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低应变动测桩及锚杆中波的传播规律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冰  曾晟  丁德馨  綦春明  喻清 《岩土力学》2011,32(4):1143-1148
应力波法是检测桩基与锚杆质量的一种快速、有效的无损检测方法,运用该法对桩基与锚杆进行质量检测时均基于一维杆件的波动理论,波速是进行二者质量判断的最基本参数,部分研究和工程技术人员易将两种应力波速混淆,可能会造成实际检测中的误判。为此,以自由锚杆和不同龄期下标准混凝土试块中的应力波速为参考,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对桩基和锚杆中的应力波速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表明,桩基中的应力波速与锚杆中的应力波速存在较大的差别,前者略大于标准规格混凝土试件中的波速,而后者小于自由锚杆中的应力波速大于桩基和标准混凝土试块中的波速;桩基和混凝土试块中的应力波速与龄期和强度近似服从上升指数关系,而锚杆中的应力波速与龄期和强度近似服从下降的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波动方程的解出发,探讨了应力波在摩擦桩,端承桩内的反射区别,并且对断桩、缩、扩颈桩、和混凝土离析处及桩底沉渣的应力波波形分析进行了探讨,从而为桩基无损检测的波形分析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无损检测锚杆锚固质量的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利用声频应力波法和无损拉拔试验,现场在潘-矿检测了锚杆支护的施工质量,得出声频应力波在锚固体系中的传播,相位和衰减变化规律,以及锚固质量普查检测的分级标准和精确无损测定锚固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4.
从解决岩土工程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应力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方法及资料的解译技术,通过工程检测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对工程桩基进行质量无损检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从解决岩土工程实际问题出发,阐述了“应力反射波法”的工作原理、方法及资料的解译技术,通过工程检测实例分析,说明了该方法对工程桩基进行质量无损检测是行之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振幅分析法桩基质量无损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佐功 《物探与化探》1994,18(3):229-232
振幅分析法桩基质量无损检测唐佐功(地矿部十二普实验室,广东三水528133)振幅分析法桩基质量无损检测,是反射波法柱基质量无损检测中,进行资料解析时,诸方法之一种,此方法的主要作用是:判定桩基是不是断桩;推算桩基缩径的程度。本文就介绍本人对此方法的研...  相似文献   

7.
本文着重从反射波法小应变桩基检测过程中对最终测试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应力波反射波测桩过程中,影响检测效果的几种因素与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隧道锚杆锚固质量无损检测技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声波检测仪,应用声频应力波在不同波阻抗面反射的能量和相位的变化原理,对隧道的锚杆锚固质量进行了无损检测试验研究,并对检测技术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作为一种工程质量管理辅助手段,采用应力波对锚杆锚固质量进行无损检测,丰富了隧道围岩锚固质量检测方法,为隧道工程建设提供更好的质量保障.  相似文献   

9.
应力波无损检测锚固质量的BP网络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探讨了用于锚杆锚固工程质量评价分析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阐述了基本原理和算法,并结合实例应用表明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完善了无损检测锚杆施工质量的声频应力波法。  相似文献   

10.
弱应力波传播法检验桩的质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承贤 《岩土力学》1988,9(2):41-49
本文简要介绍了检验桩基质量的理论依据,检测方法及其数据处理:阐述了弱应力波在混凝土桩中传播衰减的规律,混凝土强度与其弹性波速的相关关系等;提出了桩基质量缺陷确定的判据。对桩基工程质量的现场检测有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张启锐 《地质科学》1981,(3):294-296
近年来出现了用数学方法处理地质工作中的分层、分带或分段问题。费歇分段法(W.D.Fisher,1958),即“最优分割法”被普遍采用。应当指出,这个方法有一定的局限性。笔者曾对这个方法作了一些分析讨论1)。为了克服费歇法的不足,笔者在本文中提出了另一种算法,称为简单分段法。  相似文献   

