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一种改进的RSSI加权质心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现有加权质心定位算法易受环境因素影响、权重确定不合理导致的室内定位精度低的问题,该文提出了一种基于RSSI的改进加权质心定位算法,该方法在原算法基础上对权重的确定进行了改进,以RSSI值解算的距离值的倒数和作为权重,有效降低了较远距离在权值中所占的比重,提高了室内定位精度;针对权值修正系数n的取值对定位精度的影响,通过实例得出n=6时定位精度最高的结论,同时证明了本文算法优于现有的质心定位算法及加权质心定位算法。本文算法降低了室内复杂环境因素的影响,提高了利用无线传感网络的定位精度,可为智慧城市、智能交通、矿井及灾害救援等领域精确的位置估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
提高C/A码GPS接收机的定位精度对导航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模糊数学知识分析对定位精度影响的因素,给出隶属度函数和定位精度评估函数。对其性质进行分析,最后给出最优解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3.
针对基于单基准站的伪距差分定位方法中,随着流动站与基准站距离的增加,大气误差相关性减弱,定位精度将会降低的问题,该文采用网络伪距差分方法,利用网络将多个基准站的伪距改正数实时传输给流动站,并内插流动站改正数,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扩大差分范围。实验表明,该方法提高了常规伪距定位精度,实现了实时分米级定位,可满足大多数用户的导航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4.
为了分析不同卫星轨道与钟差产品对精密单点定位精度的影响,选取不同的卫星轨道与钟差产品组合分别进行不同时长的静态精密单点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快速轨道和钟差与最终轨道和钟差的定位精度是一致的,1小时定位精度在2cm左右,6小时定位精度提高了3倍以上,达到了mm级,定位精度随观测时间的增长而提高。超快轨道实测部分与最终轨道的定位精度十分接近,1小时定位精度在3cm左右,6小时定位精度可达mm级。超快轨道外推部分与最终轨道的定位精度差异明显,1小时定位精度在3cm左右,2小时后定位精度均在1cm左右。  相似文献   

5.
利用误差理论对三星时差定位系统的定位误差进行了定性分析和定量推导。在此基础上,尝试将测量学中的差分方法应用在三星时差技术体制的无源定位系统中,以期提高定位精度。仿真试验和数据验证分析表明,该方法能一定程度上提高其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光学卫星影像几何定位精度是影响其发挥应用效能和价值的关键与基础.随着载荷性能及地面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提高,轨道确定误差、时间同步误差、相机标定残差对影像定位精度的影响可达亚米级.姿态确定精度相较于过去十年已有较大的提高,但其量级仍为(")级,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可达3~5m,是目前影响中国光学遥感卫星无地面控制几何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以河南理工大学校区为试验区,运用天宝Geoxt手持机,分别对手持式GPS实时差分定位模式和事后差分模式定位精度进行分析比较,并得出结论,同时对周边环境和观测时长对定位精度的影响也进行了相关的分析。试验结论表明以上因素对手持G PS提高作业效率及定位精度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超短基线定位系统是一种常用的水下声学定位设备,其定位精度有限,且基阵阵型的设计对目标的定位精度存在影响。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数据融合改进超短基线系统定位精度的方法。系统仅经过一次测量,通过各基本阵列构型对目标进行初步定位,再将定位结果进行有效的数据融合,得到最终的结果。仿真试验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提高低信噪比情况下超短基线定位系统的可靠性和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9.
不同几何布局下Chan算法和Taylor算法的定位精度的对比及定位精度的克拉美罗下界(Cramér-Rao lower bound,CRLB)的接近程度尚未得到分析验证,本文仿真了三维场景下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eometric dilution of precision,GDOP)对两种算法定位精度的影响,分析了影响差异的数值计算原因。推导表明,两种算法的理论定位精度受GDOP值的影响相同,可以达到CRLB。然而,仿真结果显示,Chan算法的实际定位精度容易在CRLB上方波动,Taylor算法的实际定位精度则稳定在CRLB附近;相同GDOP值下,Taylor算法的实际定位精度优于Chan算法,Chan算法的实际定位精度随着GDOP值的增大逐渐偏离CRLB。将Chan算法和Taylor算法结合,可以有效提高Chan算法的实际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0.
以资源三号卫星影像数据为例,基于RPC模型提出利用SRTM辅助的卫星影像区域网平面平差的方法进行超长距离控制外推,来提高无控地区的影像几何定位精度。试验表明,影像原始RPC直接定位精度含有明显的系统误差。在起算影像区域内布设一个控制点进行区域网平面平差,沿轨外推11景(491.62 km)、垂轨外推6景(282.36 km)后,相比原始影像13.335 m的平均定位精度,其外推区域影像的几何定位精度可优于7.5 m,无控区域的整体定位精度有明显提升,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北斗"系统低纬度区域定位精度增强方案探讨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针对我国“北斗”双星定位系统(BDS BeiDou System)在低纬度地区定位精度差的弱点,探讨了几种增强方案,并从精度因子(GDOP Geography Dilution of Precision)的角度比较各方案的优劣,研究表明,基于伪卫星增强双星的方案可改善卫星几何布局,从而有效提高该区域用户的定位精度。仿真说明改方案可提供百米级的定位结果,优于常规的单点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12.
Evaluation of COMPASS ionospheric gri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augmentation service, the ionospheric grid contributes to improving single-frequency positioning accuracy. The ionospheric delay corrections are broadcast as vertical delay estimates at specified ionospheric grid points (IGPs) for most satellite-based augmentation system, where the IGPs are predefined with a resolution of 5° and 5° i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Different from the general strategy, the COMPASS IGPs are predefined with a resolution of 2.5° and 5° in latitude and longitude. The need for this special IGPs distribution is investigated with experiments using real data.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MPASS ionospheric grid is analyzed in terms of accuracy and availability. Comparing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pecial IGPs distribution with that of 5° × 5° IGP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onospheric correction improves by 0.2 m and the 3D positioning accuracy improves by 1 m in middle-low latitude regions. The RMS of the COMPASS grid ionospheric correction accuracy is better than 0.5 m in most regions of the China mainland, and the availability is better than 95 % except in the northeast, northwest and outside China. In addition, we investigated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thod that combined the inverse distance weighted and spherical harmonics grid modeling algorithm. Simulations show that the new method clearly improves grid availability. The mean availability in the mainland is better than 99 %.  相似文献   

