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甘肃省华亭县开采煤炭资源历史悠久,在采煤区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灾害,形成华亭和安口2个塌陷区,塌陷总面积达19.34km2。塌陷区内房屋、道路、市政设施、农田、水利等设施遭受了较严重的破坏,严重的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文章在阐明区内地质环境条件的基础上,指出了采空塌陷的成因是由地质环境条件和采煤工程活动共同决定,地质环境条件为内因,采煤工程活动为外因,内因决定了它的分布区域,外因则控制它的发育程度。采煤诱发地震在地面塌陷形成发展过程中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最后,对地面塌陷灾害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预测,并提出了地面塌陷灾害的综合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2.
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苇湖梁煤矿已有50多年的开采历史, 长期的地下开采造成了严重的地面塌陷。本文将新疆苇湖梁煤矿塌陷区作为研究区, 以2013年的IKONOS高分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 以ArcGIS为支撑平台, 采用人机交互的解译方法对塌陷区的相关信息进行提取, 结合实地调查验证的方法, 分析研究区内地质灾害的特征。通过遥感调查发现: 研究区内发育规模较大、位于塌陷区周围的拉伸区的地裂缝约有64条;塌陷坑(群)约有94个, 主要分布于南北塌陷槽及两侧;塌陷回填区总面积达0.92 km2, 并在回填区发现了3个新塌陷坑。本文充分发挥了遥感技术宏观性强、速度快的特点, 调查结果反映了塌陷区灾害的实际情况。  相似文献   

3.
煤炭资源的开采引发的地面塌陷,已成为制约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陕西省主要煤矿区地面塌陷问题严重,且随着煤炭生产规模的扩大呈现更加严重的趋势。其主要表现形式有:塌陷盆地、塌陷坑、地裂缝、滑坡、崩塌等,并引发地形地貌、植被变化及居民点变迁等。针对陕西省主要煤矿区开发状况及地面塌陷表现形式,对地面塌陷形成的地质灾害遥感响应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利用遥感图像可以有效识别塌陷坑、地裂缝、崩塌等直接标志及地貌变化、居民地变迁、植被变化等间接标志,并以此确定地面塌陷的范围;利用多时相遥感资料对比能够获得塌陷区动态变化信息,为研究矿区塌陷规律及灾害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省煤炭资源丰富,分布于六大煤矿区,主要煤矿119个。煤矿区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不稳定斜坡等。各类灾害造成居民住房、学校、道路、水利、电力等设施和土地资源的破坏。煤矿区地质灾害已成为阻碍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在论述煤矿区地质灾害对新农村建设影响的基础上,初步制定地质灾害防治措施,提出煤矿塌陷区新农村建设中村庄选址对策。  相似文献   

5.
研究区内已发岩溶地面塌陷灾害严重,地质环境条件极其复杂,第四系覆盖土层厚度大,底部粉质黏土层土洞发育、隐伏基岩为壶天群灰岩,溶洞及断层破碎带发育,单个溶洞、土洞规模较大,溶洞与溶洞、土洞与溶洞之间连通性能较好。岩溶地面塌陷是以覆盖层粉质黏土层或砂类土层的扰动和土洞的形成为起点的,根据勘查区上覆盖层二元结构的特征,区内地面塌陷及土洞的发育过程可分为"下黏上砂"二元结构塌陷模式和"下黏上砂、软土"多元结构塌陷模式,塌陷区的岩溶塌陷致塌机制主要为机械贯穿作用,塌陷发育大约经历了四个阶段,建议今后不宜在勘查区及其周边一定范围进行地下工程建设活动及抽、排岩溶地下水行为,避免地下水动力条件发生改变,再次发生岩溶地面塌陷。  相似文献   

6.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与地面稳定性评价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铜陵市朝山地区岩溶塌陷灾害是安徽省大型地质灾害隐患点。从该区基岩岩性、覆盖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和人为影响等方面入手,利用钻探和地下水长期观测等技术手段,通过岩溶塌陷的影响因素分析,查明了研究区岩溶塌陷形成条件,评价了地面稳定性。得到主要结论如下:区内岩溶塌陷的分布受断裂控制,90%以上的塌坑位于距断裂20 m区域内;区内岩溶塌陷的发生与基岩岩性密切相关,CaO含量高有利于塌陷的发生;区内塌陷多发生于多元或二元结构地层区域;矿山排水是区内岩溶塌陷的主要诱发因素。最后在查明区内岩溶塌陷形成条件的基础上,采用经验指标法对朝山地区地面稳定性进行评价分析,确定研究区为易塌陷区,须重点监测与防治。  相似文献   

