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边界层过程是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和气候模式中一个重要的物理过程。针对目前GRAPES模式中MRF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存在的一些问题,引入考虑夹卷过程的改进方案,并从单柱试验和实际个例试验进行了验证。Wangara单柱试验表明,改进方案产生的边界层高度和边界层结构更合理;并在对临界Richardson数的敏感性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适合于GRAPES模式的边界层夹卷方案。另外,对2010年第11号台风“凡亚比”进行的试验表明,改进方案的台风路径预报误差小于MRF方案,且其对降水和各物理量时空分布的描述更接近实测。   相似文献   

2.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取2003年7月4-5日南京暴雨个例,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进行模拟,着重研究了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雨量中心强度、雨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垂直速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涡度场、水平风场的散度以及θse场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合理边界层方案的引入对预报效果有明显的改进;结合边界层和自由大气的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边界层作用与自由大气动力、热力结构的配置情况。说明这种配置对暴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许丽人  赵鸣  汤剑平 《高原气象》2002,21(2):145-153
在中尺度数值天气预报模式MM4中,用level3及E-ε-l两种湍流闭合方法对原总体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使得中尺度模式中可以直接输出有关湍流量,并对地表通量参数化方案进行改进,进而对不同下势需如沙漠,植被上的有关湍流量和边界层特征量进行分析。研究中尺度系统中边界层结构的特征,本文主要从地表通量,湍流交换系数,湍流动能(q^2),温度脉动方差(θ^2)及风温廓线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新方案能更好地反映边界层特征。  相似文献   

4.
数值模式中的大气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气边界层对下垫面和自由大气之间的热量、动量和物质交换以及全球辐射的收支平衡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值模式中对边界层的模拟需要通过参数化方案表现出来。综述了数值模式中常用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从闭合框架以及边界层内的重要物理过程这两个方面对各类方案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植被分布对青藏高原东侧暴雨过程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陈万隆  王革丽 《高原气象》1997,16(2):165-173
在颜宏等有限区域细网格的基础上,引入Deardorff植被参数化方案,并以此模式模拟了青藏高原东侧的两次暴雨过程,模拟表明:加入植被参数化的模式仍保持其稳定性,对降水强度的模拟有一定改进。  相似文献   

6.
台风的形成和发展与边界层中低涡扰动的形成和发展密切相关。利用中尺度WRF模式,采用数值敏感性试验的方法来研究不同边界层方案对台风SANBA初生阶段的移动路径、强度及物理量场分布等方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台风形成初期,不同边界层方案对模拟的SANBA台风的强度和路径具有明显影响;未引入Bogus方案时,采用QNSE和ACM2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与最佳路径资料最为接近。采用Bogus方法在初始场中引入热带扰动有关信息后,五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台风路径均有显著改进,其中QNSE和ACM2方案对台风路径和强度模拟结果的改进效果较其他几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的模拟结果改进小,说明这两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SANBA台风发展初期边界层过程的处理较完善,能够较好地处理边界层过程和边界层热带扰动的形成和发展;对比分析表明由于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边界层过程处理的差异,导致SANBA台风发展到强盛阶段时近地层的有关物理量及自由大气中的物理场分布出现一定的差异,即使模拟效果较好的QNSE与ACM2边界层参数化方案模拟的台风垂直结构之间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数值试验也表明MYJ参数化方案对此次台风的模拟效果最差,在进行相关研究时应慎用该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7.
戴泽军  苗春生  周传喜  禹伟 《气象》2003,29(12):10-13
介绍了湖南省有限区域数值天气预报系统,该系统试用结果表明,系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和实用性,降水的时空分布的预报效果较好。数值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模拟降水预报对积云参数化方案、边界层参数化方案、辐射参数化方案等比较敏感。  相似文献   

