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利用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及地球化学等资料对四川盆地川西坳陷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天然裂缝发育特征及形成期次开展了研究.研究区宏观裂缝按成因可划分构造裂缝和和非构造裂缝,构造裂缝包括张性裂缝、剪性裂缝和破碎状裂缝,非构造裂缝主要为风化网状裂缝.宏观裂缝以构造裂缝为主,主要为剪性裂缝和张性裂缝,其中的垂直裂缝、高角度裂缝的发育密...  相似文献   

2.
根据塔巴庙地区上古生界地层完钻井的岩心、薄片裂缝观测、测井裂缝解释成果的分析,结合盆地区域构造应力历史、裂缝充填物的稳定同位素特征,对研究区裂缝的成因类型进行确定,分析认为研究上古生界地层中的裂缝为典型的区域性裂缝,具有如下特征:1)岩心上表现为张性的高角度或垂直裂缝,成组出现;2)无论砂岩、泥岩均发育该类裂缝,砂岩比其他岩类相对发育;3)裂缝形成期次与最大燕山期构造活动期一致;4)裂缝产状稳定,走向与燕山期构造主应力方向基本相同;5)裂缝分布不受局部变形所制约。在总结了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后,利用有限元法古构造应力场模拟技术,结合地层特征,对研究区主要层位的区域性裂缝的分布特征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3.
川西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成因期次复杂,是影响开发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这里通过对野外、岩心、薄片中天然裂缝的调查、鉴定及统计等工作,对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岩层厚度、构造变形、断层、岩性、物性等不同地质因素,分析了其对天然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了解了天然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天然裂缝特征、主控因素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分析单一因素裂缝预测结果与单井裂缝解释结果的吻合率,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权值,并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建立了适合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分布预测的综合评价因子。通过生产动态资料对裂缝分布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吻合率达到80%以上,预测结果满足了开发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4.
川西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发育,成因期次复杂,是影响开发产能的一个重要因素。通过对野外岩心、薄片中天然裂缝的调查、鉴定及统计等工作,对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从岩层厚度、构造变形、断层、岩性、物性等不同地质因素,分析了其对天然裂缝发育的控制作用,并了解了天然裂缝发育的主要控制因素。在天然裂缝特征、主控因素认识的前提下,通过对比分析单一因素裂缝预测结果与单井裂缝解释结果的吻合率确定了各因素的影响权值,并综合考虑主控因素建立了适合新场须二气藏天然裂缝分布预测综合评价因子。通过生产动态资料对裂缝分布预测结果进行了评价,吻合率达到80%以上,预测结果满足了开发应用的精度要求。  相似文献   

5.
根据定向取心、成像测井、常规岩心及薄片资料对安棚油田核三段储层天然裂缝特征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20个裂缝充填物的稳定同位素测定,5组样品的声发射实验,结合岩心裂缝特征、地质构造历史等,确定出核三段地层中裂缝为区域性裂缝,以垂直或高角度张性缝为主,成组出现,产状稳定,不受局部鼻状构造控制,确定出裂缝有4个破裂期,主要破裂期为第二期。从岩石力学性质、刚性岩石分布情况和岩(砂)层厚度、构造应力场强度等方面入手,系统地讨论了控制裂缝发育的地质因素。区域应力场强度与裂缝发育程度有密切关系,是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外因,而岩性、岩石密度和厚度是影响裂缝发育的主要内因。采用构造滤波法、应力场模拟法、主曲率法对研究区Ⅶ、Ⅷ、Ⅸ油组的平面裂缝分布进行了预测和评价。  相似文献   

6.
四川盆地西南部晚三叠世须二段特低渗砂岩储集以构造裂缝为主,储集物性受构造裂缝明显影响。根据研究区露头地层、钻井岩心及岩石薄片实物资料,同时利用古地磁岩心定向和ESR测年分析,对研究区构造裂缝优势方位、宽度、间距、充填物以及裂缝发育程度和形成期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发育有4组构造裂缝,分别为北东向、北北西向、近东西向和东东南向,其中以北东-南西方向和近东西方向为主。构造裂缝发育期次主要为印支晚期、燕山晚期、喜山早-中期和喜山晚期,其中印支晚期与喜山晚期构造活动最为强烈,裂缝较为发育。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玉北地区奥陶系储层构造裂缝成因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基于成像测井、岩心及薄片资料对玉北地区构造裂缝进行识别并总结其发育规律的基础上, 根据裂缝切割关系、充填方解石阴极发光及包裹体特征划分裂缝发育期次, 并应用有限元法数值模拟不同裂缝发育期古构造应力场特征, 结合裂缝发育力学机制, 分析不同时期断层-褶皱控制下的裂缝成因模式。研究结果表明, 玉北地区奥陶系构造裂缝主要沿高陡带发育, 其发育程度、产状受断层、褶皱共同控制, 共发育4期裂缝, 其中加里东中期Ⅰ、Ⅲ幕裂缝受断层主控、加里东晚期至海西早期裂缝受断层与褶皱共同控制、海西晚期裂缝主要受褶皱控制; 与断裂走向较一致的高角度裂缝对储层发育贡献最大, 加里东晚期-海西早期及海西晚期两期裂缝发育区, 更有利于油气聚集。   相似文献   

