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杞麓湖是滇中高原湖泊的典型代表之一,近年来湖泊形态变化频繁且明显。基于2010—2021年的Landsat卫星影像,提取杞麓湖湖泊面积、湖岸线长度以及湖泊质心等数据,并计算出其他湖泊形态特征指标的数值。结合各年湖岸线的具体形态,对所获取数据的变化趋势及其原因进行分析,得出湖泊形态在时间与空间两个维度上的变化特征。根据专题地图制图的理论与规范,运用“形”“数”结合的方法对研究内容进行可视化表达,绘制杞麓湖湖泊形态的专题地图。  相似文献   

2.
为了研究可可西里地区的湖泊变化及其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利用TM/ETM+图像提取乌兰乌拉湖水体面积,利用高度计数据获得湖泊水位,分析湖泊面积和水位的变化;并计算得到2003—2009年湖泊水量变化;然后利用SWAT模型(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对乌兰乌拉湖1970—2012年的径流情况进行模拟,其中土壤分类、土地利用分类和气象数据作为输入数据,利用遥感数据计算湖泊径流量,进行模型率定和验证。结果表明:1970—1990年,乌兰乌拉湖湖泊面积持续缩小,1990年以后湖泊面积持续增大,1990—2010年湖泊面积共增长了129 km2,水位也持续上升;SWAT模型模拟值和真实值的决策系数R2=0.82,模型适用性强,长期模拟结果与遥感监测结果的趋势一致;乌兰乌拉湖流域多年平均年径流量为103.8 mm,高峰出现在7—9月。  相似文献   

3.
近20年西昆仑地区冰川动态变化遥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西昆仑地区1991-2009年Landsat TM/ETM+遥感图像,获取近20 a西昆仑地区冰川及其冰川融水形成的郭扎错和阿克赛钦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结合气候资料,分区域综合分析冰川、湖泊变化与气候变化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在1991-2009年间,西昆仑冰川有显著变化,但东、西区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区处于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波动状态,而西区则处于持续减少状态.与此同时,郭扎错具有先扩大,后缩小,再扩大的变化现象,而阿克赛钦湖则在不断地缩小.②西昆仑冰川与郭扎错、阿克赛钦湖之间,存在着重要的相互作用关系,在数量上成反比.③在2000-2005年间,西昆仑冰川与湖泊面积变化差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是温度,随着温度的升高,冰川面积减少,湖泊面积增大,三者的变化具有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卡拉库勒湖地理、地质现状的野外调查,结合其周边现代冰川和古冰川遗迹的遥感解译分析,提出了该湖泊是由不同期次、不同条冰川共同作用形成的结论。卡拉库勒湖原湖泊面积至少为20.05 km2,现在已经被分割成大小不等的3个湖泊,其中主体仍是卡拉库勒湖,面积为4.73 km2,比最初形成时至少缩小了13.24 km2。根据该湖泊的演化特征,提出了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的建设性意见,为帕米尔高原上这颗璀璨旅游明珠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应分析的湖泊围网养殖范围提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了提高基于遥感数据的湖泊围网养殖区提取精度,提出了基于对应分析的湖泊围网养殖区的提取方法,并以ETM+卫星遥感数据为基础,将其应用于漏湖围网养殖区的提取.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对应分析的方法具有较高的提取精度,围网养殖区的提取精度达到了95.59%,总体精度为91.14%,Kappa指数为0.86;(2)提取结果表明,2001年漏湖围网养殖区面积为111.76km2,占湖泊总面积的76.29%.实验表明,基于对应分析的方法是遥感影像湖泊围网养殖区提取的一种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基于遥感技术的近30年中亚地区主要湖泊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研究中亚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湖泊的变化不仅对内陆水资源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进一步研究湖泊变化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响应提供基础。获取1978年MSS、1989年TM、1998年TM及2010年ETM的同季相4期遥感图像数据,通过人工解译提取中亚地区7个湖泊信息,获得近30 a的湖泊面积变化;利用T/P和Envisat雷达高度计提取1992—2012年的湖泊水位信息;基于湖泊面积和水位的时空变化特征分析了湖泊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近30 a来,由于湖泊类型的不同,除萨雷卡梅什湖外的其他6个湖泊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面积缩减;其中,平原尾闾湖面积变化最显著,高山封闭湖相对平稳,吞吐湖泊的面积变化相对复杂;湖泊的水位变化模式因流域和湖泊类型而异;高山封闭湖泊受气候的影响较大,而吞吐湖泊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地图》1986,(3)
我国是一个多湖泊的国家,现有大小湖泊近28000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公里,虽然它占国土面积不到1%,但在国民经济中却起着重要的作用。建国以来,有关部门对全国湖泊进行了大量的普查工作,为合理地综合开发利用湖泊资源提供了有力的科学根据。随着各学科的互相渗透,湖泊专题图和地图集的编制显得日趋重要。这种地图将成为湖泊综合研究中不可缺少的工具和全面反映综合考察成果的最好形式。可是,过去国内编制这方面的专题地图甚少,更谈不上地图集了。1981年至1984年,我们编制了国内第一本湖泊地图集——罗伽湖地图集。在编  相似文献   

