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王治邦  刘珍花 《青海气象》2007,(1):42-43,30
按照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2005年对青海省作业的192个人影地面作业设备进行了全面、规范的年度技术检测,并从实际工作角度出发,对作业设备进行了现场维修。本文对青海省人影地面作业设备从检测性能方面进行评价,用来指导人影地面作业安全及管理。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层台站进行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情况,对作业中被忽略的防雷安全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作业时人员的自我防范措施,探讨人影作业的防雷安全的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3.
人影安全射界有利于保证作业安全但同时又对发射形成一定限制,文章从作业效果和作业安全两个方面提出了制定作业预案的"群"概念,并从作业人员、作业装置和作业方式等方面对"群"概念引入后的作业流程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火箭防雹作业技术方法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金枝  吴书君  王凤娇  王立静 《气象》2008,34(3):112-117
针对火箭防雹作业的特点,就火箭防雹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用弹量、作业指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确地提出了火箭防雹作业的部位、时机和剂量判定程序及作业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5.
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体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优化配置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指挥作业资源,依据各级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的职责范围和任务特点,进行省、市、县三级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体制探讨。提出省级主要负责全省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和全省地面人工影响天气预警、作业信息收集、监测等工作,市级主要负责属地作业点的直接指挥作业工作,县级主要进行作业监测工作。该体系体现市级指挥中心直接指挥作业点作业的模式特长,发挥省级飞机作业和地面作业预警的技术优势,减少县级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因人员少、技术力量薄弱等带来的作业水平不高的问题。解决三级资源共享和作业指令接收中的时间延迟等问题,提高作业时效和水平。  相似文献   

6.
对于白龙湖库区实施人工增雨作业,需要针对该区域进行精细化的预报,必须提前1~2天预测该区域有无作业天气条件,才能确定是否提前安排作业人员到位,在降雨发生时才能捕捉到最佳作业时机。本文选取了2011年7月5~6日的强降雨天气过程,对广元市白龙湖库区开展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详细剖析,从地形影响、环流形式、作业方式、雷达资料、区域站雨量监测、卫星云图等,多方面分析了在白龙湖库区实施地面人工增雨作业时如何把握最佳作业时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毕节市2009-06-19成功进行人工增雨过程的分析总结,积累了高原地区夏季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的重要经验:对于大规模多点作业,只有在领导高度重视、预报会商分析准确、人影作业准备充分、卫星雷达有效监控、作业时间申请及时以及各级业务人员积极配合的条件下,人影作业才能有效及时开展,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8.
分析博山区和沂源县1959-1998年的降雹特征及主要天气系统,根据烟草产区的雹云移动路径,制定了相应的作业方案与作业流程。通过两年的作业效果检验,证明“加强联网协作,加大防御纵深,提前进行作业,增雨和防雹相结合”的作业方法对淄博南部山区烟草防雹作业是切实可行的,作业效果明显,经济效益可观。  相似文献   

9.
根据高空环流形势和地面降水资料,对2002年9月27日秦皇岛市石河水库上游实施的人工增雨作业进行了分析和检验。增雨作业影响区5个雨量点平均雨量108.4 mm,其中最大达160.2 mm(非影响区雨量33 mm)。此次增雨作业使石河水库洪水总量达803×104m3,为水库增加260×104元经济效益。对作业后1 h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区雨量进行秩和检验,结果表明作业影响区和非影响降水差异明显,人工增雨效果显著。文中对火箭人工增雨作业方法和时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平  周筠珺  张庆  刘志  林丹 《气象科技》2016,44(5):811-815
传统的跨区飞机增雨作业,其作业空域划分、作业飞机性能情况不清楚,加之空域申报环节多、信息量大等问题,作业资源不能够及时有效利用,影响了跨区作业效益。本文基于部队空域管制边界,参考民航空中走廊和航路,结合经纬度网格、云水资源分布、高山地势等因素,设计并优化了作业空域分区。首次提出了基于安全、效益、区间的作业飞机性能评估模型,重点分析了跨区增雨作业云降水潜力。建立作业申报、作业决策、作业指挥和作业通报的调度模型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搭建业务平台,并按网格作业空域分区、飞机作业性能评估、调度报告生成等模块分别在业务应用中进行检验和修正,实现飞机作业资源的有效调配和利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各个高炮作业点所在地的周边环境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为了进一步提高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的安全性,针对高炮作业特点提出了一套安全论证方法。推导了弹道计算的方法,在此基础上结合安全射界法和地理信息系统对作业安全性进行了更精确的评估,并给出实例说明。提出用危险系数的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给出了具体的危险系数定义方法,通过评估系统的一次实际作业评估证明了危险系数进行安全性评估的可行性。以该方法进行安全性评估可有效保障人影作业的安全性,为人影作业提供重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2006年北京市人工增雨作业效果统计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婉  姚展予 《高原气象》2009,28(1):195-202
利用区域历史回归方案对北京市2006年人工增雨作业效果进行统计评估,选择区域平均日雨量作为统计变量,北京市2006年共有43个催化作业日,其中41个为增雨作业日,作业区域位于北京市北部,面积大约为100 km×50 km.评估结果表明,北京市2006年人工作业相对增雨13%,绝对增雨39 mm,但增雨效果不显著.本文根据催化技术状况对作业日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得到21个地面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4%,显著度较高,u检验达0.019;29个地面和飞机催化充分作业日相对增雨37%,u检验显著度为0.022;8个飞机作业日相对增雨48%,增雨显著度较低;12个催化不充分作业日相对减雨49%;2个过量播撒消雨作业日相对减雨12%,结果也不显著.分类统计分析表明,对目标区进行充分催化是获得好的催化效果的前提.  相似文献   

