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塔中北坡中奥陶统一间房组碳同位素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通过对塔中北坡古隆1井与顺南1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所取161个样品的碳同位素数据综合分析,依据中央隆起区奥陶系碳同位素对比标准,根据2口井的碳同位素变化特征,结合岩电与牙形石化石特征,对2口井奥陶系碳酸盐岩地层进行了准确识别与划分,进而总结了一间房组岩电特征。研究表明,一间房组组岩性为黑灰、灰色泥晶灰岩、砂屑泥晶灰岩与亮晶颗粒灰岩不等厚互层,电阻率曲线呈尖峰状高阻,自然电位曲线平直,自然伽马为小齿状低值且自下而上呈现增大趋势。继而,通过与古隆3井与顺南2井相应层位的岩电特征对比,对古隆3井与顺南2井进行了划分。进而通过连井对比探讨了塔中北坡古城墟隆起西部到顺托果勒低隆东部一间房组厚度变化情况。研究表明,顺托果勒低隆东部一间房组厚度明显大于古城墟隆起西部一间房组厚度,这种厚度差异应该是由一间房组沉积时期两个地区所处沉积环境不同所致。在此基础上,通过对古隆1井一间房组\恰尔巴克组界面上下牙形石动物群演变特征、过顺南1井地震剖面上T74界面上下地震反射终止关系研究,表明至少在塔中北坡古城墟隆起西部到顺托果勒低隆东部地区,靠近或接近塔中隆起的区域,T74界面应该为不整合界面,一间房组顶部地层明显遭受剥蚀。该地区除此之外的其余区域,T74界面应该为整合界面,也即一间房组与上覆恰尔巴克组之间为没有沉积间断的连续沉积。  相似文献   

2.
正达巴松凸起北邻玛湖凹陷,南与盆1井西凹陷相连,是长期继承性的古隆起,烃源条件较好。该凸起虽钻井较少,但在三叠系及二叠系已发现油气,说明该地区定具有勘探潜力。达巴松地区勘探程度较低,在该区域没有见到大段泥岩显示的井,此处烃源岩评价主要针对达探1井二叠系下乌尔禾组、夏子街组、风城组和石炭系的岩屑样品,从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方面进行烃源岩评价分析(见图1)。从目前所采集的达探1井岩屑样品来看,风城  相似文献   

3.
塔里木盆地作为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近年来发现了一系列重大油气田,中国陆上油气勘探不断向深层(4 500m)拓展,深层地层温压特征与油气藏分布规律息息相关,而深层气藏的高温高压加大了勘探开发的难度。通过综合158口井试油静温数据、13口井泥岩压实曲线和49口井实测压力资料,详细分析顺南-古隆地区地温场、地压场特征,并探讨其与奥陶系油气藏的关系,研究认为,顺托果勒隆起-古城墟隆起东部地区的多期构造活动使得地温异常,平面上经历区域性的剥蚀-热事件演化过程;顺南地区奥陶系局部地层压力异常,天然气以干气为主,具有一定的原油裂解气的特征,并提出构造挤压和原油裂解可能是造成储层异常高压的因素。顺南-古隆地区发育单一式常压型和折线式高压型两类地温-地压系统,其中高压型发育于顺托果勒隆起南部,油气纵向上主要分布在超压系统顶部,不同构造带热演化差异影响油气藏平面展布。温压系统特征表明,顺南-古隆地区奥陶系深层高温高压系统具备形成大型天然气藏潜力。  相似文献   

4.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含氦气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前人氦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集了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9个井区、6个层系的22个天然气样品,利用质谱法对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地区氦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巴什托地区BK3井巴楚组天然气2个样品氦气含量为0.103%、0.116%,达到了含氦气藏的标准; 顺北地区奥陶系6个天然气样品氦气含量在0.026%~0.151%之间,仅1个样品达到含氦气标准。塔北地区寒武系—古近系32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气含量在0.01%~0.08%之间,均未达到含氦气标准。塔里木盆地氦气成藏主要受氦源、深大通源断裂、成藏期次、保存条件等因素共同控制。巴什托地区、顺北地区是氦气的有利聚集区带,塔北地区氦气成藏条件相对不利。  相似文献   

