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姑咱台的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仪是2006年底安装的,至今仍在正常工作,已经有十多年的分钟值观测数据.姑咱台的这种观测的高质量,首先体现在连续性上,除仪器本身的耐久性外,认真有效的运维管理是一个重要原因.这种高质量观测的另一个特点是稳定性,十年来耦合系数保持稳定,说明观测系统的稳定.这种观测数据保持了良好的自洽性,作为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这是一项关键指标.所有这些指标(连续性、稳定性和自洽性),说明了观测技术和产出数据的可靠性.根据这十多年的可靠观测数据,得到两个重要认识:一个是这种仪器可以观测长期的构造应变速率,改变了过去对钻孔应变观测频响性能的认识,有助于对现今构造运动特别是地震断层现今活动性的研究;另一个是汶川地震前观测到的异常变化得到进一步确认,这为地震前兆研究提供了一个可靠的个案.不仅如此,姑咱台还进行了这种钻孔应变仪的高频观测实验,采样率达到每秒100次,与摆式地震仪相同.结果表明,这种应变仪在高频端的观测表现非常好.这为地震波研究提供了新手段.更重要的是,它说明这种钻孔应变观测是一个地球动力学的全频段观测技术.这种观测创造了一种可能性,就是将地震孕育以及发生的过程完整地记录下来:从趋势改变到蠕变,从慢地震到低频地震,从前震到主震,可以用这种四元件钻孔应变仪将所有各种变化全部记录下来.  相似文献   

2.
泉州地区目前存在的三套TJ-2C钻孔体应变仪整点值都能清晰地记录到应变固体潮汐,分钟值能记录到部分远大震应变波、震前异常阶跃等动态信息。由于不同的测点因其所处地质构造和钻孔自身岩性、岩石完整性、埋深等情况不同,其受干扰的影响程度和监测地震前兆异常的能力都可能存在着不同,并且观测曲线表现为较复杂的异常形态。对2015年这三套仪器观测资料进行对分析,从中找出更能真实反映地球内部应力变化的测点。  相似文献   

3.
由中国河南省地震局地震科研室研制的弦频式钻孔应变仪已成功地记录到地球日固体潮变化。该仪器型号为 ZX-79型弦频钻孔应变仪。该仪器核心采用弦—频传感器,将带有该种传感器的一套探头即4个传感器用遥测控制的办法安装在直径130mm 的钻孔中。为了克服大气压力和水位变化对探头的直接影响,该  相似文献   

4.
我们率先用钻孔应变仪观测资料研究了地球自由振荡. 泰安地震台有差应变和体应变两种钻孔应变观测仪器,都观测到2004年12月26日苏门答腊大地震激发的地球自由振荡. 体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球型振荡,而差应变仪观测到地球的环型振荡. 两种观测还记录到环型振荡与球型振荡相互的耦合作用. 观测也记录到明显的一些振型的谱线分裂现象. 用直接观测到的高质量的环型振荡资料求解了0T8~0T19等主要振型的Q值. 根据两个方向的剪应变观测数据,求解了环型振荡的最大剪应变方向,发现这个方向是相当稳定的. 这种研究表明,高精度钻孔应变观测仪是一种理想的地壳形变观测仪器,可以为地球自由振荡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5.
钻孔应变仪安装时出现的探头偏心现象会使观测数据质量受到影响.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设计独特,第一、三组元件观测值之和与第二、四组观测值之和相等,此为钻孔应变观测自洽.钻孔应变观测质量可由观测值能否自洽进行检测.本文将有限元数值计算和钻孔应变观测理论模型相结合,主要分析应变仪安装探头偏心是否造成观测数据不自洽,并讨论造成不自洽的原因.考虑仪器不同程度偏心,结果显示偏心引起观测数据不自洽,偏心尺度越大,不自洽越明显.本文也发现仪器不偏心时,耦合系数为常数,一旦仪器偏心,耦合系数随着元件方位角改变而变化,这与通常总将耦合系数看作常数是不一致的.而引起不自洽的原因是探头偏心导致耦合系数随着元件方位角发生改变.此外,耦合系数A,B和加载载荷无关.本文对偏心情形下的数据进行校正,通过校正去除了偏心对结果的影响,同时也分析了钻孔应变观测相对标定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YRY-4型钻孔应变仪观测的P波和S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钻孔应变仪与传统地震仪有一个本质的区别,就是地震仪观测的是一个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而应变仪观测的是位移的空间导数随时间的变化.当然,进一步还要说明,早就有所谓应变地震仪.但是那一直都不是主流,并且是基线式观测,而不是钻孔式观测.  相似文献   

