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超声混凝土缺陷检测信噪比低、穿透深度浅的问题,提出利用线性调频(LFM)信号检测混凝土缺陷。通过在发射端发射时宽和带宽的积大于1的LFM信号,在接收端将回波脉冲压缩,得到主瓣较窄,信噪比较高的压缩信号。理论分析了换能器带宽对压缩效果的影响。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在一定幅度的噪声存在条件下,回波信号经过脉冲压缩后仍能够得到好的压缩效果。实际检测结果表明,压缩后的LFM信号较压缩前检测信号明显提高了信噪比。  相似文献   

2.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测深(CSAMT)在实际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但依然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需引进新技术和方法,提高其探测、解释精度.根据CSAMT中同一目标体相邻的回波信号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借助合成孔径思想,对CSAMT数据进行相关叠加合成,进而提高其探测精度.本文首先解决了把应用于波动场的合成孔径技术应用到频率域扩散场中,再通过模型算例表明合成孔径技术可以有效的增强弱信号、提高分辨率、减小场源效应、提高信噪比等,通过噪声加载,也进一步证实了合成孔径成像技术在CSAMT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
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合成孔径成像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矿井瞬变电磁超前探测数据处理和解释中,为了更好地识别巷道前方含水体电性分界面,利用扩散场与波动场间的函数关系,将矿井瞬变电磁法超前探测中瞬变电磁波场转换为拟地震波场,实现波场转换.同时,为了解决波场转换后信号幅值偏弱,以增加信噪比利于解释,利用雷达的合成孔径方法对波场转换后的拟地震信号进行相关叠加处理.将矿井瞬变电磁法巷道超前探测的同一测点不同探测方向的数据作为孔径数据进行合成孔径成像,以突出弱异常而提高信噪比,结合应用实例验证了方法的效果.研究表明,矿井瞬变电磁法合成孔径成像方法能够提高电性界面信息的信噪比和界面几何分辨率,对矿井瞬变电磁法精细超前探测含水构造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一套矿井瞬变电磁合成孔径成像数据处理计算方法及数据处理系统,该数据处理系统实现了对探测目标的处理解释和精细成像.介绍了瞬变电磁的视纵向电导微分成像法和人机对话计算机自动反演解释方法;阐述了瞬变电磁多用途处理解释系统的设计方法;通过对模型计算和实测数据的处理,做出视电阻率断面图、微分电导图、合成孔径成像图,通过对图形的比较分析以及根据验证成果的对比,证明该软件及数据处理方法达到了提高信噪比、提高分辨率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压缩感知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在相同成本投入的情况下,增加地震数据道密度,有利于提升地震成像质量,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非规则数据重构是压缩感知地震勘探技术的核心.本文优化了常规基于稀疏域迭代反演的非规则地震数据重构方法,通过引入信噪比质控因子,设计了基于信噪比质控的优化迭代反演非规则数据重构方法.该方法可以针对不同信噪比数据采取不同的信噪比质控因子进行数据重构.在低信噪比地区,该方法可以在重构缺失数据的同时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在高信噪比地区,该方法在恢复缺失数据的同时可以保护有效信号的能量.通过数据测试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平面波分解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平面波分解方法是地震资料处理中的一项关键技术,它广泛地运用在平面波偏移、各类Beam偏移等成像方法中.平面波分解不仅可以提高偏移成像的效率,而且可以压制地震资料中的随机噪音,提高地震数据的信噪比.线性Radon变换(LRT)是一种常见的实现平面波分解的方法,但常规的LRT存在以下两个缺点:(1)分辨率受测不准原理限制;(2)变换结果存在很多噪音和空间假频.为了克服LRT的上述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压缩感知的高分辨率平面波分解方法,并利用加权匹配追踪(WMP)技术实现了该方法.该方法将LRT视为一个参数估计问题,并将LRT结果的稀疏性作为约束条件,在压缩感知理论的指导下利用WMP方法得到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的平面波分解结果.另外,该方法还可以用于提取地震数据的线性信号、压制随机噪音、实现高维地震数据规则化等地震资料处理技术.数值实验结果证明:WMP方法可以有效地提取地震数据中的线性信号,提高LRT的分辨率和信噪比,从而改善平面波分解的质量.  相似文献   

7.
