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生态破坏的石灰土山地,采用地形,土壤,土地利用三要素综合法,进行土地资源基层分类研究,在此基础上按土地资源类型作生态结构布局,完成了乡级山地生态经济开发规划。  相似文献   

2.
山地地貌以及相应的山地气候条件的垂直分异是影响本区土地资源结构的主要因素,据此,本文研究了山区土地资源的结构,指出各种土地资源类型的自然特征,分析了土地资源的利用状况,并提出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3.
数字山地垂直带谱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张百平 《山地学报》2008,26(1):12-14
垂直分带是山地环境研究的基础.近年来我们成功地构了山地垂直带数据模型,可以将我国及全世界山地垂直带谱进行数字集成;归纳出我国31个水平地带、32个垂直地带,奠定了中国山地垂直带谱数字集成的地理学基础.研制了中国山地垂直带谱信息系统并进行了升级;提出了山地垂直带分布的二次曲线模式,需要今后用更多的数据进一步验证;未来几年的工作包括提高山地垂直带的识别精度,并将山地垂直带谱数字集成工作扩展到欧亚大陆甚至全世界.  相似文献   

4.
山地研究     
班6 2004042842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Advances of China mountainenvi~tmet~】。罗滴登义,邹捍…//大气科学一2003,27(4)一567一590 中国山地环境气象学是研究中国山地与大气、自然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的一门交叉学科.近数十年来,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研究进展迅速,1960年以来,大气物理研究所多次参加中国科学院组织的山地综合科学考察,多学科的相互交叉促进了中国山地环境气象的研究,特别是在珠穆朗玛峰、天山托木尔峰和横断山脉山地环境气象、雅鲁藏布大峡谷环境气象研究等方面进展较快.为监测全球环境气象变化,中国气象局在青藏高原上设立…  相似文献   

5.
我国是世界地质公园快速发展和建设的中心之一。通过地质旅游的开展,积极地推动了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根据中国的7处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2000年、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度的旅游统计,利用游客接待量、年综合收入、就业人数和相关行业发展四个发展指标,分析在地质公园建设前后,大力发展的地质旅游给所在地区带来的社会经济效益的变化,以及对社会经济产生不同影响的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地质旅游资源类型和地理区位等3个因素。结果表明:1.地质旅游的开展使得四个发展指标均有明显的增长,给当地山区带来区域社会经济效益;2.处于旅游地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地质公园所带来的效益也不同;3.具有美学价值功能或科教和美学价值功能兼有的地质旅游资源对游客的吸引力大于科教价值功能为主的地质旅游资源;4.具有地理区位优势的地质公园利于地质旅游的开展。针对上述结论,提出建议以促进中国山地型世界地质公园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6.
基于DEM的中国山地空间范围定量界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为止,中国的山地空间范围尚没有一致的划定和界线.在众多影响山地和非山地划分的因素中,山地的界定标准和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最为重要.山地是一个令许多科学工作者难于严密定义的科学对象和学术用语,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统一的山地定义出现.该文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和分析,提出4种关于我国山地的定量界定标准,结合作者关于地形起伏度计算尺度的研究,分别得出4种定义下的我国山地的范围和面积.通过与现有资料(《中国地貌类型图》)的对比和分析,确定适合于我国的山地定量界定标准,并最终计算出我国山地面积为658.81万km2,占国土面积的68.2%.  相似文献   

7.
按照1986年5月中国山地综合开发讨论会建议,1987年10月8—10日在安徽省安庆市召开了全国贫困山区经济开发学术讨论会。会议的主题是,贫困山区经济开发。会议的主要议题有:1.山地生态环境;2.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利用;3.山地灾害综合治理;4.贫困山区产业结构的调整:5.山区脱贫致富和加速建设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晚新生代中国北方风尘沉积的可能物源及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北方风尘沉积是晚新生代中纬西风和冬季风输送的粉尘相互加积的结果。对北方风尘沉积物来源和搬运动力的分析表明,风尘沉积的物质来源具有多样性,物源类型和分布、传输路径随时间变化。认为亚洲中部山地古风化壳可能是中国北方早期风尘沉积,尤其是第三纪红粘土的重要物源之一;晚新生代的粉尘源区类型由山地因干旱化被风蚀的红色风化壳逐渐向盆地周边被抬升的中、新生代砂泥岩过渡,再由盆地周边过渡到盆地内部的中生代与新生代的河湖沉积物和沙漠。同时大气环流格局的变化相应地导致了粉尘源区分布和传输路径的迁移。  相似文献   

