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统计1958~1988年盛夏台风与山西暴雨的关系,73.3%特大(洪水型)暴雨是台风直接影响造成的。对台风路径、台风暴雨进行了归类研究,为致洪暴雨预报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
暴雨监测与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简介1991年国家计委、教委批准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建立“暴雨监测与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现正在筹建中,预订在1994年进行国家验收。暴雨、台风、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国民经济与人民财产有重大影响。地球物理系开展暴雨的研究有...  相似文献   

3.
利用2016—2021年ECMWF集合预报,评估了极端天气指数EFI(Extreme Forecast Index)、尾偏移指数SOT(“Shift of Tail”index)以及集合异常预报法在浙江台风和梅雨暴雨预报中的应用效果。通过研究极端天气预报指数对浙江台风和梅雨暴雨的最优预报阈值,发现梅雨暴雨阈值比台风暴雨明显偏小,且随预报时效增加减小速度偏慢。最优阈值预报相比确定性模式预报,在台风和梅雨暴雨预报检验中体现出更好的稳定性、提前性和准确性。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区分天气类型确定的最优预报阈值,可作为台风和梅雨暴雨落区预报的参考依据。925 hPa水汽通量散度的集合异常度对浙江台风暴雨的落区和强度变化有较好的预报效果,850 hPa涡度和700 hPa垂直速度的集合异常度可以反映稳定性梅雨暴雨的过程演变。  相似文献   

4.
通过多种场相似计算方法的试验比较,提出环境场特征的场相似分析方法,建立台风相似预报系统。利用1950—2006年NCEP再分析资料,计算关键区域的物理量场特征值;设计图形识别程序,获取每个台风过程的天气形势场各种特征值;建立环境场特征数据库和相应的台风过程实况资料库。预报时,利用数值预报产品和实况资料计算特征值,采用逐步相似筛选的方法,在特征数据库里选出相似历史个例作为预报参照。检验表明:该系统对2007—2009年的台风预报,尤其是台风暴雨雨量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广东台风特大暴雨预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献州  贺忠 《气象》1995,21(8):17-22
使用台风年鉴,天气图,天星云图等气象资料,对1960-1991年影响广东的39例特大暴雨台风进行了对比分析,台风特大暴雨主要是由其云系中的中尺度强降水系统造成,归纳出形成发展的概仿模式和相应环境流场特征,建立预报思路与方法。1994年作15次预报试验,其准确率达73%。  相似文献   

6.
张展超  黎志豪 《广东气象》1997,(2):15-16,24
1996年3月29日及4月19日在澳门分别出现了两次暴雨过程,各录得72.8和78.5mm的田雨量,1小时最大降水量为42.6和35.0mm。这次暴雨,ECMWF(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的天气环流形势预报颇为准确,对气象分析员帮助不小,使之能做出准确的预报。粤港澳市民最关心的天气变化是台风、暴雨、寒潮及大雾,而与暴雨直接联系的主要是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但因澳门地球物理暨气象台所接收的欧洲中期预报均为大尺度系统分析,故本文亦只能以大尺度预报为准的ECMWF预报来分析暴雨的成因。以下先简单分析两次暴雨的成因及其天气环流形势,然后…  相似文献   

7.
廖铭燕 《广西气象》2007,28(A01):38-39
根据对八步区1971-2000年5月逐日08时、14时的可降水量进行分析,并结合气压、温度、湿度等地面观测要素,总结出预报24h内暴雨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指标,暴雨开始和结束的预报拟合率分别为51.6%和72.6%,用上述指标对2001-2006年5月进行预报检验,暴雨开始和结束的准确率分别为52.2%和69.8%。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上     
《台风会议文集(1978年)》1981年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262页。本书是1978年12月在上海召开的全国台风科研协作经验交流会议上交流的科研成果选编,共收36篇报告。其中有关台风路径预报方面的研究有《台风路径数值预报LN-1模式》等18篇;对台风降水,特别是台风暴雨的综合分析的研究有《环境流场对登陆台风降水的影响》、《华东地区台风暴雨及其预报》等11  相似文献   

