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关于检出限的定义及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冉敬  杜谷  杨乐山  熊及滉 《岩矿测试》2008,27(2):155-157
从国际国内标准关于检出限的规定出发,探讨了检出限的定义及缺陷,针对地质实验测试工作特点,将检出限细分为仪器检出限、方法检出限和样品检出限,并提出了具体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检出限问题的探讨与建议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对有关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低含量元素的检出限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探讨。从检出限的定义及其定义下的相对标准偏差到各种不同测量、校准与校正方法的检出限及其相对应的相对标准偏差进行计算。提出了以定义检出限的相对标准偏差为基准,对各种测量方法计算出的检出限进行重新界定,从而确认一个具有可比性的、精度一致的检出限。同时还讨论了仪器与X光管固有杂质元素谱线对该元素检出限的影响;测量仪器、测量条件与测量时间对检出限的影响;不同岩性试样对检出限的影响;检出限与测定限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化学分析-方法检出限的综合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化学中方法检出限是判定分析方法的重要参数,本文根据对近些年检出限的调研,对检出限进行了系统的归纳、测定和总结。  相似文献   

4.
梁细荣  李献华 《岩矿测试》1999,18(4):253-258
建立了一种利用激光探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同时原位测定锆石Pb-Pb及Pb-U年龄和25个微量元素的快速分析方法。P的检出限为14μg/g,Sc的检出限为3μg/g,Rb、Nb、Ba稀土元素Nd、Gd、Dy、Er及Yb的检出限为0.1 ̄0.3μg/g,Pb的检出限0.5μg/g,其它稀土元素及Sr、y、Hf、Ta、Th和U的检出限为10 ̄90ng/g。方法对绝大多数微量元素的相对标准偏差为5 ̄15%;  相似文献   

5.
含金矿物中金及微量元素的质子探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建军  周世俊 《岩矿测试》1999,18(4):284-287
利用质子探针对黄铁矿、毒砂、人工合成矿物中的Au、Cr、Mn、Cu、As、Pb微量元素进行了分析,实验表明,质子探针微区分析技术可测定痕量金及其它微量元素;不同矿物中金的检出限不同,黄铁矿中Au的检出限3μg/g,毒砂中Au的检出限为30μg/g。  相似文献   

6.
根据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土壤中痕量金进行测定,选取金系列标准浓度测量质量—吸光度工作曲线,连续测定多次空白溶液的吸光度值,计算检出限。通过对其检出限的不确定度的分析,确定了检出限不确定度的因素,计算出其扩展不确定度。能比较直观地了解选择的测试条件、建立的分析方法是否达到现行的相关标准及其灵敏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快速测定饮用水中的微量元素,样品处理简便,检出限低,重现性好,分析速度快。方法检出限为0.007~0.911μg/L,精密度达到0.73%~4.87%。  相似文献   

8.
土壤中重金属有效态分析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壤中重金属的不同形态决定了对于生物的有效性。自然界的重金属元素参与生态迁移能够被生物吸收利用的部分为生物有效态。土壤重金属可交换态的研究可以为其生物有效态研究提供参考。本文对于土壤中砷、汞、铬、镉、铅和铊的酸溶态、络合态和盐溶态这几种单一提取方式的可交换态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比较,以其提取效率高的为有效态的表现方式,以p H值7.5为土壤酸碱度的界限,建立了土壤中的砷、汞、铬、镉、铅和铊在不同酸碱度下的分析方法。本方法的Cr的方法检出限为4.65ng/g;Cd的方法检出限为0.49ng/g;Pb的方法检出限为9.73ng/g;As的方法检出限为21.89ng/g;Hg的方法检出限为0.30ng/g;Tl的方法检出限为0.54ng/g。采用GBW7412,GBW7413,GBW7416这三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样品测得的方法精密度范围6.01%~19.3%。本方法适用于土地质量评估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ICP—AES法测定硅石样品中多种杂质元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对地质样品硅石中多种杂质元素进行测定。方法确定了各元素的检出限,回收率在92%至105%之间,RSD小于1.93%,实验表明,该方法简便快速,具有很低的检出限和良好的精密度、准确度。  相似文献   

10.
在区域化探扫面样品分析中,对银和铋的检出限要求很低,一般分析方法都难以达到。本文应用巯基棉色谱柱分离富集水系沉积物中的痕量银和铋用发射光谱法同时测定,银的检出限为0.003μg,铋为0.007μg。在相同时间和条件下,银含量为  相似文献   

