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2 毫秒
1.
通过深入分析海洋中碳、营养盐、微量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特性对酸化响应的研究进展,指出海洋酸化不仅会影响海洋中的碳化学,而且能影响海洋中营养盐、微量元素等的地球化学特性和过程;海洋酸化一个重要的、但被低估的结果是能大范围地改变海洋碳系统之外的无机和有机化学环境;不同海域的生物和地球化学系统对酸化产生不同的响应,同一物质循环的不同过程对酸化的响应可能截然不同;酸化给海洋带来的影响是极其复杂多变的,而且这些影响之间还存在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生态系统对海洋酸化的自然响应是很多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独立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很多单一物种或单一因素酸化响应的简单概括或总结,远不能描述海洋酸化对整个生态系统的影响规律。海洋酸化微量元素响应研究,应该具体到物质循环的关键环节(如碳泵、生物泵、硝化作用、固氮作用以及元素赋存形态转化等)及关键要素(如POM,DOM及CDOM等)等的响应,并探讨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而更全面地了解海洋酸化对海洋中物质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莫知 《海洋世界》2010,(9):37-37
<正>人们普遍认同,由人类工业生产及其他活动而释放的二氧化碳大量弥漫于大气当中,导致气候变暖,给地球生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是,与气候变暖危害相似的海洋酸化问题,相比却鲜受重视。造成海洋酸化的原因主要就是海  相似文献   

3.
海洋酸化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酸化将对钙化生物造成非常严重的损害,给海洋生态系统带来目前还无法准确评估的影响。海洋酸化是人类强烈干预地球系统背景下的自然过程,是与全球变暖相关的重大全球性环境问题,对人类赖以生存的海洋生态系统的维系和持续利用有着及其深刻的影响。美国、欧盟以及英国等发达国家均在近期加强了对海洋酸化问题的研究,启动多项相关计划。扼要综述了最近10年来海洋酸化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若干进展。  相似文献   

4.
赵玉颖  孙军  魏玉秋 《海洋科学》2020,44(10):121-132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下的上层海洋变暖与酸化对以浮游植物为主的海洋生态系产生了重大影响,理解此背景下的海洋浮游植物生理生态响应,对我们理解和抑制全球气候变化具有重要意义。在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分压(pCO2)升高情景下,浮游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微生物循环等过程,通过不同功能群对海洋生源要素循环模式的改变,进而影响区域及全球海洋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全球浮游植物对海洋酸化生理生态的响应使得我们对生物地球化学系统的认识更加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5.
痕量元素在海洋环境中不仅能够密切参与物质循环,显著调控生命代谢,有些情况下还会对浮游及底栖生物产生抑制和毒害,是海洋系统中具有重要生物地球化学作用的“双刃剑”。工业革命以来,海洋不断吸收大气CO2使得海水pH和碳酸根浓度持续下降,在全球范围内都出现了海洋酸化的现象。海洋酸化作为新的环境胁迫打破了痕量元素在沉积物-间隙水-上覆水中既有的平衡态势,导致痕量元素在海洋环境中的生物地球化学特性变得更加复杂和不确定。本文从痕量元素在沉积物-海水体系中的赋存形态与交换过程入手,探讨了海洋酸化条件下痕量元素在沉积物-海水体系中的扩散迁移与再平衡行为,分析了由此产生的生物毒性效应和生物可用性影响。最后,对海洋酸化与多种环境条件、多种污染物联合作用所导致的与痕量元素相关的生态效应研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未来海洋酸化与痕量元素协同研究提供有意义的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海洋酸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正>海洋是巨大的碳库,不断地从大气吸收CO2,工业革命以来,海洋吸收了人类向大气排放CO2的30%~40%[1]。海洋吸收的CO2对于缓解全球变暖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破坏了海洋自身碳酸盐的化学平衡,导致海水酸度增加。这种由于海洋吸收了大气中人为CO2引起的海水酸度增加过程,被称为海洋酸化。目前全球海洋正处于5500万年以来海洋酸化速度最快的时期,工业革命以来,全球表层海水pH已  相似文献   

7.
地球现在的大气由21%的氧、78%的氮和0.03%的二氧化碳以及一些微量的氢、惰性元素、水汽和其他微粒组成。这对生物的生长和人类的活动是再好不过的了。但在地球原始大气中,氧远没有现在多,二氧化碳却不少,现在的状况是绿色植物特别是海洋植物通过亿万年的光合作用逐步改造而成的。在当前,地球上的二氧化碳一氧的转换80%是由海洋植物完成的,陆生植物和陆上淡水、微咸水水生植物的贡献力仅为20%。可以说,海洋是一叶巨大的地球之肺。  相似文献   

