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含有丰富的锶,地下水的水化学分带异于一般的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分带性规律。通过室内水-岩模拟试验以及野外监测,证明地下水及山区沉积物的物质不是基岩就地风化的产物。通过对区域地球化学背景及物质搬运的动力来源分析,指出风力作用是形成本区地下水水化学异常的控制因素,化学组分源于柴达木盆地西北部含盐地层及盐湖盐类晶粒。  相似文献   

2.
格尔木冲洪积扇地下水含有丰富的锶,地下水的水化学分带异于一般的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分带性规律。通过室内水-岩模拟试验以及野外监测,证明地下水及山区沉积物的物质不是基岩地地风化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阐明了研究区水地质条件及地下水化学特征;通过水地球化学计算,研究了地下水与固相间的反应趋势;模拟了地下水垂向流动过程中发生的水岩作用;进而从水地球化学角度对预选场地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的适宜性作出初步评价。  相似文献   

4.
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区域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气候影响和人类活动的差异性,导致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复杂、影响因素众多.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外区域地下水化学演化研究大量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系统分析方法,地下水演化研究的水文地球化学方法、同位素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方法和技术以及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和技术及常用软件.指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区域地下水自然演化与人类活动的复合作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相互作用、微生物-水-岩相互作用将是区域地下水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其中物理、化学、生物的耦合作用将是区域地下水演化的地球化学研究的重点领域.  相似文献   

5.
水-岩相互作用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6,自引:2,他引:24  
沈照理  王焰新 《地球科学》2002,27(2):127-133
总结了2 0世纪5 0年代末以来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历史, 初步划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 5 0年代末— 70年代初; 第二阶段, 70年代初— 80年代末; 第三阶段, 80年代末至今.近年来, 环境问题在水-岩相互作用研究中占的比重越来越大, 也使水-岩相互作用研究获得了更大、更持续的发展空间.简要回顾了地下水成因和地壳中水的地球化学循环, 控制水的化学成分的地球化学过程, 以及水-岩相互作用与地质灾害等方面的重大研究成果.认为有望取得创新成果的领域包括: 地下水地质作用及其资源环境效应, 地下水环境演化与全球变化, 和极端条件下的水-岩相互作用研究.   相似文献   

6.
陈英姿  邓英尔  袁伟 《地下水》2014,(2):150-152
雎水地区位于成都平原北缘,北西侧为龙门山前缘侵蚀溶蚀中山区,山前为典型的冲洪积平原。在调查基础上,主要分析雎水地区含水层特征、地下水类型、含水层(组)富水性、地下水补径排特征、研究区分区及分区渗流场等。研究区域主要以冲洪积砂砾卵石层为主,并叠置于晚更新统泥质砾卵石层之上,二者共同构成冲洪积平原松散岩类孔隙潜水主要含水层。上部潜水流向总体方向为140°,地下水径流从扇顶至平原区由强减弱。研究结果可为当地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及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
潮白河冲洪积扇中上游地区作为北京市最主要地表水和地下水供给区,在城市供水中的作用举足轻重。由于多年连续超采,地下水位持续下降,1999-2013年地下水位下降最大达45 m;应急水源地地区地下水硬度年均上升2.6%,密云十里堡地区地下水硬度和硝酸盐氮超标。通过分析潮白河冲洪积扇区域地下水开发利用、地下水位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地下水位变化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认为:超量开采导致的地下水水位下降是引起该区域地下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控制地下水超量开采和地表水污染,并利用南水北调的水进京之机回灌和停采以涵养地下水,是恢复区域水资源和水环境的良好途径。  相似文献   

8.
人工补给对含水层水质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为了研究人工补给对含水层水质的影响问题,通过反向地球化学模拟方法对大庆西部地下水水质演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地下水化学成分主要受含水层矿物相的溶解-沉淀作用、阳离子交换吸附作用以及氧化还原作用的影响,并确定方解石、白云石、盐岩、萤石、石膏、赤铁矿、菱铁矿、软锰矿、二氧化碳、阳离子交换剂等为影响地下水化学成分的控制性(矿)物相。在此基础上,采用正向地球化学模拟方法,以大庆市西水源地下水人工补给为例,模拟了地表水进入到地下后与含水层中原有的地下水以及含水层介质发生的水-岩相互作用。模拟结果表明,注入水与含水层中的水混合后,使地下水的矿化度有所降低,且混合水中地表水所占比例越大,地下水的矿化度越低;注入水与含水层中的地下水混合后,不会导致地下水水质的突变和水质级别的降低,还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含水层水质。  相似文献   

