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萧丰  王志明 《铀矿地质》1995,11(4):244-253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各类地下水化学成分、水中氢、氧稳定同位素及放射性同位素的研究,区分出浅层地下水(孔隙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确定了地下水的补给区为排牙山区;地表水、地下水迳流的主要方向为SE向,同时存在地下水侧向迁移,并以泉的形式补给浅层水和地表水。通过氚的衰变计算及与香港观测站的资料对比,确定了区内地下水的相对年龄,并将其分为3个年龄组:(1)迳流时间最短的地下水,具近期大气降水的氚浓度;(2)相对年龄为20年左右的浅层地下水;(3)相对年龄大于30年的低氚水。  相似文献   

2.
李婷  胡伟伟  马致远  豆惠萍 《地下水》2011,33(3):1-2,10
在分析研究区域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论述活塞-指数模型的适用条件,同时利用环境同位素氚的特征,将氚作为地下水系统输入和输出讯息.研究结果表明:活塞-指数模型适用于该区,计算得该区地下水滞留时间为36年,且相对传统方法具有方便、及时、可靠等特征.  相似文献   

3.
氢的放射性同位素氚在大气层中形成氚水后遍布整个大气圈,对现代环境水起着标记作用,因此利用氚可以计算50年以内的地下水年龄,研究地下水补给、径流、排泄条件,探索地下水成因,确定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的水力联系,测定水文地质参数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大多需要知道地下水补给区大气降水输入的氚含量。因此,国际原子能机构从50年代起就在全球组织大气降水含氚量的系统观测,除我国外共有151个观测点,定期出版观测数据,供世界各国学者使用。 我国是在80年代中期参加国际原子能机构的,1986年开始对大气降水含氚量开展系统观  相似文献   

4.
山西郭庄泉岩溶水系统环境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连炎清  周宏  王恒纯 《中国岩溶》1988,7(4):318-323
利用环境氚为信号建立模型计算岩溶水资源,以前只考虑降水氚浓度的作用,而没有考虑因补给条件差异所产生的氚信号差异。本文所研究的郭庄泉岩溶水系统则同时考虑降水氚信号、石炭二叠系含水层地下水转换补给氚信号以及汾河水氚信号的输入,采用多输入——单输出模型计算岩溶水系统地下水平均滞留时间及储存量。   相似文献   

5.
氚作为一种理想的示踪剂和测年技术手段,在地下水研究中应用广泛。为了解决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地下水氚测年研究中的大气降水氚浓度恢复问题,采用因子分析法,建立了塔里木盆地东北部大气降水氚浓度模型,并用实测数据进行了模型校正,校正后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吻合良好,表明所建立的大气降水氚浓度模型较合理;同时,考虑到研究区大气中氚含量受20世纪大气层核试验的影响,采纳了前人部分研究成果,最终恢复了该区域1960—2009年大气降水氚浓度值。据此,将所恢复的大气降水氚浓度数据作为输入值,代入到氚测年的活塞流模型和混合流模型,计算了研究区4个地下水样的年龄,并分析了氚年龄计算结果的合理性,认为所获得的年龄数据符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这进一步证明了本文所恢复的大气降水氚浓度值较为可靠。  相似文献   

6.
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的环境同位素标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宗宇  刘君  杨湘奎  陈江  王莹  卫文 《地学前缘》2010,17(6):94-101
采用同位素水文学方法并结合传统水文地质方法,识别松嫩平原地下水流动模式。氢氧稳定同位素和地下水年龄分布表明该区地下水流动系统流动模式呈现出局部流、中间流和区域流系统。地下水中氚分布深度指示局部水流系统为现代水循环系统,以垂向运动为主要特征,循环深度一般小于50 m,山前区可达100m以下;区域流系统存在于深部承压含水层,以侧向水平径流为主要运动特征。松辽边界附近的环境同位素特征存在明显的差别,指示天然状态下可视为零通量边界。同位素示踪剂也反映出嫩江和地下水的相互作用关系,在齐齐哈尔以北,江水补给地下水;在齐齐哈尔以南,地下水向嫩江排泄。  相似文献   

7.
水文地质最常用的手段,包括水文动态观测,抽水实验及水化学分析等,为地区水文地质条件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但一些水文地质问题,例如地下水的成因、年龄,补给区的确定,各种水体的水力联系,岩溶地区的坝基渗漏等与国民经济直接有关的问题,有时难以用常规的水文地质方法解决。六十年代起,国外开始利用天然水的同位素示踪地下水运动,比经典水文地质中应用的其它示踪技术优越,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氚(~3H)是氢的宇宙成因放射性同位素,也是热核武器释放的放射性核类之一,半衰期为12.3年。利用天然水中氚的分布,可以得到地下水补给时间信息。  相似文献   

