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1 毫秒
1.
《贵州气象》2004,28(5):7-7
雾是近地面微细水滴或冰晶附着在大量的悬浮颗粒上形成的集合体。用能见度作为区分雾、轻雾、霾等天气的尺度,能见度降到1千米以下时称为雾,能见度在1~10千米称为轻雾超过10千米成为霭。霾是悬浮在空气中的大量微小尘粒、  相似文献   

2.
在计算机报表预审程序中,判断轻雾时,有一个相对湿度大于或等于60%的判据,于是便在某些观测员中出现了以下情况:当湿度计读数在60%附近时,由于不能立即确定相对湿度实测值是否大于或等于60%,便将应有的天气现象忽略不记,能见度记为10.0km,或只耍相对湿度小于60%,能见度小于10.0km,此时又不宜记其他现象时,则必记霾。 轻雾为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稀薄的雾,呈白色或灰色,且气层稳定,空气较潮湿,早晚常见,其出现时能见度在1.0~10.0 km之间;而霾为大量极细微尘粒均匀浮游空中形成,可使空气…  相似文献   

3.
李英  葛勇 《陕西气象》2000,(6):31-31
户县机场处于南山、沣河、涝河及村庄的团团包围之中 ,湿度大 ,由于老百姓的烧饭等形成了比较广泛的烟源。因此 ,轻雾、霾和烟是影响户县能见度的主要天气现象 ,难以辨认。1  3种天气现象的形成及特点轻雾是由大量的水滴和冰晶浮游在近地面空气层中致使水平能见度小于 1 0 km的现象。从形成的原因看 ,可以分为辐射轻雾、平流轻雾和阴天或多云天气的云层下轻雾。辐射轻雾是由于辐射冷却降温而形成的 ,它的厚度几米到几十米厚 ,少数可以超过百米。形成条件是 :晴朗少云的夜晚 ;充沛的水汽 ;微风 (1~ 3m/s) ;大气层结稳定。辐射轻雾的特点为 …  相似文献   

4.
施严春 《气象》1981,7(6):34-34
轻雾是由很细微的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点构成的灰色稀薄雾幕,出现时没有雾那么潮湿。水平能见度在1千米或以上,10千米以内。 烟幕是因烟粒大量存在于空中,使空气浑浊,以致水平能见度在10千米以内的现象。  相似文献   

5.
吴良会 《气象》1981,7(11):18-18
我站地处川西平原,冬半年轻雾很多。在观测中,有时有以下的记录: 观测时间 相对湿度(%) 水平能见度 天气现象 08时 90 5千米 = 14时 55 5千米 ∞ 20时 92 4千米 = 看来,08时和20时记轻雾是正确的,但14时记霾对吗?有的同志认为,在一天中由轻雾转为霾又转为轻雾是不可能的,肯定观测记录有误。但是据该日值班员说,14时观测时空气普遍混浊,暗色远物呈浅兰色,太阳呈土黄色,空气湿度又小,所以记了  相似文献   

6.
广州市区雾霾与大气污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广州市区的雾、轻雾和驻出现天数的增多是与本地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密切相关的。根据广州站1960~1993年雾、轻雾和霸出现的记录,进行整理分析,得出相应结论。1大雾和轻雾本文指的大雾,即浮游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使本地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出现雾时,常使天空全部或部分不可辨,相对湿度常为100%或接近100%,风力微弱,气层稳定。轻雾是指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物质微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在亚.0~10.ohm,空气没有雾那么潮湿。在气层稳定,较潮湿的天气条件下,多出现在早晚。统计…  相似文献   

7.
《气象知识》2012,(3):40-43
雾是由无数悬浮于低空的细小水滴或冰晶组成并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当空气中容纳的水汽达到最大限度时,就达到了饱和。如果空气中所含的水汽多于一定温度条件下的饱和水汽量,多余的水汽就会凝结出来,当足够多的水分子与空气中微小的灰尘颗粒结合在一起,就变成小水滴或冰晶,也就是雾。  相似文献   

8.
浮尘、轻雾与霾都是水平能见度 <1 0 .0km的视程障碍现象。在日常的地面气象观测中 ,它们之间极容易混淆。本人根据观测实践 ,总结出区别它们的经验。从成因来区别。浮尘是远处或本地沙尘暴或扬沙出现后 ,尘土、细沙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而形成的 ;轻雾是空气中水汽凝结而成的稀薄的雾 ;霾是大量极细微尘粒 ,均匀地浮游在空中 ,使空气普遍混浊。从颜色来区别。浮尘出现时远物呈土黄色 ,太阳呈苍白色或淡黄色 ;轻雾出现时 ,天空呈灰白色或灰色 ;霾出现时暗色物体微呈浅蓝色 ,太阳呈土黄、橘黄色。从当时的天气条件来区别。浮尘出现时 ,风较小 ,…  相似文献   

9.
我在下台站检查工作,发现有的台站在雨后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现在天气报21(或25)时,常常漏记轻雾。有的观测员认为这种情况经常出现,记轻雾没有什么意思。现就此问题略作讨论,供广大测报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轻雾与霾是常见的视障碍现象,有时不易分辨,在工作中,我是这样区分的:当现象形成时,如果能见度变化趋势是随着湿度的减小而降低,表明空气比较干燥,不会出现水汽凝结现象,就视为霾;如果能见度是随着湿度的增大而降低的,就视为轻雾。另外,由于湿度的日变化,也可能出现轻雾与霾的相互转换情况,但应慎重对待。应及时清除湿球球部上的污垢@刘恩莉$河南省郏县气象局!467100  相似文献   

