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在地质领域中的应用 20世纪60年代,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已应用到各种岩石样品中的钙、镁、钾、钠、铁、铜、锰、锌、钴、镍以及金、银等元素的测定。由于该方法的高特效性和抗干扰性,即使对痕量元素的分析,也无需进行主要成分的分离,因此,很快为地球化学实验室所接受,  相似文献   

2.
近日,由江西理工大学、铜陵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等5家单位共同承担的含铜硫化矿磁化高效捕收剂浮选分离及硫铁综合利用项目,技术成果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工业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的鉴定。该成果实现了低碱铜硫分离和清洁高效选硫,并首次将水系磁处理技术应用于铜硫矿石浮选过程中,通过磁化处理选矿药剂,提高了药效和浮选效果。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环境问题一直都是社会关注的热点,如大气、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问题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要解决环境重金属污染,关键是要确定其污染源和污染途径,本研究选取了3种典型的污染,即河流污染、冶炼厂地污染及大气颗粒物污染,选择同位素示踪技术作为研究方法,并且以铜作为示踪指标,对铜元素的基本性质,以及铜同位素在地球化学过程中的分馏,不同类型样品的处理、消解以及同位素分离纯化方法,同位素测试技术、示踪技术、端元模型进行了汇总,以及对现已发表的成果中上述3种典型重金属污染的端元(自然输入源和人为输入源),受污染途径、污染程度的研究进行了概括和总结。Cu同位素在环境污染溯源方面尚处于起步阶段,因此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表生过程中Cu同位素的分馏机理,为认识重金属污染源与汇迁移过程中的机理提供重要的信息。未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运用多种同位素相结合的方法,扩展多元同位素指纹数据库;而且同位素模型是对重金属污染源及污染贡献率进行正确评价的重要研究内容,还需构建新的多同位素多元污染模型来解决更为复杂的污染源。   相似文献   

4.
介绍在PAN-铜试剂-柠檬酸体系中分离富集、ICP-100型仪器同时测定化探样品中微量铜、铅、锌、镉、钴、镍6元素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根据河北某难选冶金银多金属原生矿的矿石基本特点,经多种选冶技术方案对比及试验研究,采用全泥氰化工艺流程提取金、银,氰化浸渣采用浮选法分离铜、铅、锌、硫,从而达到就地产出金、银和分别综合利用铜、锌、硫的目的。尤其是对该类型含铜高的矿石采用碱预处理浸出工艺,收到良好的效果,最终取得了一个技术上可行、经济效益显著的选冶工艺流程,为建厂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6.
利用铅离子在稀氢溴酸—溴化钾介质中能形成稳定络阴离子的特性,本文研究了应用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分离大量铜等干扰元素、富集铅的最佳条件。试样经酸溶、预分离富集后,用方波极谱法在2mol/l HCl—1.25%VC 底液中测定铅。峰电位为-0.46V(对银片电极)。方法的检出限为0.98μg/g,测定限为1.96μg/g,相列标准偏差 R·S·D=8.7%,回收率在97%—110%之间。该方法分离干扰元素效果好,操作简便、快速,适用于铜矿石中2μg/g 以上铅的测定。也可用于岩石及其他矿物等复杂样品中微量铅的测定。  相似文献   

7.
托克妥环形构造处于昆中断裂的次级构造带上,形成于三叠纪,为一火山构造,属于火山颈相。随着青藏高原的抬升,其一直处于剥蚀阶段,至目前最有利于铜成矿的火山口构造已被剥蚀,只留下了火山颈的部分。经研究认为找铜的方向应在火山构造与围岩的接触带上,特别是接触带产状较缓的部位。  相似文献   

8.
中条山铜矿成矿带作为我国的主要铜产地之一,由于不断地开采,资源大量消耗,特别是富铜矿已频临枯竭。以中条山北东段铜矿为研究区域,综合运用遥感和化探等技术手段,对区域内的铜矿成矿预测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圈定了成矿远景区,为新铜矿床的发现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文章探讨了含铜土壤中铜的赋存状态 ,并对土壤中铜的物相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用乙二胺浓度为 0 .0 5mol/L(pH =10 )的溶液浸取自由氧化铜 ,用含有Na2 SO3 和NH4 HF2 的H2 SO4 (0 .9mol/L)溶液浸取结合氧化铜 ,用含有硫脲 (2 0 0g/L)的HCl(1.0mol/L)溶液浸取次生硫化铜能获得满意的结果。在最佳浸取条件下对含铜土壤中的铜进行物相分析和基准矿物回收试验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位于印度尼西亚新几内亚岛西部伊里安查亚省的格拉斯贝格铜金矿床是世界上最大的铜金矿床之一。对该矿床的形
成背景、矿体特征及其成因进行了总结,结果表明:矿体主要赋存在格拉斯贝格杂岩体中,矿体从海拔4600m的地表一直延伸到
海拔3000m的深部,而在海拔3000m以下仍可能存在矿化;主要矿石矿物为黄铜矿、斑铜矿、蓝辉铜矿、辉铜矿、磁铁矿、黄铁矿
等;围岩蚀变主要有钾化、磁铁矿化和绢云母化等;同位素年代学证据表明其成矿时代为上新世,属于典型的环太平洋西部新生代
斑岩型铜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的研究表明该矿床的成矿流体为高盐度、高温和高成矿金属浓度的岩浆流体。   相似文献   