7.
易县地震台体应变仪传感器安装在地下70m处,相对于其他固体潮仪器埋点更深,能清晰地反映探头附近岩石受到的应力变化。在观测过程中发现,地下水位的变化对体应变仪观测值有一定的影响。文章通过对近年来几次大范围降雨以及注水试验产出的数据、图形进行定性、定量分析,总结出水位变化与体应变仪测值间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
关于用密集钻孔应变台网监测强震前兆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邱泽华 《地震学报》2014,36(4):738-749
提出了地震前兆研究是地震预测研究的基础,其研究的对象是个案. 地震前兆研究受到的最大限制,是对个案的观测严重不足. 龙门山断裂带西南段仍然存在发生强震的危险性,应该不失时机地在那里建立密集的钻孔应变观测网. 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是我国发明的、 已经可以与地震仪和GPS相提并论的观测仪器. 对地震前兆研究而言,钻孔应变观测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都具有优越性. 本文认为: 钻孔应变观测点应该建在应力集中的构造部位; 应该在钻孔选点和仪器安装两方面采取措施以保证观测点建设的成功; 四分量钻孔应变观测最重要的是数据自洽; 钻孔应变观测不必追求很深; 观测点建设不必进行绝对应力测量.   相似文献   

9.
之前的观测实验证明,YRY-4型四元件钻孔应变仪不仅可用于长周期变化观测,也可用于短周期的地震波记录。因为它与传统地震仪的观测对象不同,前者是张量,后者是矢量,所以能获得新的信息。在忻州开展的应变地震波观测实验,是一系列相关实验中的关键一环。实验拟选择现有忻州地区工作状况良好的5个四元件钻孔应变观测点,将观测采样率提高到100sps,除保证正常地震前兆观测外,对地震波进行记录。在此基础上,研究用钻孔应变观测资料解决:确定地震三要素、说明各种地震波的应变性质、识别主要震相以及求震源机制解的问题。该研究不但有实际的应用前景,而且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钻孔体应变仪同震变化观测结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震形变反映了来自震源区的变化,它是建立地形变与地震之间关系的最直接桥梁,因而对地震预报有至关重要的意义.钻孔体应变仪属于高精度地形变观测仪器,最适合揭示短期形变变化.我国使用的体应变仪分为两类,一类是从美国华盛顿卡耐基研究所引进的sacks型体应变仪(6套),另一类是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研制的TJ型体应变仪(约80套).  相似文献   

11.
怀来台体积式钻孔应变仪安装于1988年,以应变固体潮为主要观测目标.多年来,取得了连续完整高质量的观测资料.本文列举了怀来钻孔应变的台址背景及仪器观测条件;分析了实际观测中钻孔应变资料受仪器零漂、气压、水位、降雨等因素的干扰;研究了钻孔应变在本区及邻区震前出现的记录曲线畸变、潮汐因子异常、应变固体潮畸变等不同形式的异常变化并对其进行特征分析.研究表明,钻孔应变观测是获取构造活动异常变化信息,进行地球物理研究、地震预测预报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高采样率四分量钻孔应变同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琦  张晶  晏锐  武艳强  闫伟 《中国地震》2013,29(1):57-67
针对2012年4月11日苏门答腊北部附近海域8.6级地震,选取了2套10Hz采样YRY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1套100Hz采样FBS-3B型宽频带地震计的观测结果,在预处理后对比分析了上述观测结果在同震时段的响应特征.利用S变换方法研究了整个同震时段的频谱动态演化过程,并对各震相时段的频谱细节进行了分析.同站点地震仪与钻孔应变仪S变换结果表明,二者的同震频谱演化过程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相互参照进行波动信号的甄别,说明钻孔应变仪在高频端的监测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3.
钻孔应变观测是地壳岩石应变相对测量的主要方法,对其附加应力场的研究,可以有效分析岩石压应力向探头的传递过程,可对应变仪有关力学参数的设计和观测数据的物理解释提供帮助。考虑到外加应力在岩石、水泥和仪器钢筒等3层介质中传递的实际情况,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圆筒方程,推导轴对称应力作用下岩石压应力的传递系数公式,分析影响机制,并给出有关变化规律曲线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4.
钻孔应变观测是地壳岩石应变相对测量的主要方法,对其附加应力场的研究,可以有效分析岩石压应力向探头的传递过程,可对应变仪有关力学参数的设计和观测数据的物理解释提供帮助。考虑到外加应力在岩石、水泥和仪器钢筒等3层介质中传递的实际情况,根据弹性力学中的厚壁圆筒方程,推导轴对称应力作用下岩石压应力的传递系数公式,分析影响机制,并给出有关变化规律曲线和定量指标。  相似文献   