电性源瞬变电磁地空逆合成孔径成像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电性源地空瞬变电磁法具有工作效率高、勘探深度大、采集信号信噪比高、适用于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地区等优点.但是,到目前为止,由于尚未建立起该方法的解释系统,大大制约了该方法的发展.本文旨在建立起完整的地空电磁探测系统,丰富整个探测系统的理论.本文围绕地空瞬变电磁法全域视电阻率定义、瞬变电磁虚拟波场的克希霍夫偏移成像、逆合成孔径成像方法三个科学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提出了用磁场强度定义全域视电阻率的迭代算法,理论模型试验结果表明计算出的视电阻率曲线首支趋于第一层电阻率,尾支趋于最后一层电阻率,实现了全空域、全时域视电阻率的计算;在先前研究的基础上,实现了适合电性源地空装置的瞬变电磁虚拟波场的克希霍夫偏移成像;采用相关迭加技术,实现孔径内多测点数据合成,将传统的单点处理方式发展成为逐点推移多次覆盖的逆合成孔径处理方法.层状模型试验表明:(1)全域视电阻率能够光滑、完整、渐变地反映出模型的电性信息变化;(2)当改变三层模型中间层电阻率时,全域视电阻率曲线随着参数的改变分异明显,对电性层的识别容易且直观;(3)由于在电阻率计算中同时考虑了接收机高度、偏移距、时间等各参数的影响,全域视电阻率可实现全空域、全时域的视电阻率计算.含水采空区的复杂模型算例表明:(1)根据不同测线的全域视电阻率结果可以看出,在靠近采空区的位置,全域视电阻率断面可以清晰地反映出采空区的空间位置,随着测线离采空区越来越远,采空区异常越来越弱直至消失;(2)波场变换和偏移成像的结果显示存在两个电性差异较大的界面,上界面指示地表,由于空气和大地之间的电性差异较大,故该界面波场信号反映强烈,遍布整个区域,下界面异常信号则主要集中在中部,向外逐渐减弱,指示采空区;(3)逆合成孔径成像结果表明地表界面在合成前后没有变化,而采空区异常合成后范围明显变小,且异常边界清晰,指示的采空区位置与模型吻合很好.本文借助于逆合成孔径雷达成像的基本思想,建立了一套电性源瞬变电磁地空逆合成孔径成像方法.基于反函数思想结合迭代算法提出的电性源地空瞬变电磁法的全域视电阻率定义方法,实现了全空域、全时域的视电阻率计算;借鉴瞬变电磁拟地震偏移成像算法,实现了瞬变场的三维成像;借鉴逆合成孔径雷达的思想,提出电性源瞬变电磁地空逆合成孔径算法,进一步提高了成像的分辨率.采空区模型算例表明相关叠加合成确实具有增强有用信号、提高信噪比、提高分辨率的诸多优点,证实了瞬变电磁地空逆合成孔径成像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南海深水区某盆地受复杂地质条件与崎岖海底等因素的影响,地震资料信噪比低,中深层成像差.经多次重处理后,盆地内大部分地区基底成像依旧不理想,严重制约了该区勘探研究工作的深入.有效恢复地震反射信号的能量和频率信息,提高叠前资料的信噪比是改善中深层成像的基础.针对该盆地中深层成像问题,研究了两项新技术:(1)基于自动寻优的鬼波压制技术;(2)基于高速倾角预测的seislet变换去噪技术——恢复了中深层低频信息,有效提高了中深层信噪比.实际地震资料应用效果表明:在目前常规深水资料处理流程中加入两项针对性的新技术后,该盆地地震资料中深层的成像质量得到了显著改善,特别是基底成像更加清晰、连续,为盆地区域研究与目标评价工作提供了可靠保障.  相似文献   

9.