11.
A sensitive and reliable continuous detection method for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using a laboratory spectrofluorometer and a micro-flow-through-cell with a volume of 100?µL was developed and first applied for column testing using three different sizes of fluorescent microspheres (0.2, 1 and 3?µm) and solute fluorescent tracers. Calibrations prior to column transport experiments with different ionic strengths of the background solution show a linear relationship between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number of microspheres, with a detection limit of ~10³/mL (for 1?µm microspheres). Thus short-pulse experiments with low microsphere input numbers and a high temporal resolution of the tracer breakthrough curve can be used to quantify the microsphere transport behavior, independent of background fluorescence, in a detailed and precise manner. The proposed method gives precise results for a wide range of tracer experiments in soil columns for different background solutions and soil substrates; furthermore the concentrations of colloidal and solute fluorescent tracers can be evaluated in a short period. A new software tool (Cocos) enables processing of the fluorescence spectra so that fluorescence intensity and particle concentration over time can be obtained easily.  相似文献   

12.
SMP准则在计算煤柱极限强度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黏性材料的SMP(spatially mobilized plane)破坏准则,分析了煤柱在三维应力状态下的应力问题,并推导了煤柱极限强度的计算公式。通过改变煤体的内摩擦角? 和凝聚力c,与Mohr-Coulomb准则下煤柱极限强度以及简化的A. H. Wilson公式得到的煤柱极限强度进行对比,结果表明,Mohr-Coulomb准则和A.H.Wilson公式由于忽略了煤柱中主应力的影响,其得到的极限强度计算公式低估了煤柱实际极限强度,说明基于黏性材料的SMP准则下的煤柱极限强度计算符合实际,对于分析煤柱的稳定性具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软土中盾构法隧道引起的土体移动计算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魏纲  魏新江  龚慈  丁智 《岩土力学》2006,27(6):995-999
对盾构法隧道施工引起的土体扰动范围进行了分析,根据极限平衡原理,认为Loganathan公式中假定的土体损失边界条件存在误差。考虑到土体内摩擦角对土体移动的影响,认为垂直土体变形区域边界线的水平倾角应等于(45°+? /2),而不是45°。给出了修正的Loganathan公式,该公式适用于软土地区不排水条件。提出了盾构剪切扰动区范围的计算公式。算例分析表明,与Loganathan公式的计算结果相比,修正公式使沉降槽宽度和土体水平位移有所减小,计算结果与实测数据更加吻合。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庆油田朝503区块地层压力高、地层流体活跃、水平井施工难度大的特点,通过室内实验,将原有的低粘高切油包水钻井液体系配方进行了改进完善,使其在密度上限达到2.00 g/cm^3时,油水比可控范围90∶10~75∶25,仍然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电稳定性和沉降稳定性。经过在朝42-平125井的应用,满足现场的施工要求,保证了井下安全。  相似文献   

15.
单桩极限承载力的静力触探估算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上海现行规范,在利用高应变动力测试获得单桩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基础上,提出静力触探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修正公式,并对其中的修正系数进行分析,从而获得了修正系数的统计结果。为减少高应变动力测试可能带来的误差,利用静载荷结果对所得的修正公式进行再次修正,并最终获得由静力触探估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工程实例验证表明,用所得公式计算单桩极限承载力的结果精度更高,从而为研究静力触探确定单桩极限承载力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采用高压消解-石墨炉原子吸收测定近海生物样品中的铅、镉,探讨了硝酸+过氧化氢不同配比,消解时间的选择,以及准确度、精密度和检出限试验。通过对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及实际样品进行方法验证,结果表明该分析方法的准确度好,精密度高,检出限达到规范要求,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在90%~105%,测试结果准确可靠,能满足近海生物样品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水环境中微囊藻毒素的高性能检测,利用农业废弃物合成了具导电性能的生物炭颗粒,并将其作为导电材料构建了对微囊藻毒素-LR具电化学免疫检测性能的生物模板电极。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具有很好的电催化性能,在电解液中,能够在短时间(5 min)内有效识别微囊藻毒素-LR的存在;利用差分脉冲伏安法检测发现在0.0~5.0 nmol/L的检测范围内毒素浓度与响应电流值呈线性递减关系,且最低检测浓度为0.2 nmol/L。该电极对各类不相关分子及离子具有抗干扰能力,表明了该方法可应用于对微囊藻毒素-LR污染的快速、特异性检测。  相似文献   

18.
通过理论推导,指出在平行断面法资源/储量估算中,在块段相邻剖面不具有相等对应边的情况下,梯形体公式只是一个近似估算公式,存在着一定的误差。而截面圆锥体公式则是一个精确的通用公式,其使用不受相对面积差大小的限制。因此,在这种情况下,建议放弃使用梯形体公式,而统一使用截面圆锥体公式。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小回线瞬变场法探测的几个问题:在地电断面一定的情况下,瞬变电磁(TEM)场的理论扩散深度仅取决于时间;模拟不同大小回线发射电流相同时,其激励的地下电场峰值到达某一深度的时间相同,只是强度不同;经过推导与计算,显示小回线中心的感生电动势比预想的大,按大回线公式计算小回线观测结果的转换视电阻率会大大缩小;列举了几个小回线TEM法实际探测结果。从理论与实际结合上展示小中心回线TEM法的探测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