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2010年高考全国文综卷I的第36题出现了一道“分析地表鹅卵石堆积的原因”的试题,从学生答卷反馈看,主要表现为答题片面、无从下手、表述不准、失分严重。究其原因是学生不能从问题的类型入手,缺乏答题经验。  相似文献   

2.
《西部资源》2013,(1):65-67
漫步2500米的祁连山上,放眼望去都是戈壁滩。漫山遍野的鹅卵石、随意滚动的沙子,这里没有可耕地;信步城市街头,只见人员稀疏,街道紊乱,破烂的几个招牌迎着风在无力的嘶吼,这是曾经闻名中外的石油工业的摇篮玉门么?这是不是意味着它已能源耗尽,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12,(7):62-63
刚到东京的那天,手里捏一把废纸和矿泉水瓶子,走几里路还找不到一个垃圾桶,真不方便!但我心里清楚,在这一尘不染的街道上乱扔垃圾肯定是不道德的,我只好把它们塞在挎包里,到了酒店才扔掉。  相似文献   

4.
惊险勘查     
2012年6月,内蒙古地质调查院水工环所党支部书记李志在向全院职工汇报该所先进事迹时,披露了一件"新闻",着实让台下的听众吃了一惊。那是发生在5年前7月的一次考察。"我和我所的潘洪捷、于孟文工程师在鄂尔多斯大克伯湖边考察,3个人在一起走着,突然,潘工没了,再一看,他半个身子陷入到了沼泽中,我和于孟文工程师往后退了几步,费尽力气,才把把潘洪捷从沼泽  相似文献   

5.
我在教学“水资源”时,选用了几张缺水地区的照片,其中一位儿童的画外音是“我很想把脸洗干净”,一位老人的画外音是“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坐在大树下,美美地喝上一大碗水”。当出示这些照片时,我发现许多孩子看到这些,都震惊了。  相似文献   

6.
杨凤 《地理教学》2012,(2):11-14
一、导入 教师出示世界气候分布模式图,并对学生说:如果我要求大家自己把世界气候类型图记下来,你有什么感觉。  相似文献   

7.
肖文燕 《地理教学》2010,(10):35-36
一、初识“水学校” 2008年国庆前夕,学校领导唐主任告诉我:学校在工作安排中把我列为“水学校”乡土教材低年级组的编写人员。什么是“水学校”?这个工作要做什么?怎么做?我脑子里全是问号。因为8月四川片区教师培训时,学校没有派我参加。向唐主任请教,我了解到“长江水学校”是一个项目,  相似文献   

8.
严丽娜 《地理教学》2010,(13):25-25,24
一、一条线索,创设活动使气氛更活跃 首先,我以“上课路上碰到贾奶奶,并把她带来了课堂”,作为导入。学生听到此话,精神一振,立刻转头张望,寻找贾奶奶身影。寻找未果,我笑着展示图片(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奶奶),学生释然一笑。课堂气氛立刻轻松起来。随即,我拿出贾奶奶带来的礼物——谜语:竹炭温炉煎嫩芽,淡香慢溢引思遐,青黄叠色入壶盏,甘苦交滋出叶花(打一种饮料)。  相似文献   

9.
经过几年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对矿产知识比较厌学,因为矿产知识十分枯燥,除了记矿产符号,还要记住产地,如果只利用一幅矿产分布图学起来学生真是兴趣全无。于是我把平时收看的有关矿产知识的电视节目结合教材讲给学生听。  相似文献   

10.
李世军 《地理教学》2012,(18):47-47
初一地理第四章"世界的气候"中,有一处实践知识——降水量的测量,要求认识雨量器的构造并掌握正确使用雨量器的方法。由于学生年龄小,不能较好地将课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同时也限于教学设备的不足,每次学到这部分内容,我都只能借助图片和苍白的语言完成。教师教得没底气,学生学得抽象乏味。斟酌再三,我决定今年通过实实在在的探究实验完成这一内容。首先,我结合课件和学生共同学习了雨量器的结构以及如何正确使用雨量器。然后我把学生分成四组,并给每组发放了我自制的外套筒(用直径20厘  相似文献   