高斯束偏移是一种高效、稳健的深度域成像方法,其不仅保持了射线类偏移的高效、灵活性,而且具有接近波动方程偏移的成像精度.匹配追踪是一种基于匹配寻优算法的信号稀疏分解技术,常用于地震信号的时频分析和去噪处理中.本文将建立在Ricker子波原子库的匹配追踪算法应用于常规的高斯束偏移中,并结合Kirchhoff偏移的单输入道成像方式,发展了一种成像精度更高且适用于低信噪比资料的叠前高斯束成像方法.该方法通过合理地控制匹配追踪稀疏分解的迭代次数,可以有效地去除地震信号中的随机干扰,提高成像结果的信噪比;此外,在偏移过程中,本文方法采用了Kirchhoff偏移的单输入道成像方式,解决了常规高斯束方法对浅层小尺度地质体成像不准的问题,提高浅部反射层的成像精度.两个典型的数值算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0.
声波反射成像测井能够获得井眼周围构造的重要信息,然而,由于接收到的反射波信号远小于井眼模式波、信噪比较低,且每次发射只有8道接收,因此应用常规的偏移成像处理方法成像效果不好。本文应用一种基于散射理论的等效偏移距偏移方法,对声波反射成像测井模拟数据及现场数据进行偏移处珲。结果表明,与常规叠后深度偏移方法相比,等效偏移距方法可以有效提高覆盖次数,对于低信噪比的声波反射测井资料可以获得较好的井旁构造成像效果。  相似文献   

11.
常规的反褶积方法通过线性褶积压缩子波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其能力受到有效信号频带的限制.随机稀疏脉冲非线性反褶积方法将传统的以子波压缩为核心理念的反褶积方法转移到反射系数位置和大小的检测上来,它直接从地震记录中通过非线性反演方法得到反射系数的位置和大小,突破了地震资料有效频带的限制,能够较大幅度提高地震记录的分辨率.同时通过对反射系数统计特征的有效约束,减小了反褶积结果的多解性.模型实验表明,随机稀疏脉冲反褶积对噪声和子波的敏感性较小,能够较好的保护弱反射信号.在模型实验的基础上,利用随机稀疏脉冲反褶积对实际地震资料进行了实验处理,有效的改善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12.
等效偏移距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勘探目标地质构造复杂、地层倾角较陡或岩性横向突变时,在地表接收到的反射信号较弱、信噪比较低,甚至接收不到反射波,常规偏移成像方法对这类数据很难精确成像,因此可以考虑基于散射理论的等效偏移距方法来成像.该方法分两步进行:第一步是抽取共散射点道集;第二步是对共散射点道集进行克希霍夫积分偏移.文中数值模拟及实际资料的实例表明,该方法在复杂地质目标及低信噪比地震资料的成像处理中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动态滑动扫描技术(D4S)是一种滑动扫描技术和拉开距离的同步扫描技术结合的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它具有比滑动扫描技术和拉开距离的同步扫面技术更高的采集效率,但其采集资料也具有这两种采集技术所采集资料的缺点.TS工区地震资料的采集就采用了该技术.为此在分析了TS地区高效采集地震资料的谐波噪声与同步激发震源干涉炮噪声特点的基础上,分别采用反相关算子谐波压制技术和基于速度模型的弱信号提取波场分离技术来压制这两种噪声,最后利用常规处理技术进行成像处理,通过与该区常规采集技术采集资料常规处理结果的对比,说明了这种针对D4S采集资料噪声特点的处理能够充分体现高效采集技术采集资料成像精度与信噪比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双聚束成像法(Double beamforming,简称DBF)是利用地震背景噪声进行地下速度结构成像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对环境噪声场中能量相干部分的叠加达到提高信号信噪比的目的,识别和提取不同类型的地震波信号及其入射方位角(微弱体波、反射面波等),从而进行地下速度结构成像研究等.特别是进行背景噪声面波成像时,DBF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共聚焦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共聚焦点(CFP)偏移技术是一种基于等时原理,将Kirchhoff积分法的一步偏移分两步聚焦(即激发聚焦和检波聚焦)来完成的叠前地震成像方法.