5.
为了对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含氦气藏资源进行调查研究,在广泛调研前人氦气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采集了塔里木盆地中石化探区9个井区、6个层系的22个天然气样品,利用质谱法对天然气中的氦气含量进行分析,并探讨了不同地区氦气成藏的主控因素。结果表明,巴什托地区BK3井巴楚组天然气2个样品氦气含量为0.103%、0.116%,达到了含氦气藏的标准; 顺北地区奥陶系6个天然气样品氦气含量在0.026%~0.151%之间,仅1个样品达到含氦气标准。塔北地区寒武系—古近系32个天然气样品的氦气含量在0.01%~0.08%之间,均未达到含氦气标准。塔里木盆地氦气成藏主要受氦源、深大通源断裂、成藏期次、保存条件等因素共同控制。巴什托地区、顺北地区是氦气的有利聚集区带,塔北地区氦气成藏条件相对不利。  相似文献   

6.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气勘探开发程度较低,且不同沉积区域有机质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差异性。本文针对位于上扬子板块东部鄂西裂陷槽的EYY1井、板块西部浅水陆棚相的W001-4井以及板块北部汉南古陆的SNY1井3个不同沉积区域的钻井样品进行分析,根据矿物组成划分了岩性;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分析了有机质类型及有机质孔隙发育特征,并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有机质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发现:(1)不同区域牛蹄塘组页岩矿物及岩性组成有差异,EYY1井、W001-4井页岩取样段岩性包括硅质页岩、钙质页岩和过渡型页岩3类,而SNY1井取样段岩性均为硅质页岩;(2)牛蹄塘组有机质分为原生有机质和运移有机质,原生有机质均具有较高的C/O比值,平均为6.74;运移有机质C/O值相对较低,平均为2.71;(3)EYY1井与SNY1井有机质孔隙发育较好,面孔率达到6%~28%,而W001-4井有机孔发育较差,面孔率为3%~10%。牛蹄塘组有机孔孔径分布均为单峰型,EYY1井和SNY1井有机质孔隙直径主要分布在2~50 nm, W001-4井样品有机质孔隙大小普遍在5~25 nm;硅质页岩有机质面孔率普遍高于钙质页岩...  相似文献   

7.
马庆佑  廖志勇  唐照星 《中国地质》2017,44(6):1251-1252
<正>1研究目的(Objective)在塔里木盆地不同时代地层中钻遇过大量岩浆岩脉,除大量反映二叠纪岩浆活动的证据之外,有无其他时代的岩浆活动仍缺乏确凿证据。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采集了塔里木盆地顺北1井奥陶纪桑塔木组内的辉绿岩岩脉样品,进行SHRIMP锆石U-Pb定年,试图讨论这期岩浆活动的时代及其可能的成因,为塔里木盆地地质热事件的研究提供  相似文献   

8.
<正>对吐哈盆地煤系烃源岩中具偶数碳优势样品的生物标志化合物及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素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1)样品选取:台北凹陷中、下侏罗统正构烷烃具偶碳优势的煤系烃源岩样品:草南1井J1q,疙13井J2x4,小草1井J2x,勒2井J2x,亚1井J1s;台南凹陷正构烷烃具偶碳优势的煤系烃源岩样品:鲁南1井C,艾参1井C。2)实验方法:氯仿沥青"A"多粒子检测定量色谱/质谱;正构烷烃单体烃碳同位  相似文献   

