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热田地下热水的循环深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漳州热田是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目前所见温度(121.5℃)最高的一个。热田地热地质、地球化学以及地温场的研究结果表明,漳州热田属于深循环对流型热田。为了计算热田的热水循环深度,本文采用管道模型的方法,利用热田中心钻孔的测温资料计算地下热水上涌的流速,利用热田内水化学资料计算热储温度,然后用图解法求出漳州热田热水的循环深度为3.4—4.0 km,为漳州热田的成因分析和热水资源的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云南腾冲热海热田的热储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云南腾冲县热海热田是我国西南的一个重要高温水热对流系统。本文根据热田地质、地表显示、热泉水化学和同位素组分等资料,推断热储岩体是块状花岗岩体;对比多种地球化学温标认定热储温度为230℃;推算了热储内部未发生沸腾前的热储流体化学和同位素组分;讨论了热水和冷水的混合与稀释状况;发现地下沸腾带接近地表,肯定热田为一高温热水系统,从而有可能估算热储内部的压力。最后,对水岩平衡作了推测。  相似文献   

3.
北京东南城区热田从20世纪70年代进行开发,经历了快速增长、缓慢减小和快速减小等几个阶段。本论文经过对该热田可持续开发条件的探讨,提出热储压力保持不下降的条件是地热净开采量控制在65万m~3以内,发现目前热储温度和流体化学成分没有发生较大变化,采取措施可以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但应谨防大规模回灌可能对热储产生"热突破"。论文最后结合规划提出几点建议,包括建立热储温度监测系统、研究地热评价方法、推广地热供暖项目和重新进行地热勘查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4.
李洁祥  郭清海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15,40(9):1576-1584
高温地热系统中赋存着大量的地热能资源.为了进一步了解高温地热系统, 以腾冲热海热田为典型研究区, 利用热泉地球化学组成, 基于多种地球化学模型确定了热田深部母地热流体的温度, 并分析了其升流后经历的不同冷却过程.热海热田的硫磺塘水热区和热水塘水热区所排泄的热泉源自共同的深部热储, 该热储中母地热流体的Cl-质量浓度为265 mg/L, 温度为336 ℃.在热海热田, 母地热流体在经历绝热冷却过程后直接形成了泉口温度最高的大滚锅泉, 而其他中性泉均由母地热流体先与浅部地下冷水混合再经历绝热冷却形成.母地热流体的深部热储之上存在多个温度在200 ℃以上的热储, 这些热储的形成受控于热海地区发育的多组方向不同的断裂.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地形、地貌、地层及地质构造等方面对马圈庠地热田的成因进行了分析和论述。提出了本热田为断裂裂隙热储系统的深循环式的热田。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热田热储流体的内能及井筒水文地质力学条件出发,总结了西藏羊八井热田人工井孔喷流类型,提出适合该热田的孔内高温热水汽化喷流的模型,该模型得到了较好的实例验证。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地热流体水化学、同位素以及热储岩石热物性测试,分析了延庆地热田大地热流特征、地热流体补给来源、年龄、循环深度以及热储温度等,从源、通、储和盖四方面系统总结了地热田成因。结果显示:延庆地热田属于由正常大地热流加热的非火山型地热系统,热田内大地热流值为75.6m W/m~2,地热流体补给来源于延庆西北部山区的大气降水。热田内三个主要热储中的地热流体年龄和循环深度存在一定区别。燕山期花岗岩、白垩系砂岩和蓟县系白云岩热储中地热水年龄分别为15~21ka、28ka、48ka。花岗岩和砂岩热储中地热流体循环深度约2500m。白云岩热储中流体循环深度为2900~3600m,热储温度分布范围为80.5~98.3℃,平均热储温度90.6℃。  相似文献   

8.
文章分析了高温地热储热流体的天然物理状态,求解了地热流体沿井管减压上流(水—水、汽)两相流动方程,提出了热储最高温度、开始汽化面深度、动态平衡汽化面深度、孔内汽化面上、下压力降分布和井口最大工作压力等计算方法。以中国羊八井和日本Otake热田为例给出了计算结果;借用敏感性分析指出了参数的主次和准确性要求。方法包括了一般冷地下水的情况。部分结果已为热田开发所证明。它们不但为评价热储温度、地层渗透性等创造了条件,而且为热储工程提供了重要参数。  相似文献   

9.
本文扼要阐述了西藏羊八井高温湿蒸汽热田钻井与成井工艺中的主要特点。羊八井热田是我国第一个勘探、开发并发电利用的地热田。热田热储深度从三十米左右至千余米,目前发现的温度为150℃-170℃,单井水汽流量由日产  相似文献   

10.
腾冲热海地热田的概念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南省腾冲县热海地热田是中国大陆上最大的一个地热田,根据1973年以来所获得的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资料,有可能建立热海地热田的概念模型,热海地热田的盖岩层为厚约300m的中新统,热储层为前寒武系高黎贡山群内的低速层,埋深约1500m,热储流体为NaCl型饱和水,温度为230~275℃热田的热源为地下6~7km深的一个岩浆囊,它侵位于花岗岩之中,厚约20km,其顶部的温度约为667℃。  相似文献   

