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地球化学样品中硒的循序提取技术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忠  周丽沂 《岩矿测试》1997,16(4):255-261
研究开发了一种硒的循序偏提取步骤,将地球化学样品中的硒选择性地循序提取到六个“操作上”定义的相态中:水溶性硒(水提取);吸附在氧化矿物和粘土矿物上配位可交换的亚硒酸根离子(0.1mol/LKH2PO4提取);与有机质结合的硒(0.1mol/LNa4P2O7提取);与铁锰铝氧化物和碳酸盐结合的硒(4.0mol/LHCl提取);硫化物中的硒(KClO3+浓HCl提取);硅酸盐残渣中以副矿物和被硅质包裹的硒微粒存在的硒(HF+HNO3+HClO4强混合酸溶解)。对提取步骤的可行性和实用性作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
云南乐红铅锌矿床氧化带中异极矿的矿物学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云南乐红铅锌矿床氧化带十分发育,呈细脉或葡萄状产于氧化矿石中的白色矿物曾被认为是菱锌矿,笔者对该矿物作了物理、光学性质,化学发,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及失重和差热分析研究,确定其为异极矿。其晶体化学式为Zn3.98(Si2.01Al0.01)2.02O7(OH)2.03.0.88H2O晶胞参数a=0.8380(4)nm,b=1.0718(7)nm,c=0.5125(6)nm。对异极矿矿物学特征的全面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东坪金矿几种新金矿物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东坪金矿是与偏碱性杂岩有关的新类型金矿床,矿物组成复杂,在其中发现了8种未定名的新矿物,它们是:Au2TeO4(A),Au2TeO4(B),AuTeO4,Au(Pb,Te)O4,(Au,Zn)2,(Bi,Te)O5,AuO.nH2O,Au2Te3S2和Au2Te。对以上矿物的形态及物理特征,光学性质,化学成分,元素价态,X射线衍射数据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来自地球上地幔的岩石样品,通常间接地显示化学的证据。这种化学变化或“交代作用”,可通过两条途径来识别:(1)外来矿物的沉积:(2)具有包括富呷及其它“不相容”元素在内的化学指纹在地幔岩石总成分上的叠加。我们通过调查地幔矿体所捕获的熔体和流体包裹体,更直接计研究了是质的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5.
关于CO_2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3,自引:5,他引:23  
涂光炽 《地学前缘》1996,3(3):53-62
文章论述了地球内部成因CO2研究的一些新进展,并立足于地质宏观观察、矿物及元素共生组合、地球化学模拟及稳定同位素等探讨了地质历史时期大气CO2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古气候的关系。最后,扼要地讨论了CO2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吐哈盆地西南缘层间氧化带具有明显的分带性,按照矿物组合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可划分为氧化带、氧化还原过渡带和还原带,其中氧化带又可划分出完全氧化亚带和不完全氧化亚带,各带岩石中的矿物组合特点和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不同,特征元素U、Th、∑S、C有机、Se、Mo、Re、CaO、CO2含世具有明显的分布规律。铀矿体严格受氧化还原过渡带的控制,主要分布在氧化还原过渡带(铀矿石带)和不完全氧化亚带中,呈不规则卷状、板状和透镜状。  相似文献   

7.
新近的大陆地壳化学组分模型建立在各种地球物理、地质和岩石学条件上,并显示较宽的组分变化范围。其中SiO2变化在(57 ̄64)ωB%,K2O为(1.1 ̄2.4)06ωB%。大多数不相容元素有较高含量估值的模型暗示着这些元素在贫化地幔中极端亏损(〉70%)。地壳热流制约着大陆地壳内产热元素(HPE:K,Th,U)的丰度,因而,为检验各种模型提供了一条明确而重要的途径。大陆热流中地壳放射性成因组分应在1  相似文献   

8.
论贵州西南部红土型金矿命名问题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陈履安 《贵州地质》1999,16(2):91-96
根据红土的定义和贵州两类红土型金矿的物质组成,讨论了风化原岩(矿)的特征,计算了矿石的分子比:SiO2/(AlO3+Fe2O3),并讨论了红土形成的地球化学过程。指出除成矿作用过程中矿物组成基本不变的石英而外,由于黄铁矿矿物氧化对氧化铁(Fe2O3)的重要贡献,其他矿物最终形成高铁铝氧化物、较低SiO2含量的符合红土硅/铝(铁)氧化物分子比的红土。认为将贵州西南部晴隆老万场、盘县砂锅厂等金矿称之为  相似文献   

