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位于小秦岭陆内造山带内,以铀铌铅为主,并伴生稀有、稀土元素矿化,含矿脉岩主要有伟晶岩和碳酸岩。文章利用电子探针U-Th-Pb化学定年技术对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中晶质铀矿开展了定年工作,并获得了2组U-Th-Pb年龄。第一组晶质铀矿加权平均年龄为(221.9±5.1)Ma(MSWD=0.36,n=18),该区印支期老牛山岩体及邻近的黄龙铺钼矿床、黄水庵钼矿床年龄均集中在220 Ma左右,说明晚三叠世是东秦岭地区一个重要的成岩成矿时代,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在220 Ma左右也发育一期铀-铌成矿作用。第二组晶质铀矿加权平均年龄为(137.1±2.0)Ma (MSWD=1.06,n=47),指示了华阳川铀-多金属矿床存在白垩纪的一期铀-铌活化-沉淀事件。测定的2组晶质铀矿化学年龄可能分别记录了该区自晚三叠世开始的后碰撞伸展环境和早白垩世的造山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
湖南龙山锑金矿床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及其意义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志远  谢桂青  李惠纯  李伟 《岩石学报》2018,34(9):2535-2547
龙山锑金矿是湘中Sb-Au矿集区内规模最大的脉状锑金矿床,但其精确的成矿时代尚未厘定。本次工作发现该矿床第Ⅰ成矿阶段的石英硫化物脉中发育少量的热液白云母。通过40Ar-39Ar年代学测定,确定了白云母的~(40)Ar-~(39)Ar同位素坪年龄为162. 5±1. 8Ma,相应的等时线年龄为161. 1±1. 2Ma(MSWD=1. 0),反等时线年龄为161. 1±1. 2Ma(MSWD=1. 0)。根据矿物共生组合特征,认为白云母的~(40)Ar-~(39)Ar坪年龄能代表龙山锑金矿床的成矿年龄。结合湘中地区其他锑(金)矿床的年代学研究成果,本文认为,该地区在155~162Ma之间有一次热液成矿事件,与南岭地区165~150Ma与花岗岩有关的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时代相一致。湘中地区已有的S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学资料表明,该地区锑金矿床的形成可能与岩浆作用有关,类似于南岭地区晚侏罗世钨锡多金属矿床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3.
哲兰德金矿是额尔齐斯构造带上重要的造山型金矿,产出于韧性剪切带中,金矿化赋存于黄铁矿化闪长岩脉、含金石英脉和黄铁矿化千枚岩中,矿化与韧脆性剪切变形有关。沿剪切面理发育的白云母、绿泥石等新生矿物,为测定金矿形成时代提供了依据。本研究利用白云母~(40)Ar/~(39)Ar年代学手段,确定了韧性剪切带的形成时代和金成矿时代。结果表明白云母坪年龄为295. 4±1. 6 Ma,韧性剪切变形和金成矿作用发生在295 Ma,略早于多拉纳萨依金矿形成时间。结合前人资料认为,新疆额尔齐斯构造带造山型金矿形成于295~270 Ma。  相似文献   

4.
老挝-越南长山成矿带位于特提斯构造成矿域东南段,发育大量古特提斯旋回岩浆岩和铜-金-铁-锡等多金属矿床,是研究东特提斯构造岩浆演化与成矿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本文系统梳理了长山成矿带的成岩成矿时代、矿床组合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成果,揭示了长山成矿带古特提斯时期的岩浆岩时空格架,构建了晚石炭—中二叠世(317~264 Ma)哀牢山-马江洋的俯冲、中二叠—晚三叠世(263~235 Ma)华南地体与印支地体的碰撞以及晚三叠世(234~202 Ma)碰撞后伸展等构造演化过程。初步建立了长山成矿带各阶段的成矿模式,包括俯冲期斑岩-矽卡岩型Fe-Cu-Au和浅成低温热液型Cu-Au-Ag成矿(305~279 Ma)、碰撞期斑岩-矽卡岩型Sn和矽卡岩型Fe-Au成矿(249~236 Ma)、伸展期热液脉型Au矿化(212~204 Ma)。受限于晚三叠世晚期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研究资料的缺乏,碰撞后伸展阶段的成矿作用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北秦岭地区位于秦岭造山带东部,长期处于华北板块、秦岭微地块和扬子板块边缘构造活动地带,具备良好的古陆块边缘铀成矿条件。分析多期次不同类型铀成矿作用与相应的秦岭造山带构造演化背景的关系,有利于理解区域铀成矿规律和创新铀矿成因理论。文章通过对区内典型铀矿床(点)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铀成矿的成因机制,并以秦岭造山带形成与演化的视角来分析不同类型铀成矿作用发生的构造背景。分析显示在小秦岭-北秦岭构造带的华阳川地区、蓝田牧护关岩体以及“商南-丹凤三角区”等3地,存在伟晶岩型、碳酸岩型和构造岩浆热液叠加改造型等3种铀矿类型,成矿期次历经古元古代、古生代奥陶纪—泥盆纪、早中生代三叠纪、晚中生代侏罗纪以来等4个时期。研究结果表明北秦岭-小秦岭地区的铀矿具有“古老地层+深大断裂+岩浆作用”耦合成矿的成因机制,铀成矿作用均发生在秦岭造山带块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由碰撞转向伸展的构造体制转换阶段。  相似文献   

