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黔西南中部逆冲推覆构造控制卡林型金矿的地震勘探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津津 《地质与勘探》2011,47(3):439-447
黔西南中部卡林型金矿矿集区,以普遍发育逆冲推覆构造为主要特征.在各金矿区内逆冲推覆构造的表现形式不尽相同,但均为重要的控矿构造.重力异常资料表明,金矿的发育与基底隆起关系密切.本文以几个典型金矿区及具有成矿远景的逆冲推覆构造为例,结合地震勘探资料及地表资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逆冲推覆构造带在黔西南中部广泛分布,分别有走...  相似文献   

2.
四川彭县龙门山地区有一系列石炭系一二叠系石灰岩上叠于三叠系地层之上,传统上认为它们是推覆构造形成的飞来峰,最近韩同林等认为系巨型冰川漂砾,是第四纪青藏大冰盖的遗迹。由于最近当地开采这些“飞来峰”用于烧石灰,引起了地质学家的强烈关注。中国地质科学院研究员韩同林致信国家主席,引起了  相似文献   

3.
林亨才  陈斯盾 《福建地质》1992,11(3):223-229
尤溪东华地区发现的逆冲推覆构造形成于印支晚期.是以顺层滑动为主导、顺层下滑进一步扩展到切层上推、辗转逆掩的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产物.使中元古界变质岩自SW向NE方向逆冲推覆于二叠系之上。该推覆构造在逆冲来源方向上可分为根带、中带和锋带以及相关的后缘带和外缘带,并以后展式扩展为特征.飞来峰、构造窗较发育,该区推覆构造的发现对于闽东火山断坳带火山岩基底掏造研究以及地质找矿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藏北改则新生代早期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藏北改则及邻区新生代早期发育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由不同方向的逆冲断层、不同时代的构造岩片、不同规模的飞来峰和构造窗、不同类型的褶皱构造组成。羌塘中部发育羌中薄皮推覆构造,石炭系板岩和二叠系白云质灰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上白垩统与古近系红层之上,形成大型逆冲岩席和弧形逆冲断层,原地系统古近纪红层下伏三叠系—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羌塘南部发育南羌塘薄皮推覆构造,导致班公—怒江蛇绿岩、三叠系—侏罗系海相地层及侏罗纪混杂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层与下白垩统海相沉积岩层之上,形成三条蛇绿岩片带、大量飞来峰和厚度较大的构造片岩。中新世早期火山岩层和湖相沉积呈角度不整合覆盖逆冲断层、褶皱构造和逆冲岩席,不整合面上覆火山岩年龄为23.7~19.1Ma,指示中新世早期改则及邻区基本结束了强烈逆冲推覆构造运动。估算羌中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100~115km,南羌塘逆冲推覆构造的推覆距离约82~110km;新生代早期改则逆冲推覆构造系统近南北方向逆冲推覆总距离为182~225km,对应地壳缩短率为(50.3±2.7)%。  相似文献   

5.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基本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井冈山逆冲推覆构造位于华南板块北缘,由一系列规模不等,方向基本一致,倾向南东的叠瓦逆冲推覆断层组成。卷入地层有寒武—震旦系、泥盆系—三叠系及侏罗系和白垩系,空间上具双冲型推覆特征,推覆方向早期由南东向北西,晚期由东向西。据各推覆体的叠置关系及40Ar/39Ar同位素测年结果(184.16Ma),认为该推覆构造主要活动于燕山期。该推覆构造的发现,可能反映出该区中生代存在一定规模的陆内造山,是本区中生代陆内变形的主要方式;同时也为本区寻找隐伏煤矿提供了有力的地质依据,为寻找与构造蚀变岩(推覆面附近)有关的贵多金属矿产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6.
再探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动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逆冲推覆构造研究的进展和动向”一文中,我们回顾了逆冲推覆构造的研究简史。如果说19世纪中前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是构造研究史上一次重大突破,那末75年南阿巴拉契亚推覆折离构造的发现,则是逆冲推覆构造研究史上又一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新阶段的开始。划分这个新阶段的主要依据就是人们充分认识到这类构造在地质上的重大意义。逆冲推覆构造广泛发育于  相似文献   

