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O2流体-长石相互作用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温度下(100、200、300℃)CO2流体与富钾长石和斜长石的水热实验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长石的溶蚀强度逐渐加大,且钠长石的溶蚀程度强于钾长石。在CO2流体与富钾长石及斜长石反应后,200℃和300℃时样品表面均有球粒状、棒状及花状的水铝矿生成,且200℃时样品表面有菱铁矿生成;在CO2流体与斜长石反应后,300℃时样品表面有球形的氧化亚铁析出。这表明CO2能够以碳酸盐的形式在矿物中"固定",其被"固定"的上限温度为200℃左右。  相似文献   

2.
含片钠铝石砂岩与地层水相互作用实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王桂茹 《世界地质》2010,29(3):442-449
不同温度(100℃、150℃和200℃)地层水对含片钠铝石砂岩的改造作用研究显示,随着温度升高,砂岩的溶解程度逐渐增强,样品中片钠铝石的稳定性逐渐减弱。在片钠铝石溶解的同时,200℃时样品表面有高钠长石和绿泥石生成,且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发现,在150℃和200℃时有某种未知的碳酸盐矿物生成,生成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大。100℃时片钠铝石的微弱溶解及150℃和200℃时碳酸盐矿物的生成表明,在地层条件下以片钠铝石等碳酸盐矿物形式捕获的CO2能够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3.
CO2流体对岩屑长石砂岩改造作用的实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通过密闭容器中CO2-H2O-砂岩体系相互作用实验,研究了不同温度和压力下CO2流体对岩屑长石砂岩成分的改造。反应后溶液中总矿化度的变化、样品质量的损失及扫描电镜(SEM)的观察结果表明:长石、方解石和石英的溶蚀强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CO2流体对岩屑长石砂岩的溶蚀作用与温度正相关;同时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发现,200℃和300℃时样品表面均有一种未知的铝硅酸盐矿物生成,并通过反应液的pH值及各种离子浓度的变化解释了CO2流体-砂岩相互作用过程中矿物溶解、沉淀的机制。  相似文献   

4.
CO_2流体与储层砂岩相互作用机理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存于地下岩层中的CO2与矿物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次生碳酸盐矿物的沉淀,CO2将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长时间地固结在储层岩石中,从而有效减少CO2向大气中的排放。通过对不同温度下CO2-H2O-砂岩相互作用机理的研究,以及反应后样品的扫描电镜观察、质量损失量和剩余反应液中总矿化度变化的分析发现:砂岩样品的溶蚀程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100℃和175℃时样品表面分别有方解石和白云石生成,250℃时新生成的矿物因温度过高而溶解。这表明CO2能够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固定在矿物中,175℃为本实验所证明较适合的贮存温度。  相似文献   

5.
为探究混积条件下储集层矿物的溶蚀规律,为以陆源碎屑为主的混积型储集层的勘探开发提供理论依据,设计了一组递增温、压条件下,Ⅱ1型干酪根所排有机酸与混合样品(钾长石、钠长石、方解石、白云石、安山岩、流纹岩)的水岩溶蚀模拟实验.通过对样品溶蚀前后的扫描电镜特征、质量损失率以及反应液中离子浓度变化的分析,明确了混积条件下样品中主要矿物成分的溶蚀特征.结果 显示,混积条件下温度低于250℃时,主要为碳酸盐矿物溶蚀;温度达到250℃时,主要为长石矿物的溶蚀,钾长石的溶蚀比例与钠长石相当.钾长石在190-250℃区间内溶蚀比例增量达到2.64%,大于钠长石的1.91%,说明钾长石在深埋条件下有更大的溶蚀速率与增孔潜力.  相似文献   