8.
MM5模式中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的设计及其数值试验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文中在综合国外一些较先进的中尺度模式城市作用参数化方案的基础上 ,从城市下垫面结构对城市边界层大气作用的物理机制及实际应用两方面出发 ,对城市下垫面结构和人为活动等因素对边界层结构的影响及中尺度模式中城市化作用的合理体现等问题进行了较全面的考虑 ,改进和设计出能够较全面、细致地描述城市结构对大气边界层动力、热力结构的影响 ,且适合中尺度模式结构特点的城市冠层参数化方案 (UCP) ,并实现了其与MM5模式的耦合。进行了耦合后的UCP方案及采用原城市作用方案的MM5模式对BECAPEX试验期间北京地区气象条件多重嵌套细尺度进行了模拟试验 ,并与观测结果对比 ,结果表明 :相比于MM 5模式中原有表示城市作用的参数化方案来讲 ,设计的UCP方案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MM 5模式对城市边界层热力和动力结构的模拟能力。  相似文献   

9.
复杂下垫面地域边界层结构的三维细网格数值模拟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立了一个可供复杂下垫面地域使用的非静力的三维细网格边界层模式,就复杂下垫面条件下的边界层结构和湍流特征作了以实例为对照的数值模拟试验,模式采用能量闭合方案,舍弃了静力近似。以实测资料为初台输入,同时还做了一些数值试验,分别获得了采用静力与非静力模式和不同闭合方案对PBL模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选取3种边界层参数化方案(YSU、MYJ和ACM2)对2018年8月20日和2019年8月2日宁夏两次低涡暴雨过程进行敏感性试验,对比分析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过程模拟的影响。结果表明:YSU和MYJ方案对暴雨的预报性能均较优,ACM2方案对强降水的空报率较大;YSU方案对逐时中等强度降水的模拟效果更优。YSU方案对低涡系统的移动路径和中心强度模拟效果最好。相比ACM2方案,YSU和MYJ方案对环境场物理量和边界层内水汽混合比的模拟更接近实况,并且YSU方案能准确地反映边界层内位温分布特征。YSU与ACM2方案的湍流混合强度更强,后者维持较强湍流的时间更长。总体上,YSU方案对宁夏低涡暴雨过程的模拟效果最优。  相似文献   

11.
冀春晓  李南声 《气象科学》1996,16(3):277-284
为提高山西暴雨预报能力,在引进颜宏等人设计的复杂地形条件下嵌套细网格模式的基础上,对其进行了某些调整,即:中心点位置的改动:取水汽办事办事量M为M.=Mtl+Mtm=1.75Mtl;湿润因子也按Anthes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取值,并将郭晓岚和Anthes两方案结合起来使用,企图建立适用于山西暴雨预报的数值预报系统,使用该系统,对1993年山西暴雨个例进行了数值模拟,发现该系统对雨量及天气过程的模拟  相似文献   

12.
The traditional Ekman boundary-layer parameterization is introduced into the quasigeostrophic Eady baroclinic instability model and into the deformation flow model, to couple the planetary boundary layer with the inviscid interior flow aloft. An explicit time-dependent version of this parameterization is then introduced into an unbalanced zero potential vorticity model to evaluate the initial transient response. It is noted that the adaptation of the geostrophic flow to the same parameterization is different in each of the balanced models. The characteristic flow response reflects thedifferent constraints imposed by each model. Further, the zero potential vorticity condition constrains the evolution of the baroclinic geostrophic part of the flow, which leads to an unphysical flow response when the Ekman boundary-layer parameterization is employed with this unbalanced model. The barotropic part of the flow does, however, evolve in a physically consistent manner spinning down to reflect the introduction of low momentum air pumped into the interior from the boundary layer. Moreover, the transient spin-up processis shown to have an insignificant effect on this spin-down process.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干混合层模式数值试验所得各种平均要素,厚度以及其它物理量的变化分析讨论了混合层的一些基本物理特性。并利用Wangara资料进行一些比较和试验。本文目的试图建立一个合理的混合层预报模式,并探索一种适合于数值天气预报模式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  相似文献   

