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河道演变与洪灾发展的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历史时期,长江中游的河道在科氏力、掀斜构造活动的影响下,长期南移。在主泓南移、气候由湿变干、分汊淤浅的背景下,大量人口由北方迁入,促使沿长江主泓的围堤迅速发展。原先多汊分流的河道,演变为被围堤约束的狭窄河道。水沙集中于狭窄的堤围河道,洪峰难以调节,泥沙淤高河床,形成水涨堤高、堤高水涨的恶性循环。宋末至明代,是长江中游围堤基本成型与完善,也是洪水位不断抬升,洪灾不断加剧的时期,说明洪灾加剧与围堤密不可分。现有的防洪方针,延续了历史上"抗拒洪水"的思路,没有体现"与洪水共处"的原则,需要进行反思。建议采取"疏导为本"的防洪方针,恢复与增加长江中游分流汊道,扩大江河行洪能力,分散泥沙淤积,以达到可持续治洪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新滩滑坡     
湖北省秭归县新滩镇长江北岸岸坡于1985年6月12日发生巨型堆积层滑坡.滑坡体土石总体积约3000万米~3.其中,约200万米~3土石滑落入江.瞬间,长江激起了巨浪,最大涌高度54米.巨大的滑坡本一举将千年古镇——新滩镇全  相似文献   

3.
世界古文明诞生于新石器时期,日本考古学者根据文明发源地所处气候和地理位置分为旱作畜牧文明和稻作渔捞文明。前者处于干燥湿润之间的大河流域,如两河文明、印度河文明、尼罗河文明和黄河文明;后者处于湿润森林地带的大河流域,如长江文明。  相似文献   

4.
前童镇位于浙江省宁海西南,始建于南宋绍定六年(公元1233年)。江南的小镇,宁静的美丽中叙说着历史的沧桑。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积淀和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前童古镇独特的气息,因而前童被称之为“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浙江省旅游城镇”和“中国历史文化名镇”。〈br〉 前童,是一个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的乡村画,更是一段优美动人的江南丝竹小调。它以民居布局奇特、明清古建筑群保存完好及人才辈出而闻名遐迩。  相似文献   

5.
综述了甘肃省地矿局"十一五"时期,在基础地质调查、固体矿产勘查中取得的重要进展,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地质找矿和地勘行业改革发展的黄金期。地质勘查规模逐年增长,基础地质调查工作程度进一步提高,地质找矿成果显著。文章还就"十二五"基础地质调查与找矿工作提出规划建议,对矿产勘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在佛经与我国史籍中均记载有一种名为"火珠"的宝石,但其宝石学成分究竟是什么,历来争论颇大。三国时期,"火珠"开始从外国进口,被帝王看作是祥瑞的标志。晋代时期其用于装饰皇太子的玉具剑。隋唐时期,其价值进一步提升,专用于装饰皇帝的玉具剑。自唐朝末年开始,"火珠"一词的宝石学意义逐渐减弱。探讨"火珠"有助于了解中国古代宝石的使用情况,对构建中国古代宝石学具有重要意义。从"火珠"的产地、颜色、稀有性等宝石学特征以及与出土宝石实物比照,对其成分进行了较详细的论证。结果发现,"火珠"是巴利文"Phalika"("颇黎")以及梵文"Sphatika"("塞颇胝迦")的意译。"火珠"也就是"颇黎",并不是我国常见的水晶,最可能为无色刚玉。  相似文献   

7.
胡明  付广  吕延防  付晓飞  庞磊 《地质论评》2010,56(5):710-718
为了能够准确地判断松辽盆地徐家围子断陷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及其与深层天然气成藏之间的关系,本文先后利用了同沉积断层活动速率、火山活动期次与断裂活动期次匹配关系、剖面伸展率及构造演化剖面等4种方法对其进行了研究。首先,由同沉积断层活动速率研究结果可知,断裂主要在下白垩统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城组、登楼库组二段、泉头组二段及上白垩统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活动。其次,根据火山活动期次与断裂活动时期匹配关系研究得到,断陷期(火石岭组、营城组一段和营城组三段沉积时期)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为断裂主要的活动时期。再次,由剖面伸展率法研究得到,断裂强烈的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一段、泉二、三、四段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最后,通过该断陷LINE1208测线的构造发育史剖面研究可知,断裂的主要活动时期为火石岭组、沙河子组、营一段、营三段、泉二段和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将这4种方法综合起来判定认为,该断陷断裂的主要活动期次有3期,分别对应于火石岭组沉积时期—营三段沉积时期、泉头组沉积中期及青山口组沉积时期。并且将综合判定出的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与该断陷源岩的生气史、登二段和营城组火山岩顶部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和气藏内天然气的充注时期进行匹配分析。综合研究认为登二段和营城组火山岩顶部2套重要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早于该断陷源岩的大量生气期,故盖层并不是天然气成藏的主要制约因素。徐家围子断陷后2期的断裂主要活动时期与深层天然气的主要充注时期相吻合,是天然气向圈闭中运聚的重要时期,且自姚家组至现今断裂活动较弱,这可能是先期形成的气藏得以较完整保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全面实行资源利用总量控制、供需双向调节、差别化管理"。这是党中央在深刻把握国内外发展的新变化新特点,准确研判"十二五"时期所面临的严峻资源形势的基础上,对资源管理提出的指导方针和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9.
近日,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在武汉阳逻古地震遗迹研究中取得了新进展,初步厘定了"红柱子"(江娃利等暂称)形成时代为中更新世以新,其性质为古地震楔。2010年6月,"长江中游城市群地质环境调查与区划"项目组野外工作过程中,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1月24日,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在郑州召开。会议全面总结了2010年和"十一五"时期全省国土资源工作,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全省国土资源工作的基本思路,并对2011年的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河南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张大卫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省国土资源厅党组书记、厅长张启生代表厅党组作工作报告。  相似文献   

