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正>2015年4月,中国陆架区第1个科学深钻——南黄海CSDP-2孔科学深钻正式开钻。钻探工作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承担,山东省地质矿产勘察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负责钻探工程,预计施工工期为6~10个月。2013年,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曾在南黄海陆架区成功实施了CSDP-1科学钻孔(孔深300.1m),获取了完整的第四纪沉积记录。而本次科学  相似文献   

2.
南黄海盆地26口钻井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了南黄海盆地54年来油气探井钻探成败的经验,图示了井震圈闭的特征,指出迄今南黄海盆地完钻26口井,其中中国21口,总进尺54 502 m;124°E以西平均8 047km2钻井1口。钻井揭露地层包括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古近系、新近系与第四系,最老地层为石炭系;钻遇岩性有碳酸盐岩、煤系和碎屑岩;揭露了16种地层接触关系,解剖了背斜、断块、透镜体岩性和不整合面等圈闭类型。中方21口井主要分布于南黄海盆地南部坳陷、北部坳陷和勿南沙隆起3个区带,先后在CZ6-1-1井获得轻质原油2.45t、在ZC1-2-1井泥岩岩心裂缝中见轻质油以及在其他3口井中见油气显示。最后提出了古生界参数井钻探等建议。  相似文献   

3.
海洋钻探计划 1 95航次业已结束 ,并于2 0 0 1年 5月停靠中国台湾基隆港进行补给、保养以及 1 96航次人员的更换等。1 95航次任务是在西太平洋台湾东北海域、南冲绳海槽 RS— 1钻位钻 3口井 ,最深钻孔岩心深度达 41 0 km,3口钻孔的岩心总长超过 60 0 km。此航次是首次在台湾邻近海域钻探 ,所钻岩心将首次揭示 :( 1 )过去 2 Ma以来西太平洋黑潮的变化史 ;( 2 )南冲绳海槽南端张裂史 ;( 3 )台湾东北及东海陆架近 2 Ma以来的环境变迁史海洋钻探计划信息@陈颐亨…  相似文献   

4.
ODP2 0 9航次将沿 14°~ 16°N大西洋中脊 (MAR)钻取上地幔的岩心。该区域是 1996年大洋岩石圈科学钻探计划进入 2 1世纪后 ,在低速扩张脊非补偿岩浆部分钻取一系列浅钻获取上地幔岩心的理想地区。在本区 ,火成岩地壳部分缺失 ,地幔的结构和成分可以通过沿走向超过 10 0km的那些站位来确定。大洋中脊跨学科的全球实验 (RIDGE)项目主要是基于地幔流体或地幔熔岩、或是两者学说的研究 ,其焦点是在岩浆活动的大洋中脊区中部 ,至少是低速扩张脊如MAR的 3维趋势。该学说目前已为大家普遍接受 ,但从未有项目直接检验过。在岩浆活动区设定相…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4月19日,由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组织开展、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三地质大队实施的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2井2 000m钻探岩心等资料,在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完成验收,野外资料被与会专家评定为优秀级,标志着该项目野外施工完成既定目标(封底)。据项目首席科学家张训华研究员介绍,CSDP-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的首钻,该井位全取心钻探,并实时进行了岩屑、气测和荧光等录井,以及多种测井,新近纪和第四纪松软沉积物取心率为91.7%,中-古生界  相似文献   

6.
正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是由中国地质调查局牵头,联合中国科学院、教育部、国家海洋局、中国地质科学院等部门近二十家科研院所共同开展的基础性、公益性地质调查和科研项目。大陆架科学钻探项目CSDP-1井为300m全取心钻探,目标为钻穿南黄海第四纪,建立第四纪标准层序,探索重大环境地质问题;CS-DP-2井为2 800m全取心钻探,目标除揭示南黄海新近纪以来沉积地层外,另一主要目标是探查南黄海中  相似文献   

7.
大陆架科学钻探300m首钻选址于南黄海陆架区,以钻穿第四纪地层为目标。针对钻孔施工要求及后续研究的需要,提出钻孔部署的原则。在分析南黄海陆架区地形地貌、水深、第四纪沉积物厚度、沉积历史及沉积演化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调查区多道地震、单道地震、浅地层剖面及钻孔等资料,敲定了井场调查合理区。同时,在调查区对限制钻探工作的地貌类型和地震相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定钻探位置。另外,还根据调查区单道地震的特征对首钻300m钻孔的纵向地层及岩性特征进行了预测,为实施第四纪地层全取心钻探提供依据。近日,海上300.1m钻探取心的成功实施,表明孔位选取和沉积地层预测的技术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8.
《海洋地质译丛》2010,(4):69-69
9月28日~10月上旬,“大洋一号”船圆满完成了南海海试第一航段调查任务。其间,在我国东沙海域1740m海底成功获取深孔岩心样品,实现了中国大洋人海底深孔钻探的梦想,并创下了15.7m的深孔记录。据悉,本次深钻试验在国内是首次,填补了我国深钻领域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IODP 345航次将是第二次在快速扩张的东太平洋海隆(EPR)的赫斯深断裂处实施钻探(图1),以期进一步研究地壳的增生过程。此次钻探将充分利用第一次井位调查的资料,钻取包括最底层洋壳的年轻的原始火成岩岩心,主要目的是测试在快速扩张洋中脊中岩浆增生的热液过程学说。  相似文献   