6.
王兴安  李世超 《岩石学报》2020,36(8):2447-2462
通过对中亚造山带东段南缘发育的解放营子韧性剪切带的构造学研究,揭示出该地区岩石圈减薄后发生了一期强烈的伸展变形事件。野外观测和岩相学分析显示该韧性剪切带呈北东-南西走向,变形带内发育有大量的A型褶皱,矿物和砾石拉伸线理以及同构造花岗质岩墙。S-C组构、σ型角闪石残斑、压力影构造、斜长石书斜构造以及云母鱼等显微构造,指示该韧性剪切带为右旋剪切。多晶石英的波状消光、晶粒边界迁移重结晶、多晶石英条带等显微变形组构表现出中温(300~500℃)的变形条件。动态重结晶颗粒的粒径统计分析和岩石有限应变分析显示该韧性剪切带形成于一个地壳中等层次的伸展变形环境。剪切带内同构造白云母40Ar/39Ar阶段加热同位素年代学分析以及同构造花岗岩的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测试显示,该韧性剪切带的伸展变形时代为晚三叠世(219~227Ma)。该期伸展变形事件在华北板块北缘和中亚造山带形成了低硅型和高硅型两种花岗质岩浆的侵入。其中中亚造山带内发育的低硅型岩石的岩浆源区为亏损型地幔岩石圈,并进一步演化出高硅型岩石;而华北板块北缘发育的低硅型岩浆起源于富集型岩石圈地幔,同时混入了亏损的软流圈地幔组分。  相似文献   

7.
哀牢山金矿带是我国最重要的喜马拉雅期造山型金矿带,形成于三江特提斯复合造山过程中。论文基于对哀牢山复合造山带区域构造背景、控矿构造系统演化、金成矿期次及其时代的系统研究,从金成矿年代序列、成矿过程构造控制及成矿作用动力学环境三个方面,探讨了复合造山过程中的金矿成矿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哀牢山金矿带发育三期金矿成矿-热事件:早期金成矿作用(61.55~63.09Ma)对应于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与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的形成同步,显示它们统一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早期的强烈汇聚挤压构造动力学体制;主期金成矿作用(33.76~36.10Ma)对应于区域挤压构造应力场的相对松弛阶段以及富碱斑岩和剪切走滑断裂构造系统最为发育的时期,受控于印度-亚洲大陆碰撞构造动力学转换体制,并可能受青藏高原物质东向逃逸和软流圈脉动隆起的联合制约,金矿大规模成矿作用与构造动力体制转换过程中的壳幔物质强烈交换与构造变形密切相关;晚期金成矿作用(26.40~30.80Ma)对应于岩石圈伸展作用的发生以及亏损地幔减压熔融产生的板内高钾岩浆岩的就位,受控于印度板块反向旋转拖曳与斜向俯冲回退的综合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华铅锌(银)矿床位于钦杭成矿带南端云开地区的六万大山隆起区,是以铅锌为主的含银热液脉型多金属矿床。矿体赋存在含堇青石黑云母花岗岩中,主要呈脉状和透镜状产出。文章利用激光阶段加热技术对与矿化密切共生的白云母进行Ar-Ar年龄测定。结果表明,新华铅锌(银)多金属矿床的~(40)Ar/~(39)Ar坪年龄为(165.3±1.6)Ma(MSWD=0.38),反等时线年龄为(165.2±1.6)Ma(MSWD=0.42),等时线年龄和坪年龄一致,代表了白云母的冷却年龄和矿床的形成年龄,表明该矿床的形成与云开地区燕山早期的岩浆活动有关,这与区域成矿事件相吻合。结合前人对华南地区地球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成果,初步认为新华铅锌(银)矿床形成于中-晚侏罗世碰撞板块边缘再次活化,岩石圈伸展的构造背景。  相似文献   