11.
史前聚落时空格局反映了早期人类社会组织形态和生产生活方式及其演化特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理解早期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之间的互动机制。本研究采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Kernel)相结合的GIS点模式分析方法,对比研究了华夏文明起源核心区域——环嵩山地区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4个时期聚落分布时空格局和密度集聚程度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显示:1)从裴李岗时期到龙山时期聚落分布趋于分散,从龙山时期到夏商时期,聚落分布趋于集中;从裴李岗时期到仰韶时期聚落空间分布由西北-东南格局向东北-西南方向转变。龙山时期聚落空间分布沿袭了仰韶时期东北-西南格局特征,夏商时期聚落分布又转变近东-西方向。2)环嵩山地区聚落遗址点空间分布核密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聚落遗址点分布的密集地带在空间上明显出现转移,裴李岗时期最密集地带在新密市;仰韶时期,聚落分布密度比裴李岗时期大大增加,形成偃师、荥阳、郑州3个典型的中心;龙山时期,聚落密度相对仰韶时期稍微降低,保留了两个聚落密度集聚中心,即偃师地区与郑州地区;夏商时期核密度在4个时期中是最大的,聚落密度集聚中心与龙山时期大致相同。环嵩山地区史前时期聚落时空格局变化研究表明早期聚落形态及其演化过程是人类在一定环境基础上依据自身文化特征选择和适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哪怕放在世界地图的版块中,湖南给世人的印象也绝对是一个水资源丰富的所在。其名称的由来——"位于长江中游以南,洞庭湖以南"的地理位置,天生就与水资源密不可分。但恰恰是这样一个看似水资源丰富的省份,近年来却频现水荒。  相似文献   

13.
以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65座城邑与4095座一般聚落为研究对象,采用核密度分析法、最近邻指数法、重心分析等GIS空间分析方法,按照裴李岗、仰韶、龙山、夏商这4个时期对城邑与聚落的密度、空间分布集聚程度以及重心位移演变关系进行了研究.分析表明:1)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城邑的分布与聚落的密度关系密切,有83.08%的城邑位于聚落密度较大的地区,尤其是规模比较大的城邑几乎都分布在聚落密度较高的地方,只有少数城邑分布在聚落密度较小的地区;2)河南省仰韶时期至夏商时期城邑与聚落的集聚程度变化规律是一致的.集聚程度由高到低均为仰韶时期-夏商时期-龙山时期;3)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聚落重心相对城邑重心分布在南面,聚落和城邑的重心均是在嵩山及其周边地区按逆时针方向移动,说明了河南省的文化核心区就在环嵩山地区,该地区在新石器至夏商时期文化发展中居于核心地位.河南省新石器至夏商时期城邑与一般聚落空间关系研究表明,城邑与一般聚落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两者空间分布格局的变化是气候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双重影响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高微微  丑述仁  程峥 《地下水》2011,(6):174-175
从古镇聚落的整体格局,古镇的空间序列和公共建筑三个方面对碛口古镇聚落的整体特点进行分析,并对影响古镇聚落形态的地理环境、地域气候、风水理论、社会经济等因素做了论述,从而有利于更深入地挖掘和继承古镇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新书介绍     
内容提要
  本书比较系统地反映了长江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成因与评价研究3个空间尺度进展。一是大尺度范围,即整个三峡库区涉及的19个县(区)行政管辖范围内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价,重点是区域地质灾害评价预警的“发育度”、潜势度、“危险度”和“危害度”递进分析方法与应用。二是中尺度范围,即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的成因研究,提出了古川江与古峡江在瞿塘峡段东西贯通形成统一的长江所伴随的潮源侵蚀、“水锯”下切和地下暗河或岩溶洞穴垮塌等3种异常地质作用,是长江三峡江段复杂斜坡(滑坡)形成的主因。这种复杂斜坡是一种“基岩”、古垮塌体、古崩滑体、现代崩滑体和第四纪沉积体等几种或全部的"复合堆积体"。三是小尺度范围,即三峡库区巴东县新城区所在的扇形大斜坡的地质特征、成因和开发利用问题。论证提出了巴东斜坡是一个“复杂斜坡系统”,是在单斜山背景下持续经受长江快速侵蚀下切导致侧向卸荷与滑移作用的产物,即“重力成因论”,并以巴东斜坡区为例初步建立了区域工程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地质环境功能区划-工程容量评价-地质灾害防治风险管理的四阶段关联的研究体系。  相似文献   

