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区找水方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2015,(6)
针对渝东南、渝东北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提出钻探取水、隧洞取水、暗河天窗提水、引水、蓄水和浅钻井开发利用表层岩溶水六种不同的岩溶水开发利用方式,并从地层岩性、地形地貌、地质构造等方面提炼出找水标志,为合理开发渝东南、渝东北岩溶水、解决缺水问题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75条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测线及57眼钻孔验证情况的总结分析,研究渝东南地区岩溶储水构造的高密度电法异常特征。渝东南岩溶储水构造划分为三类地质模型:浅表层岩溶带、溶洞及岩溶管道、构造裂隙。根据渝东南地区找水高密度电法成果统计总结出该地区常见的四类高密度电法异常形态:浅表层横向条带状低阻异常、UV型低阻异常、团状或囊状低阻异常、串珠状低阻异常,每一类异常对应1~3种岩溶储水构造地质模型。高密度电法是渝东南岩溶山区找水的首选物探方法,总结地区勘探经验及合理解译高密度异常后推荐孔位可以提高岩溶石山地区找水的成井率。  相似文献   

3.
《地下水》2021,(1)
天津地区奥陶系岩性主要为一大套厚层灰岩夹白云岩,可进一步划分为冶里组、亮甲山组、北庵庄组、马家沟组和峰峰组,沧县隆起钻孔揭露顶板埋深为882~2 728 m,厚度为29~1 511 m。大量实践和研究表明本区奥陶系岩溶发育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岩性、构造、风化淋滤时间和水动力条件等。灰岩比白云岩岩溶发育,且泥质灰岩或泥质白云岩岩溶作用减弱。对同一岩性而言,离断裂越近,岩溶裂隙越发育;岩层倾角越陡,越有利于深部岩溶发育。风化淋滤时间越长,越有利于岩溶储层发育。本区奥陶系岩溶横向上主要沿大型断裂带和风化壳发育;垂向上主要发育在距不整合面400 m范围内,而且距不整合面越近,岩溶发育越强。奥陶系赋水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间发育的裂隙和岩溶,研究表明本区奥陶系热储赋水规律主要沿断裂和基岩凸起分布。  相似文献   

4.
川东-渝北地区黄龙组白云岩储层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内容提要:石炭系黄龙组白云岩储层是川东-渝北地区天然气藏最重要的储集岩类型之一,依据岩石学特征和沉积相及地球化学特征,可将川东-渝北地区石炭系广泛发育的白云岩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成岩埋藏白云岩、古表生期淡水白云石和深埋藏热液异形白云石四种成因类型,其中具备储集意义的仅为交代成因的成岩期交代成因的埋藏白云岩和古表生期形成的岩溶岩,岩性主要为颗粒和晶粒白云岩及白云质岩溶角砾岩。白云岩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为:①弱溶蚀、强溶蚀准同生和成岩埋藏白云岩分别都具有相似的ΣREE值、ΣLREE/ΣHREE比、REE配分模式和δCe、δEu负异常,但弱溶蚀白云岩各参数值相对较低;②淡水白云石具有很低的ΣREE值、弱Ce负异常和中等-较强的Eu负异常;③热液异形白云石ΣREE、REE配分模式和δCe特征与淡水白云石相似,而δEu最高。上述特征进一步表明各成因类型白云岩的稀土元素各项参数和配分模式差异明显,与较晚期次流体的物理化学性质密切相关,特点为:准同生期和早-中成岩期埋藏白云岩受表生期岩溶作用影响较大,而深埋藏期热液异形白云石明显叠加有深部热液流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田雯 《矿物学报》2019,39(1):108-116
模拟表生条件下(22℃、1.0 MPa)岩石溶蚀过程,采用0.2%的盐酸溶液分别对桩海地区下古生界6种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进行溶蚀实验,结合扫描电镜观察与离子浓度分析手段,对比研究了表生条件下大气淡水对不同类型碳酸盐岩的溶蚀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岩石组构和矿物成分都存在选择性溶蚀,白云石多溶蚀成蜂窝状,方解石则可经溶蚀呈晶锥状;溶蚀率排序为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鲕粒灰岩>灰岩>灰质白云岩>白云岩,灰岩类Ca2+、Mg2+释放合量6.35~7.08 mmol/L,明显高于白云岩类Ca2+、Mg2+的释放合量6.005~6.368 mmol/L,整体上灰岩类溶蚀率大于白云岩类,溶蚀率最高的白云质灰岩由于有少量白云石的加入促进了方解石的溶解,改善储层溶蚀效果。实际地质条件下,常规测井、成像测井以及钻录井数据显示,灰岩类地层溶蚀孔洞发育,其溶蚀的规模与强度都大于白云岩类。总体看来,实际地质条件下的碳酸盐岩溶蚀特征与本次水-岩实验结果一致,表生大气水条件下灰岩类比白云岩类易溶,其中,白云质灰岩最易溶。  相似文献   

