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矿床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就以下两个问题(或其中之一)寻求答案;这两个问题是(1)矿床是如何形成的,(2)当它们未出露地表时如何能发现.要回答这两个问题都要求我们对矿床的分布、形状、规模、化学成分以及物理性质具备一定的知识.矿床的形成包括在经济地质科学范畴之内.寻找矿床的问题属于勘探技术的范围. 因此,勘探技术包括探寻隐伏矿床的所有地质、地球化学和地球物理等方法.当然,还应加上挖槽,钻孔等纯机械方面的功能. 地球物理方法勘探最初出现在大约上世纪末和本世纪初.Thomas Edison在美国东部寻找磁铁  相似文献   

2.
河北的煤田地质勘探队伍始建于1953年,是在开滦、峰峰煤矿钻机的基础上成立的钻探队。初始,主要是为矿井恢复改造,老井田扩大和急需的新井建设服务,在煤田浅部裸露(半裸露)区进行普查、精查勘探,以满足经济恢复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需要。1955年,于开滦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地震勘探队和电法队,1956年在峰峰建立了地球物理探矿队,物探工作开始进入矿区外围隐蔽地区寻找含煤构造,1956年首先在开平向斜北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冶金地质勘探工作发展的需要,积极为大打矿山之仗服务,进一步提高地球化学探矿技术人员的水平,1972年11月2日至1973年1月21日,冶金部在桂林冶金地质研究所举办了地球化学探矿学习班.学员共73人,来自全国21个省(区)冶金系统勘探队、物探队、物探公司和桂林地质所;此外还有计委地质局和四个地质院校的教师18人.学习班采取生产、科研、教学三结合  相似文献   

4.
主要根据2007年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AGU)秋季会议的资料,简述了地球深部科学研究最近几年来的新进展。主要涉及以下几方面领域:复杂的地球动力学模拟到状态方程理论和实验研究;地幔相变和地震的不连续性到深源地震机制;地核的结构和动力学到地球内部的挥发性物质和熔体等地球深部科学研究。从会议的内容看出有三个亮点是值得我们注意的:(1)学科间的融合是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主流方向;(2)国际间的合作是当前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一大亮点;(3)高精度的技术(超级计算机(supercomputers)和集群(clusters)纵观计算机)是地球深部科学研究的新手段。中国科学家应该关注固体地球科学中这个前缘研究同时共享世界先进科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5.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是最早的从事水文学和水资源研究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它建立于1922年。它是国际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联合会(IUGG)所属的七个组织之一,其它的六个组织是:国际大地测量协会(IAG)、国际地震和地球内部物理协会(IASPEI)、国际火山和地球内部化学协会(IAVCEI)、国际地磁和超高层大气物理学协会(IAGA)、国际气象和大气物理协会(IAMA)、国际海洋物理科学协会(IAPSO)。 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的任务是:(1)促进作为地球科学和水资源  相似文献   

6.
一、地球物理勘探概要地球物理勘探主要归工业技术研究院矿业研究所地球物理应用研究计划小组主管,内分电法勘探、重力勘探、磁法勘探、放射性勘探、地震勘探、遥感技术几个部分,实际以电法勘探及地震勘探为主.勘探内客:电法勘探主要用于矿床及建设基地调查,地震勘探主要用于钻井调查,即通过所谓速度测井(P,P·S)对建设基地的调查,有时也用于隧道、铁路、公路等调查.上述矿业研究所的基础研究中电法勘探一项内,实行水槽试验;在应用研究上以电法与地震勘探作对比研究.地球物理测井则以开发地热为主.  相似文献   

7.
美国高压研究中心研究工作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为主要目标的美国高压研究中心(Center ofHigh pressure Research缩写为CHPR)于1991年正式成立。它是1991年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科学和技术中心资助下建立的14个国家研究中心之一。该研究中心是由华盛顿卡内基地球物理实验室、位于Stony Brook的纽约州立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以及普林斯顿大学地质和地球物理系共同组建的。该中心的成员由以上三个单位的在职研究人员、研究生和实验员组成。同时还注意开展与其它大学的有关实验室、工业和政府部门间的合作研究。卡内基地球物理实验室的现任领导C.T.Prewitt和一些研究骨干如H.K.Mao B.Mysen等九人都是该中心的在职研究人员(staff member)。该研究中心的主要任务是研究地球的演化、结构和动力学等基础地学问题,也包括对其它行星内部特征的研究。此外,拟通过高温高压实验,积累和扩大有关高温高压下物质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特征的资料。并进行高温高压下新材料  相似文献   

8.
我国地球物理工作40年来得到巨大发展,在找矿及解决基础地质问题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1949年我国仅有勘查地物理人员20人,如今从事这方面工作的职工已达18万人,其中技术人员超过3万人,遍布于26个部门所属单位(石油、地矿、核工业、煤炭、有色、冶金、黄金、水利、电力、铁道、建材、建设、海洋、地震、交通、化工、农业、文化、航空航天、船舶、机械电子、纺织、兵器、部队、中科院及教委院校)。培养地球物理及应用地球物理专业人材的院校有27所,博士点8个,硕士点17  相似文献   

9.
《四川地质学报》2012,(4):F0004-F0004
中国石油集团川庆钻探工程有限公司地球物理勘探公司(简称川庆物探公司),创建于1956年。公司是以山地地震为特色、集地震资料采集、处理、解释和科研于一体的地震勘探工程技术服务企业,能提供在各种复杂地区的物探工程技术、综合地质研究以及工程测量等专项和一体化服务。  相似文献   

