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宴金旭  叶肇恒  郑逸  史丙新 《地震工程学报》2020,42(4):1019-1023,1034
根据四川荣县M_S4.7、M_S4.3、M_S4.9地震现场灾害调查资料,分析房屋震害特征和人员伤亡情况,结果表明震区房屋破坏类型主要为砖混结构、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其中砖木结构和土木结构受损比较严重,人员伤亡主要由房屋损坏导致;造成此现象的原因主要是该地区房屋建造年代久远,房屋结构不合理、抗震性能差,短时间地震频发造成震害累积,再加上民众防震减灾意识薄弱等。  相似文献   

2.
九江瑞昌5.7级地震主要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成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罗杰 《华南地震》2009,29(1):115-121
九江瑞昌5,7级地震是江西省近代以来强度最大、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由于震区地质条件复杂,房屋抗震性能差,再加上震源浅因而造成了大量民房的毁坏。在地震现场科学考查的基础上,针对灾区主要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情况,从灾区地震地质环境、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分布情况和震害特征,对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破坏成因作了较为客观的分析与总结。  相似文献   

3.
鲁甸5.6级地震震害分析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通过对云南鲁甸5.6级地震中47个居民点的震害调查,给出了本次地震的等烈度分布图,分析了场地条件与震害的关系、各类房屋的震害特征、典型房屋震害累积效应以及生命线工程震害。结果表明:这次地震比2003年11月鲁甸5.1、5.0级两次地震破坏严重,形成了Ⅷ度破坏区及较大范围的Ⅶ度和Ⅵ度破坏区,盆地区的震害比基岩区的要重.其主要原因是:①盆地区广泛分布有软弱地层;②震区建筑结构简易,抗震能力极差;③三次地震震区基本重叠,震害累积效应表现突出。  相似文献   

4.
2003年大姚 6.2 级地震房屋震害特征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介绍了2003年7月21日大姚6.2级地震震区的房屋概况,分析了地震的破坏作用和各种结构房屋的震害特征,提出了震区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的建议及各种结构房屋加强抗震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在预评估地震影响范围的基础上,通过对2019年10月28日夏河5.7级地震进行现场震害调查、灾情分析,绘制出地震烈度图并得出此次地震的震害特征。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最高烈度为Ⅶ度(7度),该区面积为193 km~2,Ⅵ度(6度)区面积为1 398 km~2;震区范围内,房屋类型大多数为木构架承重的土木结构,极震区多数房屋外层土墙开裂、坍塌较为严重,但承重木构架出现轻微倾斜和局部破坏现象,无完全倒塌房屋;震区内大多数寺庙基本完好,个别寺庙部分墙体有轻微裂缝;沿着断裂带展布方向,灾情呈现带状分布特征;震区半山腰上的建筑物灾情较为严重,山体放大效应和边坡效应明显。根据对地震灾害特征的分析,提出了增强房屋抗震性能、合理选址,加强防震减灾知识宣传教育等建议。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漾濞MS6.4级地震影响区范围内房屋震害调查发现,区域内土木结构房屋破坏较其他结构严重,主要分为"穿斗式"和"墙抬梁式"两种类型,两者在地震中的破坏虽有相同,但也各有特点.文章从两种类型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比较明显的主体架构、屋顶、墙体和地基部位进行震害特点分析,结合调查情况发现造成房屋受损严重的主要原因为房屋自身结构缺陷抗震性能差、地震频发加重房屋震害、地形条件造成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7.
2020年5月18日巧家县发生5.0级地震,结合震区背景信息和现场调查,详细阐述此次地震烈度分布和房屋震害特征,并计算各类结构房屋的震害指数和破坏比。调查发现,本次地震的最高烈度为Ⅵ度,长轴呈NW向,与灾区地震地质构造背景、仪器烈度分布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对比分析本次地震与昭通地区、云南其他地区近年来大小相近的历史地震Ⅵ度区震害指数,结果表明,本次地震房屋震害指数相较于昭通其他地区明显偏低,但比云南其他地区偏高。分析认为,近年来巧家县各项房屋改造工程切实提高了当地房屋抗震水平,但仍需加强房屋改造建设,尤其是加快推进老旧房屋拆除及新房建设工作,进一步提升房屋抗震能力。  相似文献   

