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1954上的全國地質勘探工作中,煤田勘探工作佔着極大的此重;无论是作为重工業基礎的鋼鐵冶煉工業,或是作为交通命胍的鐵路幹線建设,都是迫切地要求地南勘探工作者解决「煤」——煉焦煤和動力煤——的供應問題。因此,一本此較全面而又切合實際的介紹煤山田勘探工作先進經驗的書籍,是目前十分迫切需要的。煤是十分複雜的地球生物化學產物。它有着各種不同的生成條件,因此也就具备不同的性  相似文献   

2.
3.
苏联的煤     
苏联煤的总储量在1980年达到68,060亿吨,其中标准煤56,090亿吨。所有煤类A+B+C级的勘探(表内)储量总计达2,180亿吨(可供露天开采的有2,460亿吨),其中无烟煤1,710亿吨,褐煤1,100亿吨。1981年苏联生产煤7.04亿吨。在煤炭资源总储量中,  相似文献   

4.
生油的煤     
煤是东南亚许多第三纪盆地的油源岩。这些富氢、贫氧煤的先质体是滨海平原泥炭,它们主要发育于长年潮湿的热带气候区。在这些环境中,水流再改造作用使脂质组干酵根相对于镜质组干酪根富集。本文将对库塔伊盆地的中新世煤系生油岩的分布、岩石学及化学特征加以描述,对第三纪及同期的滨海平原沉积的研究可应用于挪威海区油源者的分布,这里还将就挪威海区各盆地含煤岩系的沉积环境与其可能生油和(或)气潜力的关系进行评述。Haltenbanken地区三叠纪—侏罗纪煤越拿近三角洲边缘可能越易于生油,编制岩相图可能有助于该区的石油勘探。  相似文献   

5.
6.
1 概述 煤的反应性是煤的重要工艺性质之一,它与煤的气化和燃烧有密切的关系。它是评价气化、动力以及冶金用煤的一个重要指标。因此,研究煤的反应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以往,研究煤的反应性主要侧重于煤的有机组成部分,诸如煤的变质程度;煤的组成结构;煤的有机显微组分;煤及焦炭的表面微孔结构,以及煤经焦化后其光学各向异性组织的发达程度等等。而对煤中矿物质对煤的反应性的影响,则未引起足够的注意。特别是在国内尚未见到有关的报导。但是,国外不少学者对煤中矿物质,特别是某些金属化合物对煤反应性的影响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他们通过热重分析、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等手段,研  相似文献   

7.
煤系石墨是在岩浆接触热变质及构造变质作用下形成的煤系非金属矿产。煤系石墨与晶质石墨相比,具有品位高、易开发的特点,将成为高技术产业和新能源领域的重要原材料。综合概述了煤石墨化作用模式、影响因素以及煤显微组分对煤石墨化的影响,分析了煤石墨化研究的主要问题和发展趋势。目前,煤的物理化学结构和煤系石墨的相关研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进展,但煤石墨化作用机制仍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大量的研究集中在煤石墨化的外部地质因素,如温度、压力和介质条件对煤石墨化的控制作用,而对煤显微组分在煤石墨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由于镜质组、惰质组和壳质组的芳环缩合程度不同,各种显微组分具有不同的芳氢和侧链取代基,从而对煤中芳香结构的演化和纳米结构的形成产生差异影响,造成煤石墨化作用效果和作用机制的复杂性。因此,充分认识显微组分对煤石墨化作用的影响可能是揭示煤石墨化机制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西部低煤级煤的液化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西部地区中新生代赋存着丰富的低煤级(Rmax<0.8%)煤炭资源,且绝大部分为低灰、低硫、低磷的优质煤,这为煤的洁净利用提供了最佳的液化原料。从煤质和煤岩基本性质出发,探讨了研究区低煤级煤的液化性能。通过高压釜在溶剂和催化剂条件下的加氢液化试验可知,在氢耗量5%左右时,煤的液化转化率达90%以上,油产率达55%以上,这表明我国西部低煤级煤可作为重要的液化用煤资源。同时,通过分析影响本区煤液化性能的控制因素,发现煤的挥发分产率、碳氢原子比、活性组分含量和镜质体反射率等指标可直接影响煤的液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查明新疆吐哈盆地煤层的原始成煤环境,应用煤岩学方法,通过GI-TPI关系图解,划分了吐哈盆地侏罗纪煤相类型,将煤相划分为4种类型,即较深覆水森林沼泽相、湿地森林沼泽相、湿地草本沼泽相和湖沼低位沼泽相。通过煤相分析,进一步在盆地内划分出河成沼泽体系、河湖混成沼泽体系和湖成沼泽体系3类成煤沼泽体系,为吐哈盆地成煤环境的研究提供了佐证。  相似文献   

