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2.
3.
1概述9315号热带气旋是建国以来袭击我省的第3个(前2个是6811和7314)典型的“豆台风”。该热带气旋于9月10日08时在巴林塘群岛以东约200km的洋面上生成,中心气压998hPa,近中心最大风速18m/s。由于生成时处于均压场中,移向不规则。此时在南海南部、中部至吕宋岛一带有输入云带,迅速发展成强热带风暴。11日08时中心位于20.5”N、113.3”E,近中心最大风速达30m/s,中心气压980hPa。此后强热带风暴中心稳定地向西北偏西方向移动。12日08时增强到台风强度,中午前后进入南海东北部海面。13日14时,中心气压降到945hPa,近中心最大风…  相似文献   

4.
热带气旋大风圈的预报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导出了热带气旋范围内中心气压与风场,环境气压扬之间的关系式,该关系式与热带气旋中心强度预报方法结合,用数值解的方法可以预报热带气旋中各级风圈半径。也可以结合热带气旋中心的路径预报,作沿海局地各时次的风力预报,业务试用表明,本方法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根据1949-1988年登陆珠江口的热带气旋资料,运用了人工神经网络的一个典型模型-“反向传播”模型,建立了该地区35-49小时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模型,并应用于热带气旋登陆地点的预报,即珠江口的热带气旋登陆地点预报,其拟合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0.7%。结果表明,神经网络预报模型具有容错能力强、预报速度快的特点,可望成为望带气旋预报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6.
7.
8.
热带气旋迅速加强标准的研究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根据1949-1990年台风年鉴及热带气旋年鉴资料,在介绍以往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标准基础上,提出西北太平洋和我国近海热带气旋迅速加强的新标准,通过与以往标准的比较,认为新标准在定义上更加严谨,在使用上亦相当简便,可在业务预报及台风科学研究上作为固定用语应用。  相似文献   

9.
1996年广西热带气旋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吴兴国  杨望月 《广西气象》1997,18(1):1-4,17
1996年广西热带气旋活动具有其明显的特征,主要表现在活跃性、异常性、灾害的严重性等方面,这些特征丰富了广西热带气旋天气气候学内容,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对提高热带气旋的预报服务水平将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利用1954-1998年的资料,以统计分析的方法,对广西沿海热带气旋暴雨与热带气旋生成地区、路径和天气形势的相互关系进行初步探讨,归纳出几点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姚日升  蔡亲波 《广西气象》1999,20(4):22-23,28
海南省气象台热带气旋业务系统收集了1949年以来所有的热带气旋资料,以及对海南岛产生灾害影响的海南岛风,雨实况资料,集成了海南省气象台现有搓于热带气旋的科研成果和预报工具,集资料查询,分析,预报于一体,充分利用数据库及SQL语言强大的检索功能,WINDOWS了的用户界面,网络等计算机软件资源。  相似文献   

16.
17.
李畅  姜霞  沈新勇 《山东气象》2021,41(4):62-72
利用印度气象局(India Meteorological Department,IMD)、国际气候管理最佳路径档案库(International Best Track Archive for Climate Stewardship,IBTrACS)提供的1982—2020年阿拉伯海热带气旋路径资料,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National Centers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NCEP)再分析资料,对近39 a阿拉伯海热带气旋源地和路径特征、活跃区域、频数及气旋累积能量(accumulated cyclone energy,ACE)指数的季节特征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分析,并结合环境因素,说明其物理成因。结果表明: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多发于10°~25°N,65°~75°E海域,5—6月、9—12月发生频数较高且强度较强,1—4月、7—8月发生频数较低且气旋近中心最大风速均小于35 kn;频数的季节变化主要受控于垂直风切变要素;阿拉伯海热带气旋发生频数和ACE近年有上升趋势,年际变化主要受控于海面温度(sea surface temperature,SST)和850 hPa相对湿度要素。  相似文献   

18.
热带气旋     
《贵州气象》2005,29(5):5-5
简单地说就是在热带或副热带海洋上发生的气旋性涡旋。这是一种强烈的天气系统,除大西洋南部以外,全世界热带海洋的西面都会发生,尤以北太平洋西部的洋面发生的次数最多,平均每年出现20次左右。强烈的热带气旋伴有狂风、暴雨、巨浪和风暴潮,活动范围很大,具有强大的破坏力,是最强烈的灾害性天气系统。热带气旋在全球不同的海域有不同的分类和名称。我国自1989年起,采用了国际分类标准,将热带气旋分为热带低压(风力小于8级)、热带风暴(风力为8~9级)、强热带风暴(风力为10~11级)和台风(风力达到12级)。  相似文献   

19.
广州市番禺区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建军  杨宏建  余海军 《气象》2006,32(6):66-70
利用番禺区1960—2004年高温天气(Tmax≥35℃)的历史资料及同期热带气旋资料,采用统计方法研究高温天气与热带气旋影响区(15~35°N、110~135°E)内热带气旋之间的关系,得出:(1)高温特别是36℃以上高温与热带气旋有着密切的关系,高温强度越强,存在强热带风暴和台风的比例也越大。没有热带气旋存在仅靠副热带高压作用,则出现36℃以上高温的机会小得多,并且没有37℃以上超高温天气出现;(2)西北太平洋源地热带气旋对高温的贡献较南海源地占有绝对优势。无论何种源地,从热带低压到强热带风暴,随着热带气旋强度的增强,出现高温的比例都有一个明显的突跃;(3)7—9月份出现高温时,热带气旋存在的比例在68%~87%之间。移经热带气旋影响区的热带气旋,以7月出现高温的比率为最大,强热带风暴以上出现高温比例超过35%。  相似文献   

20.
北上热带气旋变性发展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力  郑秀雅 《气象》1991,17(10):3-8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