8.
城市湖泊具有生物栖息地、调蓄洪水和生产等功能,与人类活动和城市的持续发展息息相关。以武汉市环线为研究区,选取1999年航片、2009年Quick Bird数据和2016年GF-1卫星数据3期遥感数据,根据湖泊景观变化模型,构建了湖泊面积萎缩率、湖泊斑块分维数和湖泊破碎度3个指标,对47个主要湖泊的空间面积、湖泊形态以及破碎程度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1) 1999~2016年武汉城市湖泊面积呈萎缩趋势,人为活动干扰较强,但有一定的遏制;(2)从二环线至外环线,武汉城市湖泊面积萎缩类型由建筑用地侵占向围湖成塘转变,与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利用的转移状况相同;(3)湖泊萎缩区域与城区汛期渍水存在极强的相关性,渍水严重地区湖泊萎缩较显著。因此,做好城市湖泊的生态环境保护,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促进湖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9.
针对部分水体提取方法在提取城区水体时易出现漏提、错提和夹杂背景噪音的现象,本文提出一种更适合城市小型湖泊水体提取的方法,采用Landsat卫星影像的绿光波段、近红外波段和中红外波段(或短波红外波段),构建的经验型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ENDWI,相比NDWI和MNDWI,ENDWI在提取南昌城区水体时更具优势。本文以ENDWI为最佳水体提取模型,利用1989—2016年间4个不同时期的Landsat TM/OLI影像对南昌城区11个湖泊的面积变化状况进行了监测,从而制作了研究区各湖泊的面积变化图谱。随后引入气候指标和城镇化指标对南昌城区湖泊面积变化的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气候对湖泊面积变化的影响有限,多年的城镇化运动,尤其是填湖造房运动的普遍存在才是湖泊面积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多彩达里湖     
达里湖旅游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贡格尔草原西南部,主要由由达里诺尔湖等湖、河组成,是内蒙古四大内陆湖之一,被称为“百鸟乐园”.与鄱阳湖和巴音布鲁克湖并列为中国三大天鹅湖。整个达里湖旅游区面积238平方公里的高原湖区.总储水量达16亿立方米,最大水深13米。  相似文献   

11.
<正>苏州是一座充满历史积淀和文化魅力的城市,地处江苏省东南部,东临上海,南接浙江,西抱太湖,北依长江。苏州自古就有"人间天堂,东方水城"的美誉,2500多年的历史文化积淀,不仅造就了苏州"小桥、流水、人家"的城市风貌,更为苏州历来的繁荣发展积蓄了能量。君到姑苏见人家尽枕河苏州全市地势低平,境内河流纵横,湖泊众多,太湖水面绝大部分在苏州境内。除太湖外,分布有吴江湖群、淀泖湖群、阳澄湖群,主要河流有长江、京杭运河、望虞  相似文献   