8.
云南鲁甸6.5级地震灾害特点浅析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通过对2014年8月3日云南鲁甸6.5级地震震害开展实地调查,对灾区破坏情况进行总体介绍,并就各烈度区特征和建筑物震害、地震地质灾害、工程结构震害进行分析,初步得出本次地震的一些震害特点.一是灾区人口密度大,人员死亡较集中.人员死亡主要集中在Ⅷ和Ⅸ度区.二是地震振动强,灾区破坏严重.本次地震震源深度12km,极震区烈度高达Ⅸ度,震源破裂在11s内集中释放.三是抗震能力弱,房屋破坏严重.灾区属国家级贫困区,农村民居抗震能力弱,且多数民房坐落在河谷陡坡上,边坡效应加重房屋震害,重灾区砖木和土木房屋成片损毁、倒塌.四是灾区条件恶劣,救灾难度大.震区活动断裂密集发育、地质破碎疏松、地形崎岖不平,又恰值雨季,诱发极其严重次生地质灾害,导致人员伤亡,造成灾区大面积交通、通信、电力中断,救援物资与救援力量无法及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9.
2017年5月11日新疆塔什库尔干5.5级地震给震区建筑结构造成了不同程度破坏。选择震区钢筋混凝土(RC)框架结构、砖混结构以及土石木结构等3类典型建筑结构,介绍了各类建筑结构地震破坏特点,分析了震害特征与破坏机理。结果表明:RC框架结构在地震中表现出了优异的抗震性能,即使在震中区,破坏也仅仅表现为非结构性破坏,如填充墙开裂和吊顶脱落等;砖混结构绝大多数抗震性能优良,仅震中区的少数建筑物发生了承重墙墙体开裂情况;土石木结构房屋抗震性能最差,地震破坏最为严重,是导致该次地震人员伤亡主要原因。建议地震高烈度设防区房屋建筑应采用抗震性能较好的RC框架结构和砖混结构,而抗震性能差的土石木建筑房屋应尽量避免继续建设和使用。结果可供类似地区房屋建设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等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10.
汶川8.0级地震甘肃灾区震害特点及恢复重建对策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2008年四川汶川8.0级特大地震对甘肃省破坏特点的综合分析, 阐述了本次地震震区环境背景情况,给出了汶川8.0级地震甘肃灾区地震烈度分布图,揭示了各烈度区的特征以及部分重灾县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情况,较为全面地分析了本次地震的震害特点,归纳总结了汶川地震后甘肃灾区面临的形势,提出了震后防灾减灾恢复重建对策.  相似文献   

11.
2009年姚安6.0级地震震害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姚安6.0级地震震区的土木结构、砖木结构、砖混结构和框架结构房屋、生命线系统的概况及震害特征。分析了各种破坏产生的机理,提出了震区在恢复重建与规划发展时的建议、各类建(构)筑物加强抗震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广西地震发生频率明显提高,陆续发生了3次5级以上中强地震,包括2016年苍梧5.4级地震、2019年北流5.2级地震和2019年靖西5.2级地震,这可能意味着广西地区进入了地震活跃期。2019年靖西5.2级地震造成较重的房屋建筑物破坏,是分析广西房屋震害很好的样本。本文对各烈度区内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现象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分析了不同结构类型房屋的震害特征与震害原因。结果显示:简易房屋除年久失修的之外基本完好;砌体结构房屋因结构不规则,缺乏抗震构造措施等,破坏较重,且破坏形式多样;框架结构房屋主体完好但填充墙会出现破坏。  相似文献   

13.
对汶川地震中极震区的现场震害调查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分析了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砖混结构、底框架结构3种结构形式的破坏特征和受损原因。分析表明,经抗震设防的房屋震害明显低于未经抗震设防的房屋,实现了预期的抗震设防目标;在经抗震设计的房屋中,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表现是最好的,其次是砖混结构,表现最差的是底框架结构。  相似文献   

