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钻探岩心编录一直是地质勘探中至关重要的环节,高光谱探测技术的发展为岩心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编录技术。为了使获得的岩心资料能永久保存且便于使用和分析,笔者开发了钻探岩心高光谱数据管理与分析系统。通过该系统使用者能方便管理、查看钻探岩心数据,快速提取、分析岩心矿物的光谱特征,为后期矿物的识别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基于IDL工具和SQL Server数据库研制了高光谱岩心数据管理和分析软件, 可实现岩心单点测量和成像扫描获取的高光谱数据的管理以及光谱参量计算和蚀变填图等功能; 同时, 数据分块技术的应用使得软件具备处理GB量级数据的能力。研究成果可为岩心高光谱数据深入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3.
高光谱和高空间分辨率遥感技术在铀矿地质勘查中具有重要作用,遥感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新方法研究则是各种铀成矿要素光谱信息和空间特征识别的关键技术手段。本文基于曲波变换技术,开发了卫星高光谱数据(Hyperion)和高空间分辨率(SPOT5)的影像融合方法,融合影像在数据噪声消除、信息增强与信息提取方面应用效果显著;利用离散小波变换技术,高精度提取了主要铀成矿要素的光谱参数,建立了典型四价和六价铀矿物的光谱识别谱系。另外,通过钻孔岩心和探槽工程的高光谱编录、地质编录和物探编录,建立了典型蚀变带的物谱关系模型,重点分析了赤铁矿化蚀变(Fe3+)光谱特征与铀含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上述遥感数据处理新技术新方法在桃山地区铀矿地质勘查中取得了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4.
钻孔岩心高光谱技术是高光谱遥感技术的延伸运用方向,它将高光谱遥感矿物填图技术应用于深部钻孔岩心蚀变信息的提取,为深部地质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方法。在遥感技术系统的基础之上建立了钻孔岩心高光谱技术系统体系,并以Hyspex钻孔岩心高光谱采集系统为例,对我国南方某火山岩型铀矿勘查区钻孔岩心高光谱数据进行了处理和示范性应用。岩心高光谱数据预处理包括辐射校正、反射率计算和光谱去噪3个步骤,之后的蚀变信息提取包括端元光谱识别和光谱匹配填图2个步骤。利用处理之后的岩心蚀变矿物全孔编录结果,进行了蚀变矿物空间分带规律分析和蚀变矿物组合划分,并对钻孔蚀变信息反映的深部流体环境进行了分析和反演,结合钻孔地质资料,发现该钻孔铀矿化富集部位处于蚀变矿物酸碱性发生突变的地球化学障部位这一特征。最后,对钻孔岩心高光谱技术的特点及优势进行了总结,其能够为深部矿产资源勘查提供有效技术支撑,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如何高效存储、管理呈几何增长的高分辨率、高光谱遥感影像数据, 实现遥感数据的快速处理、检索和可视化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应用非关系型数据库技术, 设计了由遥感元数据库、遥感影像数据库以及影像金字塔3个部分组成的海量遥感影像存储模型; 建立了由硬件支撑层、数据层、数据服务层及应用层组成的遥感影像存储中间件.通过实验分析, 验证了基于非关系数据库的遥感影像数据存储模型及中间件对影像数据的读写、提取性能优于传统的关系数据库.研究成果可满足高分高光谱遥感探测与评价模型对海量影像高效存储、管理的需求, 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为深化认识松科二井深层页岩气垂向变化规律,选取沙河子组3500~5700 m层段开展了X射线三维计算机断层扫描(X-ray 3D Computed Tomography,简称CT)成像实验。对19块直径2 cm的柱状岩心进行X射线CT扫描,获取了无损岩心扫描数据,并将其转化为灰度值信息。灰度值信息反映了样品中不同的组分,灰度高值代表骨架和矿物,灰度低值代表孔隙和裂缝。在此基础上,建立分辨率高达15μm的岩心三维图像空间结构,对重建岩心孔隙模型的孔隙形态、空间展布和配位数进行了对比,对样品孔隙度和连通性在垂向上的分布规律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等效孔隙直径大的区域孔隙度高,配位数大的区域连通性好,孔隙度和连通性的垂向分布规律与传统认识相符,与测录井信息可以相互印证。实验证明,基于三维CT成像的数字岩心技术具有数据分辨率高、信息丰富的优势,可作为今后深部油气预测与评价的重要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7.
为了提高高光谱影像分类精度,设计了联合空-谱信息的高光谱影像深度森林分类方法。该方法由空间特征提取、多粒度扫描和深度森林分类三部分组成。首先提取高光谱影像的形态学属性剖面特征,将所提取的特征与原始光谱特征进行拼接获得融合后的空-谱特征;然后通过多个尺度的滑动窗口对空-谱特征进行多粒度扫描,以实现特征重用;最后将多粒度扫描后的特征输入到深度森林分类器中进行分类。采用Pavia大学高光谱数据集和Salinas高光谱数据集进行分类试验,所设计的分类方法在两组高光谱数据上分别取得了98.44%和98.47%的总体分类精度。试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分类方法能够有效地提高高光谱影像的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俄昌公仁地区开展地质构造解译,分析了传统遥感影像数据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的特点,在地质构造解译过程中对两种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出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在地质构造解译中的优势,将遥感解译成果赋予了更加丰富的地质含义,同时,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较好地解析了工作区内的线性断裂构造分布格局,解译成果经野外验证正确率高,对遥感技术在地质调查中有一定的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9.
铀矿勘查钻孔岩心高光谱编录及三维矿物填图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合阐述了钻孔岩心高光谱编录技术研究现状、系统构成及其矿化蚀变高光谱矿物识别与三维矿物填图等技术方法,重点分析了钻孔岩心高光谱编录技术实际应用效果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海量遥感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面临的问题,研究了包括镶嵌数据集的管理模式、动态镶嵌、实时处理和服务共享等的镶嵌数据集技术,并据此提出了多时段大规模遥感影像数据共享服务解决方案,建立了上海市遥感影像管理与共享云服务平台。基于此平台提供的数据服务,建立了利用原始航空遥感影像数据进行在线分析的应用系统,为遥感影像数据更好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绳索取心钻探过程中,井底温度与压力的实时测量,有助于改进取心工艺,提高岩心采取率;同时岩心在井底的原位测量数据对于了解岩心的物理特性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在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探中尤为明显。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内置于保压取样钻具中的温压采集器的结构及其工作原理。该采集器采用干电池供电,单次工作时间>72 h,能够采集与存储整个取样过程中岩心管内的温度与压力参数,与电脑端连接后就能得到全部数据。通过搭载海洋地质十号钻探船,该采集器完成了一个回次的海试试验,得到了整个绳索取心钻进过程的温度与压力数据。经过分析,收集到的数据与实际取心工艺过程相符,数据平稳可靠。  相似文献   