该方法借助于逆时聚集算子和共聚焦点道集来实现叠前偏移成像.基于共聚焦点道集的叠前深度偏移是把基于共炮集的深度偏移的算法引入到CFP技术上来,基于波场延拓的理论来实现偏移成像,该方法首先生成共聚焦点道集,然后基于面炮合成的理论合成聚焦震源,最终通过相关成像来实现叠前偏移成像.该方法选取较少的聚焦点就可以实现对于地下构造的偏移成像,和炮域波动方程偏移相比,其计算效率得到了提高.通过模型试算和实际资料的试处理,验证了该方法在实现叠前深度偏移成像上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共反射面元叠加方法(CRS)是一种完全由数据驱动、不依赖于宏观速度模型的地震成像技术,该方法在相应的相干区内依据相邻CMP数据所生成的超道集,凭借高覆盖次数压制地震资料中的噪声,可大幅度地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和成像质量.大庆油田深层目标主要为火山岩和致密砂砾岩,一般来说各工区的地震资料对深层成像都不清晰,信噪比较低.为满足深层目标勘探的需要,应用了共反射面元叠加技术,对大庆油田某区的实际地震资料处理表明,该方法能够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增加反射波同相轴的连续性,为研究区AVO属性分析、叠前储层预测提供高质量的地震数据体和叠前道集.  相似文献   

17.
一般的随机噪声去除方法都是通过信号分析和处理手段在信号变换空间对随机噪声进行压制,这些方法没有考虑地震信号本身所具有的特性,容易造成有效信号的损失,而本文的随机噪声去除方法是从地震波传播的角度,利用地震数据映射方法根据有效信号和随机干扰在成像空间和数据空间的不同表现进行相干加强处理去除随机干扰,可以在去除噪声的同时更好的保持有效信号.数据映射算子由频率波数域共偏移距相移法叠前时间偏移和反偏移算子两部分构成.在常规叠前时间域相移法的基础上,本文采用成像域相移法进行叠前时间偏移和反偏移,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数据映射的计算效率,并采用自适应的变孔径方法来改善数据映射的成像质量.通过模型和实际资料处理表明,该去噪方法能有效提高资料的信噪比,改善同相轴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地区地震资料自身的特点,本文依据地震信号传播的特性和波场之间的差异,通过多域(多种线性变换域和频域)奇异值分解(SVD),然后提取目标信号的奇异值重构地震信号的方法,实现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处理.与传统SVD地震波场分离与去噪技术相比较,该方法的目的性更强,直接针对感兴趣的地震信号成分进行SVD波场分离与去噪,在提高地震资料信噪比的同时,确保了信号的高保真度和分辨率;同时,避免了以往SVD技术应用空间狭窄,有效信号损失严重等缺陷性.从实际资料处理结果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地面核磁共振(SNMR)找水方法是目前唯一能直接找到地下水的地球物理新方法。由于该方法接收灵敏度高,因此对电磁噪声也很敏感。为了提高信噪比和新方法的找水效果,必须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去噪处理。本文使用了小波分析去噪提高核磁共振信号信噪比的方法,并通过对湖北省新洲工区和王家湾工区实测数据的小波处理和对比分析,证明了这种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0.
提出由一维模板匹配滤波技术(MFT)和二维曲波(Curvelet)变换法穿插的数据处理方法,即先通过一维模板匹配滤波方法得到相关系数,将相关系数组成二维数据并用曲波变换法处理,最后将各道对应相关系数分别与模板信号褶积,得到高信噪比恢复信号。将该方法用于处理仿真数据和宾川主动源气枪信号,结果表明:在宾川主动源气枪信号的处理中,本方法较单一数据去噪方法恢复能力更好,可对气枪主动源的模拟与实际信号进行更好的数据提取与恢复,得到噪声干扰更少的地下介质波速变化,提高低信噪比数据的利用率与可分析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