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四川地质学报》2022,(2):287-291
代池坝煤矿进入深部开采,通过对矿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与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认为矿床充水含水层为富水性弱等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差,深部开采面临含水层地下水水压变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含水层砂岩裂隙水、地表水和采空区积水。矿区主要充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和矿区范围内11个报废钻孔。采用了比拟法的计算:深部标高+320中等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差,深部开采面临含水层地下水水压变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含水层砂岩裂隙水、地表水和采空区积水。矿区主要充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和矿区范围内11个报废钻孔。采用了比拟法的计算:深部标高+320+50m范围内正常涌水量为234m+50m范围内正常涌水量为234m3/h,最大涌水量为509m3/h,最大涌水量为509m3/h。  相似文献   

2.
代池坝煤矿进入深部开采,通过对矿区深部水文地质条件研究与矿井充水因素分析,认为矿床充水含水层为富水性弱~中等的砂岩裂隙含水层,各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差,深部开采面临含水层地下水水压变大,具有一定的危险性。矿井主要充水水源为大气降水、含水层砂岩裂隙水、地表水和采空区积水。矿区主要充水通道是煤层开采后形成的导水裂缝带和矿区范围内11个报废钻孔。采用了比拟法的计算:深部标高+320~+50m范围内正常涌水量为234m~3/h,最大涌水量为509m~3/h。  相似文献   

3.
利用岩性、含水介质特征及地下水赋存形式等划分其矿区含水层,从地形、地貌、地层、构造等几个方面对矿区水文地质特征进行了论述,预测矿坑涌水量,指出广西福安银铅钨矿区是以裂隙水为主、碎屑岩基岩裂隙水含水层直接充水、水文地质条件较复杂的矿床。  相似文献   

4.
康家湾铅锌矿区存在两个主要含水层,即上部含水层(I)和下部含水层(Ⅱ),上部含水层富水性相对较弱,下部富水性较强,上下两层之间无水力联系。通过安装自记水位仪,发现下部含水层水位历时曲线具有日周期和月周期变化规律。通过介绍水位微动变化及其形成条件、产生原因等,试图从另一侧面认识和研究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开采技术条件等。  相似文献   

5.
山西庞庞塔矿地下水化学特征及含水层间水力联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矿区补勘钻孔抽水取得的水质化验资料,重点对影响煤层开采的奥陶系中统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和太原组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进行了水化学特征分析,结果发现,奥陶系峰峰组含水层中SO42-离子含量普遍较高,大部分地段高于HCO3-离子含量,阳离子以Ca2+和Mg2+离子为主,水化学类型以SO4-Ca· Mg型为主;上马家沟组含水层SO42-离子含量较峰峰组岩溶裂隙水明显下降.根据各钻孔水质化验的主要离子成分、矿化度、总硬度及水化学类型进行各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分析,认为峰峰组含水层与上马家沟组含水层、太灰含水层与奥灰含水层水力联系均较弱.该研究可为矿井开采中开展水害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洪范池铁矿体赋存于太古宙泰山岩群山草峪组,矿体周围泉水众多,论证矿床开采疏排水能否对泉水产生影响具有重要意义。研究分析表明,朱砂洞组含水层及山草峪组风氧化带裂隙水是矿床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矿床充水水文地质条件属简单类型。泉水出露于寒武纪张夏组含水层中,并且与山草峪组含水层间无水力联系。若张夏组含水层不与采区沟通,矿山生产疏排水不会对泉水产生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地下水》2021,(2)
研究区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板块冈底斯陆缘火山-岩浆弧南部隆格尔~南木林地块北缘。在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可以划分为第四系松散岩孔隙水含水层、帕那组流纹岩风化裂隙水含水层及帕那组流纹岩构造裂隙水含水层;大气降水为矿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方式,构造断裂、层间破碎带、裂隙密集带等为基岩裂隙水的运移通道,人工开采也是矿区地下水排泄的方式之一;影响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为老窿水和构造破碎带基岩裂隙水。  相似文献   

