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4 毫秒
1.
托换法适用于既有建筑物的加固、增层或扩建,以及受修建地下工程、新建工程或深基坑开挖影响的既有建筑物的地基处理和基础加固。以济宁市人民医院既有建筑物加固为例,说明基础托换应根据既有建筑物具体情况、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综合考虑,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某试验楼沉降较大的问题,通过调查裂缝分布和分析沉降观测的变化规律,得出造成该建筑基础沉降和差异沉降的主要原因,即地表渗水、地下水位较明显抬升和临近建筑物的地基下沉。为解决不均匀的湿陷变形造成地基差异沉降问题,提出采用坑式静压托换桩方案进行地基加固处理,并详细介绍了加固设计方案及施工工艺。通过对比加固前后的沉降观测结果,表明采用坑式静压托换桩加固效果较好,可有效遏制湿陷性黄土场地地基不均匀沉降持续发展势态,为类似加固工程积累了地区经验。  相似文献   

3.
杜斌  刘祖德  聂向珍  柴丽芳 《岩土力学》2007,28(5):1040-1044
钢管纤维桩工法是建筑物基础托换技术中较为先进和实用的工法。目前在国内托换工程实践领域应用还比较少,现行的相关规范尚未专门涉及。钢管纤维桩工法具有施工快捷,质量可靠,对基础土层及周围建筑物扰动小的特点,特别适合既有建筑物的基础托换工程(特别是旧城改造和古建筑物地基加固工程),是一种值得推荐的建筑物基础托换技术。文中全面介绍了这种工法的特点、设计以及施工环节,并结合成功的实例,展示了该工法的实际工程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4.
肖春喜  张华  刘泉声 《岩土力学》2004,25(5):835-838
详细地介绍了采用花管注浆的软托换技术,对紧邻边坡的建筑物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对开挖的边坡采取喷锚网结构支护这一技术在工程中的加固机理。实践表明,花管注浆联合喷锚网支护这种复合的加固方法,不仅能对紧邻边坡的建筑物的基础进行托换,还能对边坡进行有效地支护,保证了边坡的稳定性和建筑物的安全性,其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陕西渭南某地特教学校三层楼地基加固工程的实例,介绍了预压桩托换技术在地基加固补强方面的应用。通过单桩静载荷试验、托换回弹与桩顶反力试验等资料的验证及其成果分析表明,托换后地基受力性能好,沉降稳定快,加固效果可靠,托换是成功的。为黄土地基被水浸湿陷产生湿陷病害的治理,提出了新的行这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苏南某工业厂房扩建工程中,为了妥善解决新旧熔炉区的不均匀沉降,通过多方案的比选,最终采用树根桩托换技术进行地基加固。并且对新旧熔炉区的基础进行了化学植筋连接和防渗漏处理。  相似文献   

7.
板式基础托换法沉降规律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贾强  谭海亮  魏焕卫 《岩土力学》2010,31(5):1491-1496
板式基础托换法是利用拟建地下室的部分顶板和底板交替支撑既有建筑物完成开挖土方和施工地下室的方法。托换过程引起地基的不均匀沉降会在上部结构中产生附加内力,从而影响到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板式基础托换法沉降规律,将托换过程分为顶板托换、托换顶板四周的土方开挖、接长坑内立柱、底板托换、托换顶板下方土体开挖等5个工况,进行1:10模型试验,用百分表测量立杆底部位置各工况沉降的变化值并计算出沉降差。从试验的结果可以看出,顶板托换、顶板四周的土方开挖和立柱接长3工况出现了中间大、四周小的“盆式”沉降;而底板托换和顶板下方土体开挖工况出现了中间小、四周大沉降规律。最大不均匀沉降出现在立柱接长工况,底板托换工况之后沉降差减少。因此,立柱接长工况成为引起上部结构最大附加内力的最不利工况。  相似文献   