10.
李善邦     
李善邦,著名地球物理、地震学家.广东省兴宁县人.中国近代地震学的开创者,也是中国地球物理探矿工作的开创者之一.1925年毕业于南京东南大学物理学系后,曾任中学教员,后入前实业部地质调查所工作,筹建北平鹫峰地震台,并任鹫峰地震研究室主任.1931年赴日本东京大学地震研究所进修,1932~1933年去德国波茨坦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11.
国际大地测量与地球物理学联合会(IUGG)第18届全体会议于1983年8月15日至27日在联邦德国汉堡市举行。这个国际学术组织包括大地测量,地震与地球内部物理、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地磁、气象、水文、大洋物理等七个协会和岩石圈委员会,一共八个成员。这里主要介绍国际火山学与地球内部化学协会学术交流情况及大会活动一般情况。  相似文献   

12.
地球物理学是数字硬件和处理技术发展的主要受益者之一.此外,它还从低温物理、核物理,以及与工程学和宇宙研究有关的分支学科中接受了许多有功效的新仪器和新的技术思想.由于所提供的经济上的刺激作用,这些新仪器和新思想很快地被引用到地球物理勘探.这样,尽管新的原理不多,但地球物理勘探的实践正在显著地改变.具有最大计算速度和最大存储量篮球那样大小的计算机,目前正在设计中.如果工作进程正常,那末这种计算机在2001年之前即可应用于地球物理勘探.下面我们讨论一下这些因素所产生的某些结果.  相似文献   

13.
我国勘查地球物理的若干进展─1994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云升 《物探与化探》1995,19(6):401-414
1994年,我国固体矿产地球物理工作仍不景气,水文、工程、环境地球物理市场平稳,油气地球物理工作持续增长.陆上三维地震年工作量首次超过一万平方公里.高山、大沙漠地区三维地震采集创造成功经验,地震数据全三维处理、解释技术和软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取得显着进展.航空地球物理工作量略有回升.总体上1994年我国各类勘查地球物理方法在“硬件”(仪器设备)方面的新进展相对较少,而在“软件”(方法技术特别是数据处理、解释技术)的研究、应用方面则取得较多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14.
1983年9月,我参加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市举行的美国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协会(SEG)第53届国际地球物理年会及其所举办的展览会,大会共宣读物探学术论文303篇,展出了355家公司厂商有关物探仪器设备,以及展示其方法结果,勘探能力的各种资料,图件和照片等,这些报告和展览集中反映了各国,主要是美国在物探领域内各个方面的最新发展与研究成果,对干我们了解西方物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中南科技合作协定,中国科学院地质所、地质部岩溶所、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技术方法研究队一行四人,于不久前对南斯拉夫进行了短期的工程地球物理考察,进一步了解了南斯拉夫工程地球物理特别是地震波声波穿透法的现状,受到不少启发,现将情况简介如下。 地震声波法在南斯拉夫工程地质尤其是坝基勘探中得到了极其广泛的应用。贝尔格尔德泽尔尼水资源研究所长期开展地震声波穿透法法应用方面的研究。前所长、第二届国际  相似文献   

16.
朱百成  王鸣 《物探与化探》1985,9(6):475-476,430
地矿部物化探听地震室微震组、国家地震总局地球物理所三室观测组、广东省第—水文队物探组三家合作,于1983年11月至84年元月底,利用美国Sesonics公司1979年生产的DTR—700型模拟磁带微震仪,在广东省阳江县横岗仔地热区进  相似文献   

17.
由中国石油学会(CPS)、勘探地球物理学家学会(SEG)和欧洲地球物理学家及工程师协会(EAGE)联合举办的 CPS/SEG/EAGE北京’98国际地球物理研讨会暨展览于1998年6月22—25日在北京中国大饭店召开。本次会议主题为“迈向二十一世纪的勘探开发技术”。会议代表来自石油公司、技术公司、服务公司、高等学校及科研院所,共计有16个国家近180篇论文参加了交流,其中约70余篇来自国外。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0月中旬在成都召开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这次年会对几十个地球物理学术理论与其应用领域进行了学术交流,其中一些地震勘探新技术,值得从事煤炭地震勘探的同行们借鉴,如饱和激发、山地高精度定位、精细表层调查等复杂山地地震采集技术,振幅补偿、叠前时间偏移、层析静校正等资料处理技术,三维地震数据可视化解释技术以及基于CMP理论的横向分辨率控制方法等.  相似文献   

19.
褚志贤  陈雅云 《福建地质》1990,9(3):167-176
福建省闽南三角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是以永定—福州北东东向断裂带为界,南北两区的磁场、重力场、大地电磁场及应力场等均有明显差异。闽南三角地区的岩石圈厚度、地壳厚度变化大,莫霍面处的纵波速度(V_p)低,上地幔物质分异不彻底,活动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可知该区地壳处于不稳定状态。应用地质及地球物理资料综合解释,依据地壳结构及构造、地震活动规律、活动断层分布及地震烈度等条件,在地壳区域不稳定的背景上,划分出三个地壳区域较稳定小区。  相似文献   

20.
《地学前缘》2004,11(1):130-130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2 0 0 3年1 2月)名次期刊名称影响因子名次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1中国沙漠1.182 1地球物理学报10 5 12第四纪研究0 .95 82中国沙漠65 73地学前缘0 .93 83第四纪研究64 24地球物理学报0 .8944地球化学64 05地球化学0 .8715地学前缘63 46地球科学进展0 .7716地震学报63 27地球物理学进展0 .6877地球科学进展4738地震学报0 .673 8古生物学报45 09自然灾害学报0 .65 99地球科学44 510地震地质0 .5 2 5 10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42 711古脊椎动物学报0 .5 1711自然灾害学报3 5 112地球学报0 .47912地震地质3 3 313干旱区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