8.
同位素指示的巴丹吉林沙漠南缘地下水补给来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通过恢复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大气降水氚值,并结合区域稳定同位素组合特征,揭示了区域地下水氚年龄的多解性与地下水稳定同位素的温度效应。恢复的1963年核试验期氚高峰值达到2 100 TU,进入90年代平均为60 TU。1960年以来降水补给的地下水氚值都应大于15 TU,而1963年的高峰氚衰变至今应在200 TU左右。地下水实测氚值较低,表明由现代少量降水补给的地下水与大量的古水进行了混合。影响降水中δ18O和δ2H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是月平均空气温度,对δ18O与δ2H的影响权重分别占到59.9%和57.0%。巴丹吉林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地下水较低的稳定同位素组成表明,其补给主要是晚更新世较冷环境下形成的,来源于东南部的雅布赖山区,部分浅层地下水接受现代降水与河流的补给。 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永定河流域地下水^14C年龄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新娟  周训 《地质论评》2006,52(2):283-288
应用同位素方法初步分析北京郊区永定河流域地下水的演化特点。沿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流动方向布置取样剖面,共有取样点14个,对采集的水样进行^14C和氚含量分析,并确定地下水同位素年龄。浅层孔隙水的^14C年龄的变化范围为730~4900a,深层孔隙水为13420-22480a;^14C年龄在垂直方向上由浅部至深部逐渐增大,最大变化幅度为从3010a增至22480a;浅层孔隙水的氚含量都在14.99~30.56TU之间,深层孔隙水大部分在0.51~4.71TU之间。运用地下水^14C和氚年龄在垂向和水平方向变化的结果,验证了地下水的流向并计算了地下水的流速变化范围为5.02~62.63m/a,从山前至平原浅层地下水径流速度逐渐变小,反映了地下水水平径流强度逐渐减弱,地下水交替逐渐变差,浅层孔隙水以垂向交替为主,深层孔隙水以水平径流为主。  相似文献   

10.
重庆歌乐山隧址区地下水同位素组成特征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位素测试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手段在地质科学的各个研究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地应用。运用同位素方法研究流体及矿床成因关系方面取得了较大的进展。目前,环境同位素方法被广泛用于识别地下水系统,研究自然界水循环过程和地下水运动规律。不同成因的地下水具有不同的同位素组成特征,而且氢、氧稳定同位素在低温条件下不与围岩发生同位素交换,放射性同位素变化遵循各自的衰变规律,水中HCO3碳、氧同位素组成与被溶解的碳酸盐岩同位素组成有关。在歌乐山隧道施工涌水对周边地下水系统的影响及环境效应评价过程中,取得许多同位素数据,对该区地下水的同位素特征有了新的认识。文章借助同位素方法探讨了隧址区地下水的补给源、年龄等基本特征。该区地下水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碳、氧稳定同位素的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对放射性同位素氚研究表明,该区地下水年龄基本都较小,属近期大气降水直接渗入补给。  相似文献   

11.
漳州盆地水热系统氚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依据26个天然水样品的氚同位素测试数据,分析了漳州盆地地下热水及其它天然水的氚值特征及其形成条件;利用“活塞模型”方法计算了漳州盆地地下水和地下热水的年龄;为弄清全盆地地下水的补给、迳流和排泄的总体格局和揭示地下热水的成因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3H-3He测年法是利用母体3H衰变成子体3He这一对核素的衰减和累积原理实现的,它能够很好地取代氚法测年。根据石家庄地区地质和水文地质实际及原有研究基础,选取有代表性的井点取样、测试并计算了各井点浅层水年龄。计算结果与1982年的氚法测年结果对比,具有一致的变化规律,石家庄市浅层地下水年龄从北到南逐渐变大,东南部最大;滹沱河沿岸一带由于近年来黄壁庄水库每年或隔年向滹沱河放水,其浅层地下水年龄较小。总之,3H-3He测年法在石家庄市浅层地下水测年应用中取得了比较理想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氚的演化及其年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通过总结20世纪60年代以后不同时期大气降雨氚的组成,根据衰变定律,描述了氚在不同时期形成的地下水中的演化轨迹;通过比较不同时期大气降雨氚的组成和所形成的地下水中氚的演化,得出地下水中氚的衰减速度比大气降雨中氚的更新速度慢这一结论;根据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中氚的组成,解释了鄂尔多斯盆地地下水的形成年龄。  相似文献   