11.
位于城市环境的气象台站,如杭州市气象台,由于种种原因,大气透明度较差,以致使能见度经常小于10.0千米。此时,值班员为记何种天气现象而伤脑筋。现就轻雾、烟幕、霾、扬沙、浮尘等现象的判别问题,谈一点浅见,供讨论。轻雾(=)与烟幕(?):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以下简称规范)第五章§5.1天气现象的特征中指出:轻雾——“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烟幕——“大量的烟存在空气中”“城市、工矿区上空的烟幕呈黑色、灰色或褐色,浓时可以闻到烟味。”轻雾为气层稳定,空气较潮湿;烟幕为气团稳定,有逆温时利于形成。“大致出现时  相似文献   

12.
轻雾和霾都是视程障碍现象,使能见度降低、空气质量下降,在日常观测中要注意区分。1轻雾与霾的特征及成因的区别随着工业发展和车辆的迅速增加,污染物排放和悬浮物增加,大量尘粒浮游空中。这些尘粒能吸收水,成为水汽凝结核。当空气湿度较大时,水汽很容易达到冷却饱和而凝结为水  相似文献   

13.
杨兆明 《气象》1981,7(4):35-35
霾是影响能见度的天气现象之一。它是由大量细微的尘粒、盐屑、烟、水汽混合物等组成,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空气普遍混浊的现象。 福建的三都,地处沿海,属亚热带地区。这里每年平均有10次霾的现象出现,多出现在12月至次年5月。其中又以1—4月出现者最多,约占全年霾日的80%。 霾大多出现在北方冷空气影响时的锋后逆温层下。当冷空气沿中路或偏东路径南下影响时,福建沿海地区多为东偏北向的大风。在无降水或降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一九八九年十二月中旬,我区出现了一次大范围的视程障碍现象(有效水平能见度<10.0千米),全区共有46个站记霾、11个站记轻雾、5个站记浮尘,其中有1个站为轻雾转霾、1个站霾转烟幕、2个站霾转浮尘。以地域分布来看,偏西部的站多记轻雾,东部站多记霾。(仅有1站记轻雾、5站记浮尘)。本文就这次全区性天气现象略作探讨,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5.
万钧  鲍家栋 《气象》1981,7(10):27-27
现在我们的能见度记录是有效水平能见度,它指的是测站四周二分之一以上范围内的最大能见距离。如果夜间有了轻雾,到了早上又因工厂冒烟使能见度更坏,我认为不一定要记烟幕这种天气现象。原因有三。(1) 烟是在轻雾的基础上使能见度变坏的,它本身并不一定达到了影响能见度的标准。(2) 烟幕的颜色是黑色、灰色或褐色,轻雾是灰色或灰白色;二者混合在一起时很难分辨何者占二分之一以上。(3)当  相似文献   

16.
在报表审核工作中,我们发现个别台站天气现象与能见度的配合时有矛盾,现提出一例进行分析,供大家探讨。某站某日天气现象记录为703~1539,能见度记录如表1。台站认为该时段因为降水影响了能见度,故未记=(轻雾)。我们审核分析认为应加记=。在电码GD—01Ⅲ17页天气现象强度表中明确地写到中雨为“雨落如线,雨滴不易分辨”、大雨为“雨降如倾盆,模糊成片……能见度大减”。这说明,强度大的降水对能见度有一定的影响,而间歇性小雨为雨滴清晰可辨,一般不会影响能见度。从该站这几个小时的自记降水记录(如表2)可以…  相似文献   

17.
霾的判别方法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总结了目前全国判别霾的方法和标准,描述了霾的本质,利用水汽凝结理论分析了相对湿度、能见度、霾和轻雾(或雾)之间的相互关系,提出了采用湿度-能见度指数区分霾与轻雾(或雾)的方法,并通过光的削弱理论和能见度的定义,归纳出湿度-能见度指数的数学模型.在严格执行<地面气象观测规范>的基础上,结合观测记录的实际情况,同时考虑全国大部分地区历史资料的延续性,建立了判别霾的数学公式.  相似文献   

18.
泾川县气象站地处东西走向的河谷川地之中,南山相对高度最高处300多米,北山略低。泾、纳河交汇于此,河床宽约100米。从河两岸到山脚,大部为林木覆盖。测站位于北岸大约300米处。轻雾是大量的微小水滴或冰晶悬浮在近地面气层中,使水平能见度降到10—1千米范围内的天气现象。泾川站年轻雾日数在60天左右,比崇信、灵台等邻近站多20余天。轻雾分布特征是:9—11月(秋季)多,其中以10月  相似文献   

19.
在日常的地面气象测报工作中,天气现象中的轻雾和霾是时常出现的,要正确地区别两者可以说亦易亦难。从理论上说,轻雾是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10-0km。而霾是大量极细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10-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观测员在实际观测时,当能见度达到标准时,则主要参考周围景色加以区别。霾出现会使暗色远物呈微浅蓝色,太阳呈土黄、桔黄色;而轻雾是灰白色或灰色。如果单凭周围景色进行区别轻雾、霾,是比较困难的,因为景色并非明显、清晰…  相似文献   

20.
轻雾是微小水滴或已湿的吸湿性质粒所构成的灰白色的稀薄雾幕,出现时水平能见度为1.0至10.0千米以内。《地面气象观测规范》叙述其大致出现的时间为“早晚常见”,所以,在实际工作中,有的观测员到中、下午就转记为霾或其他悬浮物。 中、下午是否会出现轻雾呢?84年,在地面测报检查中,曾发现某站连续几天整天都记轻雾(即天气报、航空报的WW均编10),当时,有的检查员认为:中、下午相对湿度比较小,应记霾。91年12月9、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