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我国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方面的重大成果——《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已编制完成,并已由地图出版社出版,向国内外发行.编制《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是国家地震局“六五”期间的重点课题,也是国际岩石圈计划的前沿课题,国家地震  相似文献   

2.
20 0 2年 2月 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召开了科技进步奖颁奖大会。新疆地震局冯先岳等同志申报的《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天山地区地震区划》项目荣获了 2 0 0 0年度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2 0 0 2年 3月 7日新疆地震局学术委员会对 2 0 0 2年度新疆地震局防震减灾优秀成果奖的项目进行评审 ,共有 2项获得一等奖 ,4项获得三等奖。被评为一等奖的项目是新疆地震测绘研究院推荐的《伽师强震群区及帕米尔东北侧现代构造运动和地形变的 GPS监测研究》和地震监测中心推荐的《乌鲁木齐区域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被评为三等奖…  相似文献   

3.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评审会议于今年10月22日—26日在湖北省武汉市召开。这是国家地震局的重要项目之一。10月25日由国家地矿部、中科院、教委会、测绘总局及国家地震局等部门组成的评审委员会通过了这一图集。 岩石圈动力学研究是当代国际地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岩石圈的结构、组成与演化,为矿产和资源的远景规划、减轻各种地质灾害服务。为了赶上国际地球科  相似文献   

4.
国家地震局主编的《中国及邻近海域岩石圈动力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于1985年10月22日至26日在武汉评审通过。《图集》的编纂引起国际地学界的重视,它是世界上第一部岩石圈动力地图集,并将载入国际岩石圈研究的史册。岩石圈是指地球表面的一层坚硬固体壳层,是与水圈、大气圈适成对照的。自从本世纪六十年代重新提出海底扩张和大陆漂移的理论以来,岩石圈已被作为地球动力学研究的新领域,岩石圈动力学也成为当代地学研究中的前沿课题。  相似文献   

5.
国家地震局副局长陈颙在7月10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宣布:由国家地震局所属地质研究所等31个单位、200多名科技人员历时5年完成的一项开创性研究成果——《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以及  相似文献   

6.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西部片区编图验收会于1983年3月23日在成都省军区招待所召开,历时七天,并于3月29日结束。《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是国家地震局1980—1985年的重点科研项目之一。自82年5月第一次工作会议以来,在各单位领导的支持下,经参加工作的全体同志的共同努力,已基本上完成了各省(区)地震构造图的  相似文献   

7.
从银川到昆明,沿着东经107°的一条线把中国大陆分成东部和西部.这并不是人为的行政区划,而是一条地质构造线.由国家地震局编制出版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向人们清楚地展示了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8.
辽宁省地震局于1988年2月15日发出辽震发科字[1988]8号《关于进行1986—1987年度科技进步奖励工作的通知》(1988年度辽宁省地震局科技进步奖)以后,至5月20日止,一共收到科技进步奖申报书五十三件,各单位极积组织项目进行申报.在科技监测处形式审查及送同行专家评审的基础上,经局技术委员会评定,最后有十二项科技成果荣获1988年度辽宁省地震局科技进步奖.这些获奖的成果是:  相似文献   

9.
国家地震局昨天宣布:《中国岩圈动力学图集》已经编制完成.它汇集了我国30多年来积累的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地震.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和大地测量等方面的资料,突出地反映了大陆岩石圈结构、新构造运动及地震活动等板块内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东部地学大断面的编制和研究是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协调的中国地学大断面项目的一部分,同时也是国际岩石圈计划八十年代后五年的重要课题——全球地学断面计划(Global Geoscience Transects简称GGT)的一个组成部分。八十年代中期,国际岩石圈委员会总结北美洲大陆——海洋断面计划执行十年后的经验为基础,拟定出全球地学断面计划。目的是以统一的格式来编制分布在全球各关键部位的200多条断面(最后落实为130余条断面),提供大洋到大陆过渡带、大陆地壳和岩石圈的形成和动力学演化模式,并进行对比。通过综合研究来了解全球不同地质单元的岩石圈结构、成因和动力学模式。中国岩石圈计划全  相似文献   