9.
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对深化该区沉积构造演化分析、指导该区下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首次利用塔中北坡顺南5井采集的45个下奥陶统锶同位素样品,获得了该井对应深度的锶同位素演化曲线,并与全球早奥陶世海水的锶同位素演化趋势进行了对比,同时根据前人建立的奥陶系87Sr/86Sr比值-年龄数据库换算出了年龄值,从而确定了该井下奥陶统鹰山组与蓬莱坝组的界线应位于井深6 950m处,为深化塔中北坡下奥陶统地层划分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南黄海295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的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O、K2O、Fe2O3分布基本相似;SiO2分布与Al2O3、MgO、K2O、Fe2O3分布相反;中、西部CaO、CaCO3分布与黄河、长江物源有明显关系;Na2O分布与黄河物质供给有关;TiO2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南黄海的西部、中部和东南部;海区东部物质反映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对南黄海东部的作用。长江物质主要局限于南黄海的西南和南部区域沉积;TiO2和Ti/Al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可能对南黄海中部区域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南黄海295个站位沉积物样品的常量元素含量分析,研究了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组成的R-型聚类分析、R-型因子分析及与物质来源的关系。南黄海沉积物常量元素Al2O3、MgO、K2O、Fe2O3分布基本相似;SiO2分布与Al2O3、MgO、K2O、Fe2O3分布相反;中、西部CaO、CaCO3分布与黄河、长江物源有明显关系;Na2O分布与黄河物质供给有关;TiO2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的运移方向。现代黄河物质及老黄河物质主要沉积于南黄海的西部、中部和东南部;海区东部物质反映来自朝鲜半岛物质的对南黄海东部的作用。长江物质主要局限于南黄海的西南和南部区域沉积;TiO2和Ti/Al分布反映了长江物质可能对南黄海中部区域也有所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甘肃金塔一个地窝南遗址的9件绿松石样品进行物相、成分、铅锶同位素检测得出:所取样品的拉曼峰位于3 473 cm-1,1 035 cm-1,815 cm-1,645 cm-1,414 cm-1,223 cm-1 等处,样品强峰位于 1 035 cm-1附近.该遗址绿松石的主要成分为Al2O3,P2O5和CuO,其...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区域地质调查、野外剖面实测、样品采集及实验测试分析,总结了四川盆地东南缘渝南黔北毗邻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演化过程,重点分析了龙马溪组页岩的岩石学特征和有机地球化学特征。开展与四川盆地东部盆缘已获高产工业气流的JY1井龙马溪组页岩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龙马溪组页岩与JY1井龙马溪组页岩在岩石特征方面具有极大相似性。由此,选取有效黑色页岩厚度、脆性矿物石英含量、埋藏深度、有机质成熟度(Ro)4个指标,同时参照JY1井龙马溪组页岩与之相对应参数确定指标阈值,结合构造特征、地貌复杂性,圈定龙马溪组页岩气有利勘探区,优选出有利勘探区位于研究区的西北部隔挡式构造带内龙骨溪背斜中段、南段北西翼靠近核部区域。  相似文献   

14.
化学蚀变指数(CIA)及其在新元古代碎屑岩中的应用   总被引:56,自引:1,他引:56  
化学蚀变指数(CIA)首先是作为一个判断源区化学风化程度的化学指标被广泛应用的,它的表达式通常表示为:CIA={x(Al_2O_3)/[x(Al_2O_3)+x(CaO~*)+x(Na_2O)+x(K_2O)]}×100,主成分均指摩尔分数,caO~*仅为硅酸盐中的caO。利用CIA分析湖南石门杨家坪剖面的新元古代地层,发现冰期沉积物(南沱组、东山峰组)的CIA值(60~70)和间冰期沉积物(湘锰组)CIA值(70~75)分别反映了冰期和间冰期的化学风化特点,并且根据渫水河组CIA值(55~70)可以判断渫水河组可能也是冰期的沉积产物。另一方面,可以利用A-CN-K图解判断沉积岩源岩成分,因为样品点在三角图解中投影点的趋势线与Pl—Ksp连线的交点代表的是源岩斜长石和钾长石的比率。据此初步判断渫水河组源岩成分是南秦岭—扬子地区元古宙TTG岩石。此外,钾交代作用在前寒武纪普遍发育,在A-CN-K图解中表现为样品点的趋势线向右偏离预测的风化趋势线,渫水河组的样品点就表现出这样的特征,可以判断渫水河组钾交代作用发育。样品的选取是进行CIA研究的一个重要的步骤。首先样品的岩性最好是细屑岩,这样可以排除分选作用对源岩成分的改造;其次,需要考虑去除成岩作用过程中加入的K_2O;再次,利用ICV这个化学指标来判断沉积再循环作用对沉积物成分的改造,ICV大于1意味着沉积再循环作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孔雀河斜坡东南部地区中晚奥陶系砂岩中重矿物分析研究,表明库鲁克塔格露头样品稳定重矿物为锆石-电气石-石榴石-磁铁矿-赤褐铁矿组合,孔雀1井样品稳定重矿物为锆石-石榴石-电气石-白钛石组合,二者有些差异,但分析结果反映了同样的母岩性质.研究区内沉积岩母岩主要来自于酸性、中基性岩浆岩和部分变质岩,为混源产物.结合对地震剖面的分析,认为研究区物源来自南(阿尔金造山带)和北(库鲁克塔格隆起)两部.根据稳定重矿物ZTR指数判断,南、北两个方向而来的沉积物在孔雀1井附近交汇,并沿各自路线运移、沉积.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但对其各层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并未开展研究。通过采集山西组和马家沟组烃源岩样品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组4个泥岩样品的残余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54%~2.31%,均值为1.65%,总烃[(S 1+S 2)]含量分布范围为0.12~0.46mg/g,均值为0.34mg/g,泥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强;马家沟组泥岩残余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09%~0.33%,均值为0.17%,(S 1+S 2)含量分布范围为0.03~0.17mg/g,均值为0.12mg/g,评价为非-差烃源岩。对比宜参1井天然气中甲烷(CH 4)和乙烷(C2H6)碳同位素含量,δ^13C 1>δ^13C2倒转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热解气,混入了少量δ^13C2轻的油型气,其中煤成气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混入的少量油型气可能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太原组优质海相烃源岩。查明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来源不仅可以认识奥陶系产层的油气生成和组成特征,同时对气田的形成模式、资源前景及勘探部署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青海省团宝山花岗岩位于南祁连东段,侵位于古元古代化隆群中.为了解其侵位时代、岩体成因和产出构造环境,利用LA-ICP-MS锆石U-Pb定年和地球化学测试方法对团宝山花岗岩岩体样品进行分析.获得其锆石U-Pb年龄为(776±8)Ma;该岩体SiO2、Al2O3和K2O含量较高,而FeOT、MgO和CaO含量较低,K2O/...  相似文献   

