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7 毫秒
1.
<正>地球上的人、动物以及植物每时每刻都在吸收氧气,吐出二氧化碳,工厂更是吞吃氧气、排放二氧化碳的大户。如此看来,长此以往地球的氧气会用完了吗?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只看到了消耗氧气、排出二氧化碳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产生氧、消耗二氧化碳的另一个方面。浩瀚的林海、草原等各种植物在阳光下,绿叶会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与从根部运来的水分、养料化合成淀粉、葡萄糖等,同时放出氧气,这  相似文献   

2.
气溶胶对陆生植物生长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陆生植物生长过程受太阳辐射、热量、水分、土壤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气溶胶粒子通过对太阳辐射的散射和吸收,并作为云凝结核和冰核,改变云的物理特性及生命期对上述环境因子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植物的生长。气溶胶的直接影响主要表现为气溶胶覆盖植物叶片,影响植物的呼吸作用、气孔导度及对阳光的利用率等;间接影响主要表现在气溶胶可降低入射太阳辐射量并降低光合作用及净初级生产力,但同时又会增加散射辐射量,增加植物可利用光合有效辐射,产生相互矛盾的结果;气溶胶还通过影响降水和气温,进一步影响植物对光、水、热的利用等方面。气溶胶对植物的生长影响以间接影响为主,直接影响较少。其次,各种大气气溶胶对植物的伤害作用超过大气气溶胶对植物生长促进作用。在人为气溶胶中,硫酸盐、黑碳及粉尘对植物生长以抑制作用为主,而氮化物中氮沉降既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含氮气溶胶形成的酸雨及光化学烟雾又会抑制植物生长。自然气溶胶中,火山气溶胶对植物生长产生的影响差异较大,沙尘总体对植物产生不利影响,而生物气溶胶及宇宙尘埃的影响研究还较少。  相似文献   

3.
1.前言过去认为C_4植物最适应高温干燥气候条件的植物群系。根据最近的有关调查C_3植物大多分布在低温地带,C_4植物大多分布在高温地带,但在中纬度沙漠地带,C_3植物的分布也明显的多于C_4植物。作者对栽培分布作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表明,C_4植物大多栽培在比较干燥的高温地带;C_3植物则大多在冷凉地带,高温多雨地带,但也在有灌溉条件的干燥高温地带。  相似文献   

4.
利用祁连山海北高寒草甸地区 2 0 0 0年植物生长期内的太阳辐射观测资料 ,分析了该地区太阳紫外辐射 (UV)在植物生长期内的日、季节变化特征 ,以及在太阳总辐射 (Eg)中所占的比例 (η)。结果表明 :海北站地区UV较强 ,瞬时极大值可达 77W·m-2 ,日总量最大达 1.8MJ·m-2 以上 ;实际天气状况下月总量最大可达 4 1.6 2 0MJ·m-2 (5月 ) ,植物生长期内的 4月到 10月总量达 2 18.6 5 1MJ·m-2 。UV有明显的日、季节变化规律。日间UV所表现的单峰式曲线变化过程 ,与总辐射变化有关。在晴天状况下 ,η的变化下午高于上午 ,日平均约为 0 .0 4 8;阴天状况下在 13:0 0~ 14 :0 0较高 ,早晚低 ,且随云层厚薄而发生显著的变化。同时表明 ,阴天状况下的η值 (0 .0 5 3)高于晴天。就生长期实际情况来看 ,η值在植物生长的前期较高 ,植物生长后期较低 ,植物生长期内平均约为 0 .0 5 2。受强UV的影响 ,高寒草甸几种主要植物 ,其植物根、茎、叶的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均较高 ,且表现出日出后迅速增加 ,植物根茎粗壮等 ,植物的生理适应性及其植物体的结构发生改变 ,致使高寒草甸植物具有明显的抗寒性功能机制和形态结构。  相似文献   