14.
2019年2月2日新疆塔城市发生MS5.2地震,根据现场震害调查确定本次地震极震区烈度为Ⅵ度。地震造成震中附近20世纪八、九十年代建造的个别土木结构房屋出现中等程度以上破坏,少数轻微破坏(含旧裂缝加宽),多数基本完好;其他结构类型房屋多数基本完好。本次地震震级小、有感范围广,震区土木结构房屋缺少抗震措施、年久失修、地基处理不当是造成房屋出现破坏的主要原因。综合分析等震线分布及深部构造特征,初步判定本次地震发震构造为塔克台断裂向塔城盆地迁移、扩展的隐伏断裂。  相似文献   

15.
2013年12月1日新疆柯坪县发生M5.3地震,柯坪县境内震感强烈,极震区烈度为Ⅵ度。综合分析余震分布和震源机制解,确定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为柯坪推覆构造最南端的柯坪塔格断褶带。对灾区乡镇进行房屋调查,土木结构房屋破坏最严重,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基本无破坏。该地区为盐渍土发育,地下水埋藏较浅,对地震破坏有放大效应,加大了地震的震害损失。  相似文献   

16.
<正>我国地震多发且震害严重,震害的主要表现是人员伤亡,而导致人员伤亡的最重要因素是房屋倒塌。汶川地震显示,在我国中小城镇,地震破坏严重的建筑结构类型主要有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多层RC框架结构、多层砖混结构,其中极震区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倒塌比率达85%。分析这类房屋倒塌机理,提出相应的抗倒塌设计方法及对既有建筑抗倒塌加固方法十分必要。本文通过对汶川地震极震区中底商多层砌体结构好、坏两种典型代表进行深入剖析,通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22年云南宁蒗MS 5.5地震现场调查情况,详细描述本次地震的烈度分布情况和房屋震害特征,计算各烈度区内各类房屋结构的平均震害指数和破坏比,与2012年宁蒗—盐源MS 5.7地震和历史地震震害统计规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 ①本次地震最大烈度为Ⅶ度,长轴呈NW向,与地震构造背景、震源机制解、余震序列分布和震例统计规律等科技支撑成果吻合较好; ②本次地震中房屋震害较轻,主要得益于脱贫攻坚、农村危房改造和抗震改造等项目的实施,震区房屋结构的整体抗震性能加强。  相似文献   

18.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现场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江苏高邮、宝应Ms4.9级地震在极震区造成了数10间农村民居不同程度和不同方式的破坏,出现人员伤亡。震后对地震灾害现场进行震害调查与破坏原因研究,典型的震害特征包括砖砌体、砖木和砖混结构房屋局部倾倒、墙体贯通开裂、房顶瓦片掀翻和烟囱倒塌等。农村民居遭到破坏的主要因素包括:选址不当、施工质量较差、砂浆强度不够、缺少圈梁和构造柱等。同时,分析了竖向地震作用和鞭梢效应等地震效应,讨论了砖砌体和砖混结构抗震设计的加固方法和改善抗震性能的构造措施等,为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和减轻震害损失等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2014年9月12日至2014年10月31日,在浙江文成-泰顺交界的珊溪水库区域发生了最大震级M4.2地震。珊溪水库地区曾在2002、2006年分别发生过最大震级为ML3.9、ML4.6的地震序列,受这2次地震作用影响,震区房屋已经遭受了一定程度的破坏。2014年地震现场调查发现,震区震感明显,房屋受损现象较为普遍,震害具有叠加效应,出现了"小震致灾"的现象。另外,在震中附近的一些道路边坡上,地震还引发了规模较小的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  相似文献   

20.
利用ArcGIS平台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模块,将四川省芦山地震应急科考获得的建筑物破坏调查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芦山地震中建筑物破坏的空间特征及其原因。结果表明:芦山地震房屋毁坏率的原始数据不服从正态分布,清仁乡、龙门乡、建山乡的房屋破坏离群现象明显;紫石乡和张场乡房屋毁坏的离群现象次之;原始数据经对数变换后,离群现象不明显,可以拟合为线性关系。山区房屋破坏严重与位于发震构造附近及断层上盘效应有关,河谷地段与场地效应有关。将房屋毁坏率和人口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者呈现线性关系,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拟合;人口密集区的房屋毁坏率高于人口稀疏区,这与芦山震区各地相似的房屋建筑抗震性能水平和地方居民聚居的特点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