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地方病区地下水监测井建造及取样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查明地方病区地下水的形成条件、赋存规律、补径排特征和地下水化学特征需要建造监测井,采取地下水样品。本文就监测井的建造材料和成井工艺及取样技术做出论述,提出在地方病区最好选用PVC-U井管、携砾滤水管,建造分层止水、分层取样的监测井,辅以地下水定深取样和双帕克分层采样系统,采集有代表性的地下水样品。  相似文献   

2.
在高层建筑的地下室和人防工程的开挖中,为避免坑壁坍塌、流砂,保证施工安全和工程质量,一般都尽量避免在水下作业。当地下水位高出基底面时,均要求进行基坑排水和降低地下水位的工作。近十余年中,我队先后在长春、吉林、辽源等城市施工几十项疏水工程,疏水井数量少者8眼,多者24眼。疏水方法以暗降井管疏水为主,疏水成功率达95%以上。工作有一定的经验,同时也发现施工中一些问题。现将自己的看法,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4.
1 前言陕西咸阳北部的永寿、旬邑、淳化、彬县、长武属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 ,覆盖层厚度与基岩埋深变化大 ,地下水资源贫乏 ,且赋存不均 ,开采难度大 ,费用高 ,许多地方群众的生活用水尚未解决 ,更谈不上农作物灌溉。水严重制约着当地脱贫致富、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着这一课  相似文献   

5.
邵睿涛  兀少波 《地下水》2013,(6):107-109,164
2012年在银川沙湖地区成功钻凿施工第一眼地热水井,查明该地区第四系和新近系地层的热储特性,证实该地区第四系和新近系地热开发的潜力巨大,成井条件较优越;通过抽水试验对该井进行产能测试与可开采量评价,可开采量为95.47m3/h;提出地热井单井1.5km的开采权益保护范围以及合理的布井间距为3km;同时论证该区采用三开结构的成井工艺,将井深设计为4500m,开采段放在3200—4500m采取深部热源,提高地热利用效率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五常地区出水含砂量高、出水量不足、水井使用寿命短等问题,探讨了在该地区成井的施工方法、井身结构、滤水管及砾料的选择,从而防止了涌砂,延长了水井的使用寿命。  相似文献   

7.
8.
张蛮庆 《福建地质》1989,8(4):300-306
本文介绍对供水管井出水量影响最大的井身结构、滤水管、填砾、管外封闭和洗井等方面的一般工艺方法和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9.
针对我国地下水监测现状和存在的技术问题,开展了对50 mm巢式监测井PVC-U井管的建井生产试验并组织实施了一眼五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介绍了该井整体的结构设计、PVC-U井管、新型止水粘土球、扶正器和成井关键工艺以及最终取得的成果。可为以后的多层巢式地下水监测井建设提供参考,并为我国地下水多层监测井技术的发展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10.
11.
煤矿投料井直径大,采用分级扩孔;耐磨管刚度大,对井眼的垂直度要求高,同时其质量大,对起重设备、器具要求高,施工中容易发生重大的安全或质量事故。本文通过多项工程实践,以内蒙古某投料井为例,总结了投料井钻成井施工工艺及控制要点。  相似文献   

12.
天津地区具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和油气资源,20世纪90年代大港石油集团公司为寻找石油在塘沽地区开凿了一大批石油开采井,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枯竭,多数油井均已废弃。本文结合该区地热地质资料和油井井身结构,探索将废弃的石油井改造为地热井,并通过T38-1、T38-2井成功改造实例证明其可行性,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13.
闫吉曾  罗懿 《探矿工程》2012,39(6):31-34
为评价水平井开发镇泾油田长8油藏的经济技术可行性,部署了HH37P1水平井。分析了该井的施工难点,提出了相应的技术对策。现场施工中通过优化钻具组合、控制井眼轨迹、调节钻井液性能及配合相应的工程工艺技术,使HH37P1水平井顺利完钻。通过测井资料结合录井显示,采用预置管柱完井方式配合后期压裂改造,初见成效。HH37P1井的成功实施为有效开发镇泾油田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米西群 《中国煤田地质》2001,13(2):99-99,103
简介了施工地区地层,论述了钻井技术要点和成井工艺;说明了抽水试验及水质概况。  相似文献   

15.
通过某浅层气井的施工实例,阐述了水井钻机安装合适的钻塔底座和井控装置,可降低浅层气井建井成本。  相似文献   

16.
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是一种新型监测井。此种监测井井管无接头、无泄漏、内壁光滑,滤水管现场制作,对位准确;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下管可以一次完成,多管到位,并围绕一根连体管从地表填砾、止水,施工方法简单可靠。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达到了一孔监测多层地下水目的,为地下水污染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方法。结合工程实例,介绍了连续多通道管监测井的成井工艺。  相似文献   

17.
常林祯  杨永明  景龙  王涛  李忠 《探矿工程》2008,35(10):4-6,10
井下地震监测可减少地面噪声干扰、提高地震监测精度。介绍了河北平原区地震监测井的设计以及成井、下管、固井等的关键工艺方法,在工程施工中采用合理的成井工艺、封底下管、管外固井等技术,满足了监测井的特殊要求。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丛式井在解决普光气田地质不确定、地表环境复杂等问题方面的技术优势。在对普光气田井身结构必封点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了各层套管下深范围,以此为据,优化出适用于普光气田水平井的2套井身结构方案。以普光105丛式井平台为例,分别对普光105-1水平井和普光105-2井的井身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其钻井施工效果进行了总结与分析。应用实践证明,丛式井有助于缩短该地区的钻井周期、降低复杂失效、提高钻井速度,具有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煤层气田井网布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煤层气开发的成败以及最终采收率的高低。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给出了煤层气井网优化设计的原则以及井网优化设计考虑的因素,如井间干扰、各向异性、井距与排距之比、井网密度、井网方位等,并利用数值模拟软件对鄂尔多斯盆地某区块进行了开发井网的优化设计,为该区的煤层气开发方案设计提供了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