6.
为寻求减缓全球变暖的途径,利用高压釜,开展不同温度下(75、100、125、150和175℃)CO2与钠长石的水热实验研究,以探讨CO2在长石砂岩中地质封存的可能性。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升高,钠长石溶蚀强度逐渐增强,在150℃左右开始有菱镁矿、菱铁矿等碳酸盐矿物生成,175℃新矿物生成量增加,这表明CO2能够以碳酸盐矿物的形式在含钠长石的长石砂岩中以矿物的形式被“固定”,其被“固定”的温度在150℃左右。  相似文献   

7.
钾长石K—Ar定年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有的测试数据反映,钾长石在K—Ar定年中存在很多问题,最常见的情况是年龄值偏年轻,有时也出现比共存矿物年龄偏老的情况。钾长石在实验过程中不完全释氩是造成年龄值偏年轻的原因之一,对此前人已经提出几个解决方案,但在实际应用中都不够完善。钾长石的封闭温度低(130~150℃)是放射成因氩丢失的最主要因素,个别情况下也出现捕获围岩中的放射成因氩,从而出现过剩氩。低温钾长石(如冰长石)的氩保存能力和结构有关系,通常情况下随着三斜度的升高所保存的放射成因氩会相应减少。不同地质环境中产出的钾长石在K—Ar定年中适用性有所不同,侵入岩中的钾长石(微斜长石和条纹长石等)不适合于K—Ar定年,而喷出岩中的钾长石(透长石和歪长石等)是非常好的定年矿物;低温钾长石可有条件应用  相似文献   

8.
钾长石有序度及结构温度可以为探讨成矿物化条件等提供依据.为阐明本区钾长石的成因,通过对维拉斯托斑岩体中钾长石斑晶的红外光谱分析,其有序度为0.85~0.95,三斜度为0.7~0.9,测定的结构温度为547.17~578.36℃,表明钾长石斑晶为微斜长石.并探讨了钾长石的成因,认为它是热液蚀变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安徽宁国钾长石共烧结工艺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宁国钾长石矿为主要原料,采用共烧结工艺,研究了用CaCl2做添加剂与钾长石共烧结温度、温度、CaCl2用量对溶出率的影响,确定了共烧结最佳参数,同时,通过XRD表征方法,对原矿物相及水浸潭物相进行了研究,探讨了共烧结反应机理,实验结果表明,钾长石中K2O溶出率可达95%。  相似文献   

10.
利用YJ-3000t和JL-3600t多顶砧压力机,以哀牢山造山带南部红河县大白能—乐育剖面上的天然块状斜长角闪岩为初始样品,在950℃、1.0~3.5GPa、恒温20~300h条件下进行了两个系列的斜长角闪岩块状样品脱水部分熔融实验:(1)保持温度T=950℃,加热时间t=100h不变,改变压力(1.0~3.5GPa)的实验;(2)保持温度T=950℃,压力p=3.0GPa不变,改变加热时间(20~300h)的实验。结果表明,1.0~3.5GPa、950℃、恒温100h的条件下,随压力升高,斜长角闪岩中依次生成了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的矿物组合(1.0~1.5GPa)和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硬玉+SiO2矿物+蓝晶石(2.0~3.5GPa)的矿物组合。3.0GPa、950℃条件下,随加热时间增加,实验产物中依次生成了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硬玉+SiO2矿物+蓝晶石的矿物组合(20~100h)和单斜辉石+石榴石+熔体的矿物组合(150~300h)。斜长角闪岩的原岩结构决定了实验产物中新生矿物和熔体的分布。依据实验产物的矿物组合和新生矿物的分布特征,讨论了950℃、1.0~3.5GPa、恒温(20~300h)条件下,斜长角闪岩部分熔融过程的结构变化、变质反应以及石榴石冠状体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流体特征及演化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刘军  武广  钟伟  朱明田 《岩石学报》2010,26(5):1450-1466
黑龙江省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位于小兴安岭西北部,是中亚-兴蒙造山带北东段最大的斑岩型铜(钼)矿床,矿体产于加里东期花岗闪长岩和中奥陶世多宝山组安山岩、凝灰岩中。铜矿化与绢英岩化关系密切,而钼矿化主要产于钾硅化带中。矿区内脉体广泛发育,从早到晚依次为:石英+钾长石脉、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脉石英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包括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W型)、纯气相包裹体(G型)、含CO2三相包裹体(C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石英+钾长石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550℃、盐度为16.2%~18.1%NaCleqv;早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中发育大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并见少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350~450℃、盐度变化于1.1%~﹥65.3%NaCleqv;晚阶段石英+辉钼矿脉体发育大量含CO2三相包裹体和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另有少量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70~35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铜矿+黄铁矿脉中发育丰富的气液两相包裹体,见少量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含CO2三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在230~330℃、盐度为0.8%~42.4%NaCleqv;石英+黄铁矿脉和方解石+石英脉中仅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变化于110~200℃、盐度为3.9%~8.4%NaCleqv。成矿流体在古深度4.1km左右,温度在230~450℃之间、压力在10~41MPa之间,发生了强烈的流体沸腾作用,大量CO2等气体从流体中释放出来,黄铜矿、斑铜矿和辉钼矿等巨量沉淀下来,形成了铜(钼)矿体。成矿流体总体上属H2O-CO2-NaCl体系,多期次的流体沸腾作用是该矿床的主要成矿机制。  相似文献   