14.
谢邵成 《气象学报》1991,49(1):11-20
本文在Smolarkiewicz(1983)方案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正定平流方案。它是无条件计算稳定的,形式简单、物理意义清楚且阻尼小,能够很容易地应用到多维模式中。文中通过一简单的平流试验,与其它几种有名的正定平流方案进行了比较;最后将这种方案应用到国家气象中心细网格有限区域业务预报模式水汽预报方程中,避免了原水汽计算方案产生严重负水汽的问题,并对24h降水预报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海气界面动量通量算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OARE(Coupled Ocean-Atmosphere Response Experiment)算法是国际上较先进的计算海气界面通量的算法。最新的COARE 3.0算法包含TY01方案和O02方案两种考虑真实海浪状态的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方案;当有效波高和谱峰周期缺省时,利用Taylor01风浪特征量参数化方案可对它们进行参数化。在此基础上引入自主设计的WHP(Wind-wave significant wave Height and dominant wave Period)风浪特征量参数化方案和三种海面空气动力学粗糙度方案,即SCOR方案、GW03方案、PYP07方案以及更简单的Andreas12、Vickers15摩擦速度算法,利用NDBC(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浮标数据、解放军理工大学风浪流水槽实验数据,针对中高风速条件(10 m/s≤U10≤25 m/s)比较上述方案对摩擦速度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WHP方案在COARE 3.0算法中的应用效果优于Taylor01方案,且新引入的SCOR、GW03、PYP07海面粗糙度方案对风浪特征量的观测误差敏感性更小、稳定度更高;水槽实测数据的对比结果表明,WHP方案结合SCOR海面粗糙度方案计算的摩擦速度与实测值最接近;引入其他三种实测数据的检验结果表明,原始COARE 3.0算法会低估摩擦速度,而WHP方案结合SCOR海面粗糙度方案能更准确地预测摩擦速度随10 m风速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中在综合比较各类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优缺点的基础上 ,主要参考陈伯民等修正的ECMWF质量通量积云参数化方案 ,对其进行简化和修改 ,发展了一个质量通量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 ,文中表示为 MFS(Mass Flux Scheme)。MFS是一种综合型的方案 ,既考虑了大尺度水汽辐合的重要性 ,又考虑了积云中的上升运动、下沉运动、环境中的补偿下沉运动 ,以及卷入、卷出和蒸发等 ,用总体云模式来描述积云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同时考虑了深对流和浅对流。将 MFS植入 NCAR区域气候模式 Reg CM2中 ,对 1 991年 5~ 7月江淮地区特大降水过程的夏季风气候特征和变化进行了模拟 ,并与 NCAR Reg CM2选用 Kuo方案 ,在同样初、边值条件和其它物理过程选择下的模拟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表明 ,植入 MFS后的模式能够模拟这次极端的降水气候事件。在某些方面 ,如地表气温 ,降水的模拟上 ,植入 MFS后的模式的模拟结果要比原模式的结果更合理  相似文献   

17.
18.
A new efficient parameterization scheme for solar short-wave radiative heating, as a component of the net radiative effects in the atmosphere, is tested in a three-dimensional mesoscale model. This model is designed with moist convective processes in mind, so that the radiative parameterization (solar plus thermal infrared) are interactive with the cloud field. Previous work by the authors with only an infrared scheme has demonstrated that cloud-radiation interactions are characterized by strong cloud-top cooling, leading to upper cloud-layer destabilization. The effects of including solar heating are to modulate the strength of the strong infrared cooling, thereby leading to weaker interactions between clouds, radiation, and mesoscale fields. The present study shows that even on the mesoscale and for relatively short time-spans, radiative processes in the presence of clouds are not negligible.As a further step, a simple fractional cloud cover parameterization is introduced and the model response is compared with results omitting this parameterization.  相似文献   

19.
A simple parameterization is proposed to obtain longwave radiative cooling rates, which can be used for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simulations on clear days in mid-latitudes. The net flux difference which is set to zero at the surface, can be parameterized with the use of three variables: the surface temperature, the lowest level (1.5 m) air temperature, and the total amount of water vapor. If these three elements, along with the water vapor profile are known, it is possible to estimate the cooling rate due to longwave radiation. The results of this parameterization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ose of a precise scheme (Roach and Slingo, 1979), within a range of ± 1°C/day of diurnal change for boundary-layer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