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引言甘蔗原产于热带地区,在长期的系统发育过程中,形成了要求高温多雨的特性. 甘蔗主要分布在北纬33°到南纬30°之间,北纬36-37°和南纬35°的地方也有种植,而以南北纬25°之间为最多.我国甘蔗分布地区很广,但种植面积较大的,主要是在温度高、雨量多的广东、广西、台湾、福建、四川、云南、江西等省区,其次为贵州、湖南、浙江、湖北、安徽、江苏、河南、陕西等省区,青藏高原南部雅鲁藏布江河谷、山东德州、河北保定等地方也有零星  相似文献   

2.
影响海南岛热带气旋的多层递阶周期分析长期预报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南岛是全国多热带气旋影响的地区,素有“台风走廊”之称。热带气旋对海南岛的影响利弊共存,台风暴雨带来大量降水可缓解旱情和增加水库蓄水量,同时也给全岛各地的经济活动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和灾害。因此做好热带气旋影响个数的长期预报有着重要的意义。1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概况  影响海南岛的热带气旋指中心进入越南沿海,沿15°N向东至15°N与114°E交点处,由此沿114°E向北至21°N与114°E交点处,再折向23°N与112°E交点处,然后沿23°N向西至105°E的区域。影响海南岛的热带…  相似文献   

3.
林易  严小冬 《贵州气象》2005,29(Z1):15-17
通过对近半个世纪以来太平洋和印度洋海温变化趋势分析,根据海温异常变化,选取5月太平洋区域(135°~171°E,25°~39°N)和印度洋区域(71°~107°E,25°~39°S)的海温变化指数,与中国汛期降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太平洋和印度洋对中国汛期降水的影响存在很大差别,太平洋的影响大于印度洋的影响,初步建立了一个太平洋和印度洋5月海温变化与中国汛期降水分布的物理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4.
This paper describes results of the fluxes of momentum , sensible heat and latent heat for the West Pacific Tropical Ocean Area ( 127 ° E - 150 ° E , 5 ° N -3 ° S ).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by the small tethered balloon sounding system over this ocean area including 6 continuous stations (140 ° E. 0 ° ; 145 ° E, 0 ° ; 150 ° E, 0 ° ; 140° E, 5 ° N; 145 ° E, 5° N and 150 ° E, 5 ° N) from 11 October to 15 December, 1986 . These fluxes were calculated by the semiempirical flux-profile relationships of Monin-Obukhov similarity theory using these observed data. The results show that for this tropical ocean area the drag coefficient CD is equal to (1.53 ± 0.25) × 10 3 and the daily mean latent flux Hl is greater than its daily mean sensible flux HV by a factor of about 9.  相似文献   

5.
利用卫星资料试作青藏高原地表净辐射场的气候反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翁笃鸣  高歌 《气象科学》2001,21(2):162-168
利用 ERBE和 ISCCP卫星辐射及总云量资料 ,结合已提出的地表短波吸收辐射 ,大气逆辐射以及地表长波辐射的气候反演方法 ,计算出 2 5°~ 4 0°N,75°~ 95°E间 2 .5°× 2 .5°经纬度网络点及高原 63个站点的各月平均地表净辐射 ,绘制出其在高原的分布图 ,揭示其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第一代大气环流模式(AGCM1.2)的基础上,将其水平分辨率从原先的4°×5°分别提高到2°×2.5°和1×1.25°,得到更新版本的IAP AGCM1.3a(水平分辨率为2°×2.5°)和IAP AGCM1.3b(水平分辨率为1°×1.25°).利用上述水平分辨率提高后的模式进行了长时间积分,分析模式模拟结果可知:水平分辨率的提高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进气候模式对当代气候的模拟能力,特别是对地形雨以及东亚夏季风降水细致分布的模拟.从而为进一步改进IAP跨季度数值气候预测系统,提高短期气候预测能力提供了模式基础.  相似文献   

