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海祥  张伯友 《中国地质》2003,30(3):254-260
对星子群变质岩的原岩性质及其形成的构造环境研究表明,星子群变质岩中的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沉积岩,其中云母片岩的原岩为粘土岩,石英片岩和变粒岩的原岩是杂砂岩或亚杂砂岩。斜长角闪岩、角闪片岩和榴闪岩的原岩为基性火山岩。变质沉积岩的形成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它们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而变质基性火山岩属于岛弧拉斑玄武岩与大洋拉斑玄武岩的过渡类型,它们形成于拉张盆地。  相似文献   

2.
将巴音布鲁克地区艾尔宾山西段格尔廷恩郭勒一带原划为中泥盆统萨阿尔明组古老的具高绿片岩相-角闪岩相的变质岩重新厘定为古元古界那拉提岩群。对那拉提岩群变质岩岩石特征、原岩性质及形成构造环境研究表明,其主体为一套副变质岩系。其中,片麻岩、变粒岩的原岩为杂砂岩、亚杂砂岩、岩屑砂岩及硅铁质沉积岩。斜长角闪片岩和角闪斜长片麻岩的原岩为玄武质沉凝灰岩或基性火山杂砂岩,为副变质火山碎屑岩。构造环境判别表明,那拉提岩群变质岩以被动大陆边缘构造环境为主,可能经历了从被动大陆边缘向活动大陆边缘转化的构造过程。  相似文献   

3.
锡林浩特岩群是内蒙古中东部锡林郭勒微地块内原锡林郭勒杂岩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变质岩组成,形成于中元古代[1]。岩群中片麻岩样品显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中等分异特征((La/Yb)N=4.71~7.97),斜长角闪岩具有平坦型((La/Yb)N=0.74~0.95)和轻稀土元素微弱富集型((La/Yb)N=1.06~3.63)两种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在微量元素N MORB标准化图解中,斜长角闪岩显示出洋中脊玄武岩和岛弧玄武岩的过渡类型特征。同时结合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图解分析,推断片麻岩原岩为富含泥质的亚杂砂岩,而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一套具有拉斑质到钙碱性过渡型特征的玄武岩;变质沉积岩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大陆岛弧环境;变质基性火山岩形成于岛弧弧后盆地。二者指示锡林浩特岩群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体系。  相似文献   

4.
兴华渡口岩群作为额尔古纳地块的基底,其变质年龄、原岩类型及大地构造背景一直是地质学家关注的热点。以大兴安岭北段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作为研究对象,利用锆石U-Pb同位素测年限定了原岩的变质时代,结合岩相学与地球化学综合分析方法开展原岩恢复,并进一步讨论了其形成的大地构造背景。研究认为兴华渡口岩群主要由斜长角闪岩类、浅粒岩类、变粒岩类和石英岩类组成;斜长角闪岩类原岩为基性火山岩,浅粒岩类原岩为英安质凝灰岩,石英岩和变粒岩原岩为泥质粉砂岩;斜长角闪岩类亏损非活动性微量元素Ta、Nd、P,大地构造环境属岛弧环境;浅粒岩类主要亏损Ta、Nd、P、Sr、Ti等元素,形成于大陆边缘造山带环境。绿林林场一带兴华渡口岩群的变质年龄下限为774.1±3.8 Ma。   相似文献   

5.
早元古陡岭群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河南省淅川县大陡岭至西峡县田关一带分布的陡岭群变质杂岩,由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片麻岩、钙硅酸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少量的大理岩、石墨片岩和极少量的石英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的沉积碎屑岩,具有后太古沉积岩的组成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透辉石变粒岩的原岩为钙砂质的沉积碎屑岩,但可能与片麻岩有着不同的物源区;斜长角闪岩有明显不同的两种产出状态和不同的两类稀土模式,一类呈夹层状与片麻岩互层产出,总稀土含量较低和不强的轻重稀土分离,原岩为非大洋型的拉斑玄武质火山岩;另一类则呈透境状产出,并具有很高的总稀土含量和强的轻重稀土分离,及明显的Eu负异常,原岩为拉斑玄武质的深成侵入岩。陡岭群变质杂岩有与秦岭群类似的岩石组合、原岩建造和时代等特征,形成于非大洋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  相似文献   

6.
早元古陆岭群变质杂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子然  魏春景 《岩石学报》1995,11(2):148-159
河南省淅川县大陡岭至西峡县田关一带分布的陡岭群变质杂岩,由角闪岩相的变质岩石组成,主要包括片麻岩、钙硅酸粒岩、斜长角闪岩,夹少量的大理岩、石墨片岩和极少量的石英岩。岩石地球变化特征表明:片麻岩的原岩为一套泥砂质的沉积碎屑岩,具有后太古沉积岩的组成特点,形成于活动大陆边缘环境;透辉石变粒岩的原岩为钙砂质的沉积碎屑岩,但可能与片麻岩有着不同的物源区;斜长角闪岩有明显不同的两种产出状态和不同的两类稀土稀  相似文献   

