报的概念和方法,由于长期天气系统是一个强迫耗散的非线性系统,而“耗散系统最终将趋向维数比原始相空间低的极限集合——吸引子,许多自由度在演变过程中成为‘无关变量’,最终剩下支撑起吸引子的少数自由度”。如果不考虑系统的极其复杂的暂态行为,我们自然可以把这些‘无关变量’去掉,从而把高维动力系统简化成低维动力系统。这个解释H.Haken称做随动原理。本文的目的旨在应用上述原理探讨长期天气异常演变的宏观描述方法。我们希望这里提出的概念和方法将有助于建立有效的长期数值预报模式。  相似文献   

13.
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提高人工增雨火箭作业自动化程度,应用GIS、GPS、GPRS技术,以雷达为主要指挥手段、集雷达图像分析、作业预警、作业指挥、火箭状态、数据传递、火箭管理等项功能为一体,建立远程控制人工影响天气火箭自动化作业系统.该系统将指挥中心形成的作业指令无线传递给作业火箭,实现了远程控制火箭的自动旋转和发射,较好地解决了火箭操作烦琐、参数设计不科学、作业记录不完整、指令传输慢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卡尔曼滤波在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6,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嘉佑  谢庄 《气象》1993,19(4):3-7
  相似文献   

15.
地球自转速率变异与长期天气变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苗峻峰  王贵生 《气象》1994,20(9):3-8
近些年来,随着长期天气预报理论基础的不断完善,人们逐渐认识到地球自转速率的变异是导致长期天气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该文概述了80年代以来国内外有关地球自转速率变异与长期天气变化相关关系的研究成果,从不同的侧面归纳分析了地球自转速率变异对长期天气变化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6.
因子组合方法在新会持续高温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新会1957—2003年气温和降雨量资料,应用因子组合方法寻找影响新会6-9月长时间持续高温天气出现的因子。结果显示,能够准确地预报夏天是否出现持续高温天气≥6d,从而有效地提高长期天气、特别是小概率事件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自然天气周期的分类,研究各类周期的韵律与前后关联,提出一种制作季节长期天气预报的办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提出一个利用相关散布图制作长期天气预报的方法,试验结果指出准确率甚高.  相似文献   

19.
The extent of the short and long-range transport, and the atmospheric residence time of airborne Saharan dust are dependent on factors like the initial 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dust and the type of weather systems raising dust and creating different kinds of dust storms.The paper discusses these factors. It further reviews a number of investigations of long-range transport of Saharan dust out from the Sahara, and shows how eolian dust can be monitored with the help of meteorological SYNOP and METAR observations.  相似文献   

20.
长期天气预告的物理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涂长望 《气象学报》1936,12(10):545-559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灯。”“重阳无雨一冬晴。”这两句天气俚谚,很明显的告诉我们,长期天气预告并不是十分时髦的问题。千年前的农民和诗人对於这个问题早就有了深切的注意和相当的认识了。他们凭著经验的提示,诗兴的焕发,作了许多关於这类的俚谚,为的是要诱掖後人们注意天气的前後相互关系。这些天气俚谚是否能够兑现呢?这个问题恐怕是许多人要问的。严格的讲,这类的俚谚大都没有兑现的可能,他们的普遍流行,只不过是表示一个农业国家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