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基于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近年来年会的发表论文数据,利用TDA软件工具,分析PICES的发展趋向与研究热点。结果表明:尽管成立于1992年的PICES的影响范围与程度不断增加,但作为6个成员国之一的中国,对PICES的参与度还较低,影响程度有限;近年来,PICES组织年会所关注的热点基本聚焦于气候变化、气温、海洋生态系统等北太平洋海洋地区大尺度的重大国际海洋环境问题上。对中国而言,需要通过积极参与PICES组织的各项活动提高参与度。  相似文献   

2.
我国海洋遥感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成治 《海洋科学》1994,18(3):20-22
遥感技术可应用于海洋科学的各个领域,即遥感技术与海洋科学紧密结合,可发展成一门年轻的卫星海洋学。卫星海洋学不是萌生于海洋科学自身发展的需要,而是卫星遥感技术的发展所促成。泛称的海洋遥感(O-ceanographicRemote Sensing)是指以海洋及海岸带作为监测、研究对象的遥感,采用光学遥感技术监测海洋中各种现象和过程的方法,其内容亦涉及到海洋各个学科,其中海洋遥感地质即是。海洋遥感地质属海洋环境遥感中的一部分,主要对海岸带及其浅海地质地貌进行定性及定量解译。党和国家对我国遥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1ODP的发展历史ODP是原深海钻探计划(DSDP)的接续项目。GlomarChallenger号钻探船1983年退役之后,海洋科学家们为了能够在更深的海域作业并获取更深的样品,所以于1985年1月进行了首次试验性作业(Rabi-nowitz等,1985)后,在世界范围内具有重要地质意义的海区每两个月进行一个航次的海洋钻探。2ODP的组织系统总部设在美国德克萨斯州农工大学(TexasA&M)的ODP是一个国际联合科学研究组织,称为:深地层采样联合海洋研究机构,简称:JOIDES(JointOce…  相似文献   

4.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是国际海洋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平台,1992年PICES成立以来,中国海洋领域科学家积极参与PICES发起的各项科学活动,促使中国海洋人才的科研能力和国际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文章回顾了中国参与PICES科学活动历经的3个重要发展阶段,从初期参与到深入参与再到目前的全面参与阶段,总结了各阶段PICES中国工作取得的进展与可喜成绩;阐述了参与PICES科学活动对中国海洋科学发展的积极推动作用;对未来PICES中国工作的重点方向提出了建章立制、统筹协调、群策群力、发挥所长和加大宣传力度等展望。  相似文献   

5.
冬季北太平洋西部上层海洋的热量输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海气界面净热量收支和1950-1979年表层水温资料,计算了冬季北太平洋西部上层海洋热通量散度场,指出冬季北太平洋西部黑潮将大量低纬暖水输送到中高纬度海域,在30-35°N最大;亲潮将极地冷水沿千岛群岛向南输送,在45-50°N最大;两者在40°N附近相遇,混合减弱后沿纬向东传。同时用EOF分析方法对热通量散度距平场分型,前3个主要型分别为:黑潮亲潮偶合型、北太平洋海流型和冷平流优势型。最后还揭示了第一主要型与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之间有意义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海洋光学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光学浮标(MarineOpticalBuoy-MOBY)1前言1994年2月21日在夏威夷Lanal海岸以外投放了海洋光学浮标(MOBY)。该浮标是在NOAA(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ASA(美国国家航空与航天局)的联合赞助下,由MODIS...  相似文献   

7.
海洋生态系统模型研究的几个基本问题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辉 《海洋与湖沼》1998,29(4):341-346
SEVERALBASICPROBLEMSOFMARINEECOSYSTEMMODELLING(WANGHui)(DepartmentofEarthSciences,nationalnaturalScienceFoundationofchina,Beijing,100083)进入90年代以来,海洋生态系统的研究异常活跃,并进入了强调“动力学”研究的时期。自1991年起,在国际海洋研究科学委员会(SCO田、政府间海洋学委员会(IOC)、国际海洋考察理事会(ICES),以及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一个崭新的国际科学研究计划——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aloceanECosystemdynalrllcs,GLOBEC)…  相似文献   

8.
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的变化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热量的经向输送中占重要地位。本文对近10年有关北太平洋副热带海洋环流气候变化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研究成果有:用卫星高度计首次观测到全球海洋Rossby波的传播特征;确定了气候意义下北太平洋副热带逆流为2支.揭示了其中一支与北太平洋模态水的存在有关,另一支是夏威夷群岛附近海洋.大气-陆地相互作用的结果;首次发现了台湾以东黑潮流量有显著的准100天振荡等。本文还提出了在北太平洋副热带环流研究中目前存在的新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
北太平洋海洋科学组织(PICES),是根据1992年由中国、加拿大、美国、日本签署的国际条约正式成立的。该组织是一个区域性海洋科学组织,其目的是促进和协调对北太平洋及其邻近海域生物资源的海洋科学研究工作。它的宗旨是研究该海域的海洋环境及其与陆地和大气的相互作用,以及海洋环境对全球天气和  相似文献   

10.
利用COADS资料,首先计算了1949-1979年逐月北太平洋洋面的潜热通量与感热通量之和,并进行EOF分解,然后分析它们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在北太平洋,季平均热通值的季节变化具有两种形式,而且主要决定于风速值的季节变化,尤以东亚季风的效应为最明显。2、暖池区全年平均的多年月平均热通量及其标准差都居北太平洋诸洋流区之首。3、北太平洋异常热通量场具有最重要的两种类型。1月异常热通量主要类型  相似文献   