7.
新疆若羌县黑山梁地区北山岩群地质特征及构造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山岩群是一套经角闪岩相主期变质作用和绿帘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的强变质变形地体.据岩石组合特征可划分为4个岩组:第一岩组为斜长角闪片岩夹黑云斜长片麻岩和变粒岩;第二岩组为片麻岩夹斜长角闪片岩、石英片岩、变粒岩;第三岩组为石英片岩夹大理岩、石英岩;第四岩组为石英岩夹石英片岩.经原岩恢复,第一岩组原岩主要为板内拉斑玄武岩,具向岛弧玄武岩过渡趋势;第二岩组原岩为快速沉积的碎屑岩和酸性火山岩;第三岩组原岩为碎屑岩夹碳酸盐岩;第四岩组原岩为成熟度较高的碎屑岩.据火山岩组合、碎屑组合岩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判断其形成年代为早元古代,构造环境为早期裂谷发育速度较快,火山活动强烈,沉积物为快速沉积的碎屑岩;后期构造趋于平缓,碎屑岩成熟度升高,并夹有厚层碳酸盐岩.  相似文献   

8.
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特征及形成的构造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绍断裂东侧出露的早元古代变质基底以一套遭受中压型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的黑云斜长变粒岩、云母石英片岩为主,夹少量斜长角闪岩和大理岩,已遭受4期构造变形作用改造,从原岩建造和主要岩类地球化学特点推测它可能形成于大陆或大陆边缘类似于内硅铝盆地环境。江绍断裂西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则以星子杂岩为代表,由变粒岩、浅粒岩、(十字一石榴)云母片岩和少量斜长角闪岩组成,已遭受中压型高绿片岩相一低角闪岩相区域热流变质作用改造,推测其形成于活动性较强大陆一大陆边缘环境。江绍断裂两侧早元古代变质基底在原岩建造、变质一变形作用等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华夏地块和扬子地块在早元古代可能是两个地块。  相似文献   

9.
星子群变质核杂岩的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由于地壳伸展导致的构造剥离使星子—庐山地区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星子群以变质核杂岩的构造形式出露地表.星子群为角闪岩相片岩、变粒岩、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正常沉积的泥砂质岩石和拉斑系列的基性火山岩以及二者的过渡类型.星子群的出现证实了“江南古陆”也存在双层结构的前寒武纪变质基底.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锡林浩特岩群岩石学特征及变质温压条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锡林浩特岩群出露于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东南部,指原锡林郭勒杂岩中表壳岩部分,为一套片麻岩夹层状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变粒岩等的变质岩组合。选取岩群中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进行岩石学及岩相学分析,其中斜长角闪岩主要矿物组合为角闪石+斜长石;片麻岩样品中见夕线石+钾长石矿物组合,石榴子石具明显进变质环带,所以在计算其形成条件时选取了生长于峰期变质阶段的特定部位。运用角闪石斜长石、石榴子石黑云母矿物温压计分别估算锡林浩特岩群中准同时形成的变质基性火山岩及变质碎屑岩的变质温压区间。综合二者计算结果,得锡林浩特岩群峰期变质温压条件为660~707 ℃,0.5~0.6 GPa。变质达高角闪岩相。其变质年龄为1 000 Ma左右,推测锡林浩特岩群角闪岩相变质为中元古代末期锡林浩特微陆块与其他陆块碰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锡林郭勒杂岩岩石学特征及其变质作用的p—t条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锡林郭勒杂岩出露于华北地台北缘晚古生代褶皱带内,形成于1.3-1.0Ga,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角闪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片岩以及变粒岩夹透镜状或脉状斜长角闪岩组成,具角内岩相变质,原岩以钙碱性系列火成岩为主。通过对其中角闪岩及片麻岩中的长石、角闪石的矿物化学研究,计算出其变质作用发生的温度为540-550℃,压力为0.5-0.6GPa。  相似文献   