10.
根据板东构造板东4井等长兴组钻探资料,对长兴组的生物礁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板东构造长兴组储集岩有生物(屑)泥晶灰岩-含生物(屑)泥晶灰岩、礁灰岩和白云岩。综合储集岩物性特征、区域钻、测井资料及野外剖面,总结了生物礁的形成与演化模式及模式各部位所对应的岩性和物性。通过地震响应特征、反演等技术建立了长兴组储层识别模式,利用对应速度、Landmark属性提取的储层有效厚度经计算机网格化编制出了长兴组储层厚度分布预测图,与钻测井厚度对比,证实板东4井生物礁为点礁。  相似文献   

11.
图1IODP307航次钻探位置IODP307航次将在爱尔兰西部Porcupine海湾东部斜坡坡底钻探3个站位(图1),这些站位位于海底170m高的挑战者山丘(PORC03A站位(51.38080°N、11.71846°W,水深826m))的中部,在Belgica山丘区部分为埋藏的碳酸盐丘,顶部由死去的冷水珊瑚角砾组成。巨大的碳酸盐丘群和潜在的深层碳氢化合物沉积呈现明显的叠置现象,表明从深部地质储集体至海底的地质流体通量是由内部机制所控制,而沉积建造有可能是微生物群体所为,它对于陡坡翼的稳定性、碳酸盐丘岩心的整个原地正微晶灰岩层的岩化作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另一方面,这…  相似文献   

12.
大洋钻探计划(ODP)在加拿大西海岸的Middle Valley热液体系应用“JOIDES Resolu-tion”号钻探船,成功地进行了钻探调查。由于装置的限制,这次钻探只能在海底下10 m至100 m之间采取岩心,对海底下几米至10 m之间取心存在一定的困难。而在此区间恰好存在着热液矿物的沉淀和各种生物。为开发这些海底资源,就要对在此区间提取的岩心和泥心进行研究。为此,这次钻探调查改用新型海底钻探装置BMS(Boring Machine System)。在BMS装置中设置有水中照像机,以便找到热液喷出口钻探目标,待BMS在目标周围着底后即可钻探。当前,日本石油天然气金…  相似文献   

13.
澳大利亚独立石油生产公司尼多石油公司近日在菲律宾近海钻获石油发现。Yakal-1发现井位于菲律宾近海巴拉望湾盆地西北部的SC54区块,完井深度为1969.5m。在1773m处钻遇Nido组储层顶部,从储层顶部至1862m深度层段出现泥浆轻烃气(C1-C5)浓度和岩屑荧光强度高值异常。根据电缆测井资料、井下压力测量资料以及流体取样分析结果,确定含油层段的高度至少为78m,最大可达93m.  相似文献   

14.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02井的钻探,开启了南黄海中-古生界研究的新局面。本文利用过CSDP-02井的多道地震、测井和岩心资料,在对中部隆起中-古生界地层频谱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基于S变换的谱分解方法,对南黄海中部隆起中-古生界地层进行了谱分解,将地震数据由时间域转换到频率域,得到了不同频率的等频率剖面。结果表明,南黄海中部隆起存在3套可能的储集层,分别对应三叠系青龙组灰岩、二叠系龙潭组砂岩和石炭系灰岩,在等频率剖面上,均表现为明显的低频异常,频谱特征呈现低频高能、高频低能的特征,在高频剖面上,储层异常被浅层高频异常掩盖。通过与CSDP-02井的岩心和测井结果进行对比发现,3套储集层的频率衰减现象与岩心取样中的油浸层相关,这是我国首次在南黄海中-古生界发现油气显示,对指导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DP2 0 8航次将在Walvis脊东北侧水深 2 5 0 0~ 4 80 0m处钻探 5个站位 ,目标是获取早新生代沉积的一个深部断面。本区以前的钻探 (DSDP74航次 )已回收古新世 /始新世和始新世 /渐新世界线的深海软泥和白垩 ,本次钻探的目的是获取含有深部端员端位的“关键”层位以及可能的白垩纪 /第三纪 (K/T)界线的完整沉积序列。DSDP74航次站位的已有资料和新的多道地震数据可确定具有早新生代连续沉积序列的站位。在每个站位运用双 /三管先进液压活塞和双管加长岩心管取心 ,高分辨率物性测量以及综合剖面的建立 ,可确保 10 0 %的回收沉积剖面。这…  相似文献   