12.
对南秦岭东江口和柞水岩体的似斑状花岗岩类进行了偏光显微镜观察和电子探针(EPMA)、扫描电镜(SEM)矿物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岩体形成的温压条件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这两种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为石英、斜长石(更-奥长石)、钾长石、镁角闪石和镁质黑云母,副矿物为锆石、榍石、磁铁矿和磷灰石等.岩浆成分的变化可能是矿物环带结构和环斑结构形成的原因之一.东江口和柞水花岗岩类锆石结晶时岩浆温度为759~784℃,平均771℃;稀土元素在岩浆中饱和时岩浆的温度为741~800℃,平均773℃;斜长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24~641℃,平均632℃;角闪石结晶时岩浆温度610~668℃,平均632℃.岩体侵位深度约5.8km,压力约1.77×108 Pa,具有壳幔混源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选用水+ CO2+砂岩体系于高压釜中在不同温度下(100℃,150℃,200℃)进行反应,运用偏光显微镜、扫面电镜观察、X射线衍射分析和紫外分光光度计等技术手段来研究CO2流体活动对储层物性的改造.结果表明储层砂岩在CO2流体作用下,发生溶蚀溶解形成次生孔隙,溶蚀主要发生在低能位和晶格缺陷位置.同时生成了次生沉淀物,包括水铝矿和粘土矿物,其中水铝矿不稳定.这一研究对火山岩侵入区碎屑岩储层评价和二氧化碳地质储存的数值模拟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胶东是我国重要的金矿集中区,同时也是重要的铜钼多金属成矿区。胶东中东部地区分布有一些不同规模的钼矿床,但是在胶西北地区,尚没有钼矿化的报道。随着深部探矿工作的不断推进,近来在胶西北三山岛金矿区,已发现含辉钼矿化的伟晶岩发育于胶东群和玲珑岩体内。伟晶岩主要由钾长石、石英、白云母、辉钼矿、萤石、黄铁矿组成,此外还含有少量的斜长石、黄铜矿、闪锌矿和赤铁矿等矿物。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49.9~151.3Ma,加权平均值为150.0±1.0Ma,Re-Os等时线年龄为149.7±1.5Ma,表明伟晶岩形成于约150Ma。钾长石中还发育有大量的矿物包体,包括黄铁矿、方铅矿、赤铁矿、金红石、氧化铬、重晶石、萤石、天青石、碘化锑以及一些含Fe、Mn、Mg、Ca、Sb的碳酸盐矿物,表明原始流体富含金属元素,具备形成金属矿床的潜力。石英中流体包裹体主要有两种类型:纯CO2包裹体和CO2-H2O包裹体,并且一些包裹体中存在少量的CH4、N2等组分。显微测温结果显示,纯CO2包裹体初熔温度的分布范围为-57.3~-56.6℃,部分均一温度的分布范围为18.5~25.1℃,包裹体的密度为0.71~0.79g/cm3。CO2-H2O包裹体的初熔温度为-57.4~-56.6℃,部分均一温度为9.4~31.1℃,笼合物消失温度为4.1~8.3℃,均一温度分布范围为279~350℃,其对应的盐度为3.33%~10.33%NaC leqv,包裹体的密度为0.74~1.00g/cm3。显微测温结果表明流体为富含挥发分、中低盐度的H2O-CO2-NaC l型热液。石英中流体包裹体的δD值的范围为-69.6‰~-56.3‰,δ18O值的分布范围为3.2‰~5.6‰,黄铁矿的δ34S值的范围为4.1‰~5.0‰,表明伟晶岩的形成与岩浆热液关系密切。钾长石的Pb同位素分析结果:206Pb/204Pb=16.7212~17.0287,207Pb/204Pb=15.4093~15.5139,208Pb/204Pb=37.4811~37.9003,其特征与玲珑花岗岩相似,而与胶东群变质岩和中生代脉岩的Pb同位素组成不同。辉钼矿Re含量变化范围为4.66×10-6~29.20×10-6,平均15.49×10-6。Re含量介于壳源与壳幔混源之间,但更偏向壳源,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地壳。综合以上的研究成果,本文认为伟晶岩形成于玲珑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其中辉钼矿化的出现对胶东钼矿化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不纯碳酸盐岩中的变质矿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翊钧 《地质论评》1991,37(5):404-411
不纯大理岩中变质矿物的稳定程度既与温度有关,也与压力有关。在低压时(压力小于150MPa)金云母与方解石、石英反应产生钾长石和透闪石。大干上述压力,金云母与方解石、石英反应产生钾长石和透辉石。透闪石和透辉石的产生温度与二氧化碳分压有关。二氧化碳分压高时,透闪石出现的温度较高,两者呈正比关系。橄榄石的产生温度与总压和二氧化碳分压均呈正比关系。帘石在大理岩中仅出现在二氧化碳分压低的区域。  相似文献   