10.
人造煤     
最近,美国的阿尔贡实验室的研究人员把含有煤化学成分的天然物质在模拟煤形成的过程下合成成煤.  相似文献   

11.
正煤中孔隙空间由有效孔隙空间和孤立孔隙空间构成,前者为气、液体能进入的孔隙,后者则为全封闭性"死孔"。煤的孔径结构是研究煤层气赋存状态、气、水介质与煤基质块间物理、化学作用以及煤层气解吸、扩散和渗流的基础。煤中的大孔和中孔有利于甲烷气体的运移;而小孔和微孔则与甲烷的吸附能力有关。低煤级煤是煤化作用早期阶段形成的产物,通常指碳含量低、挥发份高、发热量较低的褐煤、长焰煤,其最大镜质组反射率R_(o,max)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采自不同地区,各种煤级近500个煤样平衡水分条件下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了我国主要成煤时代、煤级和平衡水分煤的吸附特征,以及其Langmuir体积和Langmuir压力的变化规律,分析了Langmuir常数与煤岩显微组分、矿物质含量、孔隙度的关系,探讨了煤的吸附机理及各因素对煤吸附能力影响的内在原因.  相似文献   

13.
14.
中国学习地质或从事地质工作的人们,几乎都参观过煤矿,实习过煤田地质。大多数的人们,还自己做过关于煤田的调查工作,所以煤地质的这个问题,似乎是很通俗,很普通化了。但如果稍为深入研究,就可发现这个问题并不简单,它关联着很多方面,包含着许多问题。因为煤是各种工业的最基本的原料,在中国又有很丰富的矿藏,为建设新中国,为彻底了解中国的煤矿情况,我们对于煤地质必须深入研究。以下所说的只是一个概论,其中许多错误,要请同志们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质》2009,(2):60-60
煤,早在800年前就被广泛用作工业生产的燃料,推动了当时工业的向前发展,随之发展起煤炭、钢铁、化工、采矿、冶金等工业。煤在地球上的储量丰富,除了作为燃料以取得热量和动能以外,更为重要的是从中制取冶金用的焦炭和制取人造石油,即煤的低温干馏的液体产品——煤焦油。经过化学加工,从煤炭中能制造出成千上万种化学产品,所以它又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化工原料,我国相当多的中、小氮肥厂都以煤炭作原料生产化肥。煤也被人们誉为“黑色的金子”。  相似文献   

16.
随着本世纪40年代高灵敏度光电倍增管问世,热释光分析便应运而生。该技术首先被应用于矿物的分析鉴定,50年代拓展到地质和考古断代,70~80年代又被用于铀矿  相似文献   

17.
18.
煤结构与煤变质程度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煤大分子结构的芳香性和缩合程度,查明了由褐煤到低变质烟煤,从低变质烟煤到高变质烟煤,再到无烟煤,煤结构变化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可以根据化学组成和结构特征划分煤变质阶段。   相似文献   

19.
赵波  方军 《吉林地质》2011,30(4):44-47
以煤田探采、AMT及野外勘查资料为基础,对湾沟西内的煤层分布规律,构造演化对煤层聚集与改造的控制作用及找煤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认为:湾沟西煤层的聚集和保存受构造的形成和后期演化影响较大;湾沟向斜核部的厚层灰岩下赋存可采煤层。  相似文献   

20.
地处长江以南的皖南,是安徽省煤炭资源贫乏的地区。为寻找新的煤炭资源,满足本区工农业发展对能源日益增长的需要,由安徽煤田地质局和淮南矿业学院联合开展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