18.
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位于南羌塘盆地南缘,在该区发育了一套厚度较大的碳酸盐岩沉积。对该区碳酸盐岩C、O稳定同位素的研究,可以恢复其形成的古环境及沉积特征。在野外剖面测制(1∶2 000)、样品系统采集的基础上,对其碳酸盐岩进行C、O同位素的测试及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改则热那错地区古海水盐度Z值为12632~13537,属正常海水—超咸水;古海水温度平均值为224 ℃,代表温暖的气候环境;δ18O、δ13C值均随海平面的变化而变化,海水越深,δ18O值越大。根据C、O同位素计算出的古温度、古盐度与所划分的沉积相带是相互对应的。  相似文献   

19.
塔里木盆地阿满过渡带是断控规模储集体发育的重要领域,断裂带内的流体事件是研究对象之一。通过对塔深6、跃进1-1x、顺北1-3x与顺北蓬1井地质与地球化学的综合分析,进一步阐述了深循环岩溶作用的范围与机制。塔深6井蓬莱坝组细晶白云岩经过去白云石化作用形成的“次生”灰岩、云质灰岩与巨晶方解石胶结物具有典型贫13C、贫18O特征,证实沙雅隆起岩溶流体作用在纵向上可达约1200m的深度(距T74不整合面)。跃进1-1x井发育4层洞穴并被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充填,具有褐铁矿等特征矿物,指示侧向岩溶流体的存在及较弱的水动力条件。顺北1-3x井3层洞穴内具有泥质充填物及火山岩岩屑,其方解石与褐铁矿的次生充填结构特征揭示地下暗河的搬运沉积作用。跃进1-1x井距桑塔木组剥蚀线附近塔深3井约76km,顺北1-3x井与塔深3井的直线距离达90km,表明岩溶流体在侧向上长距离迁移。顺北蓬1井鹰山组白云岩储层具有断裂流体改造特征且自下而上储集性能连续性变差。白云岩中次生巨晶方解石胶结物呈明显的贫13C、贫18O与富87Sr...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宜参1井获得天然气重大突破,但对其各层系烃源岩生烃潜力并未开展研究。通过采集山西组和马家沟组烃源岩样品开展相关研究,结果表明: 山西组4个泥岩样品的残余总有机碳(Total Organic Carbon,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54%~2.31%,均值为1.65%,总烃[(S1+S2)]含量分布范围为0.12~0.46 mg/g,均值为0.34 mg/g,泥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生烃潜力较强; 马家沟组泥岩残余TOC含量分布范围为0.09%~0.33%,均值为0.17%,(S1+S2)含量分布范围为0.03~0.17 mg/g,均值为0.12 mg/g,评价为非—差烃源岩。对比宜参1井天然气中甲烷(CH4)和乙烷(C2H6)碳同位素含量,δ13C113C2倒转的天然气主要为煤成热解气,混入了少量δ13C2轻的油型气,其中煤成气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煤系地层,混入的少量油型气可能主要来自于上古生界太原组优质海相烃源岩。查明奥陶系马家沟组的生烃潜力及油气来源不仅可以认识奥陶系产层的油气生成和组成特征,同时对气田的形成模式、资源前景及勘探部署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