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延 《海洋与湖沼》1963,5(2):115-123
在海洋中,硝酸盐是三大营养盐(硝酸盐、磷酸盐、硅酸盐)之一,它对海洋的生物生产力有显著的控制作用。另外,硝酸盐在海洋中的分布变化与水文也有密切的关系,所以根据硝酸盐的分布变化也可判断水文的情况。至于海洋中硝酸盐的再生和去硝化等过程,更是相当的复杂。因此,测定海水中的硝酸盐,对渔业、水文和氮的地球化学的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海洋水文物理学是海洋科学的一门重要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研究海洋里水文现象的物理过程为对象,研究海水的各种运动为重点,研究海洋环流结构为核心的一门科学。就其性质和研究的对象及任务来说,这门科学同其最亲近的姊妹科学——大气物理学十分类似。然而就它们发展的速度和当前的水平来说,达两门科学之间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无  相似文献   

3.
第四章 海洋化学——第一节 海水溶解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海水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它的含量变化与海水中生物过程及水文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特点有时是海水运动的一个标志。  相似文献   

4.
实用盐度公式延伸应用于低盐海水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及其所属“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已正式提出并通过了1978年实用盐标(PSS78)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及其用表,同时已联合发出通告,要求世界所有海洋工作者自1982年1月1日起,在海洋调查和研究报告中一律使用新盐标、新方程和新的用表。  相似文献   

5.
海洋同大气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在许多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已经成为地球物理学的中心课题之一.开展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气侯的形成及其变迁,以求改进全球天气预报模式,而且它同海洋天气及水文要素的数值预报、海洋开发与海洋污染、航海及水声学等科学实践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6.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及其所属“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已正式提出并通过了1978年实用盐标(PSS78)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及其用表,同时已联合发出通告,要求世界所有海洋工作者自1982年1月1日起,在海洋调查和研究报告中一律使用新盐标、新方程和新的用表。 实用盐度公式可写为:  相似文献   

7.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海洋学考察理事会(ICES)、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R)和国际海洋物理学协会(IAPSO)共同组成的“海洋学常用表和标准联合专家小组(JPOTS)”经过16年的努力,终于在1980年的锡德尼(加拿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并通过了1978年实用盐标(PSS78)和1980年新的国际海水状态方程及其用表。上述四组织  相似文献   

8.
长江口海水比重的直接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的比重是海水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也是研究海水运动所必需的一个参数。关于大洋海水比重及其与氯度、盐度和电导的关系已有许多报导[3,5-9],为了制定新的国际海洋学常用表,Cox等人对世界各海洋表层海水的比重、盐度和温度的关系又进行了重新研究[3]。他们指出,除去低盐海水以外,所得结果与Knudsen水文表数据吻合较好,但Knudsen水文表的比重数据平均偏低0.006σt。  相似文献   

9.
近二十年来,关于东海西北部(28°N-32°N,124°E以西)海城的水文状况和水团的基本特征,已有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些较为重要的结果。但是,对本海域的锋面特征和海水温、盐度垂直分布的类型及其时空变化,即海水温、盐度的水平和垂直结构问题,则尚少研究。这些问题的探讨有助于对本海域水文状况、水团分布及其変化特征的进一步了解,故本文拟对之作一初步分折。  相似文献   

