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4 毫秒
1.
陆域与海域的社会经济发展是沿海区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表现,共同作用于沿海区域经济,但在长期“重陆轻海”的理念下,陆域与海域社会经济关系并未得到有序发展,两者需在长期发展中寻求社会经济关系的平衡点,促进沿海区域绿色协调发展。从海洋经济与沿海陆域经济发展、陆海联动、陆海一体化、陆海统筹等4个方面综述了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的研究进展,并指出未来陆海社会经济关系研究应突破现有的研究视角与方法;加强陆海社会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注重陆海社会经济不同尺度下的时空序列研究;强化陆海社会经济战略下综合性管理监督机制;同时优化其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实践性与对比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12月6日上午,以"发展蓝色经济,促进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第二届亚太经合组织(APEC)蓝色经济论坛在天津开幕。中国国家海洋局局长刘赐贵,中国天津市副市长熊建平,亚太经合组织秘书处项目经理娜塔丽出席论坛开幕式并致辞。开幕式由中国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连增主持。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董事长王宜林作特邀报告。来自亚太区域15个经济体成员以及柬埔寨、斯里兰卡和  相似文献   

3.
“多规合一”后,我国海洋空间规划体系正经历重塑,在陆海统筹落实方面仍有所欠缺,存在陆海空间综合管理机制缺失、规划中陆海相互作用考虑不足、陆海生态系统缺乏整体性保护等问题。本文通过梳理国际资源委员会《海岸带资源治理:对可持续蓝色经济的意义》报告中的主要观点,立足我国国土空间规划管理现状和问题,总结出其对我国落实陆海统筹的具体启示,提出陆海统筹落实国家战略、统筹陆海产业健康发展、分层施行陆海一体化保护与利用策略、实施基于生态系统的海岸带管理等建议,旨在服务和完善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十二五”开局之初,全国首部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规划——《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发展规划》获国务院批准,标志着国家海洋发展战略的重大提升,预示山东省新的海洋时代的到来。《规划》的批准实施,对于拓展国民经济发展空间、完善沿海整体经济布局、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深化我国沿海开放战略,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5.
舟山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舟山市现有海洋经济产业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舟山市海洋经济发展潜力、未来走势及布局进行研究,探索舟山实施“科技兴海、外向带动、区域统筹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路,试图从资源、环境、人才等几方面寻求对策。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助力海洋强省建设,文章基于已有研究结果和相关数据,选取16个具有代表性的评价指标,采用熵值法计算2011—2016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的综合评价得分,构建模型评价二者的耦合协调状况,并提出发展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综合评价得分,山东省海洋经济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均呈提高趋势,且2014—2016年海洋经济增速高于区域经济;山东省海洋经济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度较高,综合发展指数和耦合协调度均不断上升,但截至2016年仍为勉强协调等级;“十三五”期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趋于平稳,海洋产业结构不断优化;未来山东省应坚持陆海统筹战略引领、推进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以及持续优化海洋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福建省海洋经济发展水平,进一步促进其区域经济发展,文章根据2001—2015年的相关统计数据,分析福建省海洋经济及其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并提出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福建省海洋经济总体实力不断增强,海洋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并趋于稳定,但仍需进一步提升和优化;福建省海洋经济对全国、福建省和福建省沿海城市经济的贡献逐步扩大,平均贡献率分别为0.87%、25.6%和30.45%;福建省海洋经济在GDP、产业结构和就业等方面的影响效应均较强,对区域经济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福建省应把发展海洋经济作为主要抓手,具体包括优化海洋产业结构、促进海洋科技创新、加强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建立健全陆海统筹发展机制。  相似文献   

