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创意再生视域宁波老工业区绅士化动力机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绅士化成为全球各类城市更新的核心现象,受地理、城市和规划等学科关注。以宁波和丰创意广场形成为例,运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数据,借助扎根理论和结构方程模型分别构建和验证涵盖空间生产、推拉模式和创意集群孕育在内的老工业区绅士化动力机制。研究发现:① 生成和丰创意广场的创意修复过程呈现典型绅士化现象,且该现象具有高端写字楼主导的开放性和多元景观特征,入园企业私营化、生产要素创意化和生产关系外向化的业态特征以及年轻化、情怀化、创意化和服务化的群体特征;② 和丰绅士化现象是老工业区以推拉方式形成的社会空间置换,权力、资本和创意联结而成的再生产关系主导空间实践;建筑规划师和创意阶层主导的物质性空间营造和创意实践形成空间表征;空间表征推动创意集群内生发展和演化,催化了基于文化、理想和情感体验的文化共识和身份认同,升华为表征性空间,形成了“地方元素的感性认可→资本要素和关系力量的理性约束→地方元素、资本要素和关系力量协同→关系力量的反馈”逻辑路径,激活了老工业区空间演化。③ 和丰创意集群育成取决于文化氛围、办公环境、经济区位、政府政策和社会关系网络等要素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2.
城市老工业区改造是当今城市发展面临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近年来,发展创意产业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实现老工业城市再生的重要战略举措。国外对老工业城市创意转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老工业区创意转型的现状与成效,而较少对其机理层面进行理论剖析。该文以路径依赖和路径创新为理论依据,以北京石景山老工业区创意产业发展为例,研究城市老工业区创意产业发展的路径和机理。介绍了路径依赖、锁定、路径创新等概念及其对老工业区转型的解释;分析了石景山老工业区的历史由来及存在的问题,探索了石景山老工业区创意产业的发展路径,即工业设计与研发、数字娱乐产业和娱乐休闲旅游业;最后提出政府在转型过程中所应承担的责任。  相似文献   

3.
随着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集创意生产与文化消费于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园成为很多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新亮点。本文利用专业的游客点评网站收集网友文化创意产业园旅游评论,运用内容分析法对国内典型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融合效果进行对比和统计。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各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园都在积极与旅游业融合互动,但融合效果参差不齐。沿海的北京、深圳、上海、广州等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与旅游业已取得了良好的融合效果,而中西部地区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在旅游硬件环境和软性环境建设上都亟待提升和加强。在旅游接待服务和基础设施方面,游客对文化创意产业园的购物服务、餐饮服务和旅游环境等关注度高。基于以上研究,最后从凸显文化创意旅游地域特色、营造文化创意氛围、完善旅游配套设施的和加大文化创意旅游宣传四个方面提出相关对策,以促进我国文化创意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城市趋向的反思,认为城市尽管提供了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诸多有利条件,但并非是唯一区位选择,农区同样也可以形成.通过对河南省民权县王公庄绘画产业集群的分析,发现影响其形成演化的主导因素,主要是由血缘、亲缘、地缘、业缘等关系构成的社会资本;在众多诱发因素中,确有偶然因素起关键作用,但"偶然"机会只青睐于某些具有企业家精神的农区"经济精英";在集群形成的早期,模仿起着重要作用,但模仿及其因果累积循环,易造成集群发展的路径依赖;对于农区市场力量驱动型文化创意产业集群,有关政府部门的适时介入有利于构建集群与外界交流的知识管道.从而弥补农区大学、科研机构及相关支持行业的缺乏.对照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城市区位凶素,还发现影响农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主导因素,与城市的并不完全相同,主要是农区独特的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源:西方学者所谓的"地方纷杂、噪音、创意环境、创意场域"等概念,相当于我国农区的社会关系,只不过西方概念的视角立足于知识传播与技术学习创新;农区"家庭作坊"这种组织,是否落后、必须进(产业)园,尚待进一步证实.某种意义上,我国农区家庭作坊优于西方都市中的创意"工作室".  相似文献   

5.
何金廖  黄贤金  司月芳 《地理研究》2018,37(7):1447-1459
以全球生产网络理论为基础,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法,再现了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在地方—区域—全球三个不同地理维度的产业链接网络结构和联系强度,运用三角坐标法分别考察上海创意产业在劳动力市场、外部供给、消费市场、合作关系四个产业链环节的地方嵌入性和全球链接性,探讨学习和创新网络的重要作用。研究结果显示:首先,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在各个产业链环节都表现出很强的地方黏性,尤其是在地方劳动力市场方面,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性最为显著。其次,上海创意产业集群的外部链接存在异质性,其中技术类创意部门与文化类创意部门在劳动力市场、消费市场和合作关系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大差异,本文从知识分化视角出发对以上异质性进行了解释。最后,总结了上海创意产业集群全球生产网络的基本特征及其地方—全球互动关系,为揭示中国大都市地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的地方嵌入和全球网络形成机理提供了详实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6.
从创意企业集聚到创意空间:理论架构与核心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意产业发展既重构了大都市产业空间与文化社会空间,又促成大都市功能提升与结构优化。内城新经济研究认为大都市创意产业发展,既孕育了创意空间,又对其有高度依赖,但是对于创意空间的内涵与认知却众说纷纭。梳理国内外研究发现:(1)创意空间形成的基本路径是创意企业集聚;(2)创意空间在本质上是创意阶层与创意经济活动的空间集聚形成的具有地方性和创新性文化特质的场所;(3)创意空间在现实社会中常见典型代表是创意产业园、创意产业集聚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  相似文献   