7.
塔克拉玛干沙漠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起阿拉干(40°35'N,87°40'E),西至英吉沙(38°56'N,76°12'E)、北达轮台县(41°46'N,84°15'E),南到于田(36°51'N_581°40'E),总面积为33.76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8.
进一步从资料分析和大气环流模式的敏感性试验, 对西北太平洋海温异常与亚太中高纬度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异常经向偶极模的关系及影响进行了研究。资料分析表明, 对应冬季亚太地区海平面气压的经向(ME)型偶极模, 西北太平洋中高纬度海温异常的影响存在两个重要关键区。尤其是(40°N~55°N, 150°E~160°W)海区的海温异常与冬季东亚经向型气压偶极模指数IME有明显正相关, (20°N~35°N, 125°E~170°W)海区的海温异常与指数IME有明显负相关。而上述两个关键海区的SSTA对经向型振荡模的影响, 主要是通过热通量异常的作用。敏感性模拟试验清楚表明, 西北太平洋关键区的海温异常对亚洲—太平洋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的经向偶极模有一定影响。区域1(42°N~62°N, 145°E~165°W)的负异常相对于其自身的正异常来说, 对亚太地区海平面气压场的负经向偶极模贡献更大, 而区域2 [(22°N~42°N, 135°E~175°E)和(26°N~42°N, 175°E~170°W)]的正异常相对区域1的负异常来说对负经向偶极模的贡献更大一些。但是, 单独区域1的负异常海温和单独区域2的正异常海温影响下的海平面气压场响应的负经向偶极模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位置偏移。当存在区域1的负异常海温和区域2的正异常海温相互匹配的情况下, 亚洲—太平洋地区冬季海平面气压场的负经向偶极模特征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9.
曲绍厚 《气象学报》1988,46(4):452-460
本文根据中国科学院“实验3号”科学考察船1986年10月至12月在菲律宾以东60多万平方公里辽阔的西太平洋热带海域6个连续测站上(146°E,0°;145°E,0°;150°E,0°;140°E,5°N;145°E,5°N;150°E,5°N),使用我国自行研制的小型系留气艇探测系统观测到的大气温度、湿度、气压和风等廓线资料,利用相似理论的通量-廓线关系,给出这一海域的动量通量(特别是曳力系数C_D)、感热通量和潜热通量。结果表明,这一海域上的曳力系数值C_D=(1.53±0.25)×10~(-3);该海域总是将其贮存的热量以感热形式特别是以潜热形式输送到大气中(其中感热输送仅占10%,其余主要为水汽潜热输送),使该海域成为地球上不可多见的热源。  相似文献   

10.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对副高脊线南北进退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钱维宏 《气象学报》1991,49(2):239-143
众所周知,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位置的南北进退与汛期影响我国的雨带位置南北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江苏的预报员发现脊线位置达20°N左右时苏南梅雨开始。因此,副高脊线稳定通过20°N日期的长期预报是人们所关心的。然而对长期,尤其是以月和季为时间尺度的长期预报尚缺乏有效的方法。由于地球自转速度存在几十年的变化周期和世纪减慢现象,彭公炳等统计发现在对应的  相似文献   

11.
气候变暖对盐城市小麦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商兆堂  杨力 《气象科学》1999,19(1):92-98
本文通过对盐城市37年气象资料的计算分析,得出:小麦生育期间气候明显变暖,尤其冬季气温上升最为明显,便得小麦生育进程超前,过早拔节,冻害变重,病虫草害和涝渍害加重。据此,根据本市小麦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扩大半冬性品种种植面积、适当推迟播期、控制群体结构、适时防治病虫草害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2.
王尧奇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0,9(3):327-33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13.
亚澳季风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别用850 hPa风场、200hPa风场、纬向风垂直切变、经向风垂直切变为左场,长江中游夏季(6-8月)降水场为右场,进行SVD分析.结果表明:亚澳季风环流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密切相关,主导的亚澳季风环流与长江中游夏季降水的关系,依1月、4月、7月时间先后次序大致为亚洲冬季风偏弱(强),当年北澳夏季风偏弱(强)、北澳冬...  相似文献   