10.
海水温盐深剖面测量技术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龙  叶松  周树道  刘凤  韩月琪 《海洋通报》2017,36(5):481-489
温盐深是反应海洋物理学特性的重要参数,是海洋水文观测的基本要素。CTD剖面仪(Conductivity-Temperature-Depth profiler)是进行海水温盐剖面观测的主要仪器,利用CTD剖面仪可精确测得水下不同深度上海水的温度和电导率参数,进而能够推算出海水盐度、密度、声速等相关信息,对于海洋经济开发、海上国防建设、海洋环境保护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介绍了温盐深剖面测量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发展现状,对几种典型的温盐深测量设备及各种海洋观测平台中搭载的CTD传感器进行了介绍,论述了CTD传感器的标定和测试技术,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认知海洋中普遍存在的气泡上浮过程为目的,通过建立气泡运动、半径、传质传热等微分方程,综合构建了气泡运动的耦合模型,据此结合典型海洋水文条件与海水物性参数的关系,数值模拟获得水文条件对气泡运动的影响规律:(1)盐度、水温、波长、波高是影响气泡的水平偏移和上升时间的主要参数;(2)水温和波高的变化将导致气泡偏离海面预定释放位置;(3)低温气泡上浮时间少于高温气泡。本文有效模拟了水中气泡的上浮过程,为人类认知海水气泡现象,进而为海洋工程、航运安全、海气相互作用等工程实践与理论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2.
海水盐度是海洋水文测量的要素之一,测量海水盐度对海洋科学研究、海洋开发利用和军事国防都具有重要意义。海水电导率测量是进行盐度测量的重要手段,使用电导率传感器测量盐度,具有精确度高、速度快、计算海水密度可靠以及便于现场测量等优点,这种方法已成为海水盐度测量的主要手段。感应式电导率传感器是海洋调查和水文观测必不可少的仪器。文中论述了新型感应式电导率传感器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制作工艺,给出了传感器的测试方法以及目前达到的水平,最后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说明,提出了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通过实验室测试,验证了上述设计,传感器工作正常、测量精度高、具有较高的可移植性,符合现场应用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13.
现代水化学、海洋物理学、海洋生物学及其发生在海洋中小尺度过程的研究都是目前海洋学家们的迫切任务.除了物理扩散过程外,海水化学成分的分布特点、化学组成及点源形式的分解和消耗都是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海洋同大气间相互作用的研究,近年来,在许多科学技术比较先进的国家,已经成为地球物理学的中心课题之一。开展这一研究,不仅有助于了解气侯的形成及其变迁,以求改进全球天气预报模式,而且它同海洋天气及水文要素的数值预报、海洋开发与海洋污染、航海及水声学等科学实践息息相关。 海洋——大气相互作用几乎可以说是发生在整个时间空间尺度谱上,人们已经对各种尺度的作用过程广泛地开展了研究。其中,小尺度湍流能量交换的实验研究是其他尺  相似文献   

15.
海水溶解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水溶解氧主要来源于大气中氧气的溶解和海洋植物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它的含量变化与海水中生物过程及水文条件等有密切关系。它的分布特点有时是海水运动的一个标志。 本区北部受黄海冷水团影响,西北部受苏北沿岸流及长江径流影响,东南部受黑潮、水和西南部受台湾暖流影响。由于不同水系的影响,使溶解氧分布有一定的规律性。本文将分别讨论溶解氧的空间和时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南海北部近岸石油开发区海水的腐殖质(HS)和乙醇可溶物(ES)等有机物的分布行为及其与环境的关系。指出HS和ES的季节变化,平面和垂直分布状况以及它们与浮游动植物的关系等。它们浓度的变化范围为80—500μg/L之间。为海洋石油开采环境的质量监测和海洋生态环境提供数据。  相似文献   