9.
广东雷州半岛玄武岩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特征及演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水化学分析软件和水-岩作用模拟软件对雷州半岛的水文地球化学进行了分析和路径模拟。沿东、西2个地下水径流方向从一级台地补给区至二级台地、三级台地排泄区的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水可能经历了一系列复杂的水-岩作用,包括石膏、高岭石、钙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斜辉石(或透辉石)、针铁矿、赤铁矿的溶解或沉淀及CO2气体的溶解或逸出等地球化学反应。针铁矿、赤铁矿和透辉石的溶解或沉淀量在沿东面地下水径流方向上远小于沿西面方向;针铁矿和赤铁矿只在少量水点发生溶解进入地下水,在大多数水点处于饱和状态而从地下水中析出;CO2气体在大多数取样点发生溶解进入地下水中,其溶解量较大,且随着CO2在水中浓度的变大,其饱和指数也增大,达到饱和后从水中逸出。可见水-岩作用模拟结果有助于揭示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环境的演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
北京平原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化学特征与演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北京市平原区永定河冲洪积扇地下水化学场的演化机理及地下水水循环规律为研究目的,根据水化学特征的水平分布及典型剖面上的演化过程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从永定河冲洪积扇顶部补给区到扇缘排泄区,地下水水化学类型呈现水平分带性,潜水水化学类型由Ca-HCO3过渡到Ca·Mg-HCO3、Mg·Na-SO4,局部因人类活动影...  相似文献   

11.
范锡明 《地质论评》1996,42(5):465-474
根据地下水地球化学特征,在福州盆地划分出4个溶质系统,ENE断层系列浅循环溶质系统,洪积扇带溶质系统,古河道带溶质系统及NNW断层带深循环溶质系统。文中论述了各系统的形成过程及其在开采条件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地下水的化学特征与成因机制对地下水演化、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及质量评价具有重要意义。为查明豫北平原浅层地下水的水质特征及控制因素,采集了不同类型的浅层地下水和地表水样品,分别测试了水样阴、阳离子和氢氧同位素组成。结果表明:(1)地下水中总溶解性固体物质(total dissolved solids,简称TDS)质量浓度范围为316~6 948 mg/L,微咸和咸地下水呈条带状分布在沁河冲洪积平原中部,在三阳镇-修武县一带,水化学类型复杂,以HCO_3·SO_4-Na·Mg·Ca型和SO_4-Na·Mg型水为主。北部山前冲洪积扇和沁河北岸地下水为淡水,为HCO_3-Ca·Mg型水。(2)δ~2H-δ~(18)O关系说明地下水起源于大气降水,水化学组分受水岩相互作用控制,在补给区以碳酸盐岩溶滤作用为主,径流区发生硅酸盐岩的风化溶解以及阳离子交换作用,排泄区以蒸发浓缩、石膏溶解和阳离子交换作用为主。(3)地质和气候环境是造成地下水咸化的主要成因,且受到工农业污水渗漏的影响。研究成果可以为该区地下水资源的合理开采和有效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青海省格尔木山前平原区地下水动态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格尔木山前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基础上,结合多年地下水位监测资料,对格尔木河冲洪积平原区的多年水位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总结出该地区的地下水动态类型.格尔木山前平原区3个不同区域由于赋存条件及开发利用条件的不同,地下水动态类型分异显著.研究区地下水整体流向与地形起伏相一致,自南向北径流,区域上流场形态变化不大.冲洪积扇中上部地下水多年动态处于平衡状态,近年来由于开采力度加大,地下水位呈急速下降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径流型;冲洪积扇下部地下水位以区域性下降为主,地下水动态类型主要为蒸发型;冲洪积扇西翼水源地附近由于地下水调蓄能力较强,地下水位总体呈稳定并局部有上升趋势,地下水动态类型为水文-人类活动型.  相似文献   

14.
诺木洪冲洪积扇地下水氢氧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诺木洪地区是柴达木盆地中发育较为典型的冲洪积扇,研究其地下水同位素特征及更新能力对于整个盆地地下水资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分析了诺木洪地区地下水中的2H、3H、18O同位素特征,利用3H数据建立相应的数学物理模型,计算出冲洪积扇不同位置地下水的更新速率,并以此为依据定性划分了当地的地下水流动系统。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更新速率达5%/a~10%/a,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更新速率为0.08%/a~1.4%/a,而在溢出带以下至盆地中心地下水更新速率小于0.07%/a,更新能力极弱。  相似文献   