9.
基于小秦岭-熊耳山地区多金属矿床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矿物40Ar-39Ar年龄、高精度矿物和岩石Rb-Sr等时线测年数据,以及与成矿相关花岗岩的SHRIMP测年数据的分析和研究,认为小秦岭-熊耳山地区燕山期大规模成矿作用主要出现在140Ma和120 Ma两个时期,其中钼钨铅锌矿系列主要形成于早成矿期,金矿形成于晚成矿期.根据与这两个成矿期所对应的岩浆热事件,说明是两期岩浆活动的结果, 其所对应的地球动力学背景分别为构造体制大转换和岩石圈大规模拆沉作用下的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0.
661铀矿床矿石U-Pb等时线年龄及其成矿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661铀矿床位于赣杭构造火山岩铀成矿带东段大洲铀矿田内,矿体赋存于磨石山群九里坪组流纹岩之中,矿床定位于岩石圈伸展断陷盆地附近,明显受断裂带的控制.利用矿石U-Pb等时线法确定了该矿床两个矿体的成矿时代,分别为(107.0±2.3)Ma和(110.0±3.5)Ma.这些年龄值与断陷红盆底部发育的玄武岩的成岩年龄一致,也与东南沿海地区明显存在的110 Ma基性脉岩拉张活动的时间一致,表明岩石圈伸展与铀成矿之间具有良好的对应关系,为岩石圈伸展期与铀成矿关系研究提供了年代学证据.岩石圈伸展控制着富CO2热液形成的时间,因而也大致控制了铀成矿的时代.  相似文献   

11.
通过辉钼矿Re-Os及锆石SHRIMP U-Pb同位素年代学的研究,测得辉钼矿的Re-Os等时线年龄为(298.1±3.6) Ma,赋矿似斑状花岗岩中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298.2±3.1) Ma,确定准苏吉花斑岩型钼矿床成岩成矿时代为早二叠世。辉钼矿中Re的含量指示成矿物质可能为壳幔混合来源。结合区域内其他斑岩型矿床的成矿年代,可以将区内斑岩型矿化时代划分为4个阶段,即晚泥盆世成矿阶段、早二叠世成矿阶段、三叠纪成矿阶段及白垩纪成矿阶段。根据这些斑岩型矿床矿化形式在不同地质历史时期的演化,可以将其划分为2期,即晚泥盆世时期以铜为主的斑岩型矿化和早二叠世及其后的以钼为主的斑岩型矿化,早二叠世斑岩型钼矿化可能与板块俯冲过程中弧后伸展作用岩浆作用有关,而三叠纪及白垩纪期间斑岩型钼矿化则是西伯利亚板块与华北板块拼接后多期伸展作用的产物。中蒙边境中东部地区的这些斑岩型矿床矿化形式上的差异是该区域内成矿环境变化的反映。  相似文献   

12.
在近年来中亚造山带东段多金属矿床研究取得新进展的基础上,选择铀、钼两类矿床,结合铀、钼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样性和成矿的多阶段演化。此外,从构造研究角度,结合中亚造山带东段中大量中间地块存在的构造现象,讨论中间地块与成矿作用的关系:中间地块经历了从大陆边缘的裂解、漂移和板块碰撞造山作用,在漫长而复杂的地质过程中遭受的多次改造,有利成矿物质的反复被萃取和聚集。最后提出印支期华北克拉通北缘和北部造山带的成矿作用与底侵背景下的伸展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秦岭造山带及邻区中生代地质演化与成矿作用响应   总被引:21,自引:2,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华(山-)熊(耳山)地块、南秦岭与川西金、铅锌-汞锑、钼-钨等矿床聚集区是秦岭成矿带乃至我国中央造山-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华熊地块金、钼成矿,还是南秦岭及川西金、铅锌和汞锑矿床,它们的成矿地质背景、容矿与含矿建造、矿床类型、矿床规模及时空分布规律,均与中生代板块构造活动体系具密切的耦合关系.具体分析了大陆俯冲-碰撞和陆内造山构造-岩浆活动过程中,成矿构造地质背景、成矿盆地环境、沉积建造、成矿作用与矿床分布规律对大陆造山作用的耦合与响应.  相似文献   