11.
大陆岩石圈流变学是固体地球科学领域的基本问题,也是理解大陆变形的动力学过程和构造演化史的关键.本文对近年来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重点讨论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的纵向分层和横向分块特性及流变学与地震活动性、壳-幔解耦及下地壳流动变形的地球动力学意义和中国大陆地区岩石圈流变学研究状况.最后,对大陆岩石圈流变学研究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做了一定的探讨和展望.  相似文献   

12.
《地震地质》1986,8(1):40
《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图集——大陆岩石圈结构、新构造变动、地震》的编纂出版是国家地震局1982—1985年重点科研项目,由马杏垣任主编,丁国瑜、高文学、张海根、张步春、马宗晋为副主编,组织国家地震局所属地质研究所、地震研究所、分析预报中心等和外协系统共三十余单位,二百余名科研人员完成编图任  相似文献   

13.
中国东、西部两类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中国东部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和西部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 变学结构研究结果,分析了两种类型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特征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岩石圈的地球动力学特性.在不同的地 球动力学环境下,盆地成因类型和构造演化差异性与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所反映的地 球动力学特性的差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西部两类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根据中国东部苏北盆地、渤海湾盆地济阳拗陷和西部塔里木盆地岩石圈热-流 变学结构研究结果,分析了两种类型盆地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特征与构造演化的关系. 结果表明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特征直接反映了岩石圈的地球动力学特性.在不同的地 球动力学环境下,盆地成因类型和构造演化差异性与岩石圈热-流变学结构所反映的地 球动力学特性的差异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两幅全国均衡重力异常图的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图出版社于1989年出版的《中国岩石圈动力学地图集》(国际岩石圈委员会125号出版物)中的全国“均衡重力异常”图,与地质出版社1996年出版的《中国地球物理图集》(国际岩石圈委员会201号出版物)中的全国“均衡重力异常图”的比较表明,在东经105°以西的大部分山区,如冈底斯山、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巴颜喀拉山以及秦岭等处,两幅图件显示的均衡重力异常有较大的差异;不仅符号相反,而且数值相差达到100或200余毫伽.这个差异必然导致对同一个地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均衡状态估计.对于差异如此大的基础图件,有必要仔细核对,查明造成差异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岩石圈三维结构是地球动力学研究的重点.随着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研究的深入,我国已经取得了大量珍贵的相关探测数据资料和成果数据资料.本文通过对这些数据资料的总结分析建立了统一的数据库.在此基础上,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地理信息系统技术,研发建设了一个有关中国岩石圈三维结构的专业化综合数据网.它将有效地提高这些数据资料的利用率,为进一步的研究和交流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7.
朱燕 《内陆地震》2011,(1):35-35
2010年11月根据中国地震局《关于做好2011年度地震科技星火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及《中国地震局科技星火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要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认真开展组织申报工作,共收到申报材料13份。按照管理办法,经局学术委员会评议后,最终推荐申报地震科技星火计划3项(攻关项目2项,青年项目1项),并全部获得专项资助。  相似文献   

18.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中国文献数据库》收录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收录波兰《哥白尼索引》收录北大中文核心期刊收录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期刊收录《地震研究》创刊于1978年,是云南省地震局主管主办的地球物理学类科技期刊,是地震系统内发行时间较长,影响力较大的期刊之一,曾荣获中国地震局优秀期刊一等奖,云南省优秀期刊奖等奖项。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陆现今地壳运动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有限元方法对中国大陆及邻区地壳与岩石圈运动进行动力学模拟. 以一个黏性薄板(牛顿黏滞、非牛顿黏滞)比拟中国大陆岩石圈,通过解力平衡方程得到中国大陆地壳相对于欧亚板块的运动速度分布,并与最新观测的GPS测量资料比较. 结果表明,造成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今地壳运动及形变的主要动力来源为印度-欧亚板块碰撞及中国西部地区,特别是青藏高原的巨大重力位能. 相对而言,前者的贡献大于后者. 同时,构成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介质具有较强的非均匀流变特性,呈现出分块特征.  相似文献   

20.
在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的支持下,由中国地震局组织、启动了中国地震科学台阵探测项目,首先在我国西南地区的南北地震带南段开展以大型地震台阵观测为主的综合地球物理探测工作,并将分区逐步在整个中国大陆开展流动地震台阵探测,以全面认识中国大陆地震孕育的深部构造背景环境和大陆岩石圈的动力学结构,为我国的防震减灾事业和地球科学研究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