8.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裂缝与天然气成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虽然发育大量气孔和原生裂缝,但是其连通性差,构造裂缝的发育程度决定了储层的优劣和成藏概率。为了阐明裂缝与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首先,利用岩心、成像测井以及实验分析等资料对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的成因类型与特征、控制因素、分布规律及形成期次进行了研究,然后结合研究区烃源岩演化、气源断裂活动期次以及盖层封闭能力演化,讨论了构造裂缝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徐家围子断陷营城组火山岩发育原生裂缝和次生裂缝,以次生构造裂缝为主。在平面上构造裂缝受断裂、岩性和岩相控制,在纵向上受不整合面控制,具有旋回性分布的特点。构造裂缝主要分三期形成,其中第二期形成时期(泉头组沉积末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与烃源岩生烃高峰期相吻合,并且气源断裂处于活动期,盖层也具有很好的封气能力,为研究区主要成藏期。  相似文献   

9.
安棚油田深层系储层属扇三角洲相沉积,储层岩石的成分成熟度和结构熟度均较低,岩性胶结致密,具有特低孔隙度和特低渗透率特征。储层中天然裂缝较发育,以高角度或垂直裂缝为主,裂缝中常有部分次生方解石充填,该类破裂成组出现,裂缝性质包括张性破裂和剪切破裂,裂缝成因类型是与区域拉张应力有关的区域性裂缝。与局部构造变形作用无关。通过对裂缝充填物——次生方解石进行稳定同位素测定,对储层岩石进行声发射实验,确定了储层岩石的破裂期次,研究得到安棚油田储层的天然破裂期次有4期,第二期是主要的破裂期。分析了影响裂缝发育程度的两个方面因素:一为区域构造应力场强度;二为储层岩石的力学性质及厚度。并建立了储层厚度与裂缝间距的相关方程,该关系式可应用于裂缝预测。  相似文献   

10.
富黄探区西部长6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研究始终是勘探工作中的难点之一.通过对岩心和薄片中裂缝的观测统计、研究认为:宏观裂缝主要属于不受局部构造控制的区域裂缝,且以张性缝为主,垂直缝约占90%,约50%的裂缝未充填,属于开启缝;微观裂缝多属构造成因,成岩微裂缝较少,大多数微裂缝为有效缝.该区长6储层中微裂缝主要分布在浊积扇扇中边部,表现出较明显的“相控”性.滑塌构造、重力变形构造等的诱发机制可能是形成微裂缝的主要因素之一.岩性为裂缝发育奠定了基础,孔渗性变化对于该区长6储层裂缝发育有明显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1.
塔里木盆地巴楚隆起断裂系统主要形成时代的新认识   总被引:34,自引:7,他引:27  
巴楚隆起是塔里木盆地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内部断裂走向以北北西向为主,北侧与之相邻的柯坪冲断带走向近东西向,属于南天山构造体系。两个断裂系统在平面上呈近于正交的关系。巴楚隆起大面积缺失中-新生界,其内部断裂体系起始活动时间的确定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对于巴楚和柯坪地区新生代地层序列特征对比研究及其接触关系分析,指出中新世巴楚隆起南北向断裂体系开始形成,向北一直延伸到柯坪构造带之中。同时对两个构造单元的南北向断裂的对应性进行了研究,指出柯坪东西向断裂系统的主要活动期是上新世(N2)以后,现今柯坪构造带南北向和东西向断裂体系是不同时期构造的叠加。以此给出了巴楚和柯坪断裂体系形成的构造地质模型。  相似文献   

12.
木孜塔格-鲸鱼湖断裂带特征、演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通过对东昆仑山木孜塔格—鲸鱼湖断裂在青藏高原北部陆内变形过程中形成的构造形迹、沉积建造、新生代火山活动、地球物理场变化综合研究,以野外第一手资料重建该过程的演化历史,认为木孜塔格—鲸鱼湖断裂是青藏高原北部陆内变形过程遗留的重要地质证据,卫星遥感图像上显示极为明显,它具有重要的区域构造意义。首先,发育大规模由北向南的叠瓦式逆冲推覆构造,新近纪由南向北沿构造带分布着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堑垒"相间式断陷盆地;其次还见有大量中性火山岩浆沿该断裂及其次级断裂溢出分布,成因分析表明其来源于陆内俯冲作用;第三,该断裂的走向延伸线上现今还发生较大规模的地震活动。综合分析表明,该断裂作为与柴达木地块南部构造边界断裂彼此平行的南东东向大型走滑断裂带,具有左行走滑构造分量,应是青藏高原北缘亚洲大陆向北东逃逸的主要断裂系统。  相似文献   