9.
从旅游开发的角度,对三汊河湿地资源,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就资源类型结构、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评价.研究得出湿地区域旅游资源类型较丰富,质量等级和地区综合条件均属中等,但其湿地的自然生态景观较具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资源开发利用和营建湿地公园等开发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近出版的《山地学概论与中国山地研究》一书,系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所著的学术专著。该书已于2000年6月由四川省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为山地学概论,依据国内外山地研究历史和现状,对山地属性、山地学研究对象、内容、任务和目标进行了系统论述,勾划出山地学基本理论框架,指出加强山地研究、建立和发展山地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和科学发展的必然;下篇为中国山地研究,对中国山地形成的地质背景、山地地貌特征及其利用、山地气候与水文、山地生态系统、山地自然资源、山地土地与人口承载力、山地灾害与防治、山地城镇建设与规划,以及山地可持续发展战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全面系统的分析与总结,其中既有反映中国山地自然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特点的大量的翔实的资料,又有对中国山地研究面临的一些重大课题的深入分析,并对现状同题解决的途径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本书对中国山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以及促进山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全书50余万字,定价55.00元,适合从事地理、生态、环境、资源、国土等学科的科技人员及有关大专院校师生参阅,欲订购的单位和个人请与《山地学报》编辑部联系。 地址:成都人民南路四段9号中科院成都山地所《山地学报》编辑部联系人:冯海燕邮编:0041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山地分会合办的<山地研究>自1983年正式创刊至今已有16个年头.在这16年中,它遵循繁荣我国山地科学、为国家现代化建设作贡献的办刊宗旨和坚持学术民主、百花齐放和百家争鸣的方针,及时地报导了我国山地资源开发,山地生态与环境保护,山地自然灾害成因与防治对策,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地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与信息.办刊过程中,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以及严谨的科学态度,为广大山地科学工作者、工程技术人员和山区建设管理工作者提供一个学术论坛和科研园地,为提高全民山地科学知识,特别是从事山区开发、建设与管理人员对合理开发利用山地资源和科学保护山地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山区经济建设和山区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一个山地占2/3的国度.山地因其垂直高差产生了自然与人文现象随高差变化梯变的高梯度效应,森林及其生物质能也呈现出梯变现象.以滇西北梅里雪山极高山地为实证点,尝试综合应用森林生物量及生产力、地理信息技术、生物地理统计等方法,建立山地森林生物质能资源高梯度效应研究模式,有助于正确认识山地三维地貌体产生的高梯度效应,更好认识山地生物质能分布规律并加以合理利用,创建优良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中国山地范围界定的初步意见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江晓波 《山地学报》2008,26(2):129-136
中国山地的范围一直缺乏可操作的、准确的量化方法,从而导致对山地及其内部资源、环境、人口和发展问题认识的不全面.同时,准确界定山地范围是实施数字山地战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两种方案确定中国山地范围.方案一:将满足以下两种情况的国土界定为山地,1)海拔≥3 000 m;2)海拔≥1300~3 000 m,同时相对高差>200 m或坡度>25°.根据此标准计算,中国山地面积为4 000 265 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1.67%.方案二:根据UNEP-WCMC的标准,将满足下述情况的国土定义为山地,1)海拔≥2 500 m;2)海拔≥1 500~2 500 m,坡度≥2°;3)海拔≥1 000~1 500 m,坡度≥5°或相对高差≥300 m;4)海拔≥300~1 000 m,相对高差≥300 m.根据此标准计算,中国山地面积为4 426 130 km2占中国陆地面积的46.11%.按两种方法计算所得的分省山地面积中,前5名都是西藏、青海、新疆、四川和云南.将两种方案计算的山地面积按高程划分为六级:①300~1 000 m(含300 m),②1 000~1 500 m(含1 000 m),③1 500~2 500 m(含1 500 m),④2 500~3 500 m(含2 500 m),⑤3 500~4 500 m(含3 500 m),⑥≥4 500 m.根据两种方案的定义,海拔3 500 m以上的山地面积相等;除了方案-在300~1 000 m间山地较方案二多324 508 km2外,其余几个级别山地的面积均为方案二大于方案-的山地面积,其中2 500~3 500 m间多133 432 km2,1 500~2 500 m间多336 186 km2,1 000~1 500 m间多282 273 km2.  相似文献   