7.
中国创意产业区理论研究的进展与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创意产业在中国发起于21世纪初的东部大都市,系统收集国内建筑学、产业经济学、人文地理学、区域经济学等学科的创意园区相关研究成果,评述中国自21世纪初创意产业兴起以来的基本概念研究、创意园区成长模式及机制、创意园区空间组织与园区规划、创意园与城市更新、创意园内部空间的研究进展。认为中国大城市内城产业升级与城市再生为创意园区的诞生与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通过近8年努力,国内创意园区研究①已初步形成以创意园区成长模式与机理、创意园区规划建设、创意园区与城市更新为主的研究方向;②研究方法形成了以实证主义为主流的哲学基础;③研究队伍呈现以城市规划学、人文地理学等学科为主的综合交叉。同时,综述认为:中国对创意产业区相关概念认识不清,未能将集群的内核与创意产业的核心有机融合;其次是对于创意产业区的研究应坚持从微观的创意产业的某一类型,甚至是其一项目为分析单元,从制度、经济、文化等宏观方面诠释产业区内核的组织与发育过程;再次是中国创意产业区研究必须从创意经济和"全球性—地方性"博弈视野,探索创意产业区形成与演化的生境和其对城市发展—空间规划的空间效应(也即创意空间的生长)及城市响应策略研究。  相似文献   

8.
论创意产业及其集群的发展环境--以音乐产业为例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文章通过对音乐产业的案例研究,探讨了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关系,以及创意产业集群的价值。文章指出,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城市发展新的增长点,极富创造力的创意阶层是创意产业活动转化为商业价值的核心,创意产业集群能够为创意阶层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城市的创意产业政策应将重点放在建设效率基础结构和创新基础结构上。  相似文献   

9.
本文致力研究创意产业集群与城市政策和效益之间的互动。研究的创意产业行业包括软件、多媒体、电子游戏、时装设计、出版、研究与开发。经验调查研究以多个城市的情况作为基础,这些城市包括美国的波士顿、旧金山、圣迭亚戈、西雅图、奥斯丁、华盛顿特区、爱尔兰的都柏林、东京和印度的班加罗尔。本文关键的研究问题是:什么类型的城市是富有创意的?什么区位因素是必不可少的?创意城市共同采取的政策措施有哪些?文章首先总结了影响地方特定创意产业集群的因素和政策措施;接着深入剖析两个成功的创意城市——波士顿和圣迭亚戈的案例,随后讨论城市各自的某些特征是否使得它们更适合发展某一特定的创意产业。  相似文献   

10.
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与浙江实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浙江省为例,基于区位熵方法借助从业人员数据刻画文化创意产业空间格局,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与OLS模型,甄别驱动因素佐证文化创意产业区位模型。结果表明:① 市域尺度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区位规律不仅具有“资本空间”(杭州)集聚性,还具有“地方空间”(舟山、金华和台州)分异性;② 经济科教、政府支持、市场需求、环境、交通和地方性是重要区位因素,且不同重点行业、不同地理层级所受区位因素不尽相同;③ 浙江文化创意产业全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基础设施和管治双要素驱动型,8重点行业区位特征主要是“软因子”驱动型;④ 研究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着力点与规划调控协同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单位制度的解体,大量工业类型的单位社区面临着转型、活化、拆迁的问题,透视台湾工业社区转型之经验可为单位社区再造提供参考借鉴。通过实地调研及文献回顾,以台北松山文创园区为例,梳理其历史脉络及空间特征,归纳出其在空间上具有符合生产逻辑的功能分区、反映阶级制度的空间秩序、工业色彩浓厚的建筑及巴洛克式的庭园绿地4个特性。活化再利用成功的关键在于:(1)凸显工业特性的设计规范及规范性的空间功能置换;(2)公私合作的兴建-营运-转移(BOT)开发模式;(3)文化创意产业政策的支持。松山文创园区具体的空间功能规范及活泼多元的创意理念是中国大陆地区可借鉴之处,注重生产空间的保护却忽略生活空间的延续为其缺失。  相似文献   

12.
新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及其与传统空间组织理论的关系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田明  樊杰 《地理科学进展》2003,22(2):186-194
在新产业区概念和特征进行概括的基础上,归纳了产业区发展的一般过程,并重点对新产业区的形成机制及所具有的优势进行了探讨。地方化产业群及区域创新网络的形成是新产业区成熟的标志,知识外溢、经济外部性导致的收益递增,以及基于密切的内部联系引来交易成本的降低使新产业区获得了强大的经济竞争优势,新产业区的空间组织形式所具有的网络效应、创新效应和企业与地方文化的良好融合是经济竞争优势的根本。最后,对新产业区理论和传统的空间组织理论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总结了二者的之间的异同。  相似文献   