15.
关于地下水地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水是地球物质的一个组成部分,并与环境介质不断地进行着相互作用。这种作用既是地下水形成演化过程,又是对岩石圈改造过程。这二者是同步发生的。这种水一岩相互作用的过程及结果即是地下水的地质作用。 不同地质环境对水-岩间相互作用会产生不同影响,并在地下水和岩石中形成特异的特征(产物),认识这些特征的标志意义即可从中获取有用信息。目前对地下水传递的信息价值认识还很不够。为此进一步研究水-岩相互作用机制及不同地质作用中地下水活动的特点、习性及作用是很有益的。本文是以地质循环及岩浆、变质和成矿作用为例,对地下水活动特点、习性及其相互关系的概述。以此说明水—岩相互作用中彼此的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6.
刘峰  崔亚莉  张戈  耿付强  刘洁 《现代地质》2014,28(6):1322-1328
以柴达木盆地的诺木洪为研究区,利用氚与14C方法计算了当地各水体的年龄,分析地下水年龄分布特征及其可更新能力。结果表明:山区至冲洪积扇中部地下水年龄为15~18 a,为1952年之后补给的现代水,更新能力较强;冲洪积扇前缘地下水年龄不超过2 ka,具有现代水与古水混合的特征,更新能力较差;溢出带到盆地中心地下水年龄急剧变老,变化范围为5~28 ka,据此推测研究区溢出带位置的隐伏断层具阻水性质,该位置的地下水基本无更新能力。  相似文献   

17.
水-岩作用的学术思想,是从天然水与岩石相互作用的角度来探讨地球内部到表部的多种复杂的自然过程。它是从水—岩作用的角度来研讨地球化学过程的机理,以及它们在人类各领域活动中的实用意义。水-岩作用研讨会是前苏联学者于1974年倡议发起的。  相似文献   

18.
李巨初 《铀矿地质》2009,25(3):129-136
文章初步讨论了我国北方表生、后生、渗入型砂岩型铀矿的成矿机制和成矿作用动力学问题。成矿作用包括了氧化-还原作用、有机质作用、水-岩相互作用、有机-无机作用和流体动力学等地球化学过程动力学,尤其是水-岩相互作用的流体输运-化学反应过程动力学和有机-无机作用过程。砂岩型铀矿成矿中地球化学障的形成和铀的富集是这些过程多重耦合的结果。识别这些地球化学过程的动力学机制有利于理解矿床成因和确立勘查目标。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机制,对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和地表水进行了采样监测,运用环境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对研究区硝酸盐进行评价,采用水化学和多元统计方法研究了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污染问题。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表水NO-3污染较轻,NO-3均值为19.54 mg/L,所有水样均未超出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45 mg/L);但是,地下水已经受到了NO-3的严重污染,NO-3均值为75.84 mg/L,且有30.43%水样超出我国地下水质量标准(88. 6 mg/L)。研究区3个水文地质单元地下水硝酸盐的平均个人年健康风险分别为4.94×10-8、1.99×10-8和2.61×10-9,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0×10-5/a),因此,认为不会对人群构成严重危害。水文地质单元和地下水埋深对硝酸盐污染有显著影响,但是,土地利用类型对硝酸盐浓度的影响不显著。滹沱河冲洪积扇地区地下水硝酸盐的主要污染来源是生活污水和化肥。此外,强烈开采地下水也是该地区NO-3污染的诱因。  相似文献   

20.
以滹沱河冲洪积扇为研究区,基于地下水背景值进行劣质劣变水评价,尝试区分地下水所受到的外界胁迫作用类型,划分不同类型水的分布范围,并结合人类活动要素验证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技术进一步分析归纳地下水水质的具体胁迫方式。评价结果表明:一级劣变水区面积占整个研究区的65.9%,二级劣变水区占15.7%,研究区大部分区域在人为活动影响下其地下水水质朝恶化方向发展。胁迫作用分析表明:一级劣变水主要受过量抽取地下水作用影响,改变了天然水化学场,并引起区内含盐水平整体增高;二级劣变水主要受生活和工业废水、养殖场和垃圾场渗滤液等污染物输入影响,使地下水遭受较严重的污染;此外,铁离子为研究区天然劣质组分,主要受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条件等天然因素控制,并在人为污染输入的影响下部分地区浓度值超过其背景值上限,发生了进一步劣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