13.
高程误差对双星定位系统定位精度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两种获得高程的途径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推出其误差表达式。大量的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两种情况下,相同的数字地图高程误差与高度表误差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完全相同,同时两种高程误差对定位精度影响的规律为:对东西向定位误差影响较小;而对南北向定位误差影响较大,纬度越低影响越大,纬度越高影响越小。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NMF、VMF1和GMF的干湿分量投影函数的基本数学模型和计算方法,比较了其间的差异和对应的静态PPP结果,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在利用数字天顶摄像仪通过天文测量确定天文垂线偏差的工作中,要求对CCD数字图像中星象中心进行亚像素定位。本文利用MATLAB实现对FITS格式CCD天文图像的正常读取,并与FV读取结果比较分析。在已有亚像素定位的修正矩方法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迭代法寻求合适门限对二维修正矩方法进行改善。利用MATLAB实现对实测图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探讨门限的取值对不同星等恒星定位精度的影响,给出门限的最佳取值。通过与已有修正矩算法处理结果比较分析,在以往修正矩方法计算基础上改进计算区域后再用迭代法计算,暗星定位精度有了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在简述非差非组合理论模型以及参数估计的基础上,结合IGS/MGEX精密轨道和精密钟差等产品,对地处低纬度高海拔的云南地区进行了BDS/GPS/GLONASS系统非差非组合PPP性能分析。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得出,在该地区单系统定位模式下可视卫星数为BDS>GPS>GLONASS;组合模式下,BDS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可视卫星数基本都大于GPS跟GLONASS系统组合,可视卫星数依次为GRC>GC>RC>GR,PDOP值依次为GR>RC>GC>GRC。其中,组合模式下可视卫星数基本是单系统可视卫星数的2~3倍,表明在低纬度高海拔地区BDS系统的贡献大于其他两系统。多系统组合能够获得更好的卫星几何构型,较单系统有显著的优越性。在定位精度上,7种组合模式下定位精度基本能达到厘米至毫米级。  相似文献   

17.
We analyze the dependency of the GPS positioning precision on station location in an idealized positioning environment. Using a weighting function to account for an averaged number of satellites at different latitudes, we demonstrate that GPS positioning precision for ambiguity fixed solutions reduces when the latitude increases. We also quantify that the positioning precision in the north-south direction is worse than that in the east-west direction at all latitudes using the same approach. Electronic Publication  相似文献   

18.
伽利略系统定位精度与测站位置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讨论了理想条件下GALILEO定位时 ,测站纬度与期望可观测卫星、大地高与钟差的相关性、定位精度、东西向与南北向定位误差之比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与传统测量方式比较,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GPS)测量具有定位精度高、测量时间短、操作简单、全天候作业等优势,利用GPS观测得到的大地高拟合成正常高可以大大提高测绘效率。研究了二次曲面法拟合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以豫北某区域为研究区,分别作整体区域二次曲面拟合和分区二次曲面拟合,并进行精度分析,结论如下:通过提高GPS测量的大地高精度和选用高精度的联测水准点,能够有效提高拟合后的高程精度;测区面积较大和测区地形起伏较大时,采用分区拟合高程的精度相对于整体区域拟合的精度会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20.
天文定位是一种重要的导航定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大地天文测量、天文航海等领域。该方法中观测恒星的选择会影响最终的定位精度,目前缺少针对同时测定经纬度天文定位算法中最优选星问题的研究。随着观测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观测数据的获取变得更加高效,这就要求研究最优的选星方案以达到最高的定位精度。本文借鉴卫星导航中几何精度衰减因子GDOP的概念,研究了天顶距法中恒星的数量以及分布对定位精度的影响,最后通过仿真试验和实测数据验证得到结论:在天顶距观测误差的统计特性一定时,GDOP能够用来描述恒星的分布对定位结果影响的优劣,且观测的恒星方位角均匀分布时定位误差最小。考虑到不同高度的恒星天顶距大气折射改正残差不同,在实际测量中应尽量采用等天顶距且方位角均匀分布的恒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