13.
叶强  谭畅  赵垚 《热带地理》2022,42(6):916-927
以长沙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兴趣点(POI)数据,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Getis-Ord Gi*指数等方法识别长沙市商务办公空间结构,并借助地理加权回归分析方法探究城市空间因子对商务办公空间格局影响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1)长沙市商务办公空间已形成“多中心”的集聚形态,呈现“一主一副两带多组团”结构,形成以湘江以东的芙蓉广场为主中心,以长沙火车站为副中心的中央商务区,湘江以西暂未形成副商务区。2)商务办公空间集聚的主导影响因素是商业空间中的购物服务、酒店等;交通条件次之,平均影响程度依次为:公交>主干道>对外交通>地铁;休闲、居住职能空间中除公园绿地的正向推动作用仅次于主干道外,其余因素均较弱,其中风景名胜和住宅区的整体抑制作用明显。3)各因素总体表征为“中心―外围”的圈层影响模式,商业空间、主干道、地铁、公园绿地在中心圈层推动作用较大,影响强度与距中心的距离成反比;在外围圈层受住宅区、公交吸引形成商务办公空间集聚组团。  相似文献   

14.
薛芮  阎景娟 《热带地理》2021,41(6):1303-1312
游憩活动带来的“人”与“地”的互动使国家公园原本的人地关系有了更复杂的内涵。国家公园的社区协调与游憩利用需要联动发展,其机理是当代社会由流空间与地方场所形成的空间重构。以流空间理论为基础,解析国家公园空间重构机理,构建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空间联动逻辑模型,结果发现:1)国家公园生态空间所具有的独特资源禀赋是生活空间、生产空间、游憩空间运行发展的基础,生活、生产、游憩空间三者都影响生态空间的生态承载力。2)生活空间中原住民的地方依恋和文化认同都起源于生态空间,为游憩空间提供人文资源,通过宜居程度和生活保障的提升来促进生产空间的优化。3)生产空间也为游憩空间提供具有原真性的文化资源,通过生产方式的转变和就业渠道的增加提高原住民的收入水平,带动生活空间的改善。4)游憩空间所产生的经济资本和文化资本能够助力于生态空间的维护、助力于生活空间的改善和生产空间的优化。因此在未来的国家公园建设与发展中,一是需要根据流空间结构,推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科学管理;二是基于空间重构机理,促进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要素流动;三是需要利用空间联动逻辑,完善游憩利用与社区协调的多元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5.
创意产业区发展具明显内生增长特征,知识、人力资本和技术外溢等新增长因素成为发展主要动力。相比其他以新经济为主体的产业区,创意产业区发展具一定特殊性,本文认为主要有创意资本对人力资本拓展作用、文化成为知识积累主要方式、政府具确定内生增长路径功能、空间创造“经济再生”神话和网络构成新社会模式等,这些特殊性拓展了新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16.
ABSTRACT. More than 140 court cases filed in the United States between 1970 and 2003 argued that unacceptable and unconstitutional funding disparities exist among school districts in most states. In those arguments, stories, statistics, and maps are used to compare various school districts to prove that conditions are indeed unequal. Both sides—plaintiff and defendant—use such information to disprove each other's contentions. In so doing, each assumes that the political spaces of the school districts are absolute, timeless, and independent. Failure to recognize that these spaces—the school districts—are not objective but, in fact, constitutive of the class and race relations actually being argued and debated in court further legitimates local geographies of privilege and deprivation. I examine the formation of the school districts around San Antonio, Texas to illustrate that these districts are far from independent of one another and were formed to isolate privileged communities from the rest of the city. A relational view of space‐time allows such spaces as school districts to assume a political role, as opposed to the absolute, independent spaces they now represent.  相似文献   

17.
北京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景秋  贾磊  孟斌 《地理研究》2010,29(4):675-682
运用空间分析技术,以北京城区范围内的976个写字楼点位为基础,辨析城市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存在状态、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为研究北京城市办公空间结构与城市空间结构提供方法借鉴。研究认为,北京城市内部存在明显的办公集聚区,并且空间偏向差异显著,一级集聚区多沿交通线分布且集聚方向与交通线方向一致,近3/4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城市功能拓展区,只有1/4分布在首都功能核心区,形成与西方国家大城市的办公活动集中分布在市中心的不同特点。究其原因,第一,经济功能分化催生办公活动空间集聚区的产生;第二,行政区界限成为办公空间扩展的天然屏障;第三,城市功能定位引导办公集聚区分布。CBD、金融街、中关村和上地是北京城市内部具有代表性的办公集聚区。  相似文献   

18.
本文首先以产业调整为纽带,结合上海创意产业园区发展实践,建立了创意产业与低碳经济概念的理论联系性。然后通过对两者特征契合性的进一步分析,以及M50创意园区案例研究,证实了发展创意产业园区是上海遵循低碳经济要求、建设低碳城市的有效途径之一。最后,基于此认识本文从低碳经济视角提出了一些今后上海发展创意产业园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