7.
沿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发现大量逆冲推覆构造,如北雷错东西两侧、隆鄂尼西北侧、比洛错东南侧、鲁雄错东西两侧,侏罗系烃源岩及含油白云岩沿低角度缓倾斜断层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上白垩统红层之上,昂达尔错西北侧中侏罗统含油碳酸盐岩和碎屑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三叠系灰黑色碎屑岩之上,形成不同规模的逆冲岩席、逆冲岩片、飞来峰和构造窗。高分辨率二维地震反射剖面显示,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深部发育多重逆冲推覆构造;比洛错中侏罗统含油白云岩沿顶部双重推覆构造自北向南运移7~11km和12~15km,分别形成隆鄂尼古油藏和德如日古油藏;下伏三叠系及石炭系—二叠系沿底部双重推覆构造自北向南发生大规模逆冲推覆,前锋被向北逆冲的反向断层切割错断。野外观测表明,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与羌中隆起北侧油苗带之间发育大量侏罗系逆冲岩席和飞来峰;深地震反射剖面构造解释进一步揭示,三叠系和侏罗系海相烃源岩经历自北羌塘向南羌塘长距离逆冲推覆构造运动,自北向南逆冲推覆运动导致侏罗系烃源岩及中侏罗统含油白云岩构造隆升,形成昂达尔错、隆鄂尼、德如日等古油藏。隆鄂尼—昂达尔错古油藏逆冲推覆及构造隆升主要发生于晚白垩世—古近纪。  相似文献   

8.
赣南地区煤矿分布规律及找煤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赣南地区各含煤岩系及煤矿(田)产布特征,具有东西向成片、北北东向成行,受东西向与北北东向推昨合控制的分布规律。因此,深入研究推覆构造系统的特点及其控煤规律,从而确定出煤系“构造窗”、覆于煤系之上的“飞来峰”,甚至辨认出覆于煤系之上的大片外来岩席(包括花岗岩外来岩席),是确定找煤方向和预测隐伏煤矿(田)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南祁连南缘弧形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杨明慧 《中国区域地质》1998,17(2):213-217,T002
南祁 南缘弧形逆部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双重叠置结构的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主要为侏罗-白垩纪的含煤岩系和磨拉石建造,外来系统由元古界,古生界和三叠系组成,推覆体滑动的总体方向为SSW,最大推移距离在10km以上,该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是在地幔底辟影响下盆地内产生伸展作用和特提斯地体碰撞过程中与板内应力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黔西南盘江大型多层次席状逆冲—推覆构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者在区调填图基础上研究了分布于滇、黔、桂“金三角”区的大型多层次逆冲—推覆构造。通过详细的地质构造制图及不同尺度的构造解析认为,这个逆冲—推覆构造系是于中生代晚期,因扬子地台的组成物质由北西向南东方向大规模的运移造成的。它是在相对构造简单地区内,遭受到多层次逆冲—推覆或强烈板内变形的一个典型实例。  相似文献   

11.
南祁连南缘弧形逆冲推覆构造是一个具有双重叠置结构的推覆系统。原地系统主要为侏罗—白垩纪的含煤岩系和磨拉石建造,外来系统由元古界、古生界和三叠系组成。推覆体滑动的总体方向为SSW,最大推移距离在10km以上。该推覆构造形成于燕山晚期,是在地幔底辟影响下盆地内产生伸展作用和特提斯地体碰撞过程中与板内应力复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鄂尔多斯北缘石合拉沟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及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最近在包头市幅1/2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中,在黄河南部鄂尔多斯北缘隆起带中发现了由北向南逆冲的石合拉沟推覆构造。上盘逆冲推覆体由基底浅变质的石英岩、黑云变粒岩和大理岩构成,推覆在晚石炭统太原组和中三叠统二马营组之上。野外地质关系表明逆冲推覆变形作用发生在晚侏罗世,与河套新生代断陷盆地北缘大青山逆冲推覆构造晚期逆冲推覆变形作用是同时的,逆冲推覆方向相反,构成了以现代河套盆地为中心的晚侏罗世背冲型逆冲推覆构造。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发现对探讨华北地台北缘中生代地壳构造变形特点和新生代河套断陷盆地基底构造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粤北金矿勘探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南工业大学与广东地矿局706队合作,在1∶5万区调和新洲金矿区勘探所获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区内可能存在的推覆构造,以扩大找矿远景.通过近一年的工作,发现新洲地区确实存在一个中-大型褶皱式逆冲推覆构造.主推覆断裂带以至各次级推覆断裂带对金矿具有不同程度的控制作用.受Ⅱ级推覆断裂带提供的空间控制的钠长石岩中赋存有工业金矿体.  相似文献   