16.
利用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在神狐海域采集的高分辨率地震数据,结合2007年第一次水合物钻探航次(GMGS01)获取的岩心资料,从地震反射结构和岩心粒度特征两个方面对GMGS01区块内残留在峡谷群脊部的细粒浊积体进行了识别和特征刻画。过水合物钻探站位的准3D地震剖面显示,GMGS01区块似海底反射(bottom simulating reflectors,BSR)之上的沉积体表现为2套特征迥异的反射单元:位于下部的薄层透镜状的杂乱反射单元,位于上部的厚层波状起伏形态的连续性中—强振幅反射单元。实际钻获岩心的粒度分析结果表明,沉积物的粒度为4~63μm,为细粒的粉砂或粉砂质泥。自下而上,沉积物的岩性和粒度特征没有发生大的变化,较为相似。但通过粒度CM图,可以发现,含水合物层段与不含水合物层段的沉积物表现为不同的特征,含水合物层段沉积物的结果近似与C=M基线平行,暗示了细粒浊积体的存在。结合神狐海域区域性覆盖的2D地震资料,研究认为发育在神狐海域北部的一系列小型水道,将会侵蚀下部地层的沉积物,使其沿着陆坡坡降的方向发生自北向南的再次搬运,在中—下陆坡的位置以细粒浊积体的形式再次沉积下来。神狐海域细粒浊积体的识别,将为从深水沉积的角度探讨GMGS01区块内水合物的不均匀性分布提供依据,从而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该区域水合物的成藏机制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7.
西沙地块作为南海中散布的微地块之一,迄今尚缺乏有关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岩石学资料或证据。在2012—2013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岛礁上设计实施了"西科1井"科学钻探,成功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岩心,并在井深1 257.52m处钻遇由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结晶基底。利用LA-ICP-MS分析测试技术,对取自岛礁基底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邻区和华南地区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年代,探讨了与岩浆作用相关的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西沙花岗质岩石在岩性上属碱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与南沙地块的花岗质岩石同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下,其岩浆源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幔源组分的影响;西沙岛礁基底花岗质岩石形成年龄在144~158 Ma之间,是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在成岩时代上可与华南燕山期花岗岩进行对比,反映出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诱发的燕山期岩浆活动对华南大陆和南海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岩石学证据表明,西沙-中沙和南沙地块经历了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的改造,在基底构造上属华南大陆的延伸部分。  相似文献   

18.
西沙地块作为南海中散布的微地块之一,迄今尚缺乏有关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岩石学资料或证据。在2012—2013年,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在西沙岛礁上设计实施了"西科1井"科学钻探,成功钻取了长达1 268.02m的岩心,并在井深1 257.52m处钻遇由变质岩和侵入岩组成的结晶基底。利用LA-ICP-MS分析测试技术,对取自岛礁基底的花岗质岩石进行了锆石U-Pb年龄测定,结合邻区和华南地区花岗质岩石的形成年代,探讨了与岩浆作用相关的大地构造环境。结果表明:西沙花岗质岩石在岩性上属碱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岩,与南沙地块的花岗质岩石同为I型花岗岩,形成于活动陆缘构造环境下,其岩浆源区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幔源组分的影响;西沙岛礁基底花岗质岩石形成年龄在144~158 Ma之间,是晚侏罗世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在成岩时代上可与华南燕山期花岗岩进行对比,反映出由古太平洋板块俯冲机制诱发的燕山期岩浆活动对华南大陆和南海地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岩石学证据表明,西沙-中沙和南沙地块经历了燕山期多期次岩浆活动的改造,在基底构造上属华南大陆的延伸部分。  相似文献   

19.
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时代,恢复沉积和构造环境的基准井。菊石是二叠纪至三叠纪的重要古生物,在指示地层时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CSDP-2井岩心中发现多块菊石化石,其中的两块化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菊石形态特征,取自1 475.2m岩心中的Roadoceras cf.sinense时代被鉴定为二叠纪罗德阶(Roadian)—吴家坪阶(Wuchiapingian),属于近20年来建立起来的菊石属Roadoceras,其古地理分布位于古赤道及双温区,此次发现的样品则来自华南北缘,拓展了该属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另外,在851.9m处岩心中,发现了蛇菊石Ophiceratidae,其为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阶(Griesbachian)分子,非常接近三叠系的底部,为CSDP-2井二叠纪和三叠纪界线的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上述菊石的发现,有助于厘定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发育时代,恢复古地理环境,亦为南黄海进一步的沉积、构造和油气资源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0引言"大陆架科学钻探"计划,是一个聚焦中国大陆架以及东亚大陆边缘的形成演化,以中国大陆架的地层、构造、环境和资源等科学问题作为具体目标,以获取连续的大陆架海底岩心为手段,进行多学科多目标综合研究的科学计划。CSDP-2井选址在工作程度较高且科学问题比较聚焦的南黄海,是大陆架科学钻探的第二口科学探井。其科学目标为,获取中—古生界的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