17.
海洋碳循环是全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它不仅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球气温乃至全球气候的变化趋势,而且还是海洋生态系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决定着了海洋生态环境变化的走向。众所周知,碳(C)在海洋中以无机态和有机态的形式存在,在海气系统中,大于98%的C以溶解无机碳(DIC)形式存在于水体中(Zeebe et al,2001)其对海洋碳循环的影响至关重要。 氮(N)和磷(P)等营养盐对维持海洋生态系的正常运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近年来人类生产、生活污水的排放以及滩涂和沿岸水域养殖区的长期施肥,它们也作为近岸海区的主要污染物而导致近海海洋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影响并改变了一些海域的生态结构。如在胶州湾,由于营养盐浓度及结构发生了变化导致该湾地区浮游植物数量和优势种组成的变化(沈志良,2002)近年来,在海洋沿岸带的河口、海湾等水体较浅的透光层内,以孔石莼等绿藻为主要代表的大型海藻开始泛滥,形成大型海藻的水华。海洋生态环境的改变,必然将导致海洋碳循环的变化,从长时间尺度来看也会影响到全球的气候和气温变化。目前,对营养盐与水生藻类之间的响应关系研究已有大量的报道(王勇等,2002;刘媛等,2004;张文俊等,2004)但对于营养盐与海水无机碳体系之间的耦合作用报道甚少。在海洋环境中、C N P作为主要的生源要素,其变化相互影响,并与海水中所存有的海洋生物密切相关。探讨海水中C-N-P的相互耦合关系对于研究海洋生态环境演变过程及效应,阐明海洋碳循环过程的深层次机理,揭示在过量N P作用富营养化条件下,C的迁移转化行为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实际价值。本文作者初步研究了模拟条件下C-N-P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秋末南黄海的透光度及其与环流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光学仪器的发展,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海水的浊度、透光度或光束的吸收系数等在海洋中的分布来讨论海流、水团混合、海洋锋面等水文现象,以此作为温、盐等水文资料的重要补充。例如,Drake用表层海水的透光度揭示了Santa Barbar海峡中的环流状态。Matsuike和Morinaga曾用日本南岸黑潮区域中的光束吸收系数揭示了沿岸水进人黑潮主流的混合现象。Matsuike 等用光束吸收系数研究了长江冲淡水与外海高盐水之间和黄海沿岸水与东海高盐水之间的锋面特征。上述研究都是卓有成效的。 然而,在我国还很少使用过类似的方法来研究有关的海洋水文现象。1983年11月在中美南黄海环流与沉积动力学联合调查研究的首航调查中,使用25cm光程的透光度计(Transmissometer)精确地测定了南黄海的透光度值。本文将以这些资料为基础,阐明南黄海透光度值的分布规律及其同南黄海的水团分布、环流状态、潮汐运动等水文现象之间的关系。 25cm光程透光度计用产生波长为660nm红光的发光二极管作光源,这种光源接近单色,在蒸馏水中经过25cm光程后,仪器测得的最大透光度值为90%。由于该仪器使用单色红光光源,海水中的腐植酸等黄色物质对它影响很小,因此测得的透光度值可较真实地反映海水中悬浮物含量的多少。调查中将透光度计的信号接入Mark-III型CTD的备用通道,因此它的取样速率同温、盐等要素一样。 本次调查共设7个断面,54个CTD观测站,测站和断面分布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9.
古海洋学的回顾与前瞻(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古海洋学的主要成就2.海洋化学环境的变化洋底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研究,可以有助于阐明海洋的化学环境,表层生物生产力(肥力)以及表层和底层环流的变化,在海洋地球科学上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甲)方解石补偿深度(CCD)及CaCO_3含量的变化 CCD指进入海底的CaCO_3供给量被溶解量所平衡的水深,它是洋底钙质沉积物与非钙质沉积物间的岩相界线.CCD的水深是CaCO_3供给率与溶解率的函数,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上层海水的肥力、深层海水的碱度、CO_2含量,以及海水与沉积物界面上的水流流速等,是一个复杂的问  相似文献   

20.
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冬半年水文特征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关于东海北部气旋涡区夏半年水文结构及其逐月变化,作者已作了比较系统的分析。本文是上述工作的继续。鉴于冬半年海水的温、盐度等要素垂直分布均匀,其结构简单,而夏半年几个突出的水文现象大多没有出现,因此,本文叙述的方式和内容同前文是不同的。 迄今,只有毛汉礼等(1964)曾对研究海区冬季的水文特征以及海水类型作过分析,但对这一海区的水文特征在冬半年的变化规律尚未见报道。历史资料表明,该海区在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