5.
《高原气象》2021,40(3):632-643
利用LI-6400XT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系统和Model 1505植物压力室对河西走廊中部荒漠-绿洲过渡带3种优势种C_4植物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沙拐枣(Calligonum mongolicum)和C_3植物泡泡刺(Nitraria sphaerocarpa)的水分交换过程和叶片水势(Ψ)变化进行了观测试验,对比了荒漠植物生长季降水前后水分传输因子的变化;模拟了气孔导度对主要环境因子和叶片水势的响应;从饱和水汽压差(VPD)对气孔导度的制约作用研究了荒漠植物蒸腾的调控机制。结果表明:影响3种灌木气孔导度的主要因子依次为VPD、气温(T)和Ψ,气孔导度随着VPD和T的升高而降低,随着Ψ的降低逐渐减小;不同荒漠植物气孔导度对环境因子和叶片水势的综合响应模拟研究表明,模型能够很好地模拟气孔导度日内变化,C_3植物泡泡刺对这些因子变化的响应比C_4植物梭梭和沙拐枣更敏感;通过类比于欧姆定律,表明可用气孔导度和VPD的乘积来对蒸腾速率进行线性模拟,相关性很强。  相似文献   

6.
<正>NCAR大气化学部的一项研究发现,植物叶片暴露在阳光下时排放的甲烷量远少于以前的研究所认为的值,植物叶片排放的甲烷不到地球甲烷总排放量的1%。该发现对于农林业生产对气候变化的影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甲烷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在阻拦大气热量方面所起的作用比二氧化碳强23倍。植物是炭汇,将二氧化碳储存于叶片、树皮与树干之中。植物这种蓄碳能力远远超过其产生的少量甲烷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NCAR最新陆面模式(theCommunityLandModel3.0)可以模拟地表面物理过程与生物地球化学过程,动态描述植物与非生物环境之间物质和能量交换等过程以及影响植物的生理生长过程,是研究陆—气相互作用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有利工具。

  相似文献   

8.
孔德胤  张喜林  张富强  刘伟  王敏 《气象》2007,33(S1):41-45
巴彦淖尔市西临乌兰布和沙漠,北与蒙国戈壁接壤,西部和北部都是沙尘暴的源地,因此研究该市植物气候生产力的演变規律,对治理和改善该市生态环境非常重要。采用桑斯维特纪念模型,分别计算了巴彦淖尔市11个气象站及周边5个气象站1971—2000年不同年代的植物气候生产力,建立植物气候生产力与地理因素数学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Citystar4.0)将lkm2网格植物气候生产力进行可视化处理。此估算结采全面系统地表现了该市不同年代植物气候生产力的空间分布状况。共同点是:在不同年代由东南向西北植物气候生产力呈减少的趋势。不同点是:1991-2000年,降水多、温度高,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最好;1971—1980年,降水多、温度低,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次之;1981-1990年,降水少,温度适中,植物气候生产力水平最差。此估算结果为各级政府管理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降水截留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降水资源是植物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的主要水分来源,植物通过吸收土壤中的水分维持正常生长发育,降水不仅影响自然植物物种分布,也影响植物生产力。由于未考虑植物冠层对降水的截留作用,在水资源评估和农田水分平衡研究中往往高估降水作用,因此,讨论降水截留在水文生态学和农业气象学中均有重要意义。该文系统介绍降水截留的观测方法,包括间接测量法中各分量测定方法、直接测量法详细过程及应用各种方法需注意的问题;系统回顾有关森林和农作物对降水截留的研究成果;探讨在植物对降水截留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对截留概念的理解不同导致截留测定结果差异显著,没有完善的方法导致测定结果准确性不足,植物种植密度不同导致截留差异,降水强度不同导致截留差异,风速、植物形态结构、叶片表面特性等因素也会影响降水截留的大小。降水过程中植物叶面蒸发问题、降雪的截留问题、风的影响、研究尺度、研究方法以及综合模拟模型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10.
气象要素对植物物候影响及其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物候研究不仅对区域碳收支精确评估具有重要意义,且对区域气候模式的改进和提高也有重要意义。由于环境因子,特别是气象因子对植物物候的驱动机理尚不明确,基于现有气温升高导致植物展叶提前和枯黄推后的结论,直接线性外推未来气候变暖背景下植物生长季延长是不合理的。本文以植物的生活史为线索,归纳控制实验条件下光温水等气象因子对植物关键发育期的调控机理,揭示植物不同发育期的主导因子,比较控制实验和模型模拟条件下植物物候的光温水控制原理;阐述了植物物候的光温水控制实验结果在植物物候模型中的重要性,提出了根据主导影响因子分类对植物物候进行研究,植物物候期的内在参数与环境因子的协同进化关系、环境因子对植物物候期调控的相互补偿作用和程度为未来物候研究的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