9.
国家气象中心台风、暴雨预报服务系统是以国家气象中心的现代化气象业务环境为依托,系统地集成了国家气象中心和气象业务与科研单位近年来研究开始的台风、暴雨预报成果建立的实时预报服务系统。该系统目前已初具规模,1995年投入业务应用(部分投入业务试用)。文中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设计目标、结构、功能,以及在业务中应用和试用概况。  相似文献   

10.
台风远距离暴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5  
台风是最强的暴雨天气系统,针对台风暴雨的研究由来已久,并把台风暴雨分为台风环流本身的暴雨和台风远距离暴雨。近几十年来,有关台风远距离暴雨的研究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和成果。2007年的第十四届全国热带气旋研讨会上还给出了最新的台风远距离暴雨定义。谨从此定义出发,简要总结国内外在台风远距离暴雨方面的研究成果,并在分析归纳的基础上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累加降水量级检验、降水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以及天气系统分类等方法,对广东2012年汛期GRAPES华南中尺度模式和日本气象厅全球谱模式(JMA GSM,以下简称JMA)降水预报产品进行分析评估,结果表明:两个模式对小雨预报能力相当,对于中雨、大雨和暴雨GRAPES预报效果好于JMA;两个模式对广东雨带分布预报相反,GRAPES降水值随着预报时效的增加而增加;两个模式对广东较大降水过程的发展趋势预报基本准确, GRAPES降水预报以偏大为主,JMA以偏小为主;将汛期较大的降水过程按照其主导天气系统分为6类,GRAPES对其中5种类型降水预报效果好于JMA,两个模式对台风暴雨预报效果最好,对回流暴雨预报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12.
一、思路为直接预报台风暴雨,我们避开了台风路径预报这一步骤,而是采取关键区的方法。凡是台风从关键区B进入关键区A(见图1),就可以起报。关键区的选取是根据历史上有暴雨的台风的发源地和前12小时到36小时的位置点聚并经人工归纳处理而得。据1965—1983年的统计,从东到东南方向进入关键区的台风包含了90%以上的台风暴雨个例。进入这一关键区的较强的台风有60%左右在我区有台风暴雨产生。  相似文献   

13.
黄伟  陶祖钰 《气象学报》1996,54(2):225-232
利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暴雨监测与预报国家重点实验室发展的有限区域数值预报模式,对1992年16号台风进行了12h数值模拟。时间是从8月31日12时(世界时)到9月1日00时。结果显示:模式预报的台风和实际台风的移动方向一致,移动距离相当。模式清楚地预报出了由台风倒槽所造成的强降水。这表明模式对台风路径、台风降水等都有较强的预报能力。还进行了对比实验,研究地形和积云对流等对登陆台风发展和降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形对台风的位置和降水有重大影响,积云对流除了对台风强度有影响之外,对台风环流的位置和台风的移动速度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4.
针对登陆华南台风降水及模式预报存在的突出问题,就当前关于登陆台风降水分布的不对称性及台风登陆后期持续性暴雨发生机理的研究状况进行回顾和分析,提出了需要深入研究的相关科学问题及模式预报技术改进的应对措施,为促进登陆华南台风暴雨预报工作和效果的不断改进提供参考。分析指出环境风场垂直切变、低层气团边界(如冷池边界)、干冷空气侵入、中尺度对流系统以及地形等是造成登陆华南台风降水不对称分布的重要影响因素。台风登陆后期华南发生的持续性暴雨往往与季风活动增强相关,活跃的西南季风为强降水中尺度对流系统(MCSs)发展提供有利条件,MCSs通过潜热加热反馈于大尺度环流,可使台风涡旋环流和西南季风得以维持并致使MCSs反复发生发展、暴雨持续。开展相关科学问题的深入研究,有针对性地考察评估目前模式的预报性能并提出有效改进方案,是进一步提高模式预报效果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日本气象服务始于 1875年 ,由内务部建立的东京气象台 (TMO)进行气象服务。 1887年 ,东京气象台易名为中央气象台 (CMO) ,并受教育部管理。 195 6年 ,中央气象台成为交通部的一个外部组织 ,并命名为日本气象厅 (JMA)。日本气象厅负责整个国家的气象服务。主要是发布短期、一周和长期天气预报 ,台风、暴雨雪的警报和咨询 ,海啸、风暴、海潮和洪水的警报等。为了确保这些服务 ,日本气象厅不断改进其观测手段及国内、外电信和天气分析、预报系统。近年来 ,日本气象厅在短期和长期天气预报、相关气候活动变化、海啸的解释和地震预报等…  相似文献   