14.
冯皓  张军 《气象科学》2004,24(2):205-211
本文利用基于气象条件的可见光探测概率模型,通过分析气象因子对斜视探测目标时的影响,设计了斜视探测概率模型中变量的参数化方案,并初步探讨了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可见光斜视探测概率分布的气候特征。  相似文献   

15.
张耀存  卢新平 《气象科学》1998,18(2):150-155
本文利用9层菱形截断15波的全球大气环流谱模式(L9R15)研究了前期冬季和春季海温异常的关键区对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降水的影响,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及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使得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夏季降水明显增多,同时500hPa副热带高压和100hPa南亚高压增强,但从范围和强度上来看,冬季赤道东太平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我国西南至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带的夏季降水异常比春季印度洋和黑潮区海温异常时更明显,由此证实了观测资料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梅雨期降水与环流关系分析及模拟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用点相关和SVD方法分析发现,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降水的异常与前期(5月)和同期(6~7月)80~140°E,0~50°N区域附近的环流场的异常有关。当梅雨出现正(负)异常时,SVD分解的风场出现有利于(不利于)降水的主要分布模态。在用p-σ九层区域气候模式模拟初边条件的异常对梅雨降水的影响时,证实环流场异常对梅雨降水的影响比较显著。RegCM3模拟结果表明,1998年和1988年初边条件的异常对降水有明显的影响,长江流域的降水对此异常最为敏感。  相似文献   

17.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及我国160站降水资料,分析了2009年秋季东亚中、低纬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特征及其对西南干旱的影响。同时讨论了秋季不同ENSO状态下东亚地区水汽输送差异,并与2009年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孟加拉湾(简称孟湾)和南海之间环流形势在2009年秋季发生不对称变化,造成两地上空气压梯度减小,孟湾和南海上空分别出现一个反气旋式和气旋式距平环流中心,我国西南至中南半岛处于两距平环流中心之间偏北距平风控制之下,使得进入我国的西南气流异常减弱。水汽输送随之出现变化,南海南部季风低压水汽环流圈异常偏强,孟湾和南海水汽主体经中南半岛重回南海而未进入我国,最终造成我国西南降水异常偏少,出现干旱。这段时间内,西南地区上空出现异常下沉运动,对流活动受到抑制,加剧了干旱程度。在El Ni o年,我国西南及江南地区秋季水汽通量比La Ni a年明显增大,西北及华北则减少。2009年秋季我国的降水分布及南海一带水汽输送特征与普通El Ni o年特征不符,甚至出现相反状态,经对2009年秋季东亚El Ni o影响特征作简单模拟还原和分析,认为上述差异可能与El Ni o反气旋环流影响位置偏北有关。  相似文献   

18.
近50年黄河上游径流量与气候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56-2010年唐乃亥水文站逐月径流量资料和1961-2009年黄河上游兴海、泽库、玛沁、达日、久治、玛多6个代表站的降水量、气温资料,分析了唐乃亥站径流量与黄河上游地区降水和气温的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关系.结果表明:春、夏、秋、冬季的径流量分别占年径流量的14.9%、2.9%、34.7%、7.5%;唐乃亥站年和四...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利用1000—500hPa厚度资料分析研究了北半球中高纬地区对流层下半部冬季气温异常的水平结构及与下垫面加热异常的关系。研究表明,欧亚大陆腹地气温异常的强度和水平范围最大,该区域异常暖时,欧洲西北部和亚洲东部沿海异常冷,低纬太平洋中部、北美西岸和大西洋中部异常暖,反之亦然。20-110°W北极区海冰范围是影响这种分布形势的可能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