11.
漳州热田成因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现有的地质、物化探、水文地质及钻探资料出发,对漳州热田成因模式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漳州热田是深循环型的。并对循环深度、热储温度及水化学组分来源,提出了一定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作为热流体能够连续补充的地热热储,属开式储存构造,有别于基本上属于封闭构造的石油或天然气储。因而石油及天然气钻井中沿用的地层压力分类方法,基本上不适用于地热井。本文试图对地热井地层压力作一分类,并探讨了羊八井热田的地层压力梯度规律。这些公式,已得到羊八井热田三年钻井实践及十余口井实际数据的验证。  相似文献   

13.
西藏羊八井地热田物探新成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钦 《物探与化探》1996,20(2):131-140
羊八井地热田的物探工作可分为两个阶段。前期以直流电法为主,辅以地面重、磁测量,目的是圈定浅层热储的空间范围。后期则为了满足勘查深部热储的需要,采用大地电磁测深、频率电磁测深、微地震、地噪声测量等方法,与重、磁、电测深资料及化探、地质资料相结合,进行综合研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进一步肯定热源应为深达10km以下的局部岩浆房;深层热储主要位于热田北区,赋存于花岗岩破碎裂隙带中,深度约为1000-3000m,已有钻孔证实温度可超过300℃;热田南区的浅层热储属次生热储,热流体主要来自北区深部,在向南东渗流过程中,有大量冷潜水混入,使之降低了温度,但增加了流量。  相似文献   

14.
新疆曲曼高温地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新疆曲曼高温地热田的地热地质背景,利用水质测试结果分析了地热田及其邻区一带地热水、浅表冷水及冷-热过渡水的基本化学组分和地热水标性组分特征,并研究了热水化学组分来源及其运移规律。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深部热储的水岩平衡状态,计算了热储温度。研究表明:地热水的化学成分以Na+、Cl-和SO2-4为主,Ca2+和HCO-3次之,为典型的高温地热流体化学类型;地热流体在热田中部呈垂向上涌,在热田南部、东部及北部地热流体经深部垂向上涌后发生了明显的侧向径流;曲曼地热田深部热储为还原环境,渗透性较强,具中强的地热活动背景,计算热储温度在114~186 ℃之间,温度背景中等偏高。  相似文献   

15.
研究工作对完善区内高温地热系统成因机理和后期勘探及钻探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为进一步研究贵德盆地地热资源赋存状态及热源来源,在充分了解贵德盆地地热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采集区内地热流体样品,进行水化学全分析和氢氧同位素分析,得到该区地热流体化学特征和氢氧同位素特征,估算了区内高温热田-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分析结果表明:该区高温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l-Na型,低温水水化学类型较为复杂,主要为SO4-Na、SO4·HCO3-Na型;扎仓寺热田地下热水中Li+、F-、Sr2+、As3+与Cl-存在很好的正相关性,显示了相同的物质来源,SiO22-与Cl-极高的正相关性进一步验证了扎仓寺地热为深部热源;氢氧同位素数据都集中在当地大气降水线附近,说明地下热水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选用合理的水文地球化学温标计算了扎仓寺热田的热储温度,并利用硅-焓模型分析了该热田地热流体中冷水混入比例及冷水混入前的热储温度,分析认为扎仓寺热田4 000 m以内存在两个热储层,第一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133 °C,热循环深度为1 800 m;第二热储层热储温度约为222 °C,热循环深度约为3 200 m.   相似文献   

16.
地下热水的形成和化学组分特征常受断裂构造和热储地层岩性的影响。川西南喜德地热田内出露的冷泉水和地热水严格受断裂控制,前者为主断裂控制的浅循环型碎屑岩或岩溶裂隙孔隙水;后者则为次级断裂所控制的深循环型裂隙水,其热储层为碳酸盐岩。基于喜德热田形成的地质构造背景,通过开展热田内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及水岩相互作用模拟,对该热田水文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喜德热田地热水和冷泉水水源均为大气降水,补给高程分别为2 874~3 092 m和2 584~2 818 m。受温度、含水层矿物类型、水岩相互作用的影响,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类型和各组分差别较大,前者为HCO3·SO4-Ca·Mg型水,后者为HCO3-Ca·Mg型水。水岩相互作用模拟表明碳酸盐岩矿物、石膏矿物的溶解和沉淀及阳离子交换过程是导致地热水和冷泉水水化学组分差别较大的主要原因。此外,采用二氧化硅类温标计算喜德热田热储温度为56~90 ℃,循环深度为1 422~2 558 m。研究结果对阐明喜德热田的成因模式,地热水的进一步开发和热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地热田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根据南宁市地热田广西九曲湾农场地热井及热田有关资料,从分析南宁市隐伏地热田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热储结构、热水化学成份、热水补、迳、排循环条件以及地温场特征入手,根据地热生成条件,对南宁市地热田的成因进行较全面阐述,归纳出南宁市地热田的成因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中低温对流型地热系统"理论从构造、水源、热源3个方面阐述了宁城热水热田的形成条件,并提出了地质模式和物理模式,据此指出了寻找新区的有利部位。  相似文献   

19.
汤岗子地热田受活动性深断裂寒岭壳断裂的控制。地热田包括东、西两个热储,其储热构造走向相近,而倾向相反,构成陡倾斜反“S”型构造。区域构造、导热构造和储热构造,在平面展布上呈“F”形。  相似文献   

20.
总结了福建大田县石牌地热田的地球化学,控热构造特征,论述了南岭纬向构造应力场作用下热田构造“储热导水,阻热阻水,导热泄水”等三要素,建立了热田形成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