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全球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百年来全球气候呈现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并且未来气温将继续上升,降水模式也会发生改变。从气候变化对湿地水文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影响下湿地水文与生态的相互作用过程以及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等3个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分析。从中发现,当前全球气候背景下的湿地生态水文学正在从单一湿地生态水文过程为主要对象,发展成为以研究气候-水文-生态三者相互作用机制为主要内容的综合性、交叉性学科。现关于气候变化影响下水文-生态之间的关系多集中于单向作用的研究,特别是水文过程对植被的影响研究较多,缺乏对气候变化影响下湿地水文过程与生态过程相互作用机理的全面认识。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机制研究已经成为水文学研究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而基于物理机制的湿地生态水文模型,逐渐成为预测未来气候变化下湿地生态水文响应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湿地水空间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伟 《地球科学进展》2007,22(7):725-729
地球水资源短缺问题日益严重,直接影响自然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陆地健康水循环和水资源的再生是基于合理的水调节空间.湿地是不可替代的水调节空间,因湿地特殊的水理性质和特有的生物地球化学作用,使湿地具有显著的调蓄地表径流和水体净化功能.人类活动大量破坏湿地,使湿地水空间效应明显下降,极大地削弱了湿地水调节功能.就流域生态、生产、生活用水的协调与保证而言,其合理的湿地配置是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3.
鄱阳湖水质污染对湿地生态系统生态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湿她内部生物、物理、化学组份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推动湿地的形成和发育,是其生态结构和生态功能的物质基础。水是鄱阳湖湖泊及其湿地的主体要素之一,各种形式的水是参与湿地生态过程的主体成分.贯穿融于生态形成和系统运作的生物、物理、化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湖泊水质的变化直接影响着湿地的生态过程,影响水域生态系统、湖滩草洲生态系统、农牧与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的质量.所以水质变化及污染是湿地生态功能衰退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4.
湿地是流域水循环和水量平衡的重要调节器,在维护流域水量平衡、减轻洪旱灾害和应对气候变化等方面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是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科学认识和理解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对流域湿地恢复保护、水资源综合管控与应对气候变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的概念与内涵,剖析了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时空变异性、阈值性和多维性三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包括湿地土壤特性、植被特征和初始水文条件等内在因素和流域特征、降雨特征、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等外在因素),探讨了流域湿地不变情景下和变化情景下水文调蓄功能评估方法,并介绍了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定量评估模型与应用情况。最后,从学科发展和实践需求的视角提出了流域湿地水文调蓄功能未来亟需加强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5.
湿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态系统,也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之一。湿地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和社会价值,而它的退化和萎缩是全球面临的问题。湿地是由水、浸泡于水中之土及其中的动植物和各类矿产这三大要素构成。可划分为人工湿地、天然湿地两大类及若干亚类及小类。合理利用并加强湿地的保护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6.
张掖城市湿地的形成及其生态系统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丽萍  巴建文 《地下水》2010,32(4):20-22
湿地生态系统的形成一般应该具备三个条件:相对低洼平缓的地势、维持湿地生态的水源补给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新构造运动、水文地质条件、第四纪气候演变是张掖市北郊湿地形成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影响因素。新构造运动及第四纪气候变化也使湿地生态系统涵养环境由地表水环境演变为地下水环境。  相似文献   

7.
保护洞庭湖湿地的本质问题是维护和发挥湿地的“地球之肾”功能。为此,一是湿地要有水;二是湿地植物生态系统不被破坏。  相似文献   

8.
张林 《地下水》2012,(3):34-35
湿地是地球上最富有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景观和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之一,其各种生态功能对维持生态环境发挥着巨大作用,同时也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重要自然因素之一。白洋淀湿地是华北地区最大的湖泊湿地,对华北地区的生态环境有重大影响。近年由于干旱和污染的双重威胁,白洋淀湿地一直面临干淀危机。随着流域上游水资源过度开发和气候干旱,干淀频繁出现,生态环境恶化,淀泊萎缩,湿地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盘锦湿地生态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多年对盘锦湿地的调查研究,参照国内外湿地生态评价的指标和方法,选用反映湿地生态服务功能、生态保护功能和社会文化价值的12项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盘锦湿地进行生态评价.评价结果显示,盘锦湿地整体生态环境较好,其中均化洪水功能、调节气候功能、旅游观光价值、保护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稳定性等功能,在决定湿地价值时起着重要作用.评价结果CEI值为0.7082,在(0.7,1]之间,表明盘锦湿地整体生态环境较好.针对盘锦湿地,地面沉降问题、地表土壤、植被的破坏、环境污染问题、地下水过量开采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为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岩溶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岩溶湿地是广泛分布于岩溶地区的一种特殊的湿地类型。受特殊水文地质结构的控制,岩溶湿地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与其他湿地类型有着显著差异。基于国内外湿地及岩溶湿地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西南岩溶湿地具有上下双层结构、封闭的储蓄水构造、快速的生态水文循环等特点,以及地表水-地下水转化、生态需水转化的规律和研究方法,分析了人类活动对岩溶湿地水量、水质以及生态系统演化的影响,并总结了岩溶湿地生态水文模型的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最后,针对目前岩溶湿地生态水文过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在未来研究中应加强对岩溶湿地结构及生态水文循环过程的研究、查明人类活动对岩溶湿地产生的影响、构建生态水文耦合模型等建议。  相似文献   