9.
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床在空间上与层间氧化带各亚型的分布具有严格的对应关系。铁元素的物相特征是所处地球化学环境变化的敏感标志,FeFe2O3/TFe,Fe(FeCO3 FeS2)/TFe,FeFe2O3/Fe(FeCO3 FeS2)等比值是反映地球环境变化的重要指标,应用铁物相特征及其以上比值,可以简捷地对层间氧化带进行亚带的划分,这对指导铀矿勘查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过渡带中菱铁矿(FeCO3)和黄铁矿(FeS2)等对地球化学环境敏感的矿物的富集,指示了有利于铀成矿的中性-弱酸性,还原的地球化学环境。  相似文献   

10.
苏州花岗岩铪质锆石和铌钽矿物的化学演化证据王汝成(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南京210093)关键词贫磷花岗岩,锆石,铌钽矿物,化学演化Taylor[1]将富氟稀有花岗岩分为富磷(P2O3>0.40%)和贫磷(P2O3<0.40%)两类。贫磷花岗岩的另一个...  相似文献   

11.
西藏蛇绿岩中不寻常的地幔矿物群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西藏雅鲁藏布江蛇绿岩的铬铁矿中,首次发现由100余种(亚种)矿物组成的地幔矿物群,其中包括:自然元素,合金,氧化物,硫(砷)化物和硅酸盐。根据实验资料,其中一部分是超高压成因矿物。可能来自地球核-幔边界,是地球外核与下地幔底部硅酸盐之间化学反应的产物,另一部分矿物可能来自下地幔,过渡带和上地幔。西藏地幔矿物群,无论在矿物学和地球动力学上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前寒武纪各种地质记录表明了太古代—元古代早期古全球环境具有显著的陆少洋多和大气富CO2、贫O2的特征。BIFs大气-海洋系统中Fe2+的氧化是导致铁质发生沉淀的一个重要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的环境,生物-无氧氧化和日光-紫外线为主的宇宙射线光致氧化作用产生的直接非生物-无氧氧化过程,在前寒武纪早期缺O2环境对Fe2+的氧化可能起着重要的和主导的作用。BIFs条带状矿石的宏、微观SiO2或Fe2O3/Fe3O4单层厚度非等厚性表征了硅、铁供给非等量性与交替淀积非等时性的韵律堆积。文章提出了一种与地球自转速率有关的日长年际变化(古ELNino事件)-硅铁临界饱和浓度模式,从统一的地球动力学条件和不同类型BIFs的成因联系解析了这种韵律堆积的机制。元古代早—中期大气-海洋系统发生了O2增多和CO2减少的古全球变化,导致了2.2~1.8Ga之间大气圈平流层古臭氧层的形成。古臭氧层大幅度消减日光-紫外线对地球表面的强烈辐射,不仅使全球性由日光-紫外线光致氧化作用直接产生的Fe2+非生物-缺氧氧化过程消失,而且也保证了生命演化的延续和生物进入多样性繁衍。与其伴随的全球性巨厚碳酸盐建造,导致了上壳岩下伏的地球早期富铁?  相似文献   

13.
天然气水合物是在高压、低温条件下由水分子和气体分子形成的笼形化合物,是21世纪一种具有巨大潜在开发价值的海洋新型能源矿产.其勘探、开发和利用的科学与技术是当前面临的重大课题.天然气水合物的地球物理识别标志包括似海底反射层、空白反射带、极性反转、垂直地震剖面(VSP)和全波形反演速率、AVO和VAMP'S结构、测井等;地球化学识别标志包括甲烷异常、表层沉积物中的H2S气体异常和大气中CO2含量异常等气体异常检测,沉积物中含水量异常、孔隙水离子浓度异常、同位素地球化学异常等流体地球化学标志,以及标志性矿物(标型矿物)及沉积物热释光分析等.  相似文献   

14.
江万  莫宣学 《岩石学报》1999,15(1):89-97
青藏高原冈底斯带花岗岩及其中铁镁质微粒包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冈底斯花岗岩带岩石类型是钙碱性、中铝质的。10对花岗岩及包体的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SiO2与Al2O3、CaO、MgO、FeOT都是呈线性降低的趋势、二元素散点图及共分母图(如La-Ce,Sm-Nd,Th-La,La-Ba,Th/Yb-Ta/Yb,Zr/Y-Zr,Cs-Rb,SiO2-Zr/TiO2)具有不同程度的直线变异关系,而花岗岩及包体的同位素地球化学表明花岗岩中含有大量幔源组分,说明与岩浆混合作用及(或)成分分异有关。花岗岩及包体的常量元素、微量及稀土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两者具有同源性。  相似文献   

