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1998年“六·五”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为了地球上的生命——拯救我们的海洋”,其目的在于呼吁各个政府和人民共同行动起来,保护由于人类活动而遭到严重威胁的海洋,而且海洋遭到破坏的程度远比人们想像的要严重得多。一、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不但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含水量占地球总水量的96.5%,而且也是生命的摇篮。地球上生命的演化过程在漫长的时间内均是在海洋里进行的,而且都栖息在海洋中。那时,地球陆地上几乎到处都是山岳和荒漠,42亿年后,陆地上才出现多种多样的生机勃勃的生命,而且几乎都是由海洋生命演化而来的,人类的最早祖先也…  相似文献   

2.
困惑中闪现曙光早在近一个半世纪以前,达尔文已在《物种起源》中给我们描绘了一棵巨大的“生命进化之树”,告诉我们地球上的生命是从一个共同的祖先逐渐进化而来的。大家都知道,两栖类由硬骨鱼类的肉鳍鱼演化而来,再向包括恐龙和现生龟鳖蛇在内的爬行类演化发展,再由爬行类演化出鸟类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哺乳类。在地球生命进化的历史长河中,硬骨鱼类的起源是一次非常  相似文献   

3.
科技看点     
<正>宇宙Space太阳"复仇女神"伴星并不存在还有1100万年,地球上才会发生下一轮灭绝,我们还有时间。在地球的生命演化史上,经历过数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如2.5亿年前的二叠纪一三叠纪灭绝事件、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恐龙灭绝事件等。在古生物学领域一直对灭绝事件是否有周期性存在争议,但科学家们普  相似文献   

4.
朱瑾 《海洋世界》2008,(4):12-19
如果说是海洋孕育了地球生命,应该不会有太多人反对。地球形成之初是没有生命的。地球海洋在大约20亿年前才开始生成和释放氧气,直到距今约5000万年前才产生了足以使生命繁荣的大量氧气。经过亿万年的斗转星移,远古时期的生命元素如今已万千繁华,海洋自然功不可没。  相似文献   

5.
一百多年前,地质学家提出:大海的深度是永恒的吗?从那时起,特提斯海就成为世界地学界孜孜探求的“热门”研究课题,那么,它的持久魅力何在……希腊神话所叙述的故事,离我们是够遥远的了。但精采动人的故事一直吸引着世世代代的人们。地质学研究的是地球的演化历史。地球至少有45亿年的历史;人类只在最近大约300万年前才开始出现。与人类相比,地球有着远古的历史。神话故事,地球历史,都能令人深思,产生遐想,它们之间也就会结下不解之缘。许多熟知希腊神话故事的朋  相似文献   

6.
<正>海洋是地球生命的摇篮。数亿年前,海洋孕育了生命。生命也许起源于浅海或者是深海处的某些热液孔周围。最早的生命形式,是氨基酸与核酸,在水中演化并且留在水中。它们沐浴在一个维持着适当温度,而且永远不会干涸的营养液中,从生命形成的最初阶段,便已经经历了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经过了亿万年的进化和分异。生命从海洋中诞生,在水下繁衍,最终到达了海边并上岸。这听起来似乎不可思  相似文献   

7.
地幔中惰性气体的同位素组成被认为是以下两个过程的结果 :太阳系形成期间不同来源核素的并入 ;地球演化期间以固定速率衰减或累积放射成因组分。如果这个假设正确 ,那么惰性气体同位素的测量将能建立地球生成和演化的模型。实际上 ,地球大气与星际物质的同位素比率极其不同。因此 ,如果在地球历史早期或设想初始地幔组成变化的时间里 ,地球大气的惰性气体并入了地幔 ,关于地幔中非放射成因惰性气体主要反映的是类太阳组成还是类大气组成仍存很大争论。为了解决这一问题 ,Trieloff等人用高精度质谱仪分析了取自Loihi、夏威夷和…  相似文献   