6.
奥陶纪末的赫南特期爆发全球冰川事件,渝东南-黔北地区赫南特期沉积的观音桥组,从岩相、古生物组合、古环境等方面表现出该地区对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的响应。通过对观音桥组沉积特征的分析,发现其主要分为3类:一类为颗粒灰岩,细分为泥晶生屑砂屑灰岩和亮晶鲕粒灰岩、亮晶砂屑灰岩等,含珊瑚等化石,代表了中高能量的浅滩环境;一类主要为粉砂质灰岩、粉砂质泥灰岩组合,含腕足类及三叶虫动物群,沉积环境为潮坪。这两类是近岸沉积,主要受相对海平面下降的影响。另一类为形成于浅海陆棚环境的混合岩相,包括泥灰岩与钙质泥岩组合、粉砂质泥岩与泥质粉砂岩组合及含炭泥灰岩;生物包括三叶虫、笔石及腕足等,尤其是标志性冷水型Hirnantia动物群的短暂繁盛,表明其受海水温度变凉的影响较大。潮坪靠近黔中古陆分布,局部发育浅滩,远离古陆变为浅海陆棚环境。总体上,观音桥组沉积环境比五峰组与龙马溪组黑色笔石相页岩的缺氧滞留深水陆棚环境更浅、相对海平面及水温更低,是赫南特期冰川事件直接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轮古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古潜山内发现了大量岩溶缝洞型油藏,油气主要富集在缝洞储层中,这些缝洞储层主要跟碳酸盐岩古潜山内的古暗河系统有关。特别是在轮古西地区,古暗河系统最为发育,古暗河系统缝洞储层在纵、横向上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搞清该区古暗河系统地震地质特征,是该区缝洞型油藏高效开发的关键。根据现代岩溶暗河特征,结合该区测井和钻井资料,建立暗河地质模型,开展模型正演模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致密灰岩背景下发育的地下暗河系统在地震剖面上表现为连续线性的强反射特征,暗河高度、宽度变窄,地震振幅变弱。地震上振幅越强,表明对应的暗河洞穴越大、充填物速度越低;振幅属性可以较准确地刻画地震上暗河的横向范围,频率、相位属性可以刻画地震上暗河的轮廓,但刻画的范围比实际暗河要大;暗河系统主河道易被泥质充填,分支暗河道被充填的概率低,是暗河储层发育的主要场所,也是油气富集的主要地区。  相似文献   

8.
文章选取典型背斜槽谷区——宜居河流域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不同水文地质单元对流域岩溶泉进行出露特征及水质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 二叠系、三叠系含水层的调查泉点水化学类型全部属于HCO3-Ca型水,而寒武系、奥陶系含水层部分泉点属于HCO3·SO4-Ca型水,这可能与该地区的岩性及人类活动有关;流域内93.8%的岩溶泉点水质等级为优良和良好,可作为饮用水源;(2)流域内岩溶泉流量<10 L·s-1的岩溶泉数量占78%,平均流量仅为0.84 L·s-1;流量≥10 L·s-1的岩溶大泉平均流量达76.56 L·s-1;此外,发现不同岩性地层在岩溶泉发育的数量和流量上皆有差异,表现出岩溶泉发育的极不均一性;(3) 在可溶岩与非可溶岩接触带、断裂构造带、陡崖处、地势较低的弱承压泄流区、深切河谷及峡谷两侧切割处5类地点易出露岩溶泉。   相似文献   