7.
梅州市玉水溪硫铜矿是国有矿山企业,1985年建成投产以来,多次诱发地面塌陷,对附近村民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并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在调查和广泛收集矿区勘探、矿井生产和地面塌陷发生情况等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对塌陷区周围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条件以及地面塌陷发生后后续地表变形、房屋破坏等情况的分析认为:矿山长期抽排地下水是地面塌陷的主要诱因;目前塌陷区西部相对稳定,东部不稳定;在矿山继续抽排地下水的条件下,塌陷区的灾情将继续发展,特别是东部区。这些认识为梅州市政府制定治理方案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水城岩溶地面塌陷的特征及形成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邓自民 《贵州地质》1991,8(2):155-162
水城是贵州最严重的岩溶塌陷区之一。本文在分析勘探和塌陷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岩溶地面塌陷的形态、强度、分布和动态特征,塌陷形成的条件及机理,并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淮南市大通煤矿具有近百年开采历史,因为煤矿开采引发了强烈的采空塌陷地质灾害,同时大通矿区内岩溶塌陷发育,这些地面塌陷地质灾害严重破坏了地质环境,制约了当地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通过对大通矿区地面塌陷发育特征的分析研究,评价大通矿区地面塌陷的稳定性并进行稳定性分区,进而评价建设用地适宜性,对合理规划、探索创新对塌陷区的治理方法、发掘塌陷区的土地资源、加快塌陷地的综合治理,具有重大意义,也可作为同类地面塌陷区评价的参考。  相似文献   

10.
准确划定矿山环境影响范围是编制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的重要内容,是有效开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基础。亦城煤矿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会造成地面塌陷、地面变形、地裂缝等环境地质问题。根据采掘活动过程中的开采深度、移动角、边界角和地下水均衡原理,系统分析和计算了隆尧亦城煤矿矿业活动对矿山环境同影响范围。根据采动移动角确定地面塌陷区、利用边界角划分地面变形区,利用地下水位降落漏斗"大井法"定出疏排水影响范围。通过煤矿开采环境问题类型影响程度分析,将煤矿开采影响划分为严重区、较严重区和较轻区3类。  相似文献   

11.
江西省宜春城区地面塌陷特征及防治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宜春城区属岗阜低丘地形,分布石炭系-二叠系覆盖型及裸露型碳酸盐岩,占城区面积近70%。浅部岩溶发育,覆盖层厚度一般小于20m,土洞较多,基岩面起伏大,第四系岩性结构复杂,地下水埋藏浅。由于抽采地下水及建筑施工振动等人为因素影响,诱发地面塌陷12处,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在城市规划功能布局时应充分考虑地面塌陷的易发程度及场地建设适宜性;应限制诱发塌陷因素的强度,在易发区须严格控制地下水开采,严禁新建开采井;塌陷治理的主要方法有填堵、跨越、灌注、深基础控制抽排水强度、及其它综合治理或避让方法,同时做好灾害的监测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由于煤矿采空区块段顶板基本保持悬空状态,上部岩体易产生沉陷变形,影响地表建筑物地基基础的稳定。全胶结注浆法,就是将水泥粉煤灰浆液直接注入采空区及其上覆岩体裂隙中,浆液固化后胶结岩体裂隙,同时采空区内的浆液形成的结石体对其上覆岩体形成支撑作用,阻止上覆岩体的进一步冒落,保证上部建筑物地基的稳定。山西省晋城富晋精密工业有限公司二期生产项目A区煤矿采空区治理工程应用该技术取得很好的治理效果,全胶结注浆法具有施工简单,安全性高,施工工艺成熟,施工易于管理,质量检测手段简便易行等优点,在同类型矿山采空区的治理中有较大的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3.
河北省廊坊市地面沉降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首次系统调查了河北省廊坊市区地面沉降灾害。结果显示,廊坊市区存在较为严重的地面沉降灾害,灾害程度大体可以分为重度、中度和轻度,主要表现为井台相对抬升、拉裂,井房地面鼓起,抽水管变形弯曲。沉降灾害点集中分布在市区西北和东北两个区域,与地下水位降落漏斗相吻合,证明地面沉降是由于开采地下水所致。根据大地水准测量资料分析,自1966年以来廊坊市区地面累积沉降量近800mm,沉降发展分为4个阶段,1966~1978年地壳自然垂直波动阶段、1979~1983年地壳波动下降阶段、1984~1992年地壳持续下降阶段以及1992年以后的地壳加速下降阶段。根据沉降灾害形迹推算,1990~2004年期同累积沉降量120mm,并在近年有加速发展趋势。廊坊地面沉降还处于灾害发展的初期发展阶段。建议制定包括地下水源取代、井位优化分布、采水方案优化、节约用水等措施的综合防治对策,为廊坊城市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环境。  相似文献   