14.
2008年初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及其对山地灾害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2008年初中国南方出现了历史同期罕见的持续大范围低温、雨雪和冰冻的极端天气,造成大面积雨雪冰冻灾害,直接经济损失达1 500多亿元.根据中国气象局观测资料,结合山地灾害的形成条件和影响因素,分析了冰雪灾害引发山地灾害的可能性及其对山地灾害的影响,并提出了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山地分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多山的国家,山地类型多样复杂,开展山地分类研究很有必要。基于前人山地定义分析基础上,确定中国山地分类原则和基本思路,提出中国山地分类系统,共计分出6个类型,其中3个属于大尺度类型,适用于全国和跨省(区)制图,其余类型适用于县(区、市)制图;同时提出了每个类型的划分标准。基于SRTM 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确定出大尺度类型,即山地大区、山地带和山地大类的分布范围,编制了相应的图件,并对各类型面积作了计量统计。结果表明,分布于不同海拔带的丘陵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18.2%;起伏度大于200 m的山地面积占中国陆地面积的55.2%,其中,低山、中山和高山面积分别占16.5%、14.8%和18.5%,高中山和极高山面积分别为4.3%和1.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钟祥浩 《山地学报》2008,26(1):2-11
文章论述了构建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性,提出了以大陆地势变化三级阶梯为基础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宏观构架.遵循地形为主导因素,并结合水热因素的分异,对中国山地生态安全屏障进行了分区,共分出3个大区,40个区和66个亚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何开展以亚区为单元的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保护与建设的途径及其应着重研究的科学问题,同时,提出开展山地生态安全屏障体系构建及其保护与建设研究可以作为促进山地学科发展切人点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山地地理     
TU98 2003043048浅析中国山地村落的聚居空间=Analysis on ehannel seouringand silti眼and self一adjusting in midstream and downstre翻reaehes of Changjiang River/徐坚//山地学报一2002,20(5)一526~530 从乡土建筑、地方文化、景观资源三方面,提出山地村落研究的基本框架,主要分析中国山地村落环境空间、生活空间和精神空间等的形成及布局特点.并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对中国山地村落的类型及境界进行分类;阐述中国传统的、系统的村落思想;对山地村落作多维空间的立体图象研究,寻求景观后深刻的文化影像;完善“中国历史文化名村…  相似文献   

18.
对华北山地低山麓面形成时代之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华北山地太行山东麓和燕山南麓的低山麓面比较发育。前人研究成果中,均把其与地文期中的"××期侵蚀"对比,形成于晚上新世。但不少研究资料表明,它向山地内部延伸,逐渐以喇叭口状收缩与河流谷地内的第三级阶地面相连。低山麓面和阶地面上的组成物质是红色砂、粘土砾石和红色土。古生物化石和测年数据表明其形成于中更新世。因此,它与地文期中的"××期侵蚀"是不同时期的面,二者不能对比。  相似文献   

19.
地表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构成了千变万化的景象和环境,使得自然旅游资源也呈现区域差异性。以综合分析、主导因素、相对一致性、完整性和梯度分级为原则,以地貌形态为主导因素,以自然旅游资源类型、数量和品质为指标,将河南省自然旅游资源划分为中部资源独特区、北部资源差异区、西部山地资源密集区、南部山水资源丰富区、东部平原资源贫乏区5个大区和12个亚区,并对各区自然旅游资源的特征、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述。  相似文献   

20.
山地科学的重点问题与学科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面临全球性的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问题的严重挑战,山区作为我国未来发展的战略后备地将具有更加重要的地位.山地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山地灾害防治以及山区国土整治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需要科学的指引.从山地的概念和属性人手,论述了山地科学在地理科学中的地位,讨论了山地科学与山地学的联系与区别,构画了山地科学的学科框架,提出山地科学近期应关注的5个重点领域:1.山地环境演变过程与作用机理;2.山地自然资源开发与保护关系;3.山区城乡关联发展模式;4.山地自然灾害形成机理与减灾途经;5.数字山地与虚拟现实技术.加强山地基础科学问题和分支学科的研究,将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地理科学,并为山区资源和环境的科学管理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