16.
砂岩中片钠铝石的特征及其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片钠铝石是一种斜方晶系、含水、钠和铝的碳酸盐矿物,砂岩中的片钠铝石是最晚形成的自生矿物之一,一般以放射状、束状、毛发状、板状等分布于砂岩的孔隙中或交代长石和岩屑等。片钠铝石是在高CO2分压,温度在25~100℃,碱性—弱酸性流体条件下形成的。片钠铝石的溶解实验表明,地层条件下片钠铝石发生溶解的温度区间为100~150℃,且反应后有碳酸盐及其他矿物生成。片钠铝石在100℃时的稳定和新碳酸盐矿物的生成表明,地层条件下片钠铝石能够稳定存在,能够实现CO2在地下的永久贮存。  相似文献   

17.
通过具体实例,简要介绍了矿物材料学研究中有关反应动力学研究的基本原理,给出了对硅酸盐体系若干典型过程的反应动力学研究结果,包括:(1)高铝粉煤灰-Na2CO3体系的中温烧结反应和钾长石-石膏-碳酸钙体系钾长石的热分解反应;(2)KA lS i3O8-Ca(OH)2-H2O体系钾长石水热分解-雪硅钙石晶化反应;(3)S iO2-A l2O3-CaO体系微晶玻璃的β硅灰石晶化反应;(4)13X微孔分子筛和MCM-41介孔分子筛对Hg2+的吸附反应。反应动力学研究成果可望对矿物材料制备实验方案优化、工业生产过程的条件控制以及改进矿物材料性能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河南省新县姚冲钼矿床产于大别造山带,属于陆-陆碰撞体制的斑岩型矿床,其流体成矿过程可以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分别以石英+钾长石±黄铁矿±磁铁矿、石英±钾长石+辉钼矿±其他硫化物和石英±碳酸盐±萤石组合为标志.热液石英和萤石中发育纯CO2包裹体(PC型)、CO2-H2O型包裹体(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S型).早阶段石英中发育纯CO2包裹体、CO2-H2O型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中阶段的石英则发育CO2-H2O型包裹体、水溶液包裹体和含子晶多相包裹体,在晚阶段的无矿石英脉中发育水溶液包裹体和少量的CO2-H2O型包裹体,石英-碳酸盐-(萤石)脉石英与萤石中只发育水溶液包裹体.早阶段流体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277~ 380℃,集中于300~ 360℃,盐度变化于3.0%~10.3% NaCleqv之间.中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介于185 ~ 351℃之间,集中在260~ 320℃,盐度介于2.4% ~9.3%NaCleqv;晚阶段包裹体均一温度为139 ~245℃,盐度介于0.7% ~6.3% NaCleqv之间.中阶段多相包裹体中常见黄铜矿和其他透明子矿物,表明流体具有还原性、过饱和的特征,是矿石矿物沉淀的主要阶段.估算早、中阶段流体捕获压力分别集中于47 ~ 131MPa和26 ~118MPa,所对应的成矿深度分别约为4.7km和2.6~4.2km.上述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姚冲钼矿床的初始成矿流体具有高温、高盐度、富CO2的特征,同时预测了深部找矿潜能.