11.
在醋酸-醋酸钠-铜铁试剂一二苯胍体系中对微量铀进行极谱测定。在峰电位为-1.17V,铀浓度在0.05μg·mL ̄(-1)-2μg·mL ̄(-1)之间时铀的浓度与峰电流成线性关系。本方法选用碳酸铵小体积沉淀分离干扰元素,直接取其清液测定微量铀。最低检出限为0.02μg·mL ̄(-1)。  相似文献   

12.
得尔布干成矿带多年来一直是我国北部矿产资源战略性找矿评价的重要区带,先后发现和评价了一大批大中型银、铜、铅、锌、钼、硫铁矿等矿产地,近年来又发现了金矿床。  相似文献   

13.
该文对铜井、金场地区水系沉积物18种元素进行了研究,结合工作区成矿地质条件,共圈出8个综合异常。对综合异常进行查证,新发现多处多金属矿(化)点和矿化线索,其中9处金矿(化)点和矿化线索,验证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测量在该区具有较好的找矿效果。在综合异常分析和查证的基础上,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区内矿产地质特征,圈定出3处找矿远景区。分别为金场—铜井一带金、铜、铁、汞、银找矿远景区、金佛院铬、铜找矿远景区和青杨行—孔家湖一带铜、铅、锌找矿远景区,为该区下一步找矿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4.
中亚成矿域位于北侧西伯利亚克拉通、南侧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及西侧东欧克拉通之间,与环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称为全球三大成矿域,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金、斑岩型铜(金、钼)及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研究了中亚成矿域两个典型斑岩型矿床——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与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异同。结果表明: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斑岩岩性主要是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同时代发育的火山岩主要是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则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岩,矿化后期的花岗闪长斑岩仅发育有弱矿化作用,同时代火山岩以英安质-玄武质岩石为主,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这两个矿床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相似,均显示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但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显示出高Sr/Y和La/Yb值及低相容元素(Cr、Ni)含量,且与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相比,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具有相对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斑岩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西段演化末期的陆缘弧环境;而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斑岩源于亏损地幔物质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与古亚洲洋北向俯冲有关的大洋岛弧环境;不同的构造背景形成了这两类具不同特征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15.
近来,美国费城科学情报研究所通过使用共引聚类的方法,有序地排列出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 超导体 在11个超导专门领域的平均直接引用率为90.7%,其中的最热点为钛及铜氧化合物的超导性,另外引用主要侧重于用钇混合物制造薄膜。在薄膜制作方面,薄膜淀积技术的应用代表了当今超导研究中最富有活力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6.
以硫酸铜为铜源,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1、3、5、8、12和20 mg/kg的铜,配制出铜质量分数为1.2、2.1、3.9、6.2、9.0、13.4、20.5 mg/kg的7种实验饲料,投喂方斑东风螺(Babylonia areolata)8周,研究方斑东风螺对铜的需要量(养殖水体中铜质量浓度为2.91μg/L)。结果表明:饲料铜含量对方斑东风螺生长性能、饲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螺软体部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过氧化氢酶(CAT)和铜ATP转运酶(Cu-ATPase)活力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分别在饲料铜水平为6.2、3.9、6.2和6.2 mg/kg达到最大值;饲料铜质量分数超过9.0 mg/kg时,螺软体部铜含量随着饲料铜水平的增加而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螺壳中铜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总SOD、CAT和Cu-ZnSOD活力为指标,运用折线模型分析,得出方斑东风螺对铜的需要量分别为5.83、5.61和5.87 mg/kg。  相似文献   

17.
沅麻盆地砂岩型铜矿控矿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沅麻盆地为一中生代断陷盆地,是湖南省最重要的铜矿成矿区之一,区内铜矿床(点)较多,砂岩型铜矿为主要矿床类型,具有规模较大、品位较高、矿石选冶性能良好等特点,九曲湾铜矿是其典型矿床。本文通过对九曲湾铜矿矿床特征进行总结分析,结合现代沉积学理论,对原有“含铜岩系由地壳震荡运动造成”的论点提出质疑,提出“盆地的不断下陷及周期性的气候变化是形成含铜岩系的关键因素”,并对区内铜矿其它控矿条件进行了归纳、总结。  相似文献   

18.
中国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矿产资源方面,全国尚无统一的矿产地质数据库。经过大量资料收集、数据整理和建库,完成了中国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矿产地数据库的建设。在此基础上,以MAPGIS为平台进行程序编程,建立了数据信息丰富、库结构合理、具有多项实用功能的矿产空间数据库软件。借助空间数据库软件对中国镍铜铂族岩浆硫化物矿床进行地质研究,总结了中国此类矿床的小岩体成矿特征和富集规律。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莱芜市丈八丘地区地层、构造、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和矿体特征的论述, 对成矿地质背景进行了探讨。 认为丈八丘地区具有以铜为主的多金属综合异常, 异常套合较好, 矿化明显, 是寻找铜及多金属矿的有利靶区, 找矿前景较好。  相似文献   

20.
刁泉接触交代--中低温热液型银铜矿床矿物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与成矿有关的矿石矿物成份,赋存状态及变化规律,根据矿石矿物的组成,粒度及其分析结果,对金属矿物生成顺序进行排列;找出了铜银元素在矿石矿物中的存在形式以及含铜银矿物的特征、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