8.
孙关龙 《海洋科学》1984,8(6):64-64
《古海洋与生命起源》一文(《海洋科学》1983年第6期)说:“经历了20亿年的太古代,沒有生命,只有岩石的分化瓦解。直到元古代,地球上才开始有了生命。”这是过时的观点。本世纪6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显微镜(TEM)、扫描电镜(SEM)和生物化学技术  相似文献   

9.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物,记录了当时的环境条件和生  相似文献   

10.
鱼类,作为地球上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一个类群,其漫长的演化历史一直是众多的生物学家感兴趣的问题。鱼类的出现,标志着从低等、原始的无脊椎动物向脊椎动物进化的一个质的飞跃;鱼类的发展、演化又提出了脊椎动物进化的明显谱系。一切高等动物,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甚至我们人类自身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而来的。研究古生物通常以化石材料为根据。科学家通过放射性同位素来测定岩石的绝对年龄,并划分成不同的地质年代。这些地质年代中保存下来的古生  相似文献   

11.
正海洋是我们生命的源泉,就像我们人体体内水分占体重的70%左右,而海水覆盖了地球表面的71%左右,这么相似的比例,好像在无声的证明着:"大海是我们永远的母亲,她哺育着所有在这个星球上的生物。"海洋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各类资源。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气候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海洋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46亿年来地球、海洋及生命的形成与演化为主线,简要回顾了生命体由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向高级、从水生到陆生逐级演化的历史进程,以及重大环境变化事件对生物毁灭性灭绝、生物适应与多样性演化的影响,阐明海洋尤其热带海洋在生命诞生、孕育及庇护等过程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作用。同时,分析了热带海洋生物资源多样性中心形成的重要自然环境因素及可能机制。并针对印太交汇区深海极端环境微生物生态系统、浅海典型的海草/藻床、珊瑚礁、生物多样性和热带渔业资源,论述了热带海洋生物多样性资源的保护、发掘与高值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边缘海地质与古环境开放实验室于 1 998年经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批准成立 ,旨在解决有关边缘海形成演化的地球动力学及其环境效应的重大、关键、基础性问题 ,开拓和发展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 ,推动海洋科学的发展和应用 ,为培养和造就高质量、高层次海洋科技人才服务。开放室聘请了由金庆焕、秦蕴珊、汪品先等院士组成的学术委员会 ;启动了开放室科学研究基金 ,近年拟重点资助范围为 :(1 )特提斯、太平洋构造域中新生代地质过程与边缘海形成演化的关系 ;   (2 )边缘海形成演化历史及成因模式 ;   (3)边缘海地壳和地幔的组成、结…  相似文献   

14.
时间概念对于科学的发展所起的作用是极其巨大的。在生命赖依生存的地球发展历史长河中,怎样恢复其今日以前的历史面目?又如何用时间把地球历史贯穿起来?一直是人们探索的奥秘。为此,科学家们所建立起来的丰功伟绩之一——测定地质年代的方法(地层对比法;古生物法;天文学地质年令法;古地磁法;放射性同位素地质年代测定法;古年轮法等),已得到普遍的继承和发展。但是历史的痕迹何止这些。本世纪三十年代初新建立起来的氨基酸分子化石法又起到了独树一帜的作用,这一点愈来愈多的为地质及其它科学家们所重视。因为氨基酸的研究不仅对地质科学有其作用,它对生命起源、探索或推导其它宇宙星体的生命存在与否也具有特殊的意义。本文只就有关氨基酸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大洋岩石圈的形成与演化主要是地球化学变异和物理变化的过程,板块构造每100~200 Ma可以完全更新大洋盆地.而岩石圈则是地球的地幔到地壳、地壳到海洋与大气的物质和能量传递与转换形成的产物,独立的阳光与演变的洋壳提供了生命在独特的海底和次海底的类似地球早期生态系统的生长环境.洋壳的形成到重新俯冲到地幔,始终伴随着海水的相互作用,海水与其他物质最终经循环又重新进入了地幔.  相似文献   