12.
工程勘探钻孔岩心图像管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岩心是勘探的重要成果,传统的岩心管理方法已不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以河南省钻孔岩心数据为例,建立了岩心图像管理系统。系统是在建立图像管理实体概念模型的基础上,借助于GDI+图像处理和文字显示技术,实现了岩心图像入库、图像绘制及图像编号,使用Image类打开和保存一个Image类对象,使用Graphics类在视图中绘制Image类对象,设计了CNNImage、CNNARowAlbum和CNNAlbum三个类用于管理三级图像;实现了岩心相册建立、岩心对比及岩心查询等功能。该系统便于勘探人员观察、处理和分析岩心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前影像存储与管理方式存在着诸多的不足,传统的文件系统对影像进行存储和管理的效率较低,难以适应海量影像数据存储管理的需求。同时传统方式的数据共享效率低,基本靠存储介质共享传递数据,共享过程中会带来额外的存储开销。而云计算技术的出现和发展克服了传统文件系统的不足,所以本文研究搭建基于开源云计算平台Hadoop的分布式集群,研究海量的遥感影像数据的存储和管理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发了一套海量影像云管理系统,进一步提高海量影像数据存储性能与管理效率,推动影像数据在各行业的分发应用。  相似文献   

14.
现阶段砂岩铀矿岩心编录中颜色的辨识和描述依赖编录人员的感知与经验知识来完成,急需引入自动化手段,实现颜色识别的定量化和描述的规范化。文章分析了砂岩铀矿颜色和成像光谱数据的特点,参考石油行业岩石颜色参数命名规范,设计了可见—近红外全谱段法和真彩色三通道法的岩心颜色识别流程、结果优化与定名方法,开发了相应的软件代码。在庆阳地区ZKH3孔岩心颜色自动识别与定名实验中,针对岩心块之间空隙和岩心箱残留等干扰会造成颜色异常的问题,提出了通过判别待识别单元及前后色段颜色来去除异常色的方法,提高了颜色和定名的准确率。实验结果表明,三通道法识别的颜色偏暗且分段位置不准确,全谱段法识别结果与彩色相机照片一致,可以作为岩心颜色自动识别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5.
应用于地震研究中的遥感影像数据具有多源异构的显著特点,分析研究过程中产生的成果数据亦呈现多样化的特性。借助MapGIS K9地理信息系统二次开发平台,设计并实现了基于文件方式存储的应用于地震研究中的多源异构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地震多源异构遥感影像数据库系统能够有效地存储和管理影像数据以及矢量数据、文档数据等辅助数据,针对地震行业遥感影像的使用特点,设计并实现的数据浏览、数据目录及操作、数据检索以及数据安全与用户权限功能,能够满足地震研究中用户的操作需求。数据库系统在高分示范区遥感影像存储与共享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基于边缘特征的遥感影像小波变换融合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如何将不同空间分辨率遥感影像合理有效地融合在一起,保持原始多光谱影像的光谱特性,提高影像的分类精度和空间分解力,这是遥感影像数据融合处理的热点研究问题。在对原始遥感影像进行小波变换的基础上,提取高空间分辨率影像边缘特征信息,并与原始多光谱影像进行了融合处理。以IRS、SPOT和ETM卫星影像为资料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提高影像的空间分辨率的同时,能够很好地保持影像的光谱特性,尤其在空间分辨率差异较大的影像融合中,该方法在保持影像光谱特性方面要优于其他的融合方法。  相似文献   