14.
秦岭造山带金矿控矿条件及资源前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金元素的富集成矿,受控于源、流、储三要素。含金矿源岩在秦岭造山带中广泛分布于太古宙至古代地层中;中新生代陆内造山活动形成一系列叠瓦状推覆构造和岩浆活动,为金的富集提供了有利的动热再造环境;导致了一个巨型金矿带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珍汉  叶培盛  胡道功  陆露 《地质通报》2011,30(7):1009-1016
西藏羌塘地块南部古近纪发育肖茶卡-双湖逆冲推覆构造、多玛-其香错逆冲推覆构造、赛布错-扎加藏布逆冲推覆构造,构成古近纪大型逆冲推覆构造系统。沿逆冲推覆构造的前锋断层,二叠系白云岩与大理岩化灰岩、三叠系砂岩与页岩、侏罗系碎屑岩与碳酸盐岩和三叠纪—侏罗纪蛇绿岩自北向南逆冲推覆于古近纪红色砂砾岩之上,形成规模不等的构造岩片与飞来峰。羌塘盆地南部主要的逆冲断层和下伏的褶皱红层被中新世湖相沉积地层角度不整合覆盖,表明逆冲推覆构造运动自中新世以来基本停止活动。羌塘盆地南部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运动在近南北方向产生的最小位移为90km,指示新生代早期上地壳缩短率约为47%。古近纪逆冲推覆构造对羌塘盆地油气资源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6.
由中山大学地质系和贵州省地矿局区调大队合作承担的国家第54项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七五期间)的次级子课题——简称“雪峰古陆及其两侧构造研究”课题组,最近在黔东南——桂北发现了巨型平卧褶皱构造带,从而初步证实了“雪峰古陆”是一个巨型推(滑)覆带的推断,为重新研究这一地区的区域地质与成矿条件打开了一个新的窗口  相似文献   

17.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 kn,推覆方向180~230o,推覆距离大于4.5 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 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18.
依据推覆构造形成的力学机制,将推覆构造分为逆冲推覆构造、滑覆构造和韧性推覆构造三大类型。通过对武当山地区的的综合研究,提出武当山地区为一韧性推覆构造,其同何样式为一个巨型的“AB“型褶皱。并证实武当山地区为剪切变形区,其变形机制为简单剪切机制。文章还提出整个东秦岭造山带为剪切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9.
通过综合研究相山铀矿田北部矿床勘探资料,加深了对赣中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认识。相山铀矿田逆冲推覆构造总体呈EW向展布,推覆运动方向是从南往北。构造主滑脱面发生于震旦系基底变质岩层(Z)与上侏罗世打鼓顶组下段(J3d1)岩层之间,将震旦系基底变质岩逆掩于上侏罗统打鼓顶组下段砂岩、砂砾岩之上。推覆构造系统由前缘断层、反冲断层、主滑脱带(主干构造)、推覆体和构造窗组成。推覆移动距离达3~4.5 km。推覆构造主要形成时代为晚侏罗纪,即燕山晚期。  相似文献   

20.
梁有为 《地质与资源》2016,25(4):322-326
黄花山金矿系辽西建平地区重要的热液蚀变岩型金矿.新太古代变质基底片麻岩系为金矿的矿源层,中元古代侵入岩为金矿的主要容矿围岩,晚侏罗世侵入岩是金矿的成矿岩体.黄花山地区在印支期形成了北西向南东推覆的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并长期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空间.由于燕山期岩浆活动剧烈,即侵入体同下伏古老地层中金矿源层的重熔或捕获古老含金丰度高的层位,这些成矿热液沿黄花山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上升,并在逆冲推覆构造带中堆积形成了金矿体.通过总结、分析成矿的主要过程,建立了黄花山金矿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