9.
受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早期的影响,川西地区中三叠统碳酸盐岩普遍受到剥蚀和岩溶作用。通过多口井和多个露头剖面的岩心、岩屑观察分析和地球化学分析表明,该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顶,古表生岩溶特征明显。古岩溶作用为雷口坡组顶储层的发育创造了条件,雷口坡组上部发育了一套岩溶孔隙型储层,主要分布于四段上亚段,在新场地区储层段累计厚度达38~75m,岩性主要为微—粉晶白云岩、灰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藻)砂屑白云岩及(藻)砂屑灰岩等,以Ⅱ—Ⅲ类储层为主。认为该套储层的发育主要受岩性组合、微古地貌及埋藏期岩溶作用控制。  相似文献   

10.
渝东北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间观音桥段厚度不一、沉积特征各异,自西向东对庙坝渝参1井(YC1)、田坝剖面(TBP)、白鹿剖面(BLP)、九湖四方洞剖面(SFP)和巴东两河口(LHP)剖面的分析表明,观音桥段以发育浅灰色中—薄层状泥质灰岩为主,局部为含介壳泥灰岩层,且强烈风化后常呈褐黄色、土黄色。研究区内两河口剖面为灰黑色泥质灰岩,也发育介壳化石,四方洞剖面观音桥段表现为粉砂质含量的明显增多。仅田坝剖面和两河口剖面见赫南特贝化石印模。各剖面有机碳同位素垂向演化特征相似,具有区域及全球对比性;在赫南特期观音桥段均表现出明显的碳同位素正漂以及峰值,可能受局部环境影响,其正漂幅度不尽相同;五峰组至观音桥段碳同位素呈震荡性升高,可出现短暂的小型峰值;观音桥段至龙马溪组,碳同位素呈现持续稳定的下跌,下跌速度取决于龙马溪组厚度。  相似文献   

11.
重庆市生态安全评价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魏兴萍 《中国岩溶》2010,29(2):145-151
以重庆市为例,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选用17个指标并运用模糊数学隶属度法分析了重庆市生态安全的动态变化以及重庆市2007年各区县生态安全状况。结果表明,重庆市1997年和2002年生态安全值分别为2.384和2.114,均处于不安全状态;2007年生态安全值为1.704,处于临界安全状态,其中较安全区(1.0≤B*<1.5)有13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面积为1.414 2万km2,占总面积的17.16%;临界安全区(1.5≤B*<2.0)有11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西北,面积为1.539 3万km2,占总面积的18.68%;不安全区(2.0≤B*<2.5)有12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中、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3.952 3万km2,占总面积的47.96%;很不安全区(B*≥2.5)有4个区县,主要分布在渝东北和渝东南,面积为1.334 5万km2,占总面积的16.20%。   相似文献   

12.
对重庆地区下-中侏罗统界线地层进行了划分,进一步证实Coniopteris 属不同种的大量出现和蚌壳蕨科多个属的同时存在可视为中侏罗世的标志,双扇蕨科植物中Thaumatopteris属、Dictyophyllum nathorsti 等都不越过下-中侏罗统界线,而且Classopollis 花粉含量在界线附近的巨大波动也可确定下-中侏罗统界线的大致位置.依据界线的古植物标志和自流井组可划分两个沉积层序,提出区内下-中侏罗统的界线置于该组东岳庙段与马鞍山段之间,并以云阳水市口下-中侏罗统界线剖面为界线层型.  相似文献   

13.
重庆温泉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综述当前重庆温泉研究的相关文献,总结了前人在重庆温泉形成的地质背景、分布状况、类型、水化学特征及形成机制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并分析了重庆温泉研究和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重庆温泉中人工揭露较自然出露多,温度以中低温为主,泉口流量集中于10~50 L/s,色度、浊度小,水化学类型受围岩性质影响,以SO4-Ca型为主。其形成过程为:大气降水在大巴山脉及川东褶皱带背斜顶端碳酸盐岩出露区域渗入地下深部,被地温加热后沿褶皱带背斜轴部向南移动,在河谷深切处或断裂构造处出露形成温泉。重庆温泉的开发利用存在环境污染、资源利用不合理、开发不力等问题,认为应当加强温泉形成机理、温泉资源评价与保护、温泉水系统数值模拟、温泉废水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以确保温泉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14.
重庆市是全国地质灾害极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每年因此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严重制约着重庆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重庆市地质灾害类型众多,主要有滑坡、崩塌、泥石流等。文章在大量的野外调查和室内制图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重庆市地质灾害的特征;同时从地形地貌、降水、地下水、岩土体性质、人类工程活动等方面探讨了地质灾害的形成机理;最后针对区域内不同类型的地质灾害,从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两方面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重庆渝东南地区铅锌矿矿床成因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庆渝东南地区铅锌矿呈层状、似层状、脉状产于下、中寒武统碳酸盐岩的层间破碎带及构造裂隙中,受构造和地层的控制,区域性大断裂为导矿构造。矿床围岩蚀变主要有白云石化、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方解石化、重晶石化、萤石化等。铅锌成矿元素主要来自基底,其次来自赋矿地层;硫主要来源于地层硫酸盐。成矿流体为海水混合了地层压实水的高盐度热卤水,并受重力和构造挤压的联合驱动。铅锌矿的主成矿期为加里东期,矿体在燕山期受到改造,为经过后期热液改造的MVT铅锌矿床。  相似文献   