8.
地球上的海洋,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般安静,而是充满着由地质声和生物声合奏的自然合唱,鲸类的吟唱之声、潮汐的涌动之声、海冰的研磨之声都是海洋声场的贡献因子。由于水对光具有一定的散射、吸收作用.  相似文献   

9.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6):F0002-F0002
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该中心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为依托单位,以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中心成员来自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大地海洋科学系和生命科学院等院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现任研究中心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少涌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本研究中心目前确立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洋矿产资源地球化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勘查与研究;大洋铁锰结核和结壳资源研究;以及古代和现代大洋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2)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以海底“深部生物圈”和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洋底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效应、物质循环、环境演变和基因资源。(3)古海洋环境研究,通过海洋沉积记录,追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研究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在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尺度、轨道尺度、海洋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对全球环境变迁的影响。目前,侧重于新元古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和大洋富钴结壳高分辨率时序元素和同位素演化与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10.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碳库,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变暖的局势。海洋同时也是蕴含丰富资源的宝库,过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造成海水pH发生变化,海洋酸化对这个资源宝库的影响不容忽视。本文通过文献计量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海洋酸化研究的整体发展现状和主要研究主题的分布,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现有问题给出了讨论及建议,以期为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化研究经历了探索、成型、快速增长与稳步增长4个时期。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是主要研究国家;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詹姆斯库克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海洋酸化过程与成因、敏感性生物与生命过程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与生态效应、珊瑚礁与藻类典型研究等内容则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应该拓展广度和深度,提升方法和技术,并注意制定综合研究计划,慎重定性与量化研究结果,考虑多方面差异耦合因子并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1.
本文简要总结了海洋酸化时间序列研究的主要方法,重点综述了时间序列研究在揭示海洋酸化长期变化方面的重要进展。大气中 CO2 不断溶解进入海洋,导致海水 pH 与碳酸钙饱和度 (Ω) 降低,这一过程即为海洋酸化。海洋酸化时间序列研究主要关注 pH 与Ω的实时、动态、长期变化。在海洋酸化时间序列研究中,pH 一般通过锚泊浮标所搭载的传感器现场获得,而Ω则需借助相关参数间接计算得到。目前全球共有 21 套正在运行的锚泊浮标,分别布设在大洋、近岸和珊瑚礁等海域,记录了近十几年来全球典型区域海洋酸化的长期变化过程。受上升流、生产力、陆源输入等因素的协同影响,近岸海域的酸化现象极具季节/年际变化,pH 和Ω 的变化范围较大,分别为 7.780~8.723,1.07~9.25。大洋的 pH 变化范围为 7.890~8.238,珊瑚礁的 pH 变化范围为 7.837~8.273,大洋的Ω变化范围为 1.93~4.19,珊瑚礁的Ω 变化范围为 2.06~5.22。海洋酸化时间序列研究表明,受人为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共同影响,北半球近岸典型海域的Ω在冬季和春季已出现低于生物耐受阈值的现象,将产生十分严重的生态危害,需要尽快采取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2.
海洋的演变     
正随着地球表面的冷却,地球炽热的内层上逐渐形成了一层硬壳。这一岩石硬壳既包括凸出的高地,也包括凹陷的盆地。大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小水滴,而后的瓢泼大雨填满了成为海洋的洼地。陆地上的雨水带着被侵蚀的矿物质流入洼地,形成了期海洋中的咸水,而海底也覆盖了一层层的沉积物。地质研究的证据显示,在地球的早  相似文献   

13.
宋金明 《海洋科学》2000,24(4):22-25
ROLESOFMARINESEDIMENTSSPECIESDIVERSITYINBIOGENICELEMENTCYCLING海洋沉积物是地球上最大面积的覆盖层,约为3.5X108km2,约占覆盖地球面积的48.6%,其中含有的碳高达3.8x1018g,占覆盖物中总碳的71.7%,可见海洋沉积物在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9]。在海洋沉积物中,存在有大量的生物,它们在沉积物生源物质循环中是起控制作用的关键因素,所以研究海洋沉积物中生物种群的功能已成为海洋学又一新的热点。在海洋沉积物中,已被描述过的生物仅十几万种,而其中存在的生物可能有几千万种[…  相似文献   

14.
童国庆 《海洋世界》2012,(10):54-55
最近,来自英国南极考察队、国家海洋学中心、澳大利亚詹姆斯·库克大学、墨尔本大学和新加坡大学的科学家们完成了一项新的研究。他们分析了贝类生物样本的甲壳厚度和骨骼大小。这些贝类生物样本分为4种类型,生活在从热带到极地地区12种不同的环境。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要更清楚地了解物种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并且对这些动物如何能更好地适应海洋酸度增加做出预测。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度的增加会影响贝类生物和其他鱼类骨架的大小和重量,而贝类生物  相似文献   