8.
游欣频 《地质与勘探》1999,35(5):63-64,F003
介绍广州二沙岛消防站基础托换的方案选择,在地下室内克服地下水承压性进行托换的施工工艺,堵水防潮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9.
许德华  刘永球 《探矿工程》2009,36(4):63-65,69
通过上海宝山区35kV新罗店变电站基础加固工程实例,介绍了树根桩的应用范围、工作机理,以及树根桩的施工工艺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总结了树根桩加固技术的优点。实践证明该技术用于地基加固、托换等方面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是值得推广的地基基础加固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0.
贾强  张鑫  应惠清 《岩土力学》2009,30(11):3500-3504
桩基础托换法开发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的施工过程可分为桩基托换前、托换后和土方开挖至设计标高3个工况。施工过程会使既有建筑物地基产生二次沉降变形,由此产生的附加内力会影响到上部结构的安全。为了研究一个3层框架结构建筑物增加一层地下室桩基础托换过程的地基沉降规律,建立了3个工况的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并进行数值分析。通过定义路径的方法,可以得到3个工况的沉降曲线和柱脚处地基的沉降差。从沉降分析的结果可以看出:桩基托换前,地基总的沉降趋势是中间部位柱脚大于周边部位柱脚的“盆式沉降”;桩基础托换后,柱脚处的沉降差进一步增大;土方开挖后,由于下层土被“卸载”,中间部位柱脚处的地基明显回弹,使得中间部位柱脚与周边部位柱脚的沉降差出现了减少的趋势。最大的沉降差出现在桩基托换后土方开挖前,此时由沉降差引起的上部结构的附加弯距可以通过ANSYS有限元分析求出。  相似文献   

11.
张国强 《探矿工程》2005,32(9):25-27
通过工程实例介绍对发生倾斜的住宅楼采用锚杆静压桩进行地基托换加固、顶升法纠偏的处理方法,并且总结了采用该法施工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天津某35 kV变电站开关室,地基不均匀沉降严重影响到开关室内电器设备的安全正常运行,经采用静力压桩托换原有地基加固补强控制地基稳定后,进行开关柜两侧的顶升纠偏设计和施工,开关柜倾斜变形恢复至稳定状况,达到了预期的加固处理效果。  相似文献   

13.
对两座坐落在承载力较低的基础上已出现不均匀沉降的居民楼 ,采用树根桩进行基础托换 ,使基础与树根桩联结为一整体 ,施工效果良好。施工中据原建筑物设置资料 ,在大楼轴线布设桩孔 ,下置钢筋笼 ,用水泥砂浆灌注成桩。树根桩具备对原建筑物影响小、所需施工场地较小、施工方便、可用于不同类型土层 ,施工中不干扰建筑物正常使用等优点 ,在我国南方浅基础下松散地层进行地基加固及浅基础托换的应用具有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14.
我国常用地基处理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岩土工程地基处理方法可归纳为置换、排水固结、灌入固化物、振密或挤密、加筋、冷热处理、托换、纠倾等。具体处理常用换土垫层、砂井堆载预压、强夯、振动挤密、高压喷射注浆、深层搅拌、渗入性灌浆、加筋土、桩基础加固地基等方法。它们各自有一定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5.
向贤礼  隆威  何文君 《探矿工程》2004,31(10):27-28
应用注浆加固理论,通过对地质条件的分析认识,利用注浆托换技术对贵州省都匀市某监狱习艺楼在建工程进行地基处理,达到了增层加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针对湿陷性黄土场地上某倾斜住宅楼,设计采用钢筋混凝土托换桩加固与浸水纠偏等处理措施。利用原有3:7灰土垫层,使托换桩疏布(桩距1.8~3.9 m)与灰土垫层组成复合地基。观测数据显示,加固纠偏方案可行,技术经济效果明显,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7.
软土地区浅基础建筑物托换纠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沉井冲淤法进行取土纠偏 ,结合锚杆静压桩托换基础 ,处理软土地区某条型基础病危建筑物 ,取得十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在厂房基础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微型钢管桩和钢筋锚固技术对原有旧承台进行托换加固,在国内的基础托换施工中还较少采用,通过对某厂房基础托换加固实践的总结和分析,在工艺、技术上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实施效果较理想,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9.
丁国雄  谯伟 《探矿工程》2007,34(5):8-11
某厂房由于软土排水固结和地面回填堆载产生地面沉降过大,针对各部位荷载与地质条件的不同情况,分别采用了袖阀管静压注浆和锚杆静压桩托换技术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介绍了袖阀管静压注浆法和锚杆静压桩托换法的技术特点、加固机理及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20.
论述了预压桩托换起源、含义,并在总结经验基础上介绍了地基加固效果、可靠程度、优点和实用范围。结合工程试验资料,发现托换后,有效阻止桩顶回弹不是常数,从而找出桩顶回弹与反力关系,利用这种关系加固效果更加可靠,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