14.
下庄矿田构造岩浆演化与富铀成矿作用初探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本阐述了下庄矿田的区域构造背景和该矿田的主要地质特点,认为下庄矿田构造主要特征表现为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提出浅层次热隆伸展构造岩浆演化的特定条件下,控制富大矿床的产出和分布,以及裂陷伸展构造岩浆演化控制晚期富大铀矿的形成和分布。在此基础上,确定了下庄矿田富大铀矿的成矿模式,并预测4片富大铀矿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15.
刘学龙  李文昌  尹光侯 《中国地质》2012,39(4):1007-1022
格咱岛弧带是西南三江多岛弧盆系中一个主要的地质构造单元,它始于晚三叠世甘孜—理塘洋壳的向西俯冲,燕山期经历了陆内汇聚和造山后伸展作用阶段,区内岩浆活动和成矿作用强烈,是近年来新发现的重要铜多金属成矿带。根据区内岩浆岩和矿床的时空分布,同位素年代学证据,构造环境及成矿作用,将格咱岛弧成矿系统划分为印支期成矿亚系统和燕山期成矿亚系统。印支期主要发育了与安山岩同源的壳幔型中酸性岩浆作用,形成斑岩型Cu矿成矿系统,燕山期伴随着同碰撞中酸性岩浆活动形成斑岩型Mo(Cu)及热液型W(Mo)成矿系统。研究表明,格咱岛弧深部找矿具有较好的资源潜力,其中燕山期Mo多金属成矿已显现出良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时限及其动力学背景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17,自引:24,他引:93  
毛景文  王志良 《矿床地质》2000,19(4):289-296
通过对以往金属矿床同位素年龄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 ,初步厘定中国东部大规模成矿作用发生的时限为 1 60× 1 0 6~ 1 1 0× 1 0 6 a。提出西秦岭地区金矿床出现于中国两大古陆后碰撞的伸展环境 ;与花岗岩有关的铜钼矿床发育于早中侏罗世由挤压向伸展环境过渡时期 ,钨锡铅锌银锑汞金铀出现于晚侏罗世—早中白垩世岩石圈大规模拆沉或减薄期间。尽管不同类型矿床形成过程有所不同 ,都与大规模构造圈热侵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天山-兴蒙钼矿带是中亚成矿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成矿带主要呈近东西向分布;本文通过对天山-兴蒙钼矿带4个典型矿床Re-Os同位素精确定年,结合前人区域动力学背景的研究,揭示天山-兴蒙造山带钼矿床的成矿作用主要与岩浆侵入形成的花岗岩热液作用有关,并识别出兴蒙造山带3期岩浆活动、钼成矿作用和构造热事件;Re-Os定年结果揭示出晚古生代铜-钼矿床与俯冲-增生作用有关,三叠纪钼的成矿形成于西伯利亚板块与塔里木-华北克拉通碰撞背景下,而侏罗纪-早白垩世的钼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西向俯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8.
张浩 《地质与勘探》2021,57(1):39-52
大兴安岭中南段银锡多金属成矿带位于中亚造山带东部,近年来找矿成果丰硕。在对边家大院、拜仁达坝-维拉斯托、双尖子山3个银锡多金属矿床的成矿特征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探讨本区银锡多金属矿成矿条件与找矿潜力。结果显示,本区银锡多金属成矿与花岗质岩浆侵入密切相关,成岩与成矿具多期多阶段特征,主要发生于早白垩世,峰值为130~150 Ma。成矿岩体多具高硅、低镁、富碱的特征,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和古太平洋两大构造体系叠加影响的伸展背景。银锡多金属成矿受地层-构造-岩浆岩三位一体联合控制,成矿条件优越,找矿潜力较大。在边家大院矿床西区的深部和外围以及北大山、磨盘山岩体的周边,有找寻锡多金属矿床的潜力。借鉴大兴安岭北段的找矿经验,应注重在本区中生代火山岩中找寻银铅锌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19.
华南大陆中生代以来受华北板块、西南缘特提斯洋以及东部古太平洋板块会聚作用形成了多序次的构造变形及多期岩浆与成矿事件, 并造就了多个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带。文章在梳理成矿区带典型矽卡岩型矿床矿化期次、矿体分布及成矿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的基础上, 利用构造变形序次及其控岩控矿的规律性完善了典型矿床成矿过程及成因机理。通过对闽西南铁多金属成矿带、赣东北塔前-赋春钨铜多金属成矿带以及滇东南老君山钨锡矿集区开展构造变形解析, 结合已有研究成果, 厘定出相对完整的印支期、中晚侏罗世及白垩纪3期变形序列, 但其作用时限、构造性质、规模强度及变形样式却表现不一。通过构造控岩分析并结合已有同位素年代学得出, 不同成矿区带都存在与变形序列相一致的岩浆或变质热事件, 进而利用变形序列与岩浆期次对应规律明确了与马坑式铁多金属矿床、朱溪钨铜矿床以及南秧田钨矿床相关的多期岩浆活动。在此基础上识别出多阶段矿化事件并提出3个典型矿床都存在多期叠加复合成矿的认识。从构造对矿床就位机制控制的角度分析了马坑式矿床分散多变矿体、朱溪矿床垂向大跨度矿化及深部巨型矿体、南秧田矿床层-脉叠加矿体分别受赋矿地层褶皱拆离、大规模双重逆冲以及2期构造变形复合控制的机理。文章最后探讨了不同阶段华南重要成矿区带构造变形及岩浆成矿的动力学背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