11.
湿地兼有水陆两类生态系统的某些特征,生态功能和社会经济价值显著,成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资源宝库和生存环境。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中国暖温带地区最完整的、最年轻的湿地生态系统,该区湿地类型多样,湿地资源丰富。从湿地资源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研究、湿地生物群落结构和生物多样性研究、湿地面积动态变化等方面概述该区湿地的研究现状,提出研究热点,探讨未来该地区湿地生态系统的研究趋势,体现在黄河三角洲湿地温室气体排放和全球环境变化、湿地水文学研究及湿地数字化研究。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系统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7  
介绍了湿地生态系统模型概念及类型 ,重点分析了河流湿地、沼泽及河漫滩湿地、湿地退化模型。在河流湿地中 ,重点讨论了水文水动力学模型、泥沙冲淤模型、河流水质模型 ;在沼泽及河漫滩湿地中 ,阐述了水量模型、生物量模型、P模型和 N模型 ;最后在分析湿地退化的数学模型基础上 ,探讨了湿地大型植物的控制模型。  相似文献   

13.
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湿地生态水文研究文献计量分析,透视国内外有关湿地水文、生态水文和水资源等领域的重大研究计划和重要学术会议,系统总结了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可分为萌芽起步阶段(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研究探索阶段(20世纪90年代)和快速发展阶段(21世纪以后)3个阶段,列举了重要代表性研究成果,并重点阐述了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进展;基于对国际湿地生态水文学发展历程、研究进展及热点的综合分析,未来湿地生态水文学研究主要向基于"多要素、多过程、多尺度"的湿地生态水文相互作用机理及耦合机制、气候变化对湿地生态水文的影响机理及适应性调控、湿地"水文-生态-社会"耦合系统互作机理及互馈机制和基于湿地生态需水与水文服务的流域水资源综合管理等方向发展。最后,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提出了未来中国湿地生态水文学优先发展方向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湿地水文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王兴菊  许士国  张奇 《水文》2006,26(4):1-5,9
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具有巨大的环境功能和环境效益。水文是湿地中最重要的过程,是决定产生和维持湿地典型类型和湿地过程的重要因素。因此,湿地水文过程的研究是湿地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当前国内外湿地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湿地水文及其对湿地功能等的重要性,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在湿地水文状态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水流运动、水文模型与水文观测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今后我国亟待加强的湿地水文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5.
正沙漠湿地是干旱环境中最为关键的生态系统,记录了地质历史时期内地下水资源的排放,地下水资源本身是不连续的并且在地层中是错综复杂的,限制了研究者对沙漠湿地如何与气候变化的响应的了解。前人研究表明在长时间尺度上,比如冰期-间冰期内,沙漠湿地的变化同气候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但在小的时间尺度上沙漠湿地对天气变化响应是否敏感仍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赵璀 《水文》2020,40(5)
根据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系统特性,利用大盈江坝区的实测地形图、拉贺练水文站的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建立湿地生态需水量模型,计算了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生态需水量,枯期最小生态需水量20.9 m~3/s;汛期最小生态需水量47.2 m~3/s,大盈江上游来水大于生态最小需水量,盈江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需水量是有保障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寒区湿地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谭雅懿  王烜  王育礼 《冰川冻土》2011,33(1):197-204
中国是世界上湿地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其中寒区湿地占我国自然湿地的60%以上,因此它在调节气候、涵养水分、碳源汇以及牛物多样性保护等方面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结构和功能上的独特性,寒区湿地对气候和环境变化反应极为敏感,因此深入探讨和分析其目前的研究状况对于中国湿地的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意义重大.从寒区湿地的类型和分布...  相似文献   

18.
吉林西部向海湿地环境退化及驱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向海湿地位于半干旱的吉林西部平原区,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水文条件决定了湿地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在自然和人为驱动影响下,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明显的退化趋势,湿地面积缩小、调节功能削弱,区域荒漠化发展迅速.通过对湿地发育的环境背景条件分析,剖析了湿地退化的现状及驱动机制,水陆界面的脆弱性是湿地退化的环境背景条件,而气候干旱化、上游水的大量截流、水利工程设施及土地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自然、人为因素的耦合作用,加速了湿地的退化过程.基于湿地退化的现状和驱动机制,河流湿地退化的恢复必须从湿地的水文功能出发,考虑水资源的循环和转化,制定水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及生态技术和生态工程措施.  相似文献   

19.
污水人工湿地处理对滨海生态系统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滨海生态系统受到水污染和生态破坏的双重压力。滨海区污水人工湿地处理既能有效去除BOD、氮磷等污染物,又能通过形成淡水帷幕控制海水入侵危害,实现了中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和滨海生态系统的生态修复。  相似文献   

20.
关键带科学是当代地球科学的热点研究领域之一.国际上主要通过关键带监测来促进关键带科学的发展,服务于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在我国,关键带研究与监测还处在起步的阶段.神农架大九湖湿地是中纬度地区少见的亚高山泥炭藓湿地,是丹江口水库最大入库河流堵河的源头之一,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名录,是开展泥炭湿地监测的优良场所.在10多年来系统的古气候与现代过程研究基础上,我们在大九湖部署了较为系统的监测体系,涵盖了关键带的各种要素,特别是生物、水体及温室气体等方面.在监测点的设置上,既考虑了泥炭湿地内部的空间变化,也考虑表层和深部之间的关联,还设置了河流和湖泊对照点.在监测技术上,部分实现了在线高频监测,大部分达到了野外现场测试的要求.本文将对前期的工作进行回顾总结,并对后续的努力方向进行展望.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要逐步完善监测技术和监测设施,并聚焦于泥炭湿地关键带对气候变化(如干旱)的响应,评估气候变化对大九湖泥炭湿地生态功能的影响.加强与国内外同行的合作,在大九湖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在关键带系统监测的基础上,完善亚高山泥炭湿地关键带的理论认识,并建立合适的泥炭湿地关键带模型,为湿地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