8.
中黄页铁矿位于河南省卢氏县黄叶村,为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岩溶充水矿床。本文通过分析矿区水文地质条件、矿床充水水源和途径,对矿区水文地质参数进行了分析计算,分别采用补给量法和"大井法"开采过程中的涌水量进行了计算预测,结果显示:中黄页铁矿含水层属于岩溶裂隙水含水层,充水含水层富水性较差,渗透性较弱。矿区断裂构造发育,多充填,富水性较弱。根据补给量法预测矿坑平均涌水量为729 m~3/d,大井法预测矿坑最大涌水量为2 508 m~3/d。研究结果将为未来矿山开发设计中防水方案的制订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方刚  刘柏根 《水文》2019,39(3):36-40
抽水试验是获取地下水含水层水文地质参数的有效手段之一。为了准确掌握各含水层特征及水力联系,以巴拉素井田为例,通过抽水试验、理论分析、水质化验等方法对井田先期开采地段内开采煤层富水情况、各主要含水层水文地质特征及其水力联系等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矿井未来开采的2、3、8号煤的富水性均较弱;主要含水层中,除第四系含水层富水性中~强、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富水性中等以外,其它含水层均富水性弱;第四系含水层和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密切,侏罗系直罗组含水层与白垩系洛河组含水层之间未发现水力联系,侏罗系直罗组含水层与2号煤之间未发现水力联系;3号煤与8号煤之间未发现水力联系。本次抽水试验成果,为矿井未来水文地质及防治矿井水害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同时对周边条件类似矿井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和田县火烧云铅锌矿水文地质特征及矿区含水层类型研究,可大致将矿区地层划分为4个弱含水层和1个隔水层。区内地下水主要由大气降水的补给,因为冰结层,导水性能差。未来影响矿区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有冻结层间裂隙水融化、冻结层上水融化、大气降水和冰雪融水、季节性地表水流及构造带导水。通过对该矿区水文地质特征的分析和研究,可以为该矿山初步经济技术评价及矿山建设可行性研究和设计提供地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朱昶 《山东地质》2014,(11):28-31
苍峄铁矿带苍山县沟西西官庄矿区沟西矿段,又称凤凰山铁矿,为隐伏的鞍山式低品位铁矿,矿区水文地质条件属于中等型。对施工的主井、副井、进风井、东风井和西风井井筒检查孔进行了水文地质编录和分层抽水试验,以主井井筒检查孔为例,划分了4层含水段,求得了各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对荒径涌水量进行了预测;基本查明了井筒检查孔的含水性等水文地质特征,确定了注浆段,为矿山立井防治水方案提供了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12.
朱昶 《山东地质》2014,(12):42-45
苍山县土山地区赋存沉积变质型铁矿,是以裂隙岩溶为主的水文地质条件中等的充水矿床。该文详细论述了土山铁矿床的水文地质特征,划分了矿床主要含水岩组,对其充水条件进行了分析。确定水文地质单元边界条件模型,采用水平坑道涌水量计算公式对坑道各水平涌水量预测。为铁矿设计和开采提供了较为详尽的技术资料。  相似文献   

13.
黑山煤田处于沙漠边侧,地层有纯砂粒构成的、透水性较強的中细砂层,这类地层中如含有承压水时,会发生钻孔涌水,对于中细砂涌水钻孔,用泥浆冲孔时,可通过适当增大泥浆相对密度,来压制地下水涌出,ZK18-28孔是涌水孔,也是采用绳索取心钻进的孔,因此不宜使用高相对密度泥浆。用套管亦未奏效。若用注浆法,对于中细砂层是不适用水泥浆的。而溶液型浆液的注浆封堵中细砂层,在技术有可行性,对于涌水压力不大的孔,又有可用低强度,因而也是低成本的浆液,因此选择了比较亷价的水玻璃类的SPN浆液,并采用双隔离塞的注浆法,在ZK18-28孔中取得了封堵中细砂涌水层的初步封堵效果。  相似文献   

14.
罗秋良 《江苏地质》2018,42(2):242-250
卡特里西铜锌矿位于塔里木陆块南缘晚古生代喀拉米兰弧沟系中,成矿与海相火山沉积作用有关,含矿地层为下石炭统托库孜达坂群基性凝灰岩层,矿体与基性凝灰岩层产出几乎一致,层控特征明显,一般呈层状、似层状、透镜状。以寻找海相火山沉积型矿床为目标,在矿区共圈出5条工业矿体,并经深部钻探,结果显示含矿层延深稳定,矿区资源储量规模有望达到中大型,深部找矿潜力突显。通过深入总结卡特里西铜锌矿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为矿区下一步找矿及东昆仑地区同类型矿床的找矿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investigations into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circular footing on geogrid-reinforced compacted granular fill layer overlying on natural clay deposit have been conducted in this study. A total of 8 field test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circular model rigid footing with a diameter of 0.30 m. 3D numer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to simulate soil behavior using finite element program Plaxis 3D Foundation. The results from the FE analysis are in very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t is shown that the degree of improvement depends on thickness of granular fill layer and properties and configuration of geogrid layers. Parameters of the experimental and numerical analyses include depth of first reinforcement, vertical spacing of reinforcement layers.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se of geogrid-reinforced granular fill layers over natural clay soils has considerable effects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and significantly reduces the lateral displacement and vertical displacement of the footing.  相似文献   

16.
鲁武马盆地古近系-新近系发育多套超深水、超大型、富含天然气藏的重力流沉积砂体。以始新统砂体为解剖对象,分析区内重力流砂岩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砂体以巨厚层状产出于深海泥岩内部,并与周围泥岩截然接触,测井曲线表现出宏观均一性;岩心揭示此类巨厚砂体是由多期单砂体叠置而成,单砂体是由底部高密度颗粒流和顶部低密度浊流两部分组成,且经历过强底流改造。鲁武马河流三角洲强大物源供给决定了区内砂体分布面积和体积规模;深海滑塌、块体搬运等重力流沉积过程控制了沉积体粒序构造和内部结构;海底区域性强底流持续冲刷并携带走单砂体顶部细粒沉积物,残留了底部“干净”的中粗粒砂岩;多期沉积事件和频繁水道迁移决定了砂体纵、横向叠加展布,并最终形成了区内厚度巨大、岩性宏观均一且连通性极好的超大型深水重力流沉积砂岩储层。  相似文献   