8.
随着陆地资源的枯竭,人们把目光转向海洋,与低碳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相伴随的蓝色经济发展理念逐渐代替传统的海洋经济发展观,以海洋经济为主体的"蓝色经济"正日益成为各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也成为蓝色经济的研究开始兴起背景。文章分析了蓝色经济研究的背景,并对我国沿海各地蓝色经济发展规划情况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9.
为了完成“坚持陆海统筹构建江苏海洋经济优势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调查走访了江苏省及沿海3市与海洋经济有关的部门,获取了第一手的数据和信息,既为江苏海洋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快速发展而高兴,又为江苏海洋经济与兄弟省市存在的明显落差而着急。陆海兼备、滨江临海是江苏典型的地缘优势,也是江苏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放大地缘优势,统筹陆海,联动江海,是实现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选择。  相似文献   

10.
为了完成"坚持陆海统筹构建江苏海洋经济优势研究"的课题研究任务,课题组成员调查走访了江苏省及沿海3市与海洋经济有关的部门,获取了第一手的数据和信息,既为江苏海洋经济在"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快速发展而高兴,又为江苏海洋经济与兄弟省市存在的明显落差而着急。陆海兼备、滨江临海是江苏典型的地缘优势,也是江苏经济继续保持强劲发展的潜力和希望所在。放大地缘优势,统筹陆海,联动江海,是实现江苏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选择。  相似文献   

11.
区域经济一体化框架是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的重要机制。关于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海洋的SDG 14是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议题,也是全球范围内诸多区域多边合作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亚太经合组织(APEC)为例,通过梳理APEC海洋议题的主流化进程和实践特征,分析并展示APEC在落实SDG 14中的补充性作用和有益进展,进一步探讨其在实施SDG 14进程中面临的困境与挑战,并提出未来发展完善的对策建议,以期为区域层面更好地实现SDG 14提供参考和借鉴,为推动亚太区域海洋国际合作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12.
为推进我国海洋经济和海洋生态环境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浙江省防治海洋污染政策为例,基于2006—2017年我国48个沿海地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合成控制法定量评价陆海统筹防治海洋污染政策对宁波市海洋污染的影响,并对评价结果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规划》围绕陆海统筹理念制定,2013年实施后有效缓解宁波市的海洋污染,促降效应的发挥同时存在时间上的滞后性和持续性,地区安慰剂和替换处理组的检验策略均证实该评价结果的稳健性。研究结果可为运用陆海统筹理念防治海洋污染提供重要的实证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为推动APEC经济体的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分享APEC经济体在海洋保护区建设与管理方面的成功经验,APEC海洋可持续发展中心于2011年在中国厦门举办了"APEC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本文简要介绍了培训班概况,并基于培训研讨内容,总结归纳了目前业界对亚太区域海洋保护区管理能力建设共同关心的问题,包括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社区共管机制建设、先进技术的应用、可持续财政机制建立等.文中指出开展APEC海洋保护区网络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海洋保护区管理计划的实施与管理成效评估、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的培训和经验分享、加强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建议,以不断提高海洋保护区管理成效.  相似文献   

14.
为推动我国海堤建设和海洋生态修复工作,进一步贯彻落实陆海统筹理念,文章分析海堤生态化建设在陆海统筹背景下的意义,并结合我国海堤生态化建设面临的障碍,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海堤生态化建设是陆海统筹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仍面临法律规范和技术标准不健全,地方政府、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不足以及长时间序列多源数据支撑薄弱等问题;亟须从陆海统筹角度出发,创新理论体系和改进施工技术、提高地方政府等的参与度以及完善陆海数据支撑机制。  相似文献   