12.
研究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时空演变情况,本文利用1930年代以来10个时段的历史地形图和航天航空遥感数据,采用遥感解译、数据统计分析与历史对比方法,分析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各时段洞庭湖区垸内湖泊的空间分布特征、面积时序变化,利用2018年度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数据中内湖数据进行精度检验,精度达98.62%。结果表明:洞庭湖区内湖数量与面积分别从1938年的640个、994.30 km2增加到2018年的1057个、1578.33 km2,其变化过程并非呈持续增加趋势,而是经历了增加、减少、再增加的3个时序变化阶段,呈现波状起伏特征。民国中期(1930年)至建国初期(1958年),因通江湖泊大量围垦,内湖数量和面积均呈现快速增加趋势;其后,1959年—1978年,在“以粮为纲”的农业背景下,内湖被大量围垦,数量和面积萎缩至民国中期(1930年)以来的最低值;改革开放(1979年)以来,随着“退田还湖”和水产养殖等农业结构调整,内湖面积呈现大幅增加趋势。洞庭湖区垸内湖泊总体呈增加趋势,但不同规模、不同类型、不同区域等不同特征的垸内湖泊变化情况不同。总体而言,围湖垦殖是内湖形成的主要驱动,粮食保障与水产养殖是内湖变化的主要原因。研究成果可为洞庭湖区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提供客观资料。  相似文献   

13.
湖冰物候是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直观指标.由于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地面观测不足,遥感与模拟成为动态监测湖冰物候变化并揭示其变化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纳木错为例,通过不同遥感方法获取了纳木错2000年-2015年湖冰物候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将遥感与物理基础清晰的湖泊过程模型相结合,重建了纳木错1963年-2018年的湖冰物...  相似文献   

14.
《湖北省自然资源系列地图》根据湖北省的地貌特点,结合最新的地理信息成果,采用缩编和手绘的方式,由"山之图"、"水之图"、"林之图"、"田之图"、"湖之图"和"草之图"6个主题组成,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各类自然资源的分布情况,突出体现了湖北省的地域特色,是全国首套将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结合的自然资源文化地图作品.  相似文献   

15.
易波琳  方琼 《北京测绘》2019,33(8):961-964
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由原来的水满为患,转向成近年来季节性缺水。就此问题,基于遥感技术提取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25年151个时相主湖泊及零星湖泊遥感监测成果,结合30年降雨量、水位、出入湖径流量,借助GIS软件分析模块,建立了三峡水库蓄水前后湖面面积与水位关系数学模型。结果表明三峡水库运行后,洞庭湖降雨量减少9.66%,“三口”“四水”入湖径流量分别减少24.22%、8.42%,洞庭湖水面面积减少16.42%,枯水期提前一个月左右,造成季节性缺水。  相似文献   

16.
高原湖泊的演化研究是全球环境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以西藏过布错湖泊为研究对象,利用RS、GIS技术,以TM图像为遥感信息源,根据遥感图像上过布错湖泊演化过程中所留下的相关沉积物的影像特征,反演古湖泊在四个不同时期的水域范围,并进一步分析了演化原因以及相应解决对策。研究表明,从更新世晚期至今,湖泊面积缩小了258.2km2。水位下降了76m,其中,在更新世晚期至全新世早期湖泊萎缩速度最快,其间分离出了一些小湖泊,此后湖泊退缩较慢。  相似文献   