16.
中介构造与次洋盆演化——以南海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霍明远  杨华 《海洋学报》1991,13(4):519-530
本文认为地槽与地台是地壳构造活动中两种显著类型,它们均有其一定“度”域.尽管从整体上,它们是相当清楚的,但其时空边界又是比较模糊的.在地壳演化过程中,既不是“非槽即台”,也不是“非台即槽”,而是地槽向地台演化,尔后地台又向地槽演化,其中均经过一个“中介构造”阶段.中介构造把地槽与地台联系起来,共同形成了地壳构造演化的历史长链,它多旋回地螺旋式地向前发展.次洋盆是地台与地槽的中介构造,表现出既有地台的某些特征,又有地槽的某些特征,呈现出亦此亦彼而又非此非彼的过渡性特征.中介构造是地槽与地台互相转变过程中不可超越的过渡阶段,是在地壳演度过程中早就存在而被人们认识较晚的第三基本构造单元,与地槽和地台一起,构成了地壳演化的整个历史链. 本文运用动力地球学原理与大地构造成矿学理论,结合石油地质实验室研究成果,指出石油在自然界形成的物化条件,指出它是地壳中介构造阶段的标型矿产资源,据石油的成因对其进行了分类,从而拓宽了找油气区域与远景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地球上的水在自然界进行着往返不停的循环,对地球上的元素迁移、有机生命的维持以及热平衡的调节都有重要作用。但是占地球总水量97.3%的海洋是怎样形成的,它有什么样的基本结构,都是一个复杂未解的问题。据报道,在地球形成期间,由于高温高压的作用,地球物质大量溶化而析出各种气体并不断  相似文献   

18.
全球气候变化中被忽略的重大问题——盐碱(混合)尘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盐碱尘暴和盐碱混合尘暴是一个长期以来被忽视,但意义重大的问题。经过多年的观测研究认为,盐碱混合尘暴在地球演变史、地球生态环境变化、世界荒漠主要格局和生命诞生演变与进化特别是人科动物形成等方面曾起到过重要作用,而这一切都基于其体量特别巨大以及作用与影响持续时间长久两大特点;由于全球暴发盐碱(混合)尘暴是在一定构造条件下气候的作用结果,且间隔或持续周期漫长,可能几万、几十万甚至是几百万年才可能发生一次或完成一次,这个作用被浩瀚的时空所覆盖,故而被忽视。讨论了盐碱(混合)尘暴及其可能产生的影响与危害,指出其可能在全球荒漠格局形成和人科动物出现中起到了主导作用,在生命演变进化方面也有可能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并提出与传统沙尘暴性质不同的概念、分类、发生策源地(干涸盐碱湖沼或盐漠)、发生机制以及策源地治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二叠纪,开始于2.86亿年前,是古生代的最后一个地质时代,是生物界的重要演化时期,海面较低,生物种类丰富,不论是动物或植物都显示出有一定的演化连续性。在地球的历史上,生命有好几次都险些走向终极灭亡,任谁也不会想到其中最严重的大灭绝发生在二叠纪末期。在二叠纪时期的海洋中,造礁生物非常活跃,异刺鲨等像鳗鱼一样的鲨鱼在水中畅游。石炭纪开始征服陆地的两栖动物在二叠纪时期仍在陆地上占有统治地位,此时爬行动物开始发展,昆虫的体型也变  相似文献   

20.
在现代地球、海洋和大气科学的研究中 ,我们面临最大的挑战之一是要理解引起碳循环、全球气候、生物多样性等快速扰动的原因及其所引发的后果。其中海洋生物圈的演化研究包括 3个目标 ,分述如下。( 1 )理解演化过程和海洋生物多样性的起源。在朝这个目标努力时 ,我们的宗旨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更好的认识生物经历了怎样的演化途径形成了现代众多的生物种类 ;二是获得关于我们人类自身起源的基本知识。( 2 )评价海洋生态系统对诸如气候突变、温室气体的大量排放、海洋食物链主要部分的迁移等巨大变化的敏感性。而人类活动诱发的气候变化和海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