12.
左权-赞皇变质杂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左权变质杂岩位于华北克拉通中部造山带的中南段,赞皇变质杂岩西南。两杂岩区出露的早元古代——晚太古代变质岩石类型主要有:长英质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榴角闪岩、云母片岩和长石石英岩等。通过详细地野外地质调查、岩相学以及地球化学研究发现,左权变质杂岩与赞皇变质杂岩有类似的地球化学性质,其中,长英质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和角闪岩的原岩均有正、有副,按原岩性质可分为变质沉积岩、变质花岗质岩石和变质基性岩三类。变质沉积岩的原岩为粘土岩或杂砂岩,物源以上地壳的长英质成分为主,REE配分型式与PAAS以及上地壳平均成分类似,原岩在形成过程中经历了中——低等程度的风化作用,沉积背景为有演化岛弧发育的活动大陆边缘;变质花岗质岩石的原岩为中酸性侵入岩,形成于大陆边缘弧环境,与变质沉积岩呈侵入接触关系;变质基性岩的原岩是拉斑——钙碱玄武质岩石,其稀土总量较低、轻稀土轻微富集,地壳混染作用明显,总体形成环境类似于现代大陆边缘的岛弧构造环境。基于以上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左权——赞皇变质杂岩形成于典型碰撞造山环境,卷入了华北克拉通东部陆块和西部陆块之间的俯冲——碰撞过程。  相似文献   

13.
王龙  宇峰  刘智贤  徐晓飞  贾雨阳 《地质通报》2016,35(9):1448-1455
对托赖岩群变质岩的岩石特征及地球化学进行研究,结果显示,托赖岩群中的片岩、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其中片岩、片麻岩原岩为砂质岩、杂砂岩;石英岩原岩为石英砂屑岩;大理岩原岩为灰岩、白云岩。斜长角闪岩原岩为中基性火山岩,岩性为玄武安山岩。变质基性火山岩的构造环境判别结果表明,其形成于板内环境,作为托赖岩群中的特殊夹层,暗示托赖岩群沉积岩的原岩形成环境与变质火山岩的构造环境一致。  相似文献   

14.
南苏鲁造山带的超高压变质岩及岩石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南苏鲁造山带核部,古老的表壳岩和花岗质侵人岩经历了三叠纪的超高压变质作用,在超高压变质岩石抬升过程中经历了强烈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作用改造。据岩相学和岩石化学研究,可以区分出六大类典型超高压变质岩:榴辉岩、石榴石橄榄岩、石英硬玉岩、石榴石多硅白云母片岩、硬玉石英岩和石榴石绿辉石文石岩。这些岩石的角闪岩相退变质产物分别是斜长角闪岩、蛇纹岩、长英质片麻岩、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地球化学研究揭示,榴辉岩的原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内部构造环境的拉斑玄武岩,而石榴石橄榄岩可能是起源于亏损的残余地幔。石英硬玉岩原岩包括正变质的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副变质的酸性火山碎屑岩和长石石英砂岩。大面积分布的古老花岗岩很可能是形成在大陆或大陆边缘环境。长石石英云母片岩、石英岩和大理岩的原岩为沉积岩,与副变质的长英质片麻岩和基性火山岩—起构成了古老的表壳岩组合。双峰式的酸性和基性火山岩组合的存在也证明部分表壳岩是形成在大陆环境。因此,可以推测南苏鲁造山带核部的超高压变质岩原岩为形成在大陆板内环境的沉积岩—酸性和基性火山岩—花岗岩和奥长花岗岩建造。  相似文献   

15.
弓长岭铁矿床物质来源及沉积古地理环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弓长岭沉积变质型铁矿床是中国鞍山式铁矿床的典型代表.研究表明,该铁矿床赋存于反S型褶皱中,局部矿体出现褶曲现象.矿体产于主要由磁铁石英岩、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组成的含铁岩系中.文章通过研究该地区铁矿石的构造、结构和矿物组合,结合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研究,揭示了该地区形成铁矿床的物质来源与海底热液活动密切相关,在其形成过程中,很少或者没有含铝碎屑物质的加入,是由海洋化学沉积形成的,形成于还原环境.通过研究与铁矿床空间关系密切的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的构造和结构等,并利用常量、微量及稀土元素的测试结果,对斜长角闪岩、黑云母变粒岩和“蚀变岩”进行了原岩恢复研究,研究结果显示,该区斜长角闪岩的原岩应为洋中脊拉斑玄武岩,黑云母变粒岩的原岩应为大陆岛弧的杂砂岩,而“蚀变岩”的形成则与磁铁石英岩有着密切的关系.最后,提出了该地区铁矿床沉积的古地理环境为洋壳边缘、大陆岛弧附近,其形成环境应相当于弧后盆地.  相似文献   