17.
根据我国矿产资源勘探开发现状,通过对国内外现有岩心钻机的对比分析,研制了YDX-1型轻便岩心钻机,其特点为高效、轻便、易搬运、模块化、全液压顶驱式。通过机电液测控技术、虚拟仪器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对钻机运行及钻进过程中相关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处理,完成钻机故障诊断和故障处理、孔内工况识别和典型工况自动处理、钻进规程参数优化、远程数据传输及监控等任务目标,实现钻进过程自动化控制。钻机于2013年在山东省威海市进行了野外生产试验,展示出优良性能、高效率和高可靠性,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技术效果。实践证明:YDX-1型轻便岩心钻机设计布局合理,性能优良,用途广泛,可靠性高,机械化程度高,制造质量总体水平高,对钻探工艺适应性强,是高山交通不便矿区勘探较为理想的新一代钻探设备。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祁连山冻土区天然气水合物DK-9孔不同深度岩心顶空气中的烃类气体组分及甲烷、乙烷的C同位素分析测试,对比分析了岩心顶空气组分含量变化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层段、油气显示层段、断层或破碎带分布之间的空间关系,探讨了顶空气组分对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现象、油气显示现象、烃类气体运移作用及顶空气同位素对气体成因的指示意义。结果显示,岩心顶空气中烃类气体含量高的深度段180.26~308.50m、356.45~399.32m、458.55~508.65m与天然气水合物及其异常层段、油气显示层段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其高值区间可作为天然气水合物、油气显示的一种指示。距断层或破碎带产出位置不同的岩心顶空气组分含量变化显示,不同级次的断裂系统为烃类气体向上运移提供了通道,部分可为天然气水合物提供一定的赋存空间;甲烷、乙烷C同位素数据显示气体以热解成因为主,部分为混合成因。  相似文献   

19.
河南铝土矿勘探高肋骨PDC 钻头双管钻探工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广灿 《地质与勘探》2011,47(5):924-928
针对河南铝土矿勘探的钻探工艺进行探讨。从岩性及钻探工艺两方面分析在河南铝土矿勘探时常规钻探工艺易出现卡钻、岩心采取率低、钻进效率低的原因,岩性方面:河南铝土矿勘探过程中常遇的二叠系、石炭系地层多属软-中硬岩,易遇水膨胀、孔壁不稳定,钻杆、钻具易粘附孔壁导致泥浆排泄不畅;钻探工艺方面:普通合金钻探工艺岩心采取率低、钻速低,绳索取心钻探工艺岩心采取率高、钻杆钻具与孔壁间隙小,普通金刚石双管钻探工艺岩心采取率高、钻具与孔壁间隙小,普通PDC钻头钻探工艺岩心采取率高、钻具与孔壁间隙仍然不够大,采用常规钻探工艺常发生钻具或钻杆粘附孔壁、泥浆排泄不畅,易产生的卡钻事故而降低钻探效率。高肋骨PDC钻头可有效增大钻具与孔壁间隙、双管取心可有效提高岩心采取率,采用高肋骨PDC钻头双管钻探较好地解决了河南铝土矿勘探时卡钻、岩心采取率低、钻探效率低的问题。因而以为在河南铝土矿勘探中适宜采用PDC钻头双管钻探工艺。  相似文献   

20.
顾心如 《物探与化探》1991,15(6):448-452
本文叙述在岩层产状稳定,岩心层理清楚,又有钻井测斜数据的特定条件下,解决了钻井岩心定向的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