15.
池顺良 《地震学报》1993,15(2):224-231
对在华北地区的8个 YRY-2型钻孔应变仪试验点观测结果的分析指出:浅孔(21-25m)安装的钻孔应变仪能真实反映地壳应变活动.在地震和潮汐频段,仪器提供的记录可供定量分析提取有关信息.对日波以上长周期频段信息的使用,要考虑仪器零漂的影响.仪器要在更大范围推广使用,须提高安装成功率并加强雷击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6.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汶川8.0级大地震发生时,我国前兆台网在网运行的七十多套钻孔体应变仪中,除个别仪器雷击或探头损坏外,其余运转基本正常,几乎全部记录到了此次地震。其中位于震中方圆1000km范围内的共有12套仪器,均为“十五”新上的TJ系列应变仪,包括了四川、甘肃、陕西3个受灾最严重省份的全部体应变仪,以及宁夏、云南、山西的部分仪器,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7.
樊俊屹  刘高川 《中国地震》2021,37(3):564-573
针对2021年5月22日青海玛多MS7.4地震,采用3种型号的钻孔应变仪观测到的应变资料对比分析同震应变波,结果表明3种仪器记录同震的初动时间、波动幅度和持续时间等存在一定差别:在震中距相当的情况下,TJ型体应变仪和RZB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存在波动幅度变化小、持续时间短的问题,难以从背景变化中区分同震响应,影响钻孔仪器同震规律研究; 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波动幅度变化大,持续时间长,在映震效果上表现较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
由于钻孔内外的介质模型的力学性能不测定,不能用波动方程来解钻孔应变地震波,为此,利用钻孔应变固体潮观测资料的调和拟合结果,对钻孔应变仪进行标定,或用摆式地震仪测出的位移进行标定,求出钻孔应变的应力响应系数,用平衡方法的解近似地代替波动方程的解,文中还导出了计算地震震级的公式和计算钻孔周转岩石弹性系数的方法,不但解决了上述难题,还使计算大为简化。  相似文献   

19.
湖州地震台钻孔体应变仪和伸缩仪记录资料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先对安装在湖州地震台"7号"人防山洞内的伸缩仪记录的线应变求得面应变,以及对安装在同一个山洞内的钻孔体应变仪进行气压消除后,对两者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地球应变固体潮为参照,确定两种应变观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这两种基线长度和安装方式不同的仪器,观测到的地层面应变在固体潮频段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20.
YRY-4型钻孔应变仪观测的P波剪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邱泽华  池顺良 《地震》2013,33(4):64-70
传统地震仪观测的是一个点的位移随时间的变化, 而应变仪观测的是位移的空间导数随时间的变化。 在四川姑咱台用YRY-4型四分量钻孔应变仪进行的每秒100次采样观测实验, 记录到三次地方震。 在这样高的采样率下, YRY-4型四分量应变仪观测数据保持了令人满意的自洽和足够高的信度。 观测表明, P波的应变不仅有面应变成分, 而且有剪应变成分。 这为澄清P波的性质, 给出了直接的观测证据。 根据弹性波理论, P波无旋转, 可以有体应变和剪应变成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