17.
张闻松  宋春桥 《遥感学报》2022,26(1):92-103
湖泊提供重要的生产生活用水,在维系生态安全方面发挥显著的价值。中国地理环境复杂多样,湖泊类型各异,不同湖区间的湖泊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机制复杂。两次全国湖泊调查是国家尺度的湖泊变化监测的开创性工作,近年来伴随遥感数据源的海量积累和湖泊遥感提取方法的快速发展,大尺度湖泊水体变化遥感监测研究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然而,由于人工判读、湖泊类型判别依据和遥感数据源时相的差异,湖泊水体遥感提取结果及面积估算存在不同程度的出入。首先,本文总结了现有全国尺度湖泊监测研究的遥感数据源、方法和结果,分析了不同研究分析结果差异的可能原因。其次,本文基于1980s—2010s时段Landsat影像制图的湖泊水淹频率数据集的最大水域范围信息,提取并生成了全国湖泊新编目,以其作为该时段内湖泊判定和水体变化监测空间约束的统一参照,避免了因遥感数据时相与年际、年内湖泊水域范围波动对遥感提取结果及湖泊面积计算带来的差异。最后,本文从湖泊水淹范围频度的统计角度,初次提出了可体现湖泊面积年内与年际变化情况的统计指标——概率等效面积,用于监测和指示湖泊水域动态。结果表明,近30年来,中国有3741个最大水域范围大于1 km2的湖泊,总面积约93723 km2,其中青藏高原湖区的湖泊数量约占全国三分之一,总面积超过了全国的一半。全国湖泊总面积呈显著上升趋势,不同湖区的变化趋势差异明显:青藏高原湖区和新疆湖区湖泊面积显著上升,东部平原湖区、内蒙古高原湖区和云贵高原湖区显著下降,东北平原与山地湖区波动式变化、趋势不显著。研究结果总体表明中国湖泊水资源的时空不平衡状况在加剧。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生态破坏、环境污染、湖泊品质恶化等一系列环境问题日趋严重,高原湖泊作为生态环境的重要指示剂,已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空间可视化技术特有的交互性、多维性和可视化多样性的本质,更能直观形象地体现高原湖泊的变化。本文以阿雅克库木湖为研究区域,基于GIS平台,利用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包括MSS、TM和ETM影像),运用改进的湖泊边界矢量化提取方法和GIS空间可视化技术,对高原湖泊的变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历年的湖泊变化规律表现为湖泊的面积随着年份的增大而逐渐增大,某一年内的湖泊变化规律表现为减-增-减的规律,其中在2月份达到最低,在10月份达到最高,这对于保护高原湖泊和环境、预测未来环境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为了准确反映全球气候的不断变化给湖泊湿地生态系统带来长时间水位、面积和蓄水量变化,针对星载激光测高数据筛选条件不足引起湖泊水位不准确的问题,提出了基于IQR湖陆分界多准则约束的激光点筛选方法。以青海湖为研究对象,利用ICESat/GLAS激光测高数据和30 m分辨率的Landsat遥感影像数据,研究分析青海湖2003到2009年间的湖泊水位、面积和蓄水量变化。结果表明:青海湖的年均水位、面积和蓄水量分别以0.096 m/a、12.915 km~2/a和0.088 km~3/a在升高,其中水位年均变化率相对误差仅为4.95%;2009年和2003年相比,湖泊水位增加了0.437 m,面积增加了74.128 km~2,相应的蓄水量增加了2.81 km~3,并与水位站实测结果基本一致。该方法有效实现了粗差探测识别问题,避免了粗差对高程序列的影响,对后续国产激光卫星在湖泊中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加德满都:谷底中的浮世绘 像每个历史悠久的都城一样,加德满都也有个了不起的传说:相传加德满都所在的谷地本是一个名为"纳格达哈"、在梵语中意为"蛇湖"的巨大湖泊.毗婆尸佛在湖中种下一粒莲子,并预言待莲子长出会发光的莲花时,这里将会变成一片富饶的土地.成佛者总是一语中的,不久后湖中果然开出一朵圆润丰满的莲花,待莲花缓缓地张开花瓣时,只见那大梵天裸身坐于花心上,身上散发着圣洁柔和的光芒.文殊菩萨在几千里之外的五台山遥感到"纳格达哈"灵光显现,特意赶来"纳格达哈"参拜,他来到此地时见这里一片汪洋,便用一柄利剑把湖南面的山峰劈开,将湖水及居于湖中的大蛇泻走,湖水泻干后露出了肥沃的土地,即是如今加德满都谷地的由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