15.
United Kingdom (UK) and European Union policy is rapidly developing to meet international targets for the sustainable use and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To inform this process, research needs to keep pace with these changes and research questions must be focused on providing robust scientific evidence. Thirty four priority research questions within six broad themes were identified by delegates who attended the 1st marine and coastal policy Forum, hosted by the Centre for Marine and Coastal Policy Research at Plymouth University in June 2011. The priority questions formed through this research are timely and reflect the pace and change of marine policy in the UK in response to international, European and national policy drivers. Within the data theme, the majority of questions seek to find improved procedures to manage and use data effectively. Questions related to governance focus on how existing policies should be implemented. The marine conservation questions focus entirely upon implementation and monitoring of existing policy. Questions related to ecosystem services focus on research to support the conceptual links between ecosystem services, ecosystem function, and marine management. Questions relating to marine citizenship are fundamental questions about the nature of societal engagement with the sea. Finally, the marine planning questions focus upon understanding the general approaches to be taken to marine planning rather than its detailed implementation. The questions that have emerged from this process vary in scale, approach and focus. They identify the interdisciplinary science that is currently needed to enable the UK to work towards delivering its European and international commitments to achieve the sustainable use and protection of the mar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16.
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是沿海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和保障。文章从海洋生态环境综合修复整治、海洋环境监视监测体系建设和海洋综合管理模式创新3个方面总结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分析存在的海洋生态环境问题突出、海洋产业结构不合理、海洋管理协调机制不完善和海洋基础科研力量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天津市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和对策:树立陆海统筹发展理念,完善顶层设计;严格落实海洋功能区划,强化生态用海功能;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增强生物资源养护;调整海洋产业结构,助推海洋经济发展;充实海洋科研机构,提升科技研发能力;对接海洋产业需求,促进人才和团队建设;重视海洋宣教工作,提高公众海洋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文章基于CiteSpace对2000-2020年海洋空间规划研究进行了知识图谱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文量、作者、机构、期刊影响力和合作网络变化,揭示研究热点的变化趋势。研究表明:欧美等经济发达国家和澳大利亚具有较高影响力,国家与机构间合作密切。海洋空间规划研究始终以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为中心,研究内容以政策研究和生态环境研究为主,研究热点由关注生态功能转变为以人类活动为主的整体功能规划研究,蓝色经济、蓝色发展是近些年的主要关键词。在海洋开发强度、范围不断增大,全球气候环境频繁变化的背景下,加强海洋观测和数据收集,探索海洋生态系统对环境影响和人类活动响应机制,加强生态模型在海洋应用,细化海洋空间规划管理措施,因海制宜地调整规划方案,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齐头并进,是我国海洋空间规划研究的未来方向。  相似文献   

18.
为提高我国海洋科技产出,促进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融合发展,文章采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对2006—2015年我国五大经济区域海洋科技产出的影响因素进行横向比较,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环渤海经济区、长三角经济区、海西经济区、珠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科技和海洋经济的发展各有区域特色;通过计算各指标与海洋科技产出的综合灰色关联度,长三角经济区和北部湾经济区海洋经济发展指标的关联度较低,海西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和环渤海经济区海洋科研经费指标的关联度较低,长三角经济区海洋科研人才指标的关联度较低;各经济区域应结合区域发展特点,进一步提高海洋科技再投资率、优化海洋产业结构、提高海洋科技创新效率和完善海洋科技政策规划。  相似文献   

19.
海岸带是陆海协调发展的核心区域,进行陆海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评价对推动陆海统筹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本文通过构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胶州湾地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程度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2007-2021年,胶州湾地区陆海两系统综合得分均呈上升趋势,至2015年,海域系统综合得分赶超陆域系统成为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的主要力量;区域陆海耦合协调发展等级从“勉强协调发展类”过渡到“良好协调发展类”,由“陆域主导型”过渡到“海域主导型”;统筹陆海资源环境承载力和发展潜力有助于陆海复合系统耦合协调发展能力的提升。同时,运用系统动力学建立陆海复合系统仿真模型,模拟陆海统筹背景下胶州湾陆海系统中各变量的发展态势。以上研究结果可为海岸带地区探索陆海统筹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新途径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20.
我国蕴藏着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海洋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全球科技创新中最具实效性和创新性的领域之一。介绍了"十一五"期间我国在海洋生物领域的科技布局和成果产出;分析了我国海洋生物领域科技发展的制约因素:理论体系不完善、稳定经费投入不足、科研平台支撑能力薄弱、人才队伍培养力度不强、产品集成开发亟待提升;提出了海洋生物领域科技发展战略对策和建议:关注重大基础性科学问题和技术问题、加大科技投入和提高利用效率、重视科研条件平台建设、引进高水平领军人才和培养中青年科研骨干、重视新型海洋生物制品的研发和宣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