13.
利用锡林郭勒盟2002年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基本资料,对本年度增雨作业诸要素进行了技术分析,初步给出了当地开展飞机人工增雨工作的基本条件及特殊规律,为今后该地区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决策、作业指挥和作业实施提供了最基本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4.
基于EOS/MODIS积雪遥感监测的北疆冬季人工增雪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EOS/MODIS积雪遥感监测的基础上,运用图示分析法、序列试验法、区域对比试验法,分析了2006—2008年冬季在北疆进行的飞机人工增雪作业效果。研究结果表明,作业效果明显,作业可行;利用积雪遥感监测数据进行人工增雪效果评价的方法,能够客观地反映作业区域的积雪变化情况,可用于飞机人工增雪作业效果的评价业务。  相似文献   

15.
人工增雨作业是森林灭火的一个重要科技手段,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时机的把握是作业成败的关键。本文以湖南省“20130810”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情况为基础,利用多种气象资料对作业条件预报与作业方案设计进行分析,采用作业前后雷达回波参量变化、最大相关系数的雷达回波跟踪法(TREC)对作业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大乘山重大森林火灾人工增雨作业通过捕捉台风外围边缘快速生消的积云云系,有效地让局地积云降水降落到了位置相对集中的火场,8月15日第7、第8次地面人工增雨作业15 min后雨势加大,有效压制火势,及时解救了火场被困人员;8月16日第11次作业为明火扑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局地积云开展森林灭火人工增雨作业,使用火箭、高炮等地面装备更容易抓住作业时机,针对大范围的积层混合云系更适合开展飞机增雨作业,飞机在火情侦察拍照和气象探测等方面能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北京飞机增雨作业中的使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就2004年4~9月,北京飞机人工增雨探测作业试验中,新型AgI末端燃烧器在“夏延-ⅢA”飞机上的使用和数据记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如何利用夏延飞机搭载的仪器和辅助记录手段进行作业状况记录,对机上观测人员在记录催化作业时的常见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并就数码相机在作业状况记录中的使用做了介绍。总结了一套可行的作业数据记录方案。  相似文献   

17.
应用2004~2005年沈阳辉山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和常规气象资料,对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的天气系统、增雨作业云系及其雷达回波特征进行了归纳和分析,并提出了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条件和作业时机、作业区域等判别方法,为实施飞机人工增雨作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防雹作业中冰雹云的预报、识别的几种方法 ,并对冰雹云的作业部位、作业时机、催化剂量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9.
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安全管理方法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人影炮点安全管理工作,从安全认识、规范化炮点建设、作业纪律、作业安全等方面进行了探讨。认为做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点的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提高认识,增强安全意识,从安全基础工作做起,确保作业安全,还要注重提高作业队伍安全素质,多方面提高人员的安全作业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以1995年世界气象组织(WMO)提出的合理防雹物理概念为基础,依据陕西省冰雹云的结构特征和防雹火箭作业特性,为最大限度利用播云催化剂的作用和发挥防雹作业能力,将防雹火箭发射方式分为单线催化作业方式、伞型催化作业方式、垂直催化作业方式和立体催化作业方式四类。以提高火箭防雹作业的时效性为目的,对各类防雹火箭发射方式进行效率分析,提出各发射方式的适用范围和使用要求,指导火箭防雹作业的指挥、操作和培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