13.
休宁桃溪断裂破碎带构造解析及其区域控矿作用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位于休宁县-歙县整装勘查区北西缘的休宁桃溪构造破碎带,岩石破碎,矿化蚀变强烈。详细的构造研究从中解析出逆冲推覆、左行平移作用、正断层作用和右行平移作用等多起变形。带中花岗斑岩侵入及金多金属矿矿化与构造的关系研究表明,逆冲推覆构造为成矿前构造,北东向平移断层控制了区内岩浆岩的分布,以北东向为主的正断层是成矿期构造,而右行平移断层是成矿后构造。本构造破碎带的多期变形及其与成矿关系可以为休宁县-歙县整装勘查区的构造控矿作用提供勘查。  相似文献   

14.
瀑布沟水电站库首右岸深部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水电工程常常建在高山峡谷地带,其天然岸坡通常由坡面向内有一个强卸荷带和弱卸荷带以及相应的强风化和弱风化带,内侧则为完整新鲜的岩石。对涉及的工程岸坡在正常卸荷带以内发育的一系列张性破裂或破裂带,称之为深拉裂缝。瀑布沟水电站库首右岸存在两个拉裂变形体,通过对其岸坡深部拉裂缝空间发育分布、变形特征的考察,综合分析造成深部裂缝发育规律与变形特征的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库首右岸深部拉裂缝是岸坡快速卸荷条件下浅表生改造的产物,其形成时期相当于河谷由宽谷深切为峡谷这一转换时期。  相似文献   

15.
长庆气田马五1储层裂缝特征及控制因素探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彩丽  孙六一  王琛  王鸿章 《沉积学报》2001,19(4):536-540,555
长庆气田主力气层为马五1,其储层中裂缝类型主要有垂直缝、斜交缝、水平缝及网状缝。虽然马五1储层中裂缝类型多,破裂期次多,但对储层渗流作用有较大影响的裂缝主要有两大类,即构造破裂裂缝和风化破裂裂缝。马五1储层的裂缝形成期主要有三期,第一期为加里东期,形成各类风化缝 ;第二期为燕山中期构造运动,是一次重要的构造破裂期 ;第三期为燕山晚-喜山早期构造运动。通过对裂缝形成的地质因素研究得出:风化缝主要与风化岩溶作用形成地貌条件有关,其次与岩层产状等因素有关 ;构造缝的形成与古应力场条件及岩石本身的力学属性有关  相似文献   

16.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特征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白雪峰 《世界地质》2009,28(3):318-325
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普遍发育, 但不同相带内裂缝的发育规模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对外围露头火山岩储层裂缝的实测数据及微观特征观察并结合钻井岩芯研究, 认为松辽盆地营城组火山岩储层裂缝可分为原生裂缝、次生裂缝和人为诱导裂缝3种成因类型。其中次生裂缝中的构造裂缝对油气运移及聚集起决定性作用; 喷溢相、侵出相和火山通道相是构造裂缝最发育的相带, 线密度分别为22条/m、18条/m和14条/m; 爆发相不发育, 线密度为4条/m。构造裂缝的形成期分为早白垩世营城组早期、营城组末期和晚白垩世嫩江组早期等3期, 裂缝主要形成于前两个时期; 裂缝走向以北东向最为发育, 占总量的50%以上, 其次为北西向、南北向和近东西向; 裂缝的整体充填程度低, 开启情况及有效性较好。研究成果与徐家围子断陷内裂缝的发育规律具有一定的可对比性。  相似文献   

17.
八窝龙—玉农希断裂是四川九龙地区较大的一条断裂构造。通过野外对断裂构造变形、构造活动特征及地貌、地热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了断层卫星影像和地震资料,并对断层泥进行了测年。综合分析认为,八窝龙—玉农希断裂为发震的弱活动断裂,具分段性:其南西段(八窝龙断裂)在全新世具有弱活动性,北东段(玉农希断裂)在全新世表现为较强的活动性。  相似文献   

18.
新资断裂带的构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自立  吴伟成 《铀矿地质》1991,7(3):137-145
  相似文献   

19.
川西坳陷南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二段低渗透砂岩储层发育有构造裂缝、成岩裂缝以及与异常高压有关的裂缝共3种类型,其中以构造裂缝为主。受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多期水平构造挤压、白垩纪深埋藏形成的异常流体压力以及新近纪以来的构造抬升剥蚀等造成的应力作用,该区主要形成有4组裂缝,其发育程度受岩性、层厚、构造部位、应力及流体压力等因素的控制。裂缝发育带主要沿南北向和北东—南西向构造带分布,在南北向构造带,近南北向裂缝和近东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而在北东向构造带,北东向裂缝和北西向裂缝较其他两组裂缝更发育。裂缝发育带控制了该区天然气的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