14.
夏开宗  陈从新  付华  郑允  邓洋洋 《岩土力学》2016,37(5):1434-1440
以典型陡倾结构面条件下的金属矿山--程潮铁矿西区为例,通过对矿区的地表变形监测资料及宏观破坏特征分析,认为矿区的岩层移动分为2个阶段,第1阶段为采空区顶板岩体破坏扩展至地表引起塌陷阶段;第2阶段为采空区周边围岩向采空区的倾倒破坏阶段,并得出了倾倒滑移区的地表岩体变形规律:岩体主要发生水平移动,水平移动值大于沉降值;变形先以缓慢变形为主,然后进入一个快速变形阶段,存在明显的转折点;开采沉陷和地形引起的应力同向叠加作用,使得地表岩体沿下坡方向的变形值增大,特别是水平移动值。同时揭示了矿区岩层移动角的分布特征;南部岩层移动角大于北部,究其原因是北部受最为发育的NNW、NNE结构面影响,倾倒破坏较为严重。所得成果为其他类似的金属矿山工程提供可借鉴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The land subsidence which occurs at the Larissa Basin (Thessaly Plain, Central Greece) is due to various causes including aquifer system compaction. Deformation maps of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deduced by the Persistent Scattering Interferometry (PSI) technique (using radar scenes from ERS and ENVISAT satellites) for the period 1992–2006 were produced to study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ground deformation. A developed GIS database (including geological, tectonic, morphological, hydrological, meteorological and watertable variation from wells in the area) offered the possibility of studying in detail the intense subsidence. The PSI based average deformation image clearly shows that subsidence generally takes place inside the Larissa Plain ranging from 5–250 mm. The largest amplitude rates (?25 mm/yr) are observed around the urban area of Larissa City (especially at Gianouli and Nikea villages), while the Larissa City center appears to be relatively stable with a tendency to subside. The rest of the plain regions seem to subside at moderate rates (about 5–10 mm/yr). The surrounding mountainous area is stable, or has slightly been uplifted with respect to the NE located reference point. It was found that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seasonal water-table variation (deduced from wells data), the seasonal water demand for irrigation associated with specific types of cultivation (cotton fields), the monthly rainfall, and the observed subsidence rate in the rural regions of the Thessaly Plain.  相似文献   

16.
任光  刘帅 《吉林地质》2014,(3):142-144
吉林省桦甸市公郎头区丰泰油页岩矿区赋存有13个油页岩层,地质条件简单,采空区位于桦甸市公郎头煤矿(桦甸油页岩二矿)矿区范围内第2、4、6、7层采空区与丰泰矿4、5、6层采空区,与部分巷道相连通,从未发生过涌水现象,说明目前不存在老窿积水问题。  相似文献   

17.
陕西铜川市为厚黄土分布区,黄土被沟谷切割形成破碎残塬与沟壑,黄土滑坡与崩塌地质灾害极其发育;同时地处渭北煤田带,煤矿采空形成了大量地面开裂与塌陷地质灾害。二者的共同作用加剧了城市地质灾害的发生。通过铜川市幅1∶5万环境地质调查,基于信息量模型建立了影响厚黄土与煤炭采空分布区黄土滑坡、崩塌及采空区变形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复杂地区的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指标总体分为地面指标、地下指标和环境因素指标,指标权重分别取0.3、0.3、0.4,经过GIS分析计算,尝试解决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致灾因素复杂和不相容的问题。认为在厚黄土煤炭采空区,由于湿陷性黄土的存在,地表变形对开采深厚比参数指标敏感,规范变形特征取值明显偏小   相似文献   

18.
北京市地质灾害的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概述了北京地质灾害发育具有灾种多、活动频繁、群发性强的特征,主要灾害种类有泥石流、滑坡、崩(滑)塌、矿山地面塌陷、地面沉陷、水土流失及采矿污染等。进行了地质灾害发育区及治理区的划分,并提出了灾害治理及防治的原则、规划与措施。  相似文献   

19.
矿山经过多年开采,地下形成采空区,造成地面沉降,开展绿色发展、生态修复工作刻不容缓. 冀中邢东煤矿由于长期开采,造成不同程度地面塌陷,不适于人类长期居住和农业耕作,邢台市经研究决定在采煤塌陷区建设中央生态公园——邢台园博园. 基于此,通过收集分析研究区内的地震、电法等物探资料,确定煤矿煤层赋存形态、采空区范围及富水情况,指导地面进行生态公园选址;利用遥感技术监测矿山生态修复进度. 研究表明:在矿区开展地震、电法工作查明煤矿开采生产情况,对科学规划地面矿区生态修复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利用遥感技术实时动态监测矿山生态修复进程,可为生态环境修复提供数据基础,对治理前后生态环境变化对比分析及效果评价提供影像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