12.
影响矿石体重的因素很多,如矿石的密度、湿度、物质组成的种类、含量等。确定矿石体重的传统做法——平均体重法主要考虑的是前二种属于物理方面的因素;而测重于考虑后二种属于化学方面的因素的方法——回归预测法,是确定矿石体重的另一个方法,它是依据矿石中元素的含量与矿石体重的相关关系,应用回归分析法建立一个函数关系式,利用此关系式用矿石中元素的含量来动态地确定矿石的体重。将这个方法的使用效果与平均体重法进行对比,前者比后者好。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随机 模糊处理方法在岩石力学指标统计和岩组定量划分中的应用。文中对计算中的隶属函数取值及迭代方式进行了深入讨论。通过计算结果的比较分析, 认为随机 模糊处理方法更符合实际, 并优于其他方法。最后作者提出了岩组定性划分 岩石样本参数的随机 模糊统计分析 岩组定量划分及参数重新统计的分析程序。  相似文献   

14.
高填石路堤模型密实度动测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高填石路堤模型上的密实度动测实验,提出了用修正单模态法测试衰减系数评价压实效果的方法,并将修正单模态法与冲击响应频谱法、动刚度法做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衰减系数基本能够反映路堤压实过程中的平均沉降量。此外,实验还进行了附加质量法测试,其结果表明附加质量法测得的参振质量也基本能够反映填石路堤修筑压实后达到的密度,最后还给出了参振质量与高填石路堤密度之间的回归公式。   相似文献   

15.
构造形成时限测定方法的探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质作用过程持续时间的确定具有重要意义。前人已建立的地质定年方法(同位素法、古生物法和古地磁法)给出的是地质事件的“绝对年龄”或相对年代。但至今国内外尚缺乏有关地质作用持续时间的直接的测定方法。讨论了从构造地质学角度直接测定地质事件时限的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高程数据网格间距对表面积分法、直立长方体法和平均高程直立长方体法计算的中区地形改正值精度的影响,笔者选择某地区450个测点,并使用不同网格间距高程数据计算中区地改值,通过对比发现表面积分法计算精度受高程数据网格间距影响较小,而直立长方体法反之。然后将中区地改50~2 000 m分为10个区间段进行计算,通过统计得出误差的45%和30%左右都分布在50~200 m和200~500 m段,因此提出提高中区地形改正精度必须提高50~200 m和200~500 m内高程数据网格密度。  相似文献   

17.
无网格伽辽金法应用的参数选择及内部边界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无网格辽金法作为-种新的岩土工程数值计算方法, 该法其只需节点信息的无单元特性, 使其具有计算优势。本文结合固结EFGM刚度矩阵公式, 对不同的计算参数进行计算分析, 找出其影响规律。并采用跳跃函数处理内部边界条件, 计算结果表明, EFGM处理内部场函数不连续是准确的。  相似文献   

18.
判别分析在岩石可钻性分级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采用判别分析根据已知岩石级别判别未知岩石级别,或者对已经认定的岩石级别进行检验的方法。此法不仅快速简便,准确性高,而且易于在地质勘探单位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9.
梯度法解释复杂二维断裂重力异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伟  刘天佑 《物探与化探》2005,29(4):347-350
对以往的二维断裂重力异常的梯度解释方法作了几点改进:①采用最小二乘拟合方法求取台阶倾角α;②直接利用台阶倾角与台阶的水平边界位置来计算台阶的埋深;③将重力二维梯度解释方法推广到复杂断裂模型的解释。文中详细论述了这种方法的原理, 给出了其具体实现步骤。该方法比起以往重力梯度解释方法, 应用更加简便而且解释结果更加稳定。用该法成功地解释了某油气盆地的实测重力资料。  相似文献   

20.
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微机整谱拟合技术对多组分物相的红外光谱进行定性鉴定和定量分析的方法,阐述了该方法的原理和计算方法。通过与其它红外光谱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的对比,该方法不需选择特征峰,不需制备更多的标样。每种物相只需一个含量(重量)已知的标样即可分析。它能够一次性地对多种组分物相做出鉴定并提供其中每种组分的含量。该方法完全实现了计算机程序化,减少了很多人为的因素影响,提高了分析精度,并达到了方便实用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