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2009年5月14日至15日,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以下简称地理资源所)与国际山地综合发展中心(以下简称国际山地中心)联合主办的"决策支持工具及方法在山地综合发展中的应用"研讨会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成功举行.  相似文献   

2.
2011 年8 月4-5 日,我国综合自然地理学未来发展研讨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召开。来自中国地理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等京区单位的20 多位专家、学者应邀出席了会议。  相似文献   

3.
《地理研究》2016,(11):F0003-F0003
2016年10月17日,由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学术期刊中心承办的第9届中国科学院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期刊沙龙——“专业期刊集群服务平台:挑战·机遇·路径”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成功举办。中国科学院期刊研究会张薇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中科院地理资源所党委书记刘毅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张国友副理事长兼执行秘书长、地理资源所平台处何书金副处长等领导和专家出席了本次学术沙龙活动。来自全国生物、地学和环境科学及相关学科的40余家科技期刊编辑部和相关机构的60余位编辑同仁参加了本次沙龙。  相似文献   

4.
葛全胜 《地理研究》1986,5(3):106-108
中国科学院地理界科技青年联合会于1986年4月24日在北京成立。参加联合会的有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委地理研究所、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南京地理研究所、成都地理研究所、新疆地理研究所、遥感应用研究所、兰州冰川冻土研究所、兰洲沙漠研究所以及广州地理研究所。联合会首届学术讨论会同时举行。参加学术讨论会的除联合会各所分会的代表外,还有北京大学、南京大学、西北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人民大学等十余所院校地理系和京区一些科研单位的青年科技工作者。与会人数约160名,宣读的论文139篇。  相似文献   

5.
张镱锂  张玮 《地理研究》2004,23(6):876-876
由IHDP中国委员会、IGBP中国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与团体协办的“第四届亚洲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LUCC)及环境问题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4年10月15日至16日在中科院地理资源所举行。会议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CNC—IGBP/IHDP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工作组承办。  相似文献   

6.
中国地理学会沿海分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在广西钦州举行中国地理学会沿海开放地区分会第五次学术讨论会暨’95广西地理学术年会,于1995年5月23日~27日在广西钦州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学会副主席、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吴传钧,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家...  相似文献   

7.
张国友  倪挺 《地理研究》1998,17(3):336-336
由中国地理学会、香港地理学会、香港大学地理与地质系、香港中文大学地理系、逸夫书院、香港浸会大学地理系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联合发起组织的“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国际地理学术讨论会”于1998年8月13日~15日在香港中文大学举行。  相似文献   

8.
《世界地理研究》2007,16(4):F0004-F0004
2006年12月22-4日,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和中国地理学会的大力支持下,“第三次人文地理学发展前沿沙龙”在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举行。来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国地理学会、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科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相似文献   

9.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12,67(11):1577-1578
2012 年8 月31 日至9 月7 日, 中国地理学会代表团一行30 人对法国进行了访问和考察。应法国地理学会邀请, 中国地理学会派出了由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毅研究员为团长的访法代表团, 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兰州分院院长王涛研究员, 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以及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大学、河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山东师范大学、青海师范大学、教育部考试中心和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的理事、会员代表随团参加了访法活动。旅法著名地理学家蔡宗夏教授也作为中国地理代表团成员参加全程访问活动并担任专业讲解。  相似文献   

10.
何书金 《地理学报》2005,60(5):870-873
2005年全球华人地理学家大会于8月16日至17日在北京大学隆重举行。这次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联合主办、北京大学环境学院等单位承办。本次年会的主题是“地理学与中国发展”。会议收到论文近700篇,来自海内外的1000余名代表参加了大会。大会开幕式由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陶澍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致开幕词,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林建华教授致欢迎词,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刘纪远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学部主任孙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  相似文献   

11.
唐登银 《地理科学进展》2013,32(7):1024-1026
黄秉维先生一生致力于综合自然地理研究, 是卓越的自然地理学家。更加难能可贵的是, 在成绩面前他总能看到地理学的弱点和自身工作的不足, 提出革新自然地理学的思想, 从而开启了中国综合自然地理研究的新方向, 对中国地理学界产生了深刻影响, 成为中国20世纪自然地理研究的一代宗师。  相似文献   

12.
关于陆地系统科学的若干认识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杨勤业  郑度 《地理研究》1996,15(4):10-15
黄秉维先生最近提出,地球系统科学是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基础。在地球系统科学所包括的陆地、海洋、大气3个子系统中,陆地系统最复杂,但研究的深度最欠缺,应在中国着力开展陆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本文就陆地系统科学研究的目的和意义、陆地系统科学的对象和性质、研究方法论、时间尺度以及基本构架等方面的问题,阐述了学习黄秉维先生学术思想的心得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黄秉维先生始终坚持认为,“没有综合性地理研究,地理学便失其存在的依据”,“综合研究是发展自然地理学最主要的方向,同时也是带动部门自然地理学最有效的途径”.综合研究包括现代过程和历史形成这两个互相关联、互相补充的方面,为此60年代他提出自然地理研究的3个方向,实际上是地理学在自然环境层次上的综合。近年来,黄秉维先生提出的“陆地系统科学与区域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是在新形势下,他一贯主张的地理综合研究思想的继续与发展。他强调综合研究的重要性,指出只有跨学科研究才是综合研究;为了协调人地关系,仅仅有自然方面的综合是不够的,还需要进行社会经济方面的综合和自然与社会经济方面的跨学科研究。  相似文献   