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东天山白山钼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白山钼矿位于东天山觉罗塔格成矿带东段,是新疆极具代表性的大型-超大型斑岩钼矿.根据矿物共生组合和脉体穿插关系,脉体发育顺序依次为:早期石英-钾长石脉、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石英-辉钼矿脉、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和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早期石英-钾长石脉中主要发育纯CH4包裹体(PC型)、CH4-H2O型包裹体(C1型)和水溶液包裹体(W型),均一温度集中在320 ~420℃,盐度为1.98% ~ 8.79% NaCleqv;石英-钾长石-辉钼矿脉中发育含子晶包裹体(S型)和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集中在260~ 400℃,盐度为1.49%~8.65% NaCleqv;石英-辉钼矿脉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发育W型、S型和CO2-H2O型包裹体(C2型),均一温度分别为200~ 240℃和140 ~ 240℃,盐度分别为2.14% ~8.10% NaCleqv和0.33%~ 10.22% NaCleqv,不包括不熔子矿物的贡献;晚期石英-碳酸盐-萤石脉只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和盐度明显下降,分别为100~ 160℃和0.17%~4.86% NaCleqv.估算的石英-钾长石脉体和石英-多金属硫化物脉形成压力分别为105 ~ 221 MPa和15 ~ 285MPa.成矿流体由高温、富碳质、还原的岩浆流体向低温、低盐度、贫碳质的大气降水热液演化.成矿阶段温度下降,早期流体中的CH4还原HMoO4-的高价钼,从而形成辉钼矿,可能是导致成矿物质沉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粉煤灰的火法改性及其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正交实验设计理论,在粉煤灰中添加助熔剂(Na2CO3),在800~900℃的高温下熔融,然后与NaOH溶液混合进行火法改性。多种实验方式对比得知,火法改性粉煤灰是废水中重金属最好的吸附剂。火法改性后粉煤灰处理废水的最优改性产品配比为:原状粉煤灰与Na2CO3的比例为1∶2;所用NaOH的浓度为1 mol/L;烘干温度为100℃。改性前后的扫描电镜照片及X射线衍射图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粉煤灰的吸附性孔道随温度升高而增多,温度达300℃时为最佳,其比表面积增大,同时产生新的矿物相(A型和Na-P型沸石),吸附能力提高。而温度高于300℃时,吸附孔道被烧得塌陷或堵死,因而降低了吸附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