16.
拉萨地块西部呈断块状沿狮泉河-申扎-嘉黎蛇绿混杂岩带附近分布的念青唐古拉岩群被认为是前寒武纪变质基底。本文对念青唐古拉岩群进行了系统的岩石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及构造地质学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片岩-片麻岩-变粒岩含十字石、石榴子石等特征变质矿物,遵循粒度分异规律,其原岩可能为来自冈瓦纳古陆核北缘中新元古代弧盆体系的活动大陆边缘浊积岩。斜长角闪岩具低硅、高铁镁、富钙的基性岩特征,其原岩为岛弧型基性火山岩。念青唐古拉岩群中的花岗伟晶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1150±13Ma,具过铝质S型花岗岩地球化学特征,可能为中元古代(1150±13 Ma)以前就开始沉积的念青唐古拉岩群基底岩石通过部分熔融形成。与花岗伟晶岩渐变过渡接触的二云斜长片麻岩第一组变质重结晶锆石U-Pb年龄为701±15 Ma,结合十字石特征变质矿物,暗示了该地区中温高压变质作用的峰期变质,变质程度达角闪岩相;第二组热液流体锆石UPb年龄为301±8.4 Ma,可能与冈瓦纳大陆北缘古特提斯洋演化过程中的岩浆热液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狼山位于内蒙古中部巴彦淖尔盟,在狼山主峰出露一套角闪岩相变质杂岩,它主要由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角闪岩、黑云变粒岩、黑云石英片岩组成,局部夹磁铁石英岩。其原岩以中、基性火山岩为主,顶部则为变粘土质碎屑岩。这套变质杂岩,至少经历了两期混合岩化作用,它与狼山南、北坡中元古代狼山群有明显的差异,作者对其中黑云斜长片麻岩测得sm—Nd等时线年龄为2735 Ma,证明其时代应为晚太古代。从变质杂岩地层层序、岩石化学、微量元素特征来看,它与绿岩带有许多相似之处。狼山主峰变质杂岩是该区的结晶基底,中元古代狼山群中的层控多金属矿床,就是在该基底上发育的裂陷槽中形成的。结晶基底自身的岩石中,Cu、Pb、Zn、Au等元素含量均较高,亦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8.
<正>陡岭杂岩位于商丹断裂带南侧的南秦岭构造带中,它是夹持于华北、扬子陆块边界地体中的一个重要构造单元。作为新元古代—古生代浅变质—未变质地层中的一个结晶基底,陡岭杂岩的形成和演化历史可以为秦岭造山带的演化过程提供重要的信息。陡岭杂岩的岩石组合主要为一套中级变质杂岩,由条带状闪长质-花岗质片麻岩(包括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和二长片麻岩)组成,夹斜长角闪岩、变泥质岩、钙硅酸盐变粒岩和大理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实的地质填图,在辽宁开原地区清河断裂以北新发现一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主要岩性为斜长角闪岩、黑云角闪斜长变粒岩、黑云角闪斜长片麻岩、浅粒岩及角闪石岩的岩石组合,与红透山岩组基本可以对比。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其原岩主要为一套中、中基性的火山岩建造,形成于岛弧环境。该套岩石组合普遍发生强烈的构造变形作用,常见构造样式包括透入性片麻理、石香肠构造、变质分异条带、肠状褶皱等一系列的固态流变构造。对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中的斜长角闪岩进行LA-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其形成于(2 524±18)Ma,变质年龄为(2 477±21)Ma,从形成到发生变质相隔约为47Ma。该套变质表壳岩组合的发现,表明了清河断裂以北也曾存在太古宙结晶基底,清河断裂与寇河断裂之间的区域在构造环境上与清原地区一样,均属于新太古代绿岩带。  相似文献   

20.
辽吉地区古元古界含硼岩系经过了中高级区域变质和混合岩化作用,主要由黑云母变粒岩、浅粒岩、电气石变粒岩、斜长角闪岩及富镁质含矿岩石组成,局部形成层状混合花岗岩。斜长角闪岩在含硼岩系内各个岩组中都有分布,岩石化学分析显示斜长角闪岩具有富钠、富镁、高铁、高钛特征,MgO含量成多众数值分布,辽东地区斜长角闪岩MgO含量高于集安地区,并且各类斜长角闪岩中硼含量都较高。辽东地区B、Cr、Ni明显高于集安地区,显示为海相地幔岩浆岩特征更为明显,集安地区则显示为变质热液改造特征。辽东地区斜长角闪岩的稀土地化显示为热液改造的幔源岩浆特征,集安地区的斜长角闪岩的稀土地化显示为壳源沉积岩特征。含硼岩系斜长角闪岩与浅粒岩稀土配分模式相似,表明部分斜长角闪岩与浅粒岩具有岩浆成因特征,而电气变粒岩、黑云变粒岩与混合岩稀土富集模式显示海相沉积泥岩变质成因,混合岩化及变质热液对原岩具有明显改造作用。斜长角闪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原岩环境为富钠、富硼的海相环境,原岩主要是海相富镁拉斑玄武岩和海相泥质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