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介绍了用GAINS(global actable intelligent networks)节点搭建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缩写为WSN)时间同步实验平台的过程,并实现了WSN时间同步协议TPSN(timing-sync protocol for sensor networks),详细阐述了组成平台的软硬件.在此基础上,可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更复杂的时间同步协议,在实际传感器网络中实现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需求,给出了一种基于Wi-Fi的NTP无线授时服务器的设计方案。该服务器用GPS作为时间源,将GPS接收机输出的时间信息传送给ARM控制器,进行时码信息的采集与处理,通过Wi-Fi无线收发模块将服务器连接到网络层,并采用NTP协议实现授时。授时精度在局域网内可达到1 ms。  相似文献   

3.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时钟漂移补偿的时间同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和总结现有时间同步算法的特点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在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时间同步协议(TPSN)中同时考虑节点时钟偏移和频率漂移率的改进算法。该算法利用连续两次同步过程中所记录的时间信息来估算节点时钟的偏移和频率漂移率,并进行补偿。同传统算法相比,此算法通讯成本较低、精度较高。最后通过数学分析和仿真的方法对所提出的改进算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4.
移动监控终端无线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并实现了一个移动监控终端无线传输系统,该系统能够做到在不同的网络环境中实现监控终端定位信息的无线传输。结合定位终端定位信息的应用途径和当前网络环境日趋多样化的特点详细阐述了在不同网络环境中实现监控终端定位信息实时无线传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在此基础上,较细致地说明了系统的工作原理,给出了系统结构框图,并介绍了系统各个模块的功能。实验证实,该系统可在基于IEEE802.11技术标准的WIFI无线网络和2代移动通信网络环境中实现监控终端定位信息的实时无线传输,并实现监控终端与控制中心之间简单的信息交互。  相似文献   

5.
在研究现有无线传感器网络时间同步算法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满足大规模网络对同步算法精度和扩展性的需求,将生物学同步模型引入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提出一种分布式的群时间同步算法,并进行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使具有不同初始相位的网络节点最终达到相位同步,满足网络同步要求。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述了城市车辆导航定位技术的发展现状,深入分析了城市车辆导航定位的特点和需求,在此基础上利用嵌入式开发平台设计实现了基于GPS和RFID(无线射频识别)的车载定位系统,系统主要由GPS模块、RFID模块、GPRS(general packet radio service,通用分组无线服务)模块等部分组成。该系统通过接收GPS数据和RFID数据,依托ARM平台进行分析处理,分析处理的结果通过GPRS模块发送到监控中心以实现对车辆的监控与导航。该系统具有实时性好、可靠性高、功耗体积小等显著特点,能够满足现代城市车辆的导航与定位需要。  相似文献   

7.
网络时间协议(NTP)是一种非常重要的互联网授时方法。目前,基于NTP的网络授时系统已经在互联网上被广泛应用。但是NTP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很多安全性问题。根据网络时间协议的安全需求针对性地加入安全算法,对于提高网络时间服务系统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文章首先介绍了网络时间协议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网络时间服务系统存在的安全漏洞,介绍了NTP安全模型。其次,实现了客户端和服务器软件,并在此基础上加入RSA算法,确保NTP数据包在传输的过程中不会被截取和更改。利用实验数据,对加入RSA算法后的网络时间服务系统性能进行了详细分析。最后阐明了安全性对于网络时间服务体系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建立和维持中,参考架原点和其定向随时间演变的约束上,并没有遵循协议地球参考系(CTRS)的定义。ITRF的定义和实现不一致的这种特征,将对毫米级地球参考框架的构建产生重要的影响。分析和讨论了最新的国际地球参考框架(ITRF2005)的原点和定向随时间演变的问题,并提出了目前可能解决的办法。  相似文献   

9.
基于DP83640硬件辅助的IEEE1588研究及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高精度时间同步的广泛应用,采用硬件辅助的IEEE1588协议已成为减少同步误差提高同步精度的理想途径。分析了DP83640物理层芯片的功能结构与IEEE1588时间同步基本原理,构建了以DP83640为主要组成部分的时钟同步功能模块,验证了同步过程。实验及分析表明,在局域网内采用DP83640硬件辅助的IEEE1588协议同步精度可达到纳秒量级。  相似文献   

10.
地基广角相机阵(Ground-based Wide Angle Cameras,简称GWAC)是中法合作SVOM(Space Variable Objects Monitor,空间多波段变源监视器)天文卫星的地基观测设备,Mini-GWAC是其预研和补充设备.针对Mini-GWAC望远镜阵列,介绍了一种基于无线触屏平台进行操控的阵列式望远镜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从控制系统原理、系统硬件结构、软件设计、实验和测试等方面展开,详细叙述了该系统的开发及实现过程.该系统以基于Win CE系统的触控一体机为上位机,无线收发模块和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为核心,具有低成本、数据传输可靠、操作简单等优点,并较好地实现了在Mini-GWAC阵列式望远镜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介绍了电话语音报时系统的设计思路及原理 ,并阐述了系统硬件及通讯接口设计。该系统硬件结构简单、报时准确 ,可以满足一般用户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对数字时间戳服务系统的结构和基本工作方式进行了分析,详细讨论了该系统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给出了数字时间戳服务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13.
LAMOST(大型多天体分光望远镜)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视场最大、光谱观测效率最高的4m级口径以上的光学望远镜。它将要同时高效地观测4000颗星的光谱,这对网络控制系统的设计是巨大的挑战。该文主要从LAMOST网络控制系统构建的角度介绍了系统如何在大数据量、多任务的情况下实现各子系统控制、环境监测、授时和无线远程监控等功能,叙述了在该系统中运用的实时分布式操作系统、实时数据库,全球定位系统(GPS)和全球移动通讯系统(GSM)等多项技术.  相似文献   

14.
基于CTI技术的守时系统故障报警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计算机电话集成(CTI-Computer Telephony Integration)技术在守时系统故障自动报警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构成报警系统的两个关键产品,电话语音卡和TTS(Text-To-Speech),详细讨论了ActiveX控件(Phonic.OCX)编程接口的一系列事件和方法以及由此而开发的故障报警模块。该模块不仅用于守时主系统的故障报警,也将用于电源系统、钟房环境监控系统的故障报警。  相似文献   

15.
VOEvent packets describe transient space events, so the Simple Time Access Protocol (STAP) specification provides a useful time‐based query mechanism. Once event metadata has been extracted from VOEvent packets to a relational database, an AstroGrid STAP client web service can be configured to query the events. The resulting STAP service is registered with an IVOA compliant registry, and users can then query VOEvent archives through virtual observatory data searching applications such as the AstroGrid VOScope application. (© 2008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16.
The scientific need for a standard protocol permitting the exchange of generic observing services is rapidly escalating as more observatories adopt service observing as a standard operating mode and as more remote or robotic telescopes are brought on‐line. To respond to this need, we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e first interoperability workshop for Heterogeneous Telescope Networks (HTN) held in Exeter. We present a draft protocol, designed to be independent of the specific instrumentation and software that controls the remote and/or robotic telescopes, allowing these telescopes to appear to the user with a unified interface despite any underlying architectural differences. (© 2006 WILEY‐VCH Verlag GmbH & Co. KGaA, Weinhe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