15.
海洋是一个巨大的碳库,通过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减缓了全球变暖的局势。海洋同时也是蕴含丰富资源的宝库,过量二氧化碳的吸收造成海水pH值发生变化,海洋酸化对这个资源宝库的影响不容忽视。文章通过文献计量与统计分析的方法,从宏观角度研究了海洋酸化研究的整体发展现状、主要研究力量与研究主题分布,分析了未来的发展趋势,并结合现有问题给出了讨论建议,以期为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借鉴。研究结果表明:海洋酸化研究经历了探索、成型、快速增长与稳步增长4个时期,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和英国是主要研究国家,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美国加州大学、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和詹姆斯库克大学是主要研究机构。海洋酸化过程与成因、敏感性生物与生命过程影响、生态系统影响与生态效应、珊瑚礁与藻类典型研究等内容则是该领域的主要研究主题。未来的海洋酸化研究还应该拓展广度和深度、提升方法和技术,并注意制定综合研究计划、慎重定性与量化研究结果、考虑多方面差异耦合因子并加强基础研究与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6.
工业革命以来,大气CO_2浓度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随之而来的问题是海洋酸化的程度越来越明显。与工业革命前相比,目前海洋表层海水pH降低了0.1个单位,到本世纪末估计会降低0.4个pH单位。本文综述了海洋酸化对碳、氮和硫循环的影响,包括碳循环中的溶解度泵、碳酸盐泵、软组织泵和微型生物碳泵,海洋酸化对氮循环中氮的固定、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N_2O的产生的影响,海洋酸化与硫循环中二甲基硫(DMS)的产生及其与食物网结构之间的关系。海洋酸化无论是以直接或间接方式均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碳、氮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产生影响,最终改变海洋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在自然界中,海洋酸化不是一个独立的过程,而是与其他物理、化学、生物变化因素相偶联共同作用于碳、氮和硫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  相似文献   

17.
1998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其目的在于呼吁各个政府和人民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由于人类活动而遭到严重威胁的海洋,而且海洋遭到破坏的程度远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不但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含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而且也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在漫长的时间内均是在海洋里进行的,而且都栖息在海洋中。那时,地球陆地上几乎到处都是山岳和荒漠,42亿年后,陆地上才出现多种多样的生机勃勃的生命,而且几乎都是由海洋生命演化而来的,人类的最早祖先也…  相似文献   

18.
赵一阳 《海洋科学》1981,5(3):33-35
海洋中铀的地球化学研究,一向为世界各国学者所重视。特别是自六十年代以来,研究工作无论从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我国从六十年代起开展了海洋中铀的地球化学的研究。本文根据国内外有关文献拟就海洋中铀的地球化学问题作一简介。  相似文献   

19.
江茹 《海洋信息》2002,(4):31-31
最近,由欧盟(则资助的研究项目(Parforce)研究人员发现了海洋藻类与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项目研究人员发现,从海洋藻类及浮游生物释放的碘蒸汽,在海面上浓缩,形成对抗地球变暖的悬浮微粒。此悬浮微粒对地球气候变化及降  相似文献   

20.
《海洋地质前沿》2006,22(8):F0002-F0002
南京大学海洋地球化学研究中心成立于2003年,该中心以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为依托单位,以成矿作用国家重点实验室为平台,中心成员来自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大地海洋科学系和生命科学院等院系,具有多学科交叉的特色。现任研究中心主任为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蒋少涌博士,学术委员会主任为同济大学海洋与地球科学学院汪品先院士。本研究中心目前确立的3个主要研究方向为:(1)海洋矿产资源地球化学研究,主要致力于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化学勘查与研究;大洋铁锰结核和结壳资源研究;以及古代和现代大洋底热液活动和硫化物成矿作用地球化学研究。(2)海洋生物资源和生物地球化学研究,以海底“深部生物圈”和海底热液作用与极端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探讨大洋底微生物的地球化学效应、物质循环、环境演变和基因资源。(3)古海洋环境研究,通过海洋沉积记录,追溯物质与能量的交换。研究岩石圈、水圈和生物圈在不同时间尺度(构造尺度、轨道尺度、海洋尺度)上的相互作用,揭示其对全球环境变迁的影响。目前,侧重于新元古代-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时期的古海洋环境地球化学示踪研究和大洋富钴结壳高分辨率时序元素和同位素演化与新生代古海洋环境变迁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