14.
CFC在中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地下水测年的CFC方法及其原理,并将这种方法实际应用于我国高放废物处置库预选区——甘肃北山地区的水文地质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内沟谷洼地浅部地下水的CFC年龄在15~26a,基岩裂隙浅部地下水多为不含CFC的老水与含CFC的新水的混合水。在描述了确定混合比方法的基础上,根据样品CFC含量计算了研究区地下水的混合比。与氚相比,CFC是目前年轻地下水测年更好的工具,具有更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鄂尔多斯白垩系地下水盆地天然水体的环境同位素组成表明,区内各种地表水体(河流和湖淖)在δ18O和δD图上主要分布在雨水线右侧,其关系线的斜率明显小于雨水线的蒸发线,集中反映蒸发作用对地表水体的影响。盆地内地下水大致集中沿雨水线分布,反映了白垩系盆地内地下水为大气降水成因。盆地南北两区地下水的环境同位素具有明显差异性特点,集中体现了盆地南北两区水循环条件的差异。盆地北区各含水岩组间地下水垂向水力联系比较密切,垂向运动特点比较明显,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200 m;南区地下水分层性明显,以水平径流为主,现代水积极循环带的深度为160 m。区内浅层地下水以富氚和高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现代水补给;而中、深层地下水则以贫氚和低14C含量为特征,反映为地质历史时期补给。  相似文献   

16.
The inert gas radioactive isotope 85Kr (with a half-life of 10.74 years), due to its stabl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is an ideal tracer for shallow groundwater dating. In such a dating application, first the dissolved gas is extracted from groundwater in the field, then krypton is separated from the gas sample, and finally the isotopic abundance 85Kr/Kr will be determined by an ATTA instrument. According to the atmospheric input curve of 85Kr, the 85Kr age of groundwater is determined. We conducted 85Kr analysis in three wells in Zhengding County on the plains in front of the Taihang Mountains, and made a comparison with tritium (3H) method.  相似文献   

17.
In the Jakarta area (Indonesia), excessive groundwater pumping due to the rapidly increasing population has caused groundwater-related problems such as brackish water contamination in coastal areas and land subsidence. In this study, we adopted multiple hydrogeochemical techniques to demonstrate the groundwater flow system in the Jakarta area. Although almost all groundwater existing in the Jakarta basin is recharged at similar elevations, the water quality and residence time demonstrates a clear difference between the shallow and deep aquifers. Due to the rapid decrease in the groundwater potential in urban areas, we found that the seawater intrusion and the shallow and deep groundwaters are mixing, a conclusion confirmed by major ions, Br?:Cl? ratios, and chlorofluorocarbon (CFC)-12 analysis. Spring water and groundwater samples collected from the southern mountainside area show younger age characteristics with high concentrations of 14C and Ca–HCO3 type water chemistry. We estimated the residence times of these groundwaters within 45 years under piston flow conditions by tritium analysis. Also, these groundwater ages can be limited to 20–30 years with piston flow evaluated by CFCs. Moreover, due to the magnitude of the CFC-12 concentration, we can use a pseudo age indicator in this field study, because we found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major type of water chemistry and the CFC-12 concentration.  相似文献   

18.
The response of a multi-layered coastal aquifer in southeast Australia to decades of groundwater pumping, and the groundwater age, flow paths and salinization processes were examined using isotopic tracers. Groundwater radiocarbon and tritium contents decline with distance and depth away from basin margins; however, in the main zone of pumping, radiocarbon activities are generally homogeneous within a given depth horizon. A lack of tritium and low radiocarbon activities (<25 pMC) in groundwater in and around the pumping areas indicate that seasonal recovery of water levels is related to capture of old water with low radioisotope activities, rather than arrival of recently recharged water. Mechanisms facilitating seasonal recovery include release of water from low-permeability layers and horizontal transfer of water from undeveloped parts of the basin. Overall stability in seasonally recovered water levels and salinities for the past three decades indicate that the system has reached a dynamic equilibrium with respect to water balance and salinity, following a major change in flow paths and solute distributions after initial development. Groundwater δ18O, δ2H and chloride contents indicate mixing between fresh meteoric-derived groundwater and marine water at the coast, with the most saline groundwater approximating an 80:20 mixture of fresh to oceanic water.  相似文献   

19.
盆地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下水年龄蕴含了地下水循环与演化过程的信息,是研究盆地地下水循环规律的重要信息来源。利用实测示踪剂年龄校正地下水模型,是当前国际水文地质学研究的前沿与热点。在数值模拟计算中,地下水年龄有三种确定方法,分别是利用"活塞流"模型计算对流年龄、根据同位素浓度结合半衰期计算浓度模拟年龄和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直接模拟年龄。利用地下水年龄控制方程计算的直接模拟年龄适合于从理论上分析盆地中的地下水年龄空间分布规律。研究发现,在各级次流动系统内,从补给区到排泄区,地下水年龄有整体上变老的趋势;盆地下游,地下水年龄在垂向上会发生突变,可作为识别不同级次流动系统的实用指标。研究还发现,驻点位置或者附近,地下水年龄存在一个偏大的峰值。这些规律可为利用地下水年龄校正盆地地下水模型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