17.
新疆乌恰县萨热克式大型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受萨热克巴依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控制显著,但该盆地内部构造古地理格架和构造样式不明。查明盆内构造样式特征,有助于提升对研究区内成矿规律认识和寻找隐伏矿体。采用构造岩相学填图新技术对该盆地内部构造样式及其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床控制规律研究表明:(1)阿克苏岩群为盆地下基底构造层和半原地异地地层系统。古生代地层为盆地上基底构造层和原地地层系统。早侏罗世成盆期为山前拉分断陷沉积形成的粗碎屑岩系,演进含煤碎屑岩系,最终为湖沼相黑色碳质泥岩灰黑色粉砂岩煤层。在中侏罗世主成盆期最大湖泛面以深湖相结晶灰岩、湖震相砾屑状泥灰岩泥质砾岩和震积岩相泥灰质同生角砾岩等为标志,揭示三组NE向同生断裂带是成盆主控同生断裂带。早白垩世向上变粗的陆相碎屑岩系揭示该次级盆地萎缩封闭。(2)构造古地理格局为“三面环山,北西连通”,在晚侏罗世初库孜贡苏期发生构造反转后,形成了周缘环山封闭式尾闾湖盆,为萨热克式砂砾岩型铜矿床形成提供了良好构造古地理格局。萨热克巴依次级盆地原型盆地为斜切西南天山造山带的山间盆地,构造动力学类型为中生代陆内拉分断陷盆地。(3)盆地内部构造样式(矿田沉积成岩成矿期构造系统)主要有裙边式复式向斜构造、NW向基底隆起构造带、古构造洼地、构造坡折带和同生断裂带、披覆褶皱等,这些构造样式和组合及后期构造变形样式对砂砾岩型铜多金属矿体控制明显。在隐伏基底隆起构造带上部受层间断裂裂隙带和岩相岩性带圈闭而聚集,推测矿质大规模聚沉机制为在该构造部位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岩相岩性多重耦合,富烃类还原性成矿流体与铜铁氧化物相岩石(含铜紫红色铁质杂砾岩类)强烈地球化学岩相学作用发育,强烈还原作用导致矿质大规模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8.
西藏聂尔错镁硼矿地质特征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喜方  郑绵平 《地质学报》2010,84(11):1601-1612
聂尔错镁硼矿为新近发现的一处镁硼矿床。本文通过对其区域地质资料、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与国内外矿床进行对比,分析了成矿物质来源和成矿机制,总结了成矿模式。聂尔错镁硼矿床赋存于中上全新统,有三个含矿层,中、上含矿层为主要可采矿层,下含矿层为次要含矿层;矿石类型包括粒状集合体库水硼镁石矿、含芒硝库水硼镁石矿、蜂窝状/块状柱硼镁石和混和类型矿石等4种,前两种为主要开采矿石,后两种为次要开采矿石。矿床对比研究表明,聂尔错镁硼矿床与其北部相邻的扎仓茶卡镁硼矿在有工业价值的硼矿物组合和形成矿床的地质环境等方面相同,属同类型矿床,但不同于国内外其它硼矿床。该矿床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为新近纪火山岩。印度板块与亚洲版块碰撞,在靠近班公湖-怒江缝合带的聂尔错盐湖南部形成大面积富含B、Li、Mg、Na等成矿物质的新近纪火山岩,地热水及大气降水将大量成矿物质带入湖中,在干冷气候条件下,湖水浓缩成富含钠盐的饱和成矿溶液,并沉淀了库水硼镁石、柱硼镁石等,形成聂尔错镁硼矿床。  相似文献   

19.
Kolonodale矿床是东南亚红土镍矿带上一处典型矿床,位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西岛东部。矿床产自富镁超基性岩红土风化壳,矿化剖面自上而下出现红土层→腐岩层→基岩层垂向分带。红土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上部,载镍矿物是铁质氧化物。硅镁镍矿石产在红土剖面中下部,载镍矿物为镍蛇纹石、镍滑石等含水层状硅酸盐矿物。地球化学分析显示,沿矿化剖面元素地球化学分异非常显著,Ni次生富集效应明显。超基性岩红土化过程的元素地球化学行为具有多样性,Fe、Al、Ti、Cr属残留富集组分,Si、Mg属淋滤缺失组分,Mn、Ca、Co、Ni属次生富集组分。通过典型矿床对比,Kolonodale矿床属原地自生硅酸盐型红土镍矿床,其发育受地质背景和地表环境条件的综合制约。富镁超基性岩、良好的构造组合、稳定的大地构造环境、湿热热带雨林气候、有利地形地貌等均是成矿有利条件。综合分析认为,Kolonodale矿床的成矿过程可划分为腐岩化、红土化和次生富集3个成矿阶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