11.
苏州城     
你的美果真与众不同那山那水都富有个性好漂亮的江南画屏一派巧夺天工的完美造型我是从太阳烫金的名片上领略了你的神圣沿着大运河流淌的神韵我采掬苏东坡豪爽的诗兴一种风景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象征这古典的园林艺术苏州代表了宋元明清虎丘山举起八角宝塔拙政园突出自然水景沧浪亭富有山林野趣狮子林怪石神态不同在留园我留住兴奋的脚步也留住了一片萌动的恋情我把永远地爱献给你吗苏州乐方的威尼斯城苏州城  相似文献   

12.
正从事地理教学已经有十年光景了,我不仅没有对此厌倦,反而更加享受这个过程。我把地理课堂当成一种旅行,在旅行中我和学生一起成长,一起欣赏地理课堂的风景,一起探讨地理问题,一起感悟生活,珍惜生活。教学的风景在哪里?首先,教师应该成为一道"风景"。我听过一些教师的公开课,教师准备的很充分,讲解分析也细致,但一节课听起来总觉得缺少了什么。那些教师丢掉了的是自己的"表情",课堂上不论讲什么都是"面无表情",即使表扬学生也是一脸的冷漠。学生也是教师的一面镜子,教师也可以从学生的表情中照出自己的表情。其实,教师自身  相似文献   

13.
好长时间,我盯着命运这个东西,目不转睛,想看清它的本来面目。这个东西太神奇了,把人折腾得哭了笑,笑了哭;活了死,死了活。多少人雄赳赳地冲上前,要搏击一番,要把这个看不见的对手放翻,可到头来一次次被放翻了,跌得鼻青脸肿,一塌糊涂,流着泪擤着鼻涕勾头缩背走下舞台。后来我有了一点心得:命运是个鸟笼子,人是这笼子里的鸟,而提那个笼子的老人是谁?他大概就是西方人说的上帝,中国人说的老天爷。  相似文献   

14.
何勇 《地理教学》2004,(8):11-13
教学目标是备课时就确定的,在课堂的师生双边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偏离原来设计的教学目标的现象,这时怎么办?有的老师说,我可以把他们“拉”回来,再引入我设计好的轨道,我们现在对此应该说:不!教案在编写时要给各种不定性的可能留下足够的空间,并把这些不可预测的事件作为一  相似文献   

15.
课堂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而且是培养学生的地理认识方法和地理思维方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应交给学生一把金钥匙,让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我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6.
正这个教学设计的出现,源于我的一次"同课异构"。本节课为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形和地势"的第二课时。这一课时教学的初始设计,我采用的是:第1、2小组探究三级阶梯上都有哪些地形区;第3、4小组探究地势对气候的影响;第5、6小组探究地势对河流的影响;第7、8小组探究地势对交通的影响。然后按小组上台展示学习成果,我在旁进行点评。上了几个班的课,教学效果也可以。但我发现在这"热闹"的背后出现了一些问题:①小组合作学习时,每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很快就把  相似文献   

17.
“收听天气预报”这一节实践性强,动眼、动口、动手、动脑的素材容易挖掘。我把这节课用活动课形式上,课堂气氛活跃,效果良好。现介绍课堂设计:  相似文献   

18.
孙尚楼 《地理教学》2014,(11):52-54
正2013年12月5日,安徽省高中地理优质课大赛在宁国中学举行,分别来自阜阳、芜湖、铜陵、淮南、池州市的五位参赛老师同上"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节课(第一课时),决赛现场,精彩纷呈,各位选手倾力奉献了一场高质量的视听盛宴。我有幸作为评委参加本次活动,并代表评委在大会上做了点评。这里把发言稿整理一下,谈谈我对优质课大赛活动的感悟和体会,与专家、同行分享。  相似文献   

19.
4月1日多云经过了三个月的充分准备,终于可以在这一天,背上行囊,带上朋友们的祝福,我与Dog开始我们的徒步进藏之旅了。坐了3天的火车,于4日火车把我们拉到了成都。原本想找到川  相似文献   

20.
卢凤琪 《地理教学》2011,(15):58-59
教研员对落实国家课程标准,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科教学水平起着重要作用。我在担任中学地理教研员期间,始终把“专家的理论水平,崇高的人格魅力;教师的一线经验,领导的管理才能。”作为追求的目标。采取三抓,两改,一落实的教研策略,沿着一条主线进行学科管理,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