15.
赣西卡林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赣西卡林型金矿床的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金矿主成矿温度为100~200℃,平均150℃左右,成矿流体盐度为1.9wt%NaCl~8.6wt%NaCl,成矿压力为247×105Pa~608×105Pa,成矿流体属K+-Ca2+-SO2-4-(F-)-CO2型,pH为3.6~4.1,是以大气降水为主,混有建造水及少量岩浆水的混合流体。研究认为,区内金矿主要是以金硫络合物形式,在较高温度(220~300℃)体系为还原态的条件下进行迁移,温度降低为150℃左右,fs2较低,有黄铁矿及富砷黄铁矿存在时,在低压较氧化的有利构造处沉淀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6.
大别山金鸡寨花岗岩体岩石化学特征及侵位机制初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别山金鸡寨花岗岩体位于大别山碰撞造山带东端,紧邻郯庐断裂,是由碱长石英正长岩和碱长花岗岩组成。这两种岩石的组成矿物均为碱性长石、石英、斜长石、角闪石、黑云母、磁铁矿及副矿物榍石、磷灰石,但矿物含量不同。它们的岩石化学特征也不相同:(1)碱长石英正长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wt%)SiO2为67.11%,Al2O3为17%,Na2O+K2O为10.97%,其中K2O>Na2O,微量、稀土元素均较富集,但高场强元素、轻稀土含量及LREE/HREE均大于碱长花岗岩中的相应数值。(2)碱长花岗岩中常量元素的平均含量(wt%)SiO2为75.13%,Al2O3为13%,Na2O+K2O为8.23%,其中K2O>Na2O,微量、稀土元素含量较高,但大离子亲石元素、重稀土元素含量则大于碱长石英正长岩中的含量。根据野外调查、岩石学特征及常量、微量、稀土元素研究表明,这两种岩石是同一岩浆不同演化阶段的产物,是于造山后形成的A型花岗岩,其形成经历了部分熔融和结晶分异两个阶段,源岩可能来自于北大别变质杂岩。金鸡寨岩体的侵位是以“半汽球”膨胀机制进行的,并与龙井关断裂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秦岭杂岩中花岗质片麻岩体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王晓霞  王涛 《矿物岩石》1997,17(3):76-82
该片麻岩是目前秦岭杂岩中最古老的深成岩体,原岩岩性为(含斑)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其地球化学特征是:SiO2较高;Al2O3,CaO,Na2O大离子亲石元素及过渡性元素低;稀土总量变化大,轻稀土分馏明显,Eu为负异常(0.31~0.61)。岩体中所含的黑云母变粒岩包体在地球化学方面与主岩有明显互补性,为难熔残体。研究表明该古岩体是成分相当于秦岭杂岩的长英质变质岩的岩石于晋宁期下冲深埋过程中部分熔融的产物。  相似文献   

18.
文石—水体系氧同位素分馏机理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根陶  郑永飞 《地球化学》1999,28(6):521-533
采用“附晶生长法”分别在50和70℃下合成文石下矿物,获得了两种不同的文石与水之间的氧同位素分馏关系。结果证明,文石与水之间氧同位素分馏的化学动力学机 为两步:(1)碳酸根与水之间进行氧同位素交换和平衡,即:「C^16O3」^^3-+2H2^18O=「C^18O3^16O」^2-+2H2O16O;(2)与水平衡以后的「CO2」^2-离子与Ca^2+结合生成文石,即:Ca^2++_「C^18O2^1  相似文献   

19.
量子地球化学的研究进展和发展展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量子地球化学是应用量子力学理论研究地球物质的结构物理与结构化学的一个新理论。综述了量子地球化学理论建立以来,在矿物的结构、地球化学特征,乃至地球科学中的研究方面的最新进展,揭示了矿物中的元素分配与晶体结构等量子地球化学的研究核心,以及矿物的表面和内部电子结构、元素的分配及其动力学机制,显示量子地球化学在地球科学理论和应用领域有极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伊犁盆地水西沟群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中下侏罗统水西沟群是伊犁盆地可地浸砂岩型铀矿床的成矿主岩,该套岩系在成岩期曾遭受了广泛的溶蚀作用,其原因最可能是该套地层中所含的已达成熟状态的大量有机质(煤层)衍生出含羧酸和CO2的水介质。溶蚀的结果使砂岩变得疏松而多孔。本文给出了该成矿主岩包括铀、有机碳和常量元素在内的地球化学背景值。研究表明,铀、有机碳和常量元素在各个旋回砂岩中的分布与后生的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形成、成矿与非成矿层间氧化带的识别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