16.
热储温度是划分地热系统成因类型和评价地热资源潜力的重要参数。文章在采集分析渝东南13个地热水样的基础上,利用无蒸汽损失石英和有蒸汽损失石英温标法、玉髓法a和玉髓法b,修正的SiO2温标法,K-Mg、Na-Li、Na-K、Na-K-Ca等阳离子温标法计算渝东南深部热储温度,并利用Na-K-Mg三角图解法和矿物饱和指数法检验所用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研究区利用SiO2(无蒸汽损失)温标法和修正后的SiO2温标法计算所得出的热储平均温度更适用,各地热水点热储温度范围在62.78~124.81℃,平均热储温度88.98℃。   相似文献   

17.
Trophic states and nutrient storage of reservoirs in Chongqing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trophic states of 35 reservoirs were investigated in the region of Chongqing, Southwest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s of nutrients and chlorophyll a were high and organic pollution and transparence (SD) were low in the water bod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nitrogen (TN) range from 0.52 mg/L to 5.94 mg/L and those of total phosphorus (TP) range from 0.002 mg/L to 0.598 mg/L. Chemical oxygen demand (COD) ranges from 0.75 mg/L to 9.3 mg/L and SD ranges from 0.48 m to 3.2 m.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D and chlorophyll a, but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D and chlorophyll a. In terms of the integrated nutrition state index, the eutrophication states of the reservoirs were assessed. Of the investigated reservoirs, about 22 reached the grade of eutrophication. Only one reservoir was in the state of oligotropher, the rest were in the state of mestropher. Integrated nutrition state indices range from 25.4 to 74.5. The storage capacity of nutrients in the reservoirs was calculated. The stored TN, TP and COD were about 4731, 206 and 10259 t, respectively. The main pollution sources are industrial and domestic wastes.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aquaculture, the contamination level increases gradually.  相似文献   

18.
1Introduction Particleswithanaerodynamicdiameterof< 10μmarerecognizedasinhalabaleparticlesandhave beenfoundtobewidelyassociatedwithhealthprob lems(Chapmanetal.,1997).Theywouldalsoinflu enceclimateandvisibilitythroughanumberofimpor tantatmosphericprocesses(Horvath,1993). Rapiddevelopmentofurbanconstructionandrap idgrowthofpopulationhaveexacerbatedChongqing’s pollution.Althoughsulfurdioxidehasbeenreducedby morethan60%incontrasttothevaluein1991,the concentrationsofparticulatematterarestil…  相似文献   

19.
重庆地区茅口灰岩按埋藏条件和岩溶发育特征,可分为裸露型现代岩溶、隐伏型岩溶晶洞与东吴运动古岩溶三类。通过对各类岩溶发育特征及矿井的充水充气影响进行研讨,目的在于指导煤矿深部的开采和天然气钻探。  相似文献   

20.
植被护坡及其在重庆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边坡工程中的植被不仅能美化环境,还具有控制雨水冲蚀、稳定边坡的作用。文章详细论述了植被护坡的边坡滑移面上的边坡稳定系数的评定方法,并与无植被边坡稳定性进行比较,讨论了植被护坡的力学效应和水文作用、植被对雨水冲蚀的控制作用,提出了植被护坡的种植和布置方法的建议。结合重庆地区的边坡特点和气候条件,介绍和分析了该地区的几项典型植被护坡工程及施工方法和施工效果,为植被护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