14.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13,68(1):15-17
黄秉维先生是在建国以后至1980 年代末的近40 年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人。黄先生在1980 年代后期至他去世前的十多年间对我国地理学发展方向有深刻思考及其高屋建瓴的论述。黄秉维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思考和论述有重要三点:其一, 关于地理学方向:强调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合作, 特别是要对国家建设做科学研究, 解决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二, 强调微观研究, 1950-1960 年代他在提出自然地理学的三个新方向基础上, 指导了1980 年代试验站的建设和实验地理学的发展。其三, 强调我国地理学要特别注意开展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球信息科学   总被引:56,自引:7,他引:49  
陈述彭  曾杉 《地理研究》1996,15(2):1-11
地球系统科学不是脱离社会而存在的一门科学,不是纯自然的科学。研究地球系统科学应该始终如一贯穿"顶天立地"的统一性原则:"顶天"即研究全球变化,"立地"则面向区域持续发展。区域模型和宏观调控信息系统依次作为两个中间层次,有机地将全球变化研究和区域持续发展联系起来,构成地球系统科学体系;时代进步和社会发展要求: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要运用空间信息技术工具和手段,以服务区域持续发展为最终目标.区域持续发展要依靠宏观调控,宏观调控则依靠信息。地理信息系统作为空间信息技术组成部分,直接参与实现区域持续发展,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16.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14,69(8):1043-1051
在简述“未来地球”的重要内容和宗旨基础上,分析了这个文件产生的大背景,指出这份框架文件最为不寻常的地方是强调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合作。文章认为钱学森和黄秉维先生20年前的一系列教导具有惊人的前瞻性和重要意义。根据中国环境变化的严峻态势和近年来地理学的发展状况,着重论述了实现地理学研究转型和发展中国地理科学学科体系的机遇、方向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现代人地关系与人地系统科学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刘彦随 《地理科学》2020,40(8):1221-1234
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系统提出30 a来,对促进地理学综合研究、学科建设和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决策发挥了重要的科学支撑与导向作用。深入解析了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的科学内涵及时代价值,诠释了现代人地系统的类型与环境,提出了“人地圈”与人地系统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前沿领域。初步研究表明:① 现代人地系统具有复杂性、地域性和动态性特征,人?地交互作用过程、格局及其综合效应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地球表层人地系统成为现代地学综合研究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题。② 科学认知和有效协调人地关系,亟需深入探究人地系统耦合格局与机理,探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类型、结构及其动力机制。依据城乡关系将人地关系地域类型划分为城市地域系统、城乡融合系统、乡村地域系统。乡村地域系统可细分为农业系统、村庄系统、乡域系统、城镇系统等子系统,分别对应于作土关系、人居关系、居业关系、产城关系。③ 现代人类活动强烈地作用于地球表层人地系统,形成了人地系统耦合与交互作用的地表圈层——“人地圈”,其实质是现代人类活动与地表环境相互联系、耦合渗透而形成的自然–经济–技术综合体或人地协同体。④ 人地系统科学或人地科学是研究人地系统耦合机理、演变过程及其复杂交互效应的新型交叉学科。它是现代地理科学与地球系统科学的深度交叉和聚焦,以现代人地圈系统为对象,致力于探究人类活动改造和影响地表环境系统的状态,以及人地系统交互作用与耦合规律、人地协同体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人地系统耦合与可持续发展是人地系统科学的研究核心。传承创新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理论和发展人地系统科学,更能凸显地球表层人类的主体性、人地协同的过程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为人地系统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决策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杰出成就 卓越贡献——庆贺黄秉维先生85华诞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黄秉维先生密切注视国际研究的动向和趋势,提倡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间的交叉,积极引入新思想、新技术和新方法。他强调地理学的综合研究,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主张地理学要为农业服务,面向建设实践,为推动我国现代地理学的发展,促进地理学研究水平的提高,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黄先生不断开拓并指导了地理学,特别是自然地理学的许多综合研究工作,如中国综合自然区划,黄河中游土壤侵蚀与保持,地表热量、水分平衡及其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农业自然生产潜力,坡地改良与利用,全球环境变化及其影响,陆地系统与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相似文献   

19.
黄秉维院士是我国地学、资源、环境领域的伟大思想家与设计大师。作为新中国地理学奠基人, 他为我国地理科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值黄秉维院士诞辰百年之际, 作者回顾了黄秉维院士提出的四个学术问题:“生态环境”、“水热平衡在地理学研究中的作用”、“确切地估计森林的作用”和“钝端科学”, 并结合作者的相关研究工作阐述了对这四个问题的认识与体会, 以印证他的学术思想对后学者研究工作的重要引领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试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球系统科学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地球系统科学的概念及其发展和学科特点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地理信息系统在地球系统科学中的地位与影响,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初步评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