16.
伊利石测年在焉耆盆地油气成藏时期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藏成藏时期的确定是进行油气藏勘探与评价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是揭示成藏过程的有效途径,利用伊利石测年确定油气成藏期,能够得出其绝对年龄,因而受到人们重视,运用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测定的原理和方法及自生伊利石同位素年龄资料对焉耆盆地博湖坳陷油气藏成藏时期及油气运移时期进行了分析,最后对自生伊利石同位素测年存在的问题和措施进行了有益的探讨并克服了以往只能根据地质综合研究定性确定油气藏成藏时期及油气运移时期问题,为定量确定油气藏成藏时期以及油气运移时期提供了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游是旱涝灾害频发区,但人们对该地区的古水文变化规律了解得很少.基于长江中游地区的大九湖泥炭沉积和 清江和尚洞石笋研究,综合集成4个古水文代用指标,重建了本地区13ka以来的古水文,探讨其变化规律,识别出持续时间 达千年以上的3个长时间尺度的较干时期(11.7~10.7kaBP、6.4~5.5kaBP、4.0~3.0kaBP)和3个长时间尺度的湿润期 (13.0~11.7kaBP、8.7~6.4kaBP、3.0~1.7kaBP).其中,8.7~6.4kaBP的长时间湿润期可能具有大区域性乃至全球性的特 点(全新世大暖期),对应于以定居的村落为规模的水稻种植发展.随后的6.4~5.5kaBP的长时间较干时期也具有大区域性 乃至全球性的特点,对应地出现了复杂的、具有国家性质的社会.长时间的湿润期之前或之后出现了长时间较干时期.此外,还 识别出5个短时间尺度的较干时期(9.8~9.2kaBP、9.0~8.7kaBP、5.0~4.2kaBP、1.7~1.1kaBP、0.7~0.0kaBP)与5个短 时间尺度的湿润期(10.7~9.8kaBP、9.2~9.0kaBP、5.5~5.0kaBP、4.2~4.0kaBP、1.1~0.7kaBP).长江中游地区大部分较 干时期表现出暖干的特点,这与北方的冷干现象不同.同时,湿润气候既可以出现在温暖时期,也可以出现在寒冷时期,水热配 置存在不稳定性.尽管古温度与古水文的关系比较复杂,但当温度从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变时,长江中游地区的干旱程度 加剧.长江中游古水文对古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21世纪勘查地球化学在经历战术发展时期和战略发展时期后进入全面发展时期。各发展时期都是在特定的历史条 件下形成的。笔者主要简述全面发展时期的若干特点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陈雪骅 《湖南地质》2009,(12):40-42
以湖南华菱为代表的湖南钢铁企业,无论在钢铁需求放缓还是回升时期,一直对铁矿石市场不敢不"虎视眈眈",其储备战略除了体现在"走出去"寻找资源外,对国内特别是湖南本土的铁矿石整合力度,也堪称空前。  相似文献   

20.
地质历史时期长江入海沉积物的来源和组成特征是探讨东亚边缘海地区沉积物“从源到汇”过程的核心问题之一。崇明岛H12钻孔沉积物元素与同位素地球化学分析揭示,Nd同位素、Eu异常、Cr/Th、Sc/Th等指标在1858—1906年间明显波动,波动的年份与文献记载的洪水事件发生时间基本一致;而在1906年之后沉积物中以上各地球化学指标趋于稳定。结合长江不同支流的沉积地球化学组成特征,运用物源混合模型进行判别,结果显示过去150年来长江入海沉积物主要来自上游支流及汉江,不同支流的洪水信号可以通过入海沉积物通量和化学组成来提取。20世纪以来H12钻孔沉积的各物源指标波动明显减小,推测与崇明岛当地的人类活动逐渐增强有关,防护堤、海塘等工程修建改变了长江入海沉积物在崇明岛的沉积方式,使得洪水时期沉积物无法在岛上淤积,因而钻孔记录中很难再发现洪水事件信号,沉积地球化学物源指标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