16.
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是日本政府运输省(交通部)所属日本气象厅的直属单位。其前身——中央气象台研究课建立于1942年,在1947年改名为中央气象台研究所,1956年正式命名为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原位于东京高円寺,1972年决定迁往科学城筑波市,1980年迁移完成至今。日本气象厅气象研究所下设预报研究部、气候研究部、台风研究部、物理气象研究部、应用气象研究部、气象卫星观测系统研究部、地震火山研究部、海洋研究部、地球化学研究部等9个研究单位和规划室及总  相似文献   

17.
刘娟 《贵州气象》2014,38(5):40-42
丹寨县位于贵州省第2大暴雨中心区域,对丹寨县暴雨天气的气候特征进行分析,对于预报暴雨天气的发生、决策服务以及防灾减灾都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丹寨县1961-2013年的暴雨资料,研究了53a来丹寨暴雨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丹寨年平均暴雨日数为4.17d,年暴雨日数呈减少的趋势,与全省暴雨日数增加趋势不一致,主要是夏季暴雨日数气候变化趋势不明显,而春、秋两季均呈减少趋势.暴雨具有夜间多发性,其中夜间暴雨达到61.1%,夜间和白天累计暴雨为27.1%,白天暴雨为14.0%,白天和夜间均达暴雨量级为2.3%;暴雨季节性发生明显,4月上旬至11月上旬均有暴雨发生,5-7月是暴雨、大暴雨的集中期,6月是旬、月、季暴雨最集中是时段.  相似文献   

18.
2002年2月,布什总统重组了协调和指导美国气候变化研究和发展的高层管理机构。在新的结构下,气候变化科学和气候相关技术研究项目以前所未有的程度进行综合。由美国商务部牵头的气候变化科学项目(CCSP),是为了减少气候科学的不确定性,科学开发资源,进而支持决策而成立的。由美国能源部牵头的气候变化技术项目(CCTP),作为气候变化科学项目的配套机构,是为了协调联邦政府与气候相关的技术研发组合项目(R&D)而成立的。该项目2006财年获资助金额近30亿美元。  相似文献   

19.
开封市台风低压型暴雨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开封市1980~2000年气象资料,分析了造成开封暴雨的台风低压天气形势、动力和水汽条件,确定了天气形势入型指标、预报因子和预报方程,并较准确地预报出2004年“云娜”台风低压造成的开封暴雨过程。  相似文献   

20.
2004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国家973项目“我国南方致洪暴雨监测与预测的理论和方法研究”获准立项实施,院长张人禾研究员受聘为该项目的首席科学家。项目研究期限为2004年10月至2009年 10月。参加单位中除了中国科学院和高校的有关单位外,还包括中国气象局所属的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培训中心、武汉暴雨研究所、上海台风研究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等单位。项目意义:正确的暴雨预报是各级政府指挥抗洪救灾的主要科学依据之一,要深入了解暴雨的机理、提高暴雨预报能力,必须深入研究空间尺度为几十公里至上百公里(中β尺度)的强对流系统(即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