11.
1990年9月3日,中国成功地发射了第2颗“风云1号”气象卫星FY-1B。当时,正好中方科学家在德国研技部GKSS研究中心,参加中德海洋水色遥感合作研究。FY-1B上的海洋通道引起了中德双方科学家的浓厚兴趣,立即从事FY-1B的图像处理,应用于海洋水色遥感潜力研究。通过一系列FY-1B模拟数字条辐图像和在德国实际接收到的图像,评价了FY-1B卫星所安装的高分辨率扫描辐射机(VHRSR)的两个海洋通道(480~530和530~580nm)图像的利用率和辐射分辨率;研究表明,VHRSR的波段配置科学地结合了气象和海洋两者的应用。两海洋通道资料可以有效地应用于海洋沿岸水体的悬浮泥沙浓度和大洋水体的叶绿素a浓度的测量。为了今后中国气象卫星上加海洋通道获得更佳应用效果,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新建议。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下游冷夏与海气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1952-1987年长江中下游地区7-8月气温资料,在划分冷夏年的基础上,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夏季温度变化同北太平洋SSTA和热带OLR异常的关系,进而分析了在埃尔尼诺事件当年和次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温度距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在埃尔尼诺事件当年,长江中下游夏季温度明显偏低,它同赤道东太平洋正SSTA,赤道中太平洋OLR负异常以及西太平洋副热带海域负SSTA,印尼附近OLR正异常相联系,即同热带太平  相似文献   

13.
海洋光学遥感与海洋高光谱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海洋光学遥感与海洋高光谱特性研究李武辛海英(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266003)葛运国(国家海洋局海洋技术研究所,天津300111)1前言1978年8月,美国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海洋卫星Seasat-1,标志着海洋探测与陆地、大气探测一样,进入...  相似文献   

14.
澳大利亚海洋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受澳大利亚联邦科学和工业研究院 (AustraliaCommonwealthSci entificandIndustrialResearchOrgani zation ,简称CSIRO)的邀请 ,国家科技部委托山东省科委组织中央驻鲁主要海洋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专家组成山东省海洋科技代表团 ,于1999年9月11~25日对澳大利亚进行了海洋科技考察访问。在访问期间 ,代表团与当地的海洋科研和教学单位的专家学者重点就海洋生物技术、新品种培育、疾病防治、渔业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进行了交流和考察 ,同时对澳大利亚的海洋科技…  相似文献   

15.
《黄渤海海洋》引文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运用文献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海洋科学核心期刊--《黄渤海海洋》近10a(1992-2001年)间所发表论文的引用文献(包括引文的数量、类型、学科、语种、年代、被引期刊和自引量分布)的统计分析,得出我国海洋科学文献引文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16.
齐飞 《海洋与湖沼》2006,37(6):575-576
1 “大海之子” 2005年的1月20日,为中国和世界海洋科学事业奋斗了76年、96岁的“大海之子”——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曾呈奎先生带着他实施海洋开发战略的种种思考与世长辞了。而在此前一个月,在曾呈奎先生弥留之际,由他担任总主编的435万字的巨著——《中国现代海洋科学丛书》由山东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科学巨星陨落,令人痛惜;鸿篇巨制面世,又令人振奋,使人不禁更加怀念曾呈奎先生。  相似文献   

17.
吴宝铃 《海洋科学》1996,20(1):34-34
俄罗斯科学院院士、圣彼得堡俄罗斯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所长、杰出的动物学家、海洋生物学家斯卡拉他院士于1994年10月13日逝世,享年74岁。斯卡拉他一生做了大量的科学和组织工作。他是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生物学部成员、俄罗斯科学院圣彼得堡科学中心的主席团(常务委员会)成员;俄罗斯科学院普通生物学部的动物区系研究、保护和合理利用问题的科学理事会(ScientificCouncil)的分类学、动物区系学(Faunistics)、系统发生学组主席;俄罗斯科学联合理事会(JointCouncil)环境保护科学理事…  相似文献   

18.
王辉  范元炳 《海洋与湖沼》1997,28(2):215-219
AccepMainOceanScienceAreaof"NinthFive"OceanScienceFoundation,NNSFCWangHui;FanYuanbing(DepartmentofEarthScience,NationalNatureScienceFoundationofChina,Beijing100083)从1988年到f992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下简称基金委)的统一部署下,海洋科学学科开展了学科发展战略方面的研究工作,并出版了《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海洋科学》一书;从1993年至1995年基金委又组织了优先资助领域方面的战略研究工作,公布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九五”优先资助领域。这些都为确立“九五”期间海洋科学基金资助…  相似文献   

19.
大洋钻探25年(二)杨作升,郭志刚,郭玉贵,崔青编译(青岛海洋大学河口海岸带研究所,青岛,266003)(地矿部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266071)微观揭示差异(NicShackleton和SimonCrowhurst)研究海洋象研究天文一样,在工作...  相似文献   

20.
中国海洋科学研究之路往哪里走?青年海洋学者怎样找到学科生长点?这恐怕关键在 于学者的创新意识与探索精神。中国科协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恢宏的科学气度,相继于1992年和 1995年召开了两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术年会,将自然科学界年轻的卓有业绩的中华学人聚集 一堂,共同探讨中国自然科学研究之路,进行了广泛深入的学术思想交流,充分体现了创新意识 与探索精神在科学研究中的神圣。大会亦将海洋研究列入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发展之项目,并有愈 加重视的趋势。然而,与其他学科相较,显然有一定差距。鉴此,本部邀请两位莅会者撰文,分析海 洋科学在我国大科学中的地位、与其他优势学科的差距所在,以期海内外学者共同探究中国海洋 科学的最佳生长点,促进中国海洋科学研究的长足进步。另外,又遴选入选大会论文集的论文摘 要数篇,或许能使读者一瞻我国大科学中海洋科学研究学术思想的择优、择新标准,抑或对您新的学术意识的构建能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