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华北、东北地区地震构造图验审会议继四川成都召开的西部地区、广西桂林召开的东南地区地震构造图验审会议后,于5月10—16日在河北石家庄召开,历时七天。在与会代表和《图集》编委的共同努力下、在河北省地震局的大力协助下,达到了预期目的,已胜利结束。会议验审冀、晋、蒙、辽、吉、黑、陕、宁、豫、鲁等十幅图件。代表除来自上述十省(区)地震局(办)的编者外,还有《图集》负责和参加单位的国家地震局地质研究所、地  相似文献   

2.
国家地震局主编的《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于1985年10月22日至26日在武汉评审通过。《图集》的编纂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重视,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岩石圈动力地图集,并将载入国际岩石圈研究的史册。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坚硬固体壳层,是与水圈、大气圈适成对照的。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重新提出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的理论以来,岩石圈已被作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岩石圈动力学也成为当代地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3.
我国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已编制完成,并已由地图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编制《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是国家地震局“六五”期间的重点课题,也是国际岩石圈计划的前沿课题,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4.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评审会议于今年10月22日—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这是国家地震局的重要项目之一。10月25日由国家地矿部、中科院、教委会、测绘总局及国家地震局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了这一图集。 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是当代国际地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演化,为矿产和资源的远景规划、减轻各种地质灾害服务。为了赶上国际地球科  相似文献   

5.
《地震地质》1986,8(1):40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大陆岩石圈结构、新构造变动、地震》的编纂出版是国家地震局1982—1985年重点科研项目,由马杏垣任主编,丁国瑜、高文学、张海根、张步春、马宗晋为副主编,组织国家地震局所属地质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等和外协系统共三十余单位,二百余名科研人员完成编图任  相似文献   

6.
两幅全国均衡重力异常图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图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国际岩石圈委员会125号出版物)中的全国“均衡重力异常”图,与地质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国际岩石圈委员会201号出版物)中的全国“均衡重力异常图”的比较表明,在东经105°以西的大部分山区,如冈底斯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以及秦岭等处,两幅图件显示的均衡重力异常有较大的差异;不仅符号相反,而且数值相差达到100或200余毫伽.这个差异必然导致对同一个地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均衡状态估计.对于差异如此大的基础图件,有必要仔细核对,查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从银川到昆明,沿着东经107°的一条线把中国大陆分成东部和西部.这并不是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是一条地质构造线.由国家地震局编制出版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国家地震局昨天宣布:《中国岩圈动力学图集》已经编制完成.它汇集了我国30多年来积累的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等方面的资料,突出地反映了大陆岩石圈结构、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板块内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1986年度科技进步奖日前揭晓,获奖的41项成果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33项.本届获奖项目有3个特点,一是科技水平较高,难度大.如一等奖项目“《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以及1:400万《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学图》”,  相似文献   

10.
公元1502年10日27日晚(明弘治十五年九月丙戌)山东濮州发生一次强烈地震,动摇泰山,远及千里。1971年版《中国地震目录》定这次地震的震中位置在河南省范县濮城镇(东经115.3°、北纬35.7°);震级6.5级;震中烈度八度。1986年版《中国历史地震图集》亦把震中定在地震破坏区南缘濮州治地濮城。根据中国历史地震研究,以极震  相似文献   

11.
利用《2010中国地磁参考场模型》,计算川滇地区岩石圈磁场ΔX分量、ΔY分量及ΔZ分量,绘制岩石圈磁场图。将1970年以来川滇地区8次7级以上强震震中投影到岩石圈磁场图上,分析强震震中附近岩石圈磁场宏观分布特征。并对8次强震的震中岩石圈磁场强度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川滇地区块体分界与岩石圈磁场分布有着良好的对应关系,正负异常区的分界线大多沿断裂带分布;强震震中多位于岩石圈磁场负值区,大多沿正负异常区的分界线分布。  相似文献   

12.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在7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由国家地震局所属地质研究所等31个单位、200多名科技人员历时5年完成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以及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是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协调的中国地学大断面项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际岩石圈计划八十年代后五年的重要课题——全球地学断面计划(Global Geoscience Transects简称GGT)的一个组成部分。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总结北美洲大陆——海洋断面计划执行十年后的经验为基础,拟定出全球地学断面计划。目的是以统一的格式来编制分布在全球各关键部位的200多条断面(最后落实为130余条断面),提供大洋到大陆过渡带、大陆地壳和岩石圈的形成和动力学演化模式,并进行对比。通过综合研究来了解全球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圈结构、成因和动力学模式。中国岩石圈计划全  相似文献   

14.
在地壳形变测量资料汇编和清理攻关的基础上,为了将形变测量资科的分析研究结果用图集的形式,直观、形象地表达出来,为地震预报和工程地震以及地学其他领域提供一套有关地壳运动的基础图件,国家地震局于1986年下达了编制《中国现代地壳形变图集》的任务,1989年完成全部工作。《鲜水河地区大震形变图》只是全国53幅图中的一幅,要求同时表现1967年朱倭6.8级、1973年炉霍7.9级和1981年道孚6.9级地震引起的垂直形变和水平形变。垂直形变用等值线表示,水平形变用位移矢量表示。资料处理时,选用震区外围点作为拟稳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江断裂及其邻区2015年和2016年共4期地磁总强度观测资料,获得了相邻期岩石圈磁场的深部、浅表和居里面变化,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2015年8月—2016年3月该区域岩石圈磁场总体表现为磁场能量从南段、中段到北段逐渐增强;(2)在个旧附近,岩石圈磁场变化特征明显,在时间域上,磁场变化表现出增强、减弱、再增强的特征;(3)2015年8月—2016年3月,在岩石圈磁场的深部、浅表变化中,个旧附近都出现了磁场增强和减弱的明显边界。在岩石圈磁场的居里面变化中,个旧附近也出现了居里面起伏变化的明显边界。  相似文献   

16.
《岩石圈的动力学和演化;探寻地球资源和减少灾害的纲领》是一本关于国际岩石圈规划的小册子,是在1980年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印发的,内容简介如下:这是由国际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联合会(IUGG)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指定一个起草小组提出的,并将由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与 IUGG 和 IUGS 协商,成立一个管理机构,邀请 ICSU 的各会员国参加这  相似文献   

17.
1980年4月20—23日,在美国得克萨斯科学院(College station)召开了第八届地球动力学关于“中生代和新生代板块重建”的专题研讨会。这本专集里刊登的均是在这次大会上所作的报告。地球动力学研讨会一年一次,由国家航空和航天局(NASA)和国际岩石圈计划委  相似文献   

18.
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岩石圈委员会、中国石油学会、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国际联合会间岩石圈委员会、国际地科联构造委员会、环太平洋能源与矿产资源理事会和国际第四纪地质研究联合会新构造委员会共同组织的国际大陆岩石圈构造演化与动力学学术讨论会——第三届全国构造会议,于1987年8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美国、英国、法  相似文献   

19.
通过四川地震构造图与岩石圈动力学特征图的编制,作者对四川岩石圈结构进行了初步划分,并对四川最新大地构造面貌、深部构造、岩石圈的动力单元划分的依据及其意义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初步分析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新的地质图     
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世界地质图委员会共同出版的《世界地质图集》的最后9张图已经问世。整个图集由22张图组成,其比例尺是:大陆区域为1:10,000,000,大洋区域为1:36,000,000。每一张图或一组图都附有英文和法